把“探究活动”引进小学科学教学中

来源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mit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科学教学应 “以探究为核心”组织教学,不断探索新方法、新途径,增强探究的实效性,不断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下面就谈谈自己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积极引导,培养问题意识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科学探究的开端。科学课堂是充满问题的课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善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显得浅薄或者问题不正确,甚至荒谬,也应善待之,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中强化问题意识。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主题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带着问题主动探究,课堂上暂时不能解决的,鼓励他们课后通过各种渠道解决。如:在进行《蜗牛》一课教学时,学生会提出一些富有创意、挑战性的问题: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壳上螺旋有多少圈?是否与年龄有关?蜗牛的壳里有什么?蜗牛的寿命有多少年?蜗牛的耳朵在哪里?…… 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预测并制定实验方案。这样,既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又培养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习,使学生动手动脑,手脑并用。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可以先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这是什么器材?”“是干什么的?”“怎么用?”,再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感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2)在实验进行中要多设计实验障碍,学生为了突破障碍进行下面操作,就要动脑筋。障碍的逐个攻破,实验的重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组织讨论,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
  小组讨论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在课堂内进行有效的小组讨论,能使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入开展,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科学讨论要做好以下几点:(1)讨论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积极地表述自己的创意。(2)讨论的主题难度要适中,也就是说主题要切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主题的知识层面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当。(3)讨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不能急于求成,将每一步的讨论落到实处。(4)教师要巧妙地引导,帮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就会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巧妙地得用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解决实际问题。
  四、操作实践,开发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既利于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孩子们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要按照提出问题、做出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实验计划、进行实验、观察,搜集整理信息,思考分析并得出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会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开发。如在《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尺子伸出桌边振动时,尺子伸出长短在声音有什么不同?经过实验学生很快就弄清了“伸的越长,声音越低;伸的越短,声音越高”。有的同学联想到乐器如二胡“弦长声音低” ,板胡“弦短声音高”等,用“伸的越长,声音越低;伸的越短,声音越高”的结论,就能得到解释了。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探究实验能力,使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科学课程的改革实践中,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向着更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向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要想适应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一定得适应时代的要求,试着改变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一些教学行为。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角色;教师行为  通过这七年的课改教学实践,我深深地认识到:新的课程体系不仅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更需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和教学方式。几年来的新课改实践我认识到:  一、 新课改中的教师角色要发生变化  我们在拿到新教材的时候,感觉到新奇,和以往的教材有
期刊
作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训练起来费劲,学生学起来吃力,有的学生甚至把它认为是自己学习路上的绊脚石,学困生把它看做难以逾越的鸿沟。经过实践教学,笔者认为,要想在作文教学中有所见地,应该做好以下方面。  一、 平时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泉源就是积累,就是素材。要想让学生“言中有物”重在日常的积累。  1、课内积累;  身处农村的孩子,
期刊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模式,为学生学习中自主参与、自我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加有利的平台,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自觉行为。但在教学改革进程中,由于对新理念的内涵把握不准,有的老师带着冲动的热情和时尚的追求,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合作学习的误区,就此,本人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期刊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小学数学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实施有效备课与有效课堂上的实践中,许多学校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但在作业设计方面,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足。其实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检验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形式。如果作业设计不科学,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制约了学习的灵活性,扼杀了学生学习
期刊
本人就近几年来从事科学课教学,如何让学生“玩”出学问谈点体会:  一、提出问题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的课程改革要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
期刊
【摘要】在云南省出台《云南省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和《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办法》等文件,并在全省范围内掀起“减负增效”教育改革浪潮的大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家长、学校、教师及考试评价等方面略述己见,引起全社会对“减负增效”的关注和思考,尊重教育规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齐心协力,制定出完整科学系统的措施和方法,重返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减轻学生
期刊
前置性作业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因此如何设计布置“前置性作业”就成了生本教育操作的重要环节。  一、小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意义  所谓“前置作业”是教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将即将要学习的内容作为一项课外作业布置,这类作业既可以是对新知识的整体预习,让学生把握下一节课内容的主要脉络,也可以是对某些相关问题的思考;既可以是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可以是学
期刊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求知欲强,但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型复合型人才,今年我们学校创立了“学·教·练”教 学模式的研究课题。全校师生为此付出了诸多努力,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下面谈谈我对此教学模式的肤浅认识。  “学·教·练”教学模式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者能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深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设计好导学案,然后合理的运用导学
期刊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校也有序实施了有效、高效课堂教学。我是教小学数学的,在认真学习了北京教育学院吴松年教授对《有效教学概念》和山东昌乐二中校长赵丰平对《高效课堂》的论述后,再结合这两年的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现就“有效”、“高效”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对有效、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  1、有效、高效课堂教学必须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效的学习,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