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为何变成危机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u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机的逻辑》
  王松 张劲帆 著
  定价:49.00元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8月
  互联网时代,从事投资的门槛似乎很低。微商招徕下线,号称几百块钱就有一份事业;P2P借贷不乏千元起投的产品;几台电脑也能煞有介事地挖矿赚比特币。正因门槛低、无须任何金融知识,当出现不可控的风险时,有人会觉得意外:结果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两位在金融行业从业多年的学者王松和张劲帆撰写了《危机的逻辑》一书,为想赚钱又不知如何投资的读者释疑:听起来高大上的期货、收藏品、比特币并不神秘,近在咫尺的银行理财、信用卡、大神荐股未必安全,旁人介绍的生财之道、大多数人都在做的事,不代表有利无害,被低估的风险甚至可能酝酿危机。
  作者从美国次贷危机说起。贷款买房是件太稀松平常的事儿了,可它也会成为祸端:美国的商业银行将房贷转卖给投资银行,再由后者包装成债券,经机构评级后再转卖给机构投资者。在这个关系链中,风险也随产品层层转嫁给了接收者。于是,商业银行不再认真甄别借款人的信用,尽可能多放贷才合乎利益,以此类推,这当然不是一个良性的运作机制。房价节节高攀时,买房者(或炒房者)疯狂跟进,一旦房价泡沫破灭,资不抵债,环环相扣,便触发金融危机。这是谁的责任?谴责人的贪欲无济于事。在樓市疯狂的时候、股市疯狂的时候,类似的剧情总会上演,先来者抽身而退,后来者满盘皆输,不是投资失败,而是投机失败。
  许多看似降低了门槛的投资,本质上就是投机。投资依附于人们需求的满足,具有社会价值,比如投资饭店。而投机,整体上是个零和游戏,依靠价格的波动,买卖未来的趋势,有人盈利就有人亏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更甚者,作为底层的投机者,可能原本收到的信息就不对等,自然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梳理其中的逻辑,可以让我们远离容易识破的陷阱。譬如在梅道夫案中,梅道夫吹嘘他的基金连续20年实现了10%的收益率,且没有一年低于5%,这显然违背了概率统计规律——除非是庞氏骗局或内幕交易,而两者皆属违法。又如,以倾销垃圾股发家的“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坐收高提成,试想,什么好的金融产品需要砸重金去推销呢?其中的猫腻可想而知。就连看上去很美的项目,如果难以核实,也该慎之又慎,否则难保不会遇上蓝田案中凭空生出的鸡鸭、獐子岛上逃走的扇贝。
  在《危机的逻辑》中,作者就列举了几个近年在国内较为热门的投资,提醒我们,莫盲目跟风引发危机。首当其冲的是现货交易平台。现货原本是与实物交易挂钩的,而打着现货交易的名号,许多现货交易平台却并不与真正的市场联通,自然也没有什么现货。在正常的市场中,现货的价格会随买卖的需求波动,倘若大家都去买荔枝的现货,现货价格会上涨,但为了盈利,得再把现货卖掉,所有人都抛售的话,价格会随之回落。市场的自动调节,会保持零和状态。可是在封闭的现货交易平台上,用户的买卖不会影响市场价格,盈利的钱来自平台,站在平台的立场上,反而要诱导客户去做亏钱的交易。再如铺天盖地的P2P平台,如今已成了互联网金融的重灾区,大企业的背书都显得不太可信。欠债不还绝不是P2P发明的初衷,在美国和欧洲,P2P实现了小额投资人和借款人的无缝对接,省去了大型金融中介参与的成本。但在我国,个人信用评估机制尚不完善,还有一些在银行资信太差的中小企业参与其中,加诸各个平台竞争激烈,轻易抛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导致违约率居高不下。监管配套跟不上,水土不服的金融产品,即使它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也有可能沦为陷阱。至于那些需要靠下线盈利的产品,无论销售的是什么,都已步入传销队列。
  危机不是一夕之间发生的,初时的许诺或甜头会令人掉以轻心,忘记了梳理逻辑、评估风险。
  (作者系书评作家)
其他文献
我觉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开展出版口述史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个人经历比较简单:做教师20年,做出版社编辑10年,此后,在新闻出版署与中国期刊协会工作,与期刊出版行业打交道20年。要说这50年里,自己接触最多,也最爱的,应算期刊了。因此,我将本次口述的核心设定为“个人对期刊的记忆与思考”,追述自己读期刊以及后来与期刊同人交往的一些经历,并尽可能从今天的角度对一些期刊的历史作用、对一些期刊同人的创业
期刊
《旧梦重惊——清代明信片选集(Ⅰ)》是清代明信片选集,所选几乎全是清朝后期欧洲各国印制的明信片(含极少量民国的),它们在一百多年前由中国寄往世界各地,被旅居欧洲的华裔科学家、文化史料与艺术品收藏家方霖、北宁夫妇以毕生积蓄,数十年工夫搜寻获得。本书展示的仅仅是三千张明信片中的十分之一,均为罕见珍品。这些明信片上的照片大多是当年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或入侵的殖民者在中国实地拍摄的。在“光画”(即摄影)发明不
期刊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是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与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承办,人民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等单位协办的一项公益性活动。活动自2009年4月启动,至今已走过了整整十年的历程。十年来,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新闻出版署的领导下,经过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仅
期刊
今年第十五届上海书展,全国500多家出版社携15万种精品图书参展。书展一周台风两次来袭,雨水连连。然而这些挡不住上海市民的脚步和购书热情,几十万市民参展,成交码洋过千万。本刊记者在书展期间采访了上海市书展办公室主任、上海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他谦逊地说,组委会及出版社的同志都是“端盘子的”,是为读者做服务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书展越办越好。  建筑之美、书籍之美、文化活动交相呼应  《新阅
期刊
若说人生是自我与外界不断切磋磨合的一个过程,那么文学则是有缘人千里迢迢奔往一处,于苍穹月下共饮一壶浊酒的相逢境界。《大神们:我和网络作家这十年 星火时代》是著名评论家夏烈基于当下文学发展动向,结合个人实践经历而写就的独特的心得体悟。2007年至2018年,恰是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于作者而言有着珍贵意义的、与网络作家们相逢于江湖的十年。书中沿着清晰的时间脉络,通过作者别具一格的视角,讲述
期刊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国贼”者,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也。三“国贼”的名姓见诸历史教本,遗臭久远,世已熟知。  如今五四已及百年,历史的尘埃渐落,我们以今视昔,应该能更心平气和地评估那段历史旋涡中的人事:所谓三“国贼”,不过作为外交官员,代表政府对日周旋,若谓有责,责在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不过是段祺瑞政府的替罪羊,而段政府又不过是一个国家在积弱时代的替罪羊而已。  在五四之
期刊
受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组委会委托,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对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历程进行了认真梳理、盘点,并广泛征求业内人士及专家意见,遴选出网络文学20年大事记、20部优质IP作品以及20个关键词。  一 、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20件大事  1. 1998年3月,《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网上连载,引读者广泛关注,触发大众文化新浪潮。  2. 1999年8月,“榕树下”注册成功,催生首批原创文学网站
期刊
摘要: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第29届香港书展吸引104万人次入场,逾30万市民参与书展内各类文化活动。书展的人潮汹涌与实体书店的经营困境形成强烈反差,香港地租高,再加上互联网购书的冲击,很多书店因为租金一迁再迁直至倒闭。在闹市商业区生存下来的书店,都在做“业态”调整。书店和书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帮助大众形成“阅读共同体”,在于激发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最终产生某种观点或者共识。  关键词:香港书展 实体书
期刊
书写自己的阅读史,梳理自己的阅读历程,惊觉自己已走了三十六年的人生路。书是我的人生轨迹,而我的人生也犹如自己所读过的书一般,那些读过的书在经意和不经意间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印记在我的人生中,或清晰,或模糊。  我的父母都是矿山工人,是那个时代令人羡慕的双职工家庭。父亲是我的阅读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虽然他只是一个初中生毕业生,但他深深地懂得读书的重要性。父亲专注于引导我阅读,在那個普遍以吃饱为标准的
期刊
《读书是门大学问》  钟健能 著  定价:32.00元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8年7月  近日,我读钟健能先生的新作《读书是门大学问》,真是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不禁拍案称好。读后,我在书的扉页上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要问这本书的作用有多大,我想,它已上升到受益终生的高度。”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公务繁琐,人事卑俗,人心浮躁,人们为了生计,整天行色匆匆,读书几乎成了一种奢侈。然而人的精神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