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透明诚信的拷问日渐增多,而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向公众递交的答卷。目前来看,这些答卷难以令人满意,很多企业只秀“功绩”而对自己的斑斑劣迹秘而不宣。
2012年5月25日,由商道纵横主导,乐施会资助和环保部宣教中心支持的《价值发现之旅2011——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下称《价值之旅》)出炉,揭示了当下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纸上社会责任的真相。
根据《价值之旅》的统计,2011年国内企业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报告数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率超过30%。其中,上市公司发布报告数量继续上升,占报告总数的60%;发布报告在40份以上的行业由7个增至11个。
但是,在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背后,却暴露出了严重的通病——定量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特别是具有实质性的关键定量指标信息。商道纵横研究员安嘉理表示。
避重就轻的食品安全
继地沟油、毒牛奶、瘦肉精等事件曝光后,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但据商道纵横《价值之旅》显示,只有少数食品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普遍未充分披露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
“为确保肉品安全,堵住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生产加工环节和不安全的产品流向市场,实行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产品出厂批批检验。在成本和安全的问题上,无论成本有多大,永远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河南双汇投资公司在2011年企业社会报告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做出了回应,并且公布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但实际上,信息披露背后是舆论压力的倒逼。就在去年,双汇发布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因只字未提公众和舆论最为关注的“瘦肉精”事件,质疑声不断。有记者查阅双汇2009年和2010年的两份社会责任报告也发现,除了数字和某些事件有区别外,报告中的表述三年来格式完全一样,未根据实际情况作任何调整。
而尽管与去年相比,双汇的企业责任报告有了进步,但其关键指标披露率仍仅为15%,对公众关心的产品合格率和食品添加剂情况依然没有披露。尽管如此,2011年双汇关键定量指标的披露率仍位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第5名——整个行业的状况可见一斑。
今年5月至6月期间,先后又有2起投诉指向双汇集团,一起是在其生产的火腿肠中吃出塑料纸,另一起是在其火腿肠中吃出了已死去的蛆虫。
评论
乐施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经理梅家永:“只有少数食品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普遍未充分披露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定量信息披露随意性强,单位和口径不统一,数据整体缺乏可比性,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也无法比较。”
上市公司:瞒报事故成常态
在中海油服务有限公司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量篇幅描述中海油为贯彻“绿色、清洁、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各种应对机制和改善生产环节的举措。而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章节中,第八条写道“2011年公司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漏油事件只字未提。
但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海油至少发生了3次大型漏油事件:2011年4月渤海湾储油装置故障,同年5月在渤中的钻井平台溢油事故以及6月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渗漏引发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事故。
蓬莱19-3油田事故发生后,7月,国内11家环保组织联名致信给两家公司,要求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和污染情况并就瞒报事故向公众道歉,随后又发表公开信至香港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建议对两家公司瞒报污染事故的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如今,蓬莱19-3油田事故的索赔仍未结束。由于该油田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中国合作开发,康菲中国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独立实体,也是此次漏油事故的作业者,应承担主要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方式,中海油在制度层面轻松撇开事故责任。
尽管如此,与食品行业类似,在《价值之旅》的评估中,中海油的关键定量指标综合披露率为20%,位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前四名,仅居中国海洋石油总构思、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披露率低但排名靠前反映了行业整体信息披露不足,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低的问题。
评论
由于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倡导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发布报告的比例高于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但具体到报告的质量,目前仍没有一个像企业财务报告那样的指标体系,企业既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发布的内容,也可以用描述性文字来表达。这导致上市公司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些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如中国远洋、中国移动、宝山钢铁等,已经能够准确地识别关键的定量指标,并采用国际标准对数据进行披露,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但是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还是在用文字描述,像做得好、努力、成效等词语来描述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扬长避短及瞒报事故更是报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白”遮百丑
“白”不是黑白之白,而是“白卷”的白。
社会责任报告中非财务定量信息披露程度普遍较低,当然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公众的压力不足,未能成便企业形成信息披露的动力。当涉及诸如污染物超标、高能耗或工伤等负面数据时,不但大部分公司选择不公开,不少大公司甚至懒得回应,干脆交了白卷,一“白”遮百丑。
这里说的是中国乳业的第一品牌“蒙牛”。百度搜索“蒙牛”,排名最靠前的都是“蒙牛——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政府倡导关爱流浪族 蒙牛谱写公益篇章 ”等正面报道。今年年初,蒙牛还获得《京华时报》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
实际上,这家企业在屡次的产品安全事故中,形象已几近体无完肤:三聚氰胺事件、陕西榆林鱼河中心小学学生奶中毒事件、黄曲霉素超标事件……蒙牛的产品质量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公众底线。
而每当面临公关危机时,蒙牛一面依靠权力和资本对媒体报道进行“控制”,一面大打民族企业的悲情牌,更外借广告和公益宣传等“正能量”成功转移公众的视线。迄今为止,在这家企业的身上似乎还没有看到主动为社会责任缺失“埋单”的诚意。
2011年,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缺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现场。一“白”遮百丑,能让他们再走多远?
评论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总裁张浩:“国内企业纷纷把公益捐助列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从最新颁布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0006来看,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果企业做公益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责任,那它就可以把消费者权益、供应链管理以及环保的责任虚化。有些企业以为只要多捐一些钱,多做一些公益就可以抵消责任,但如果它是一个高污染企业的话,这是洗不干净的。”
2012年5月25日,由商道纵横主导,乐施会资助和环保部宣教中心支持的《价值发现之旅2011——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研究》(下称《价值之旅》)出炉,揭示了当下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纸上社会责任的真相。
根据《价值之旅》的统计,2011年国内企业共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1001份,报告数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11年增长率超过30%。其中,上市公司发布报告数量继续上升,占报告总数的60%;发布报告在40份以上的行业由7个增至11个。
但是,在大量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背后,却暴露出了严重的通病——定量信息披露程度不高,特别是具有实质性的关键定量指标信息。商道纵横研究员安嘉理表示。
避重就轻的食品安全
继地沟油、毒牛奶、瘦肉精等事件曝光后,食品安全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但据商道纵横《价值之旅》显示,只有少数食品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普遍未充分披露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
“为确保肉品安全,堵住饲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生产加工环节和不安全的产品流向市场,实行生猪屠宰环节‘瘦肉精’在线逐头检测、产品出厂批批检验。在成本和安全的问题上,无论成本有多大,永远把食品安全放在首位。”河南双汇投资公司在2011年企业社会报告中对食品安全事件做出了回应,并且公布了具体的整改措施。
但实际上,信息披露背后是舆论压力的倒逼。就在去年,双汇发布2010年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因只字未提公众和舆论最为关注的“瘦肉精”事件,质疑声不断。有记者查阅双汇2009年和2010年的两份社会责任报告也发现,除了数字和某些事件有区别外,报告中的表述三年来格式完全一样,未根据实际情况作任何调整。
而尽管与去年相比,双汇的企业责任报告有了进步,但其关键指标披露率仍仅为15%,对公众关心的产品合格率和食品添加剂情况依然没有披露。尽管如此,2011年双汇关键定量指标的披露率仍位于食品饮料行业的第5名——整个行业的状况可见一斑。
今年5月至6月期间,先后又有2起投诉指向双汇集团,一起是在其生产的火腿肠中吃出塑料纸,另一起是在其火腿肠中吃出了已死去的蛆虫。
评论
乐施会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经理梅家永:“只有少数食品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报告,且质量不高,普遍未充分披露公众关心的食品安全信息。定量信息披露随意性强,单位和口径不统一,数据整体缺乏可比性,即使在同一行业中也无法比较。”
上市公司:瞒报事故成常态
在中海油服务有限公司201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大量篇幅描述中海油为贯彻“绿色、清洁、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了各种应对机制和改善生产环节的举措。而在“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章节中,第八条写道“2011年公司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对漏油事件只字未提。
但事实上,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中海油至少发生了3次大型漏油事件:2011年4月渤海湾储油装置故障,同年5月在渤中的钻井平台溢油事故以及6月的渤海湾蓬莱19-3油田渗漏引发840平方公里海域污染事故。
蓬莱19-3油田事故发生后,7月,国内11家环保组织联名致信给两家公司,要求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和污染情况并就瞒报事故向公众道歉,随后又发表公开信至香港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建议对两家公司瞒报污染事故的违规行为进行惩戒。
如今,蓬莱19-3油田事故的索赔仍未结束。由于该油田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中国合作开发,康菲中国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独立实体,也是此次漏油事故的作业者,应承担主要法律责任。通过这种方式,中海油在制度层面轻松撇开事故责任。
尽管如此,与食品行业类似,在《价值之旅》的评估中,中海油的关键定量指标综合披露率为20%,位居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前四名,仅居中国海洋石油总构思、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之后。披露率低但排名靠前反映了行业整体信息披露不足,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低的问题。
评论
由于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倡导企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发布报告的比例高于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但具体到报告的质量,目前仍没有一个像企业财务报告那样的指标体系,企业既可以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发布的内容,也可以用描述性文字来表达。这导致上市公司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些重视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比如中国远洋、中国移动、宝山钢铁等,已经能够准确地识别关键的定量指标,并采用国际标准对数据进行披露,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但是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还是在用文字描述,像做得好、努力、成效等词语来描述企业的社会责任。而扬长避短及瞒报事故更是报告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白”遮百丑
“白”不是黑白之白,而是“白卷”的白。
社会责任报告中非财务定量信息披露程度普遍较低,当然并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公众的压力不足,未能成便企业形成信息披露的动力。当涉及诸如污染物超标、高能耗或工伤等负面数据时,不但大部分公司选择不公开,不少大公司甚至懒得回应,干脆交了白卷,一“白”遮百丑。
这里说的是中国乳业的第一品牌“蒙牛”。百度搜索“蒙牛”,排名最靠前的都是“蒙牛——致力于人类健康的牛奶制造服务商”、“政府倡导关爱流浪族 蒙牛谱写公益篇章 ”等正面报道。今年年初,蒙牛还获得《京华时报》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奖。
实际上,这家企业在屡次的产品安全事故中,形象已几近体无完肤:三聚氰胺事件、陕西榆林鱼河中心小学学生奶中毒事件、黄曲霉素超标事件……蒙牛的产品质量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公众底线。
而每当面临公关危机时,蒙牛一面依靠权力和资本对媒体报道进行“控制”,一面大打民族企业的悲情牌,更外借广告和公益宣传等“正能量”成功转移公众的视线。迄今为止,在这家企业的身上似乎还没有看到主动为社会责任缺失“埋单”的诚意。
2011年,蒙牛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企业,缺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现场。一“白”遮百丑,能让他们再走多远?
评论
润灵环球责任评级总裁张浩:“国内企业纷纷把公益捐助列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但从最新颁布的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0006来看,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公益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如果企业做公益可以作为一种社会责任,那它就可以把消费者权益、供应链管理以及环保的责任虚化。有些企业以为只要多捐一些钱,多做一些公益就可以抵消责任,但如果它是一个高污染企业的话,这是洗不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