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人”种种(随笔)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官场历来是只“大染缸”,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只要一进入官场,就会变了一个样。不仅古代如此,近代如此,现代也还是如此。倘若不信,诸君请看。
  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曾描述了这样一种人,并称之为“两面人”:他们和颜悦色,满面谦恭,令人颇觉可爱可亲;然而,在脑后“浩然巾”里面却藏着另一副嘴脸,令人感到可憎可怖。
  “两面人”在小说里是虚构的,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却的确存在这种现象。例如,在党政领导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就有这种口心不一、表里不一的“两面人”。我们不妨对其略加剖析,以唤起人们对其警惕,与其进行斗争,把党风廉政建设搞好搞彻底,以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
  
  “两面人”表现
  
  收多交少施妙计,“名利”双收捞资本。有个别领导干部贪心很大,对下级和单位“进贡”来的礼品是来者不拒,照收不误。但是,他们却很会识“风向”,看“火候”,深知荣誉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时候比物质更重要。于是就来个“东食西宿”:把人家送来的东西交给组织一点,留下“大头”,上交“小头”;留下重礼,上交轻礼;留下钞票,上交礼物。于是,“笔杆子”们就笔下“生花”,什么“某部长金钱面前不动心”、“某局长收下礼物交集体”云云。
  放肥收缰拿回扣,相互利用搞分成。个别手握人、财、物审批大权的领导干部,在审批计划物资、贷款、工程项目等过程中,表面上装出“公对公”的样子,暗地里却采取拿回扣、搞分成的方法中饱私囊。
  长线钓鱼事后捞,时过境迁谁知晓。有的“实权人物”在审批计划、贷款、工程项目、批文等工作中,害怕“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扎人眼,不保险,就来了个“放长线钓大鱼”:我给你承包一项工程,或批给你一批贷款,在工程完工或还贷后一年半载再把“回扣”、“好处费”给我。此时已时过境迁,有谁注意,谁能知晓?真是巧妙打好“时间差”。
  利用单位搞基建,顺手牵羊建私房。有的领导干部和负责基建的人,乘集体基建之机,搞顺手牵羊,来个大楼“下”小楼。即我给你建公家的大楼,你为我建私房,反正在招投标过程中已有“约定”,“羊毛出在羊身上”,局外人很难看出破绽来。
   “借”字当中有奥妙,公家财物进腰包。我给你一件批文,或把几十万元、几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的工程包给你,再伸手向你“借”个几万元或几十万,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只有天知道,有借还有没有还?还有一些单位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常常以这种那种借口“借”些钱花花。出差借、建房借、娶媳妇嫁女借、儿女上学借……借归借,有谁出面找你讨呢?至少占了国家利息的便宜。
  权权交易“亲换亲”,“曲线”谋私手法新。现在某些具有“两面人”行为的领导者,心眼活,脑子灵,做事不像以前那样“巷口扛木头——直来直往”,明显让人看出来。尤其在就业、升学、招干、提干、调资、晋级、出国等方面,对自己的亲属子女和朋友彼此间心照不宣,相互利用,交叉用权,“曲线谋私”。你提拔我儿子当科长,我提拔你女婿做主任;你给我家属调工资,我给你子女发奖金;你把我的外甥转干晋级,我则把你的表侄调进城……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害怕这种“亲换亲”的做法还是有点太明显,惹人眼,就又变换一种手法,来个“亲转亲”,即甲把乙的儿子提为科长,乙则把丙的女婿升为局长,丙又把甲的女儿封为主任。这样“曲线”安排,谁也看不出来,即使看了出来,嘴上也说不出来。
  弄虚作假搞舞弊,欺骗组织诓群众。个别具有“两面人”行为的领导干部,表面上装出按政策、规章制度办事的假象,背地里却无视党的政策规定,在为家属、子女、亲友就业、升学、转干、调动、职称评定、出国等方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还有的单位和部门,为了局部、小团体和个人的利益,拼凑“假集体”,搞“创收”,捞“外快”。
   “离身拳术”功夫深,家人所为装不知。有少数党政领导干部害怕自己以权谋私 、收礼受贿容易被人攥到“把柄”、揪住“辫根”,一般自己不露面、不沾手,都让家属或孩子们“代劳”,自己佯装不知。这样,即使以后露出“马脚”,自己可以以“家属、孩子所为”,而一推了事。
  公家财物占己有,先占后退作“表率”。1990年6月17日的《羊城晚报》上登有一稿,表扬“某某市领导带头清退超标准装修款”。报道说,公开退款那天,开了市直机关领导干部会议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有17名领导成员出席 ,其中仅有2人没超指标,无需退赔,其余15名成员,共退赔公款53800元。市委书记超标准装修5个项目,退赔公款3900元,市长也退赔了2400元。会上,书记慷慨激昂地说,领导干部要同群众同甘共苦,要带头用好权,做好表率云云。这些话当然没有错。但笔者看了,觉得的确不是滋味。愿这样作“表率”的“带头”者还是少一些或没有的好。
  去到单位买东西,多买少付占便宜。一些领导干部深知某些下级有一种“唯上”心理,所以,不管家里办什么事都在他的“势力范围”内办理,料定下属决不会“亏待”他。
  党政领导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两面人”的行为,虽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以虚假的手法遮人耳目,达到以权谋私的目的。
  
  “两面人”特征
  
  人前背后,表演不同,有其“两面”性。大凡贪官,都有一副“廉洁自矜”的外表,以掩饰其自私的灵魂。宋人李政《读闻录》有篇文章说的就是这类贪官。张某新上任就在县衙贴出告示:“某月某日是知县生日,示谕门外与给使诸色人,不得辄有献礼。”至日,下属纷纷“续寿衣”献之,他一无所拒。又对送礼的人说:“后月某日是县房生日,更莫将来。”对于这种诡黠奸诈行为,用五代王岩《鹭鸶》诗“飞来疑是鹤,下处却寻鱼”警之,最为谐谑中的。
  时至今日,像“张鹭鸶”这类贪官的行为,不时还可以看到他的影子。这种人在开会作报告时,口沫横飞,反对请客送礼,反对贪污腐败,其姿态很像情操高逸的“白鹤”。然而,曾几何时,来自各方的宴请,逢邀必到;节日送来的礼品,照收不误;平时审批某事,以“研究研究”换来“烟酒烟酒”,甚至“大红纸包”。其行为与其言对照,大相径庭。
  沽名钓誉,用“红”遮“黑”,有其掩护性。大凡“两面人”都有一个“绝招”:在关键时刻向组织上显示“拒收贿赂”的廉洁事迹,以此当作“脂粉”涂成堂堂正正的“清官”脸谱,先获取“廉洁”、“清官”美名之后,再谋取自己的私利。还有的开始是比较廉洁的 ,可是当他们取得这“先进”、那“模范”等荣誉之后,就在这些桂冠遮掩之下,干起了与其称号相悖的事情来。
  寻找“后台”,用“伞”保护,有其独特性。某些有权有势而具“两面人”行为的干部属于“智能型”之列。他们能够“看风驶舵”,深谋远虑。因此,他们总是想方设法编出种种理由用公家财物向有关领导或更高一层的领导“进贡”,这样既不需要自己“掏腰包”,又与上司的上司建立了感情,增进了“友谊”,为以后“消灾避难”开通道路,打下基础,还可避“行贿”之嫌。也有的找不到借口用公款向领导“感情投资”,就用自己以权谋私、敲诈勒索、收礼受贿的“外快”经常去“孝敬”领导。这样,一旦他们违纪违法行为败露受到查处时,有的领导就假借爱护干部之名而护短;有的以其有“功”而抵“过”;有的以“失误”、“交学费”为由而遮丑;有的打着“保护改革者”的招牌为违纪违法者开脱。更有甚者,甚至出假证,故意包庇,使其在“保护伞”的庇护下“化险为夷”。
  早作准备,预防查处,有其超前性。许多“两面人”在实施违纪违法之前,就特别注意“多留一个眼”,有预谋、有准备地采取应付和反查措施,不打“无准备之仗”。力图使其违纪违法行为没有漏洞和破绽,做好“以防万一”的准备,以随时采取对抗检查的应急措施。
  打着幌子,假公济私,有其“合法”性。有的以权谋私者,为达到既占有财物、谋取私利,又要不使问题暴露的目的,大都对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伪装,给违纪违法行为涂上一层保护色 。他们打着“合法”的旗号,掩盖违纪违法活动 。如“工作需要” 、“领导批准” 、“疏通关系”、“感情投资”、“为职工谋福利”等。
  钻营有术,手法隐蔽,有其狡猾性。“两面人”深知“兔子不吃窝边草”的道理,他们捞取油水钻营有术,做到“八收八不收”:远者送来的收,近者送来的不收;礼物多的收,少的不收;私人送来的收,集体送来的不收;送到家里的收,送到办公室里的不收;晚上送来的收,白天送来的不收;一人送来的收,两人以上送来的不收;有发票的收,没发票的不收;行贿者不要凭证的收,让签字、要凭证的不收。由此可见,“两面人”大多操有环视八方之眼光,见机捕食之功能,易于露馅的不贸然举动。所以,要识别他们不容易,查处起来难度大。
  含而不露,巧作暗示,有其“艺术”性。一些“两面人”对“暗示学”颇有研究,且造诣精深。尤其是那些掌握人、财、物大权的,深谙这种“暗示学”的属类、要义和方法。他们一句模糊的语言,一个简单的手势,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个斜视的眼神,往往就能将“暗示学”的原理体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不由你不佩服。
  富了装“穷”,饭里藏肉,有其欺骗性。眼下,有的“两面人”不知从哪里学到了许多高超的“表演艺术”,例如,有的人以权谋私、收受贿赂、走私贩私等,一夜“暴富”,肥得流油。但他们富了也不“露富”,来了个“饭里藏肉”,甚至不时在人前呼穷叫贫,活显出一副“寒酸”相,欺骗了不少人。
  不管“两面人”怎样玩弄手法,变换花样,但“魔法”毕竟是一种假象。假的终究会被识破,伪装终究不会长远。只要我们掌握和研究了他们的特征和手法,便没有识不破的“魔法”,降伏不了的“妖魔”。
  
  防止“两面人”的对策
  
  在领导机关党风廉政建设中,如何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明镜”和党纪国法之“道”,来识别和降服某些“两面人”之魔?笔者愚见,应采取以下五种方法:
  
  教育免疫法
  医学认为,人的身体中有一种抗御疾病的免疫力。如同样两个人被暴雨淋湿了,一个人感冒了,一个人却安然无恙 。这后一个人便是具有免疫功能。对于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有些人不受其影响,依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的人却被金钱物质诱惑,深深陷入泥潭。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一部分人自身免疫力强,一部分人自身免疫力弱。要使党员领导干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关键是各级党政组织要在反腐败斗争中,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党纪政纪教育、理想宗旨教育、群众观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荣辱观教育等,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 、纪律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牢固树立“自律”意识和廉政意识,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长城”。
  
  严格考核法
  在提拔干部前,对提拔的对象进行严格的考核,把好入口关,确保各级领导权力掌握在真正忠于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唐朝皇帝李世民在论政时曾说:“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东晋的高子伯曾告诉苻坚说:“得人有审举,审举在核真。”这些经验之谈,至今还有借鉴意义。我们在考核干部时,一定要在复杂的情况下,明察秋毫,善辨真假,决不能只观其一时一事,被其一时一事的假象所迷惑,要注意考核其全部历史和全部表现。“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单凭一时一事、一言一行,是不能取得真知灼见的。为了防止选错人,被“两面人”钻进领导班子,考核时必须充分走群众路线,进行“逆向考核”,民主测验、民主推荐,这样就能识别真假,选准人、用准人。
  
  立制堵漏法
  目前建立如下制度十分必要:一是建立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对“两面人”的行为进行举报。二是建立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如发现某一领导享受的生活水平或拥有的财产与其薪金收入不相符而又给不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可以定为非法所得,以贪污或受贿论处。三是建立领导干部考廉制度。实行不廉洁者“一票否决权”。四是建立领导干部个人生活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包括个人建私房、单位为个人分房、买房的问题;配偶、子女及直系亲属在干部本人分管的系统内安排就业、调动工作等方面的问题;家庭主要成员在婚丧嫁娶方面的问题;可能引起群众反映的其它问题。在制度中,要进一步明确请示报告的审批权限,哪一级管理的干部就由哪一级负责审批。五是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离职审查制度。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在离开原岗位之前 ,要由他的上一级纪检监察、审计和组织人事部门一起 ,对他任职期间的工作及党风廉政、勤政方面的情况予以审查评议,如发现不正之风问题,须待处理之后方可离职。否则,不能办理离任手续。六是建立领导干部罢免、弹劾制度。规定党员或党员代表和人大代表,可以在党的会议和人大会上联名提出对某一党员领导干部和行政领导干部予以罢免或弹劾的议案,大会主席团或有关部门必须受理,并予以审议、表决。七是建立党政机关干部辞退制度。八是建立监督机制 。坚持党纪监督、政纪监督、法纪监督三管齐下,使之相互衔接,互相配合;坚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下级监督同时进行 ;坚持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自我监督协调开展;坚持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密切配合;坚持职能监督、协调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坚持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贯穿始终。同时,还要注意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衔接,措施配套,周密严格,坚持“硬性”,避免“弹性”。
  
  谨慎宣传法
  对于那些道听途说、出自拒贿者本人或个别和极少数人口中的“廉洁典型”,拿不准的材料不能轻易公开宣传报道,更不能“添油加醋”地任意“加工”、“拔高”。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表扬稿中有部分内容失实尤其是好话说过了头,容易在了解情况的读者中引起反感,会给浮夸敞开大门,给人一种虚假感。因为行贿和拒贿,大多发生在私下场合,拒贿金额和次数就很难准确。
  
  严厉制裁法
  我们执纪执法机关的干部要练就一双善于识“魔”辨邪的火眼金睛,注意识别、捉拿“两面人”,揭掉他们头上的“浩然巾”,剥去他们身上的伪装,谨防他们使用“障眼法”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隐身滑掉,变成“漏网之鱼”而贻害我们的“四化”大业。要运用党纪国法,严厉惩处严重违纪违法的“两面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决不心慈手软,姑息养奸。要真正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去做:“腐败分子危害党和人民,不论是什么人,都必须依照党纪国法,坚决予以惩处。”
  必须看到,我们的党政机关、党政干部,多数是好的,是能够廉洁勤政的。有“两面人”腐败行为的不良分子,毕竟只占少数。但对这少数人的破坏性和不良影响,我们不能低估和听之任之,必须坚决斗争,彻底扫除,以维护党的肌体的纯洁性,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而健康地向前发展。我们党是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能够有决心、有力量解决问题的,一定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全面胜利。
其他文献
徐州是座雄性的城市,又是座温情的城市。它心里一团火,却用来温暖苏鲁豫皖。它有九里山的战场,又有大运河的柔波,有汉兵马俑的威仪,又有汉画像石的传神。历史深处风暴迭起:“大风起兮云飞扬”,当今盛世和谐安详:“云龙山下试春衣。”  初识徐州,是少年时期来徐报考煤矿职业学校,考试完毕就去云龙山看大佛。进三砖殿,看三丈佛。大佛展眉含笑,温和敦厚。徐州人把微笑和慈祥刻在石头上,向四方播洒温馨和友善。  徐州七
期刊
她——吴秀瑛,一个美丽的上海姑娘。1943年8月25日清晨,在县梁东乡龙王村的邓家坝(现为江苏省东台市头灶镇沈河村)惨死于日寇的屠刀下,年仅19岁,谱写了一曲千古传颂的巾帼英雄壮歌,她的英名永远镌刻在苏中人民光辉抗战史的丰碑上。    毅然从军    吴秀瑛1924年出生于上海,在她少年时代,目睹了“国中之国”的上海租界,成了洋鬼子的天堂,外国列强享受着各种特权,胡作非为,中国人民反而遭受着无端的
期刊
红娘子呀女多娇,  白布褂子青围腰,  不搽杭粉自来白,  不点胭脂赛樱桃  满口银牙如糯米,  整整齐齐白皓皓,  自幼生成风流体,  不胖不瘦好苗条  走起路来风摆柳,  浑身相称真俊俏,  人见人喜满口赞,  迷得许多少年豪,  唯有情哥最爱她,  几番约定在今朝  情郎开口叫爱妹,  你让小郎把魂掉,  我本是个情种子,  恩恩爱爱永不抛  爱妹见他也中意,  提醒郎哥少风骚,  莫嫌我是
期刊
无锡军分区党委是军区部队加强风气建设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前些年取得突出成绩的基础上,2004年以来,军分区党委保持清醒头脑,坚持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胡主席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密切军政军民关系的“形象工程”、维护官兵切身利益的“满意工程”,自觉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在新的起点上推进风气建设深化。南京军区党委、
期刊
2007年12月27日上午,天,雾蒙蒙的,下着密密麻麻的雨,风吹着雨,在这寒冷的冬季飘落到人们的身上,冷飕飕的一位年已80岁的刘姓婆婆由她的养子小伟搀扶着,手捧感谢信和锦旗冒着寒风冷雨赶到N市妇联,跪地感谢妇女权益部的工作人员是什么事让一个年老的婆婆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跌跌撞撞赶到市妇联?又是什么事让婆婆激动得跪地答谢呢?这事得从五个月前的一天说起  那天婆婆跪在妇联权益部的门口,喊着救救我权益部的
期刊
婚姻是爱情的行板,是由爱情向亲情的过渡,从而使爱情得到升华。   ——题 记    那天晚上,因为从乡下小学来了一位同学,我们一道分配到G县实验小学的6位男生都聚到校图书室闲谈。不知是谁提起我还没有对象。于是,有人提议说,王茂春,你们学校有没有合适的女老师,给我们这个“小和尚”介绍一个。听了这话大家一致叫好。王茂春是那所小学的教导主任。他当即就说,有。他沉思了一会又说,一共有三个哩,都还没有对象,
期刊
夏夜,挑灯读《宋史》,在“忠义传”中,一个姓陈名东字少阳的丹阳人引起我的注意一是他生于丹阳,葬于丹阳,而丹阳与我驻守的地方毗邻,不知可否寻找到墓冢遗迹?二是此人一介书生,无官无职,却在北宋末年那个外敌入侵,国运飘摇的年代,屡次上书,抨击朝政,又率十万民众伏阙请愿,要求重用忠将,捕杀奸臣,甚是轰轰烈烈南宋建立,他奉诏晋见宋高宗,又上书言事,直指奸贼误国,终与另一布衣欧阳澈血染东市几年后,朝廷又为其平
期刊
100多年前,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如椽巨笔写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幽灵,在欧洲徘徊”时,人们大约再也想象不到,在一个远离欧洲的社会主义中国,如今贪污腐败竟会成为当今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反贪防腐竟会成为众人关注的关键词汇。   诚如众所周知,时下反贪防腐已然成为当代中国传媒曝光率最为频繁的时髦词汇,国民最为关注的公众话题。这不仅是许多国人所不忍、不愿见到的,更是一些毁家纾难、追求真
期刊
张明光从小在东北农村长大,骨子里都是北方人的耿直和热情热情大方的张明光朋友遍天下,在外打工每到一个地方,都会交上一大帮朋友令张明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曾经的挚交却恩将仇报,毁了自己的家庭,给自己带来无限的痛苦    夫妻百般照顾服刑义弟生祸根    三年前,张明光经朋友介绍到合肥一家工厂做工学过机械的张明光主要负责养护和修理机器,平时的工作还算轻松一次张明光和厂里的一位主管发生口角,这位主管喊来
期刊
接触到张宗刚的文字是从他的文学鉴赏开始的。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写作品鉴赏了,是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学术论文,看不出学问?其实,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非常注重鉴赏,许多重要的文学评论著作都是鉴赏,或者以鉴赏作为所论的基础,比如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老一辈的文学研究工作者特别是古典文学工作者对文学鉴赏都很重视,并且投入大量的精力,如余冠英、萧涤非、付庚生、程千帆、霍松林,以及徐中玉、袁行霈、叶嘉莹等。相比较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