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明的话语,使人如沐春风;礼仪的行为,让人如浴雨露。“文明”,是绽放在人类道德之树上一朵绚丽的奇葩!“文明”,对人类来说意义深远。小而言之,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习惯、身心健康;大而言之,它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荣辱。加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主题鲜明,图文结合,内容浅易,通俗易懂,旨在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及乐于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我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下面就以结合目前扬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大背景而对学生进行的文明教育为例,谈谈本人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以品德课堂为阵地,教育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课堂成为我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实践中教育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
1、指导学生用好教材。《品德与生活》图文并茂,单元主题内容常常是通过若干幅活动图呈现出来的。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图,简洁的提示语,极富童心、童真和童趣,并且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文明教育。如教学《在餐桌上》一课时,让学生“辩一辩”——怎样做才是文明用餐。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说自己在家里、在饭店时怎么做的,有的指出同学在学校食堂吃饭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吃饭时不要随便讲话,不玩游戏,不互相打闹等,要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活用教材,用教材中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如:结合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特色,开展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在学校,教育学生做到不随地扔垃圾,看见废纸或塑料袋等废弃物主动弯腰捡起并放进垃圾桶,看到同学乱扔垃圾要及时制止;在家中,不乱抛乱丢垃圾,做到生活垃圾分类且袋装化……做文明的小市民。
二、以班队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争当文明“小先锋”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明教育,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将教材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争当文明“小先锋”。
学校大队部开展了“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玉树地震灾区。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的《市民守则》中也指出: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良好契机,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拓展了課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关心残疾人到关心地震灾区的难民,积极参与“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将自己用过的大半新的玩具、学习用品等带来参加义卖,同时也要去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在活动中献出爱心,同时明白要珍惜美好的学习生活和幸福的童年时光。
在教学《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我和小树交朋友”护绿活动,教育同学们积极参与护绿活动,不践踏草坪,不乱攀树木,不采摘花朵,做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环境的少先队员。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行动,去体验。
三、以家校互动为桥梁,促动学生争当文明“小使者”
朱庆澜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是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
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家长的躬行身教、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学生的文明教育上,我就特别重视家校互动。
在教学《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说自己或家人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是怎么做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注意交通安全,违反交通犯规。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我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在我心中》主题队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还请了交巡警大队的警察现场指导如何文明行路。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文明行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大大改善,孩子们在大人的言行中更加深化了对“文明行路”的理解,促动学生争当文明“小使者”。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子女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又是家长的影子,树立好样子才成培养出好孩子。“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孩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輻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
四、以专题网站为平台,激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模范”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但又并不意味着让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品德教学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结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际,我创建了文明教育专题网站——“文明驿站”,网站中“我是文明星”,就以图片的形式,将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小小观察员”,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笔将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写下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既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心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又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模范”。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我格外感受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责任的重大,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貌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但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此以往,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能成为新一代的文明使者,新一代的文明小市民。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材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主题鲜明,图文结合,内容浅易,通俗易懂,旨在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及乐于探究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我充分利用这门教材内容,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下面就以结合目前扬州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大背景而对学生进行的文明教育为例,谈谈本人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以品德课堂为阵地,教育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课程。”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课堂成为我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实践中教育学生争当文明“小标兵”。
1、指导学生用好教材。《品德与生活》图文并茂,单元主题内容常常是通过若干幅活动图呈现出来的。可爱的卡通画,亲切的生活图,简洁的提示语,极富童心、童真和童趣,并且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每幅图,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使学生明白道理,受到文明教育。如教学《在餐桌上》一课时,让学生“辩一辩”——怎样做才是文明用餐。学生发言踊跃,有的说说自己在家里、在饭店时怎么做的,有的指出同学在学校食堂吃饭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学生在交流中懂得吃饭时不要随便讲话,不玩游戏,不互相打闹等,要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2、启发学生活用教材,用教材中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如:结合品德课程教学内容,以环境教育为特色,开展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在学校,教育学生做到不随地扔垃圾,看见废纸或塑料袋等废弃物主动弯腰捡起并放进垃圾桶,看到同学乱扔垃圾要及时制止;在家中,不乱抛乱丢垃圾,做到生活垃圾分类且袋装化……做文明的小市民。
二、以班队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争当文明“小先锋”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文明教育,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将教材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争当文明“小先锋”。
学校大队部开展了“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玉树地震灾区。扬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的《市民守则》中也指出:尊老爱幼,帮助他人。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的良好契机,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我拓展了課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关心残疾人到关心地震灾区的难民,积极参与“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将自己用过的大半新的玩具、学习用品等带来参加义卖,同时也要去选购自己喜欢的物品,在活动中献出爱心,同时明白要珍惜美好的学习生活和幸福的童年时光。
在教学《让校园更美好》一课时,结合学校大队部开展的“我和小树交朋友”护绿活动,教育同学们积极参与护绿活动,不践踏草坪,不乱攀树木,不采摘花朵,做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环境的少先队员。将道德教育的内容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行动,去体验。
三、以家校互动为桥梁,促动学生争当文明“小使者”
朱庆澜认为:“家庭教育的根本道理”是父母以身作则。父母是
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家长的躬行身教、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在学生的文明教育上,我就特别重视家校互动。
在教学《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说自己或家人在遵守交通法规方面是怎么做的。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家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不注意交通安全,违反交通犯规。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我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在我心中》主题队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还请了交巡警大队的警察现场指导如何文明行路。学生和家长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文明行路、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家长在这方面的表现大大改善,孩子们在大人的言行中更加深化了对“文明行路”的理解,促动学生争当文明“小使者”。因为低年级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家长的一言一行是子女的镜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又是家长的影子,树立好样子才成培养出好孩子。“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要自觉地、有意识地将孩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把课程带出课堂,使课程延伸、扩展到课堂之外,让课堂教育的作用輻射于整个生活,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效果。”
四、以专题网站为平台,激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模范”
“回归生活”是品德课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但又并不意味着让课堂成为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品德教学应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要从课堂出发,再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在生活中践行,才是本质意义上的回归。
结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实际,我创建了文明教育专题网站——“文明驿站”,网站中“我是文明星”,就以图片的形式,将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及时记录下来;“小小观察员”,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笔将身边的文明人、文明事写下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的优缺点,既让学生表露自己的心迹,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又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争当文明“小模范”。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我格外感受了作为教育工作者所肩负责任的重大,作为小学教师,必须抓好学生文明礼貌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但要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我们抱着滴水穿石的态度,从一点一滴、一招一式的地方抓起,运用多种办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和行为训练,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此以往,我们学校的学生一定能成为新一代的文明使者,新一代的文明小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