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R角色扮演中提升幼儿的美术评价能力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作品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本文基于幼儿园日常美术评价环节的设计与组织,从评价标准、评价途径、评价方式几个方面入手,设计基于AR技术的角色扮演游戏,使其有效优化美术评价环节,提升幼儿的美术评价能力。
  【关键词】角色扮演;美术评价;AR技术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139-02
  Improve Children’s Art Evaluation Ability in AR Role-playing
  ——Take the Series of Imagination Painting"Funny House"Series Activities as an Example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Fu’an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LIN Yanfang
  【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art work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esthetic ability.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daily art evaluation link in kindergarten,from the as‐pects of evaluation criteria,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the role-playing game based on AR tech‐nology is designed to effectively optimize the art evaluation link and enhance children’s art evaluation ability.
  【Keywords】Role playing;Art evaluation;AR technology
  角色扮演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行为,是儿童受到内在动机激发、基于已有经验开展的假想性活动。利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美术作品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帮助幼儿体验更生动逼真的作品角色,自由表达对美的体验与感受。在实际的美术评价环节中,尽管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到幼儿对美的独特感受,但是仍然下意识地主导并控制整个评价环节。
  一、角色扮演中隐藏着幼儿独特的艺术评价
  (一)“我当他”——角色装扮下的作品解读
  情境再现一:幼儿1:“我当公主,这是我的冰激凌帽子,哇,我好美啊。”幼儿2:“我来当超人,这是我的激光战斗铠甲”……
  基于AR技术的软件向幼儿呈现了可虚实交互的“帽子”作品,吸引着幼儿主动装扮自己。这其中,“我当他”是出现次数最频繁的角色行为和语言,此时他们已经进入美术作品的角色假想中,自发用“我好美”等语言表达个体对美的想法和感受,反映了幼儿的审美感受与对作品的解读。
  (二)“冰激凌帽的故事”——角色情节下的作品自评与反思
  情境再现二:雯雯拿起平板,兴致勃勃地“戴”好自己设计的“冰激凌帽”,自语:“我戴着冰激凌帽子,好开心!太阳出来了,天哪,冰激凌帽子融化了,滴到了我身上。不行,需要用帽子的边边把它挡住。”说完,她走回座位上画了一条“吸管”帽沿,然后她继续編故事。
  情境再现二中,幼儿化身成为美术作品中的人物正在经历一次奇妙的旅程。跟随幼儿所自编故事的展开,他们不断反思自己的作品。当我们沉下心来聆听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表达时,我们会发现幼儿赋予美术作品更多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出现了对自己作品自评的萌芽,并根据自评反思完善作品。
  (三)“我喜欢”——角色互动下的作品评价
  情景再现三:“甜甜圈小姐,你好,你的甜甜圈帽子颜色好漂亮!我喜欢。”“刺猬小姐,你的刺刺帽我也很喜欢,像一把伞。”孩子们被同伴的新奇作品所吸引,在角色交往中就自己喜欢的线条、色彩、图像等进行讨论,在作品互评中获得了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我当他”“冰激凌帽的故事”“我喜欢”,都是孩子的角色扮演游戏。儿童装扮自己时的陶醉神情,创编游戏情节的声情并茂以及体验同伴作品的热烈交流,这些自发快感无不说明,利用AR技术进行的虚拟化角色扮演,伴随着自我肯定、自我反思、关注他人等美术评价与反思行为,对美术评价中的作品解读、反思、完善及同伴间的合理评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基于AR技术的角色扮演游戏,提升幼
  儿的美术评价能力
  (一)从“他位视角”转为“本位视角”,以体验精神为评价标准
  美术的本质是摆脱功利的儿童自由表达。以AR角色扮演方式开展的体验式美术评价中,帮助幼儿摆脱“他位视角”下对同伴作品的缺乏兴趣、无话可说的场面。运用角色扮演代入“创作者”立场,让幼儿感同身受,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放大审美体验,将评价重心放在作品情感感受、想象创造上。
  如在《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帽子屋》中,幼儿通过“多彩手账”软件,饶有兴趣地试戴同伴制作的虚拟帽子,并不时发出哈哈的笑声。当被问到:“这个帽子你戴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喜欢?”时,在“作者”的视角下,幼儿对作品情绪表达的感受十分敏锐:“ 这个喷泉帽戴起来很凉爽,夏天太热了,带着喷泉帽可以给皮肤浇浇水。”部分幼儿还代入个人已有的经验进行想象创造:“这是妈妈正在化妆,突然化妆盒打翻了,化妆品飞出来停在空中变成了化妆帽子。”本位视角的角色扮演,还原并放大了幼儿对美的个体化独特体验。
  (二)从“单一陈述”转为“多元点赞”,打造沟通交流式评价途径   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一般只预留5分钟左右的美术评价时间。幼儿年龄小,往往表述不清,为了评价环节的顺利开展,很多教师让自己的声音代替幼儿的声音成了评价场的主基调。因此评价主体多为教师,评价途径多是教师陈述自己的主观意见是美术评价中的常见问题。而信息技术提供的评价平台,则提供了多通道的评价途径,实现了个性化的评价。如《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服装》中,就利用“多彩手账”软件的“发现广场”版块进行了分享。让幼儿角色扮演时配上语音介绍作品,录制成小视频分享到平台上,其他幼儿再对喜欢的作品进行点赞,并把评价或建议通过语音或符号进行留言。通过“分享 点赞 语音或符号留言”的形式,不仅有利于作者完整地表达创作意图,还能促进幼儿之间针对同一作品的交流互动,也使教师能够大致了解幼儿的想法和评价语言。在此基础上,我在集中评价时选取了点赞数和留言数前5的作品,针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典型作品分析。同时兼顾较少人关注的部分作品,让这部分作品也能被更多幼儿关注。尽管有个别幼儿会偏离评价主题,但是大部分幼儿还是能够用一两句话说出自己的看法的。
  (三)从“技能核心”转为“实用倾向”,促进幼儿对作品的反思与完善
  幼儿对游戏的偏好是自然天性,以美术作品为道具开展的游戏,摆脱了传统美术评价中的技能标准束缚。幼儿开始关注自己画的服装是否符合游戏需要,美术作品评价的重心向作品的实用性上倾斜。如《奇趣造型系列之奇趣服装》中,凯凯和乐乐分别穿上了虚拟服装“面包超人服”“闪电光波服”,之后,他们自发地玩起了战斗游戏,“嚓嚓嚓”“哐哐哐”,他们一边比划一边发出声音,很快凯凯就发现自己手里没有武器,于是他立刻回到平板上為自己画上了“迷你飞镖”,接着回到战场上继续“战斗”。过了一会儿,凯凯觉得乐乐的“闪电光波”十分厉害,于是他在衣服胸口画了一个“面包光波”。从上例中不难看出,对作品的反思与完善贯穿于幼儿角色扮演游戏的全过程。幼儿自发的“战斗”游戏,助推了幼儿作品的自由表达与更新换代。在游戏中幼儿努力使“战斗装备”升级,出现了幼儿对自己作品的反思与调整,还观察到了同伴作品的优点并迁移再创作。
  注:本文为宁德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立项号:2018EI0593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剑眉.5~6岁儿童绘画创作中艺术思维的过程与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7(6).
  作者简介:林艳芳(1983.9-),女,汉族,福建省福安市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游戏活动、信息化教学。
  (责任编辑 李芳)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课程的改革,学校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行为,自主性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主动获取信息、开阔视野、发展思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阅读中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悦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32-0187-02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of the
“角”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是概念的起始课,如何将“文本化”的数学角,通过教师的研读与转换,演绎为儿童所悦纳的“童本”数学角,是低年段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这样的目标,在“角的认识”这样的“开篇之课”上做了新的尝试与实践:以“儿童经验”为线,研读“文本数学概念”;以“儿童”为本,合理确定课时教学的知识点、技能点与体会点,使概念学习“童”在“学”中央;以“操
【摘 要】数学课堂相较于其他课堂来说较为晦涩难懂,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课堂的互动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利用说理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追本溯源,使学生全方面地掌握课堂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说理课堂;实践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要】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以“植树问题”这一经典案例的教学为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炼模型,让学生充分经历与感受建模的过程,并引导他们将所建模型最终运用到实践中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思想;植树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3-0143-02  Mathematical modeling:let lear
学校教育离不开人性的教育和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善慧教育,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学校通过建构特色的学校文化,打造慧美教师,培养善慧少年,有善心的人,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件事,让自己成为踏实、快乐、幸福的人。智慧的人在学习工作中有思路方法,善于处理难题、解决问题。  我校是近百年的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段塘学校全体师生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形成了“以善立人、以慧育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际上蕴含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来提高素养,提升心灵境界的要求。名著作为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其作用更是不容小觑。  【关键词】多方整合;溯本求“原”;原著探索;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
【摘 要】兴趣是学生对知识保持探究动力的重要促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标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探究趣味教学模式,增加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对他们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在趣味学习中发挥创造性,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在他们的高效学习中有效推进,彰显数学学科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
【摘要】韩愈《师说》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置身于教育就是要感到人的灵魂有一缕甜美的香味,就是要打磨光明澄净的人性之根,就是要抒发天性之善的吁求,就是要拓辟心灵天国的幽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教育,让我们的教育唤醒人的内心对生命的情感,对生命的责任,对教育终极价值的确认,真正做到使人的生命丰盈而灿烂,拙真而尊严。  【关键词】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新课标的这一表述明确提出了“文化品位”的提高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很多的名家名篇,这些经典的文本文质兼美,具有较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深沉、含蓄、繁复、多重的审美价值,情感抒发表现独特,文学性特征鲜明。它是我们终生享用的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无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全面了解学生,课堂设计起点立足学情;教学站位顺乎新标准、新高考导向;尊重个性差异、包容学情优困;设置好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教学充满思辨色泽,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从被动学到自主学再到学会学”的学习技能。让数学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奠基。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