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课堂美起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q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人学”“心学”,更是“美学”。文学的力量在于它能润物细无声,于悄无声息中将生命的真谛送达读者的心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美文,是经历时间和无数读者检验的呈现给学生们的一份份饕餮盛宴。阅读这样的经典文本,就是经历一段身心愉悦的心路旅程。而阅读教学的课堂,就是为师生与文本邂逅搭建的一个空间、一个平台。这场美丽的约会,至少应当具备以下这几种美。
  一、诗歌的意境美
  语文阅读的课堂,是一场见情、见性、见灵、见韵的审美活动。一个美的课堂,应该就是充满诗意的课堂。在充满诗意的氛围里品味美的意趣,学生会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美丽,感受到心灵润泽的愉悦和舒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甜蜜。阅读教学的课堂要达到意境美,要依靠教师设置诗一样的意境。教师诗化的语言,会引领学生进入诗一样美丽的花园;多媒体的选择,亦要刻意追求诗一样美丽的画面和美丽的背景音乐;课堂节奏的把握,也应充满诗歌或疏或密、一咏三叹的韵律感;文本精神内核的解读,也应无限接近诗歌真、善、美的本质。笔者所听到的一堂堂精彩纷呈的阅读课,无一不跳动着诗歌般优雅曼妙的音符。如《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孩子们抛开课堂的束缚,像萧红一样在想象中的院子里捕捉蝴蝶,采摘花朵,这是体验诗歌灵魂的自由美;如《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教学,师生索性将文本改编成诗歌,在反复的咏唱中,走进诗歌般美丽的意境,这是体会诗歌的形式美……在这样的阅读课堂里,学生们都变成了康桥下的河里的那一条条青荇,自由舒展身心,尽情吟唱生活,像诗歌一样美美地生长。
  二、哲学的思辨美
  一位教育同行曾经这样比喻:课堂是挑起矛盾的艺术。笔者以为:所谓的课堂上的矛盾就是源于思考带来的思维碰撞,而挑起这种矛盾就是师生、生生基于各自思维方式、思考角度、知识经验的不同,站在各自立场发表各自的观点。这期间,会有对立与疑惑,会有会意与顿悟。碰撞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积极参与的个体所经历的心理体验,所释放的心理能量,所收获的心理感受。这样的课堂,充满着哲学般的思辨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历练中,学生走向成熟,臻于完美。我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中,就会时不时地制造点矛盾,挑起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看他们演出一场又一场思维辩论的好戏。比如《一路花香》这一课,其所要阐述的哲学道理是昭然若揭的,那就是:即便是一只破罐子,他也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不想我的课堂就到此为止。在课堂结束前的最后10分钟时间里,我抛出一个话题:你,到底是愿意做那只完好无损的罐子,还是做那只浇出一路花香的破罐子?我想看看学生是愿意塑造一个完美的自己,还是坦然接受自身的不完美。他们的回答令我满意。
  三、科学的严谨美
  语文学科既具有其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又跟其他学科融会贯通,是一门最能体现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具有音乐音符的跳脱灵动,又具有画笔描绘的浓妆淡抹,也具有科学一样的严谨缜密。事实上,一堂出色的阅读课,应该是一堂构思缜密、环环相扣的科学课。它的科学性既表现在对文本关键字词运用的较真态度,也表现在对整个文本结构的准确把握,使得整个课堂首尾呼应,或者层层推进。听优秀的公开课,常常能听到教师对文本中某个或某几个字的运用大做文章,采用换字、换语序等多种手法来让学生体会这些字词的不可替代性。“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王安石的“绿”和贾岛的“推敲”已成为千古佳话。作为带领学生解读文字的教者,能紧扣一个字或几个字,做好文章,这难道不是科学的严谨美吗?同时,课堂教学环节亦应呈现科学般的环环相扣,滴水不漏。笔者在教授《沙漠里的绿洲》第一课时时,紧扣题目的“沙漠”和“绿洲”,让学生积极联想。他们自然想到并引出生词“恶劣”和“漂亮”。我再由这两个对比强烈的生词,引发学生思考:从恶劣的沙漠到漂亮的绿洲,人们付出了多大的代价?进而教学“代价”这个生词。最后,用这三个生词,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整个过程既体现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由词到段到篇,对文章进行了浑然一体的整体把握,可谓具有科学的严谨美。
  其实,阅读教学的美还可以以更多的姿态展示出来,它的美是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但是,最终它落实在给学生创造的一个完美润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入一种主动阅读、积极汲取的状态,达到融通、自由、和美的境界,使文本的力量自然地递达至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以最积极、健康、优美的姿态成长,这才是文化存在的终极意义。
其他文献
1.1临麦6号临麦6号为临沧市农技推广中心麦类课题组于1995年用86鉴22作母本,84-346作父本经人工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进入综合性状鉴定(选种圃,育种编号96鉴21),1997年进入预备试验
对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尖锐地指出:“十年时间(现在是十二年),二千七百多课时(现在按《国家课程计划》,小学六年总授课1734课时,初中三年总授课568课时,普通高中368课时,共计2670课时,再加上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已经超过三千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用“不容乐观”来指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不足,
课堂,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和创造力,挖掘蕴含其中的无限生机与活力,把课堂营造成生动活泼的学习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体验,获得能力与生命的全面提升。那如何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异彩呢?  一、更新知识结构——生命课堂的首要前提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教师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
通过在乌头不同生长阶段(3,5,7,9片叶)进行一次打顶和二次打顶(植株10cm时进行一次打顶后,在其分枝具有3~4片叶时进行二次打顶)的打顶方式,研究了打顶方式对乌头植株开花性状的影响。结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属于一项奠基性系统工程,对人的一生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可避免地与语文打上了交道。语文伴随着孩子一生的成长。因此,任何人离开了语文是万万不能的。从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语文属于必修科目;从考试制度来看,语文是高考必考科目;从学科的价值地位看,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根本。因此,语文教育对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脑半球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小脑半球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半球出血76例,(50~80)岁为高发年龄段占80%。保守治疗54例,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由于教学效果检测方式存在问题,而且教师往往会被课堂上的一些“繁荣”现象所蒙蔽,致使错失一些补救的机会。因此,我们要深入到学生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  一、固化教法被学生所熟识  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要设定若干学习目标,而且是从不同的维度对学生学习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教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特别是达
补催青是指蚕种从催青室领到小蚕饲养室后,继续将蚕种保护在适当的温湿度及黑暗的环境下直至孵化的过程。具体做法是:蚕种从催青室领回后,在小蚕饲养室内立即摊放并保护在温
目的观察首灵健脑胶囊治疗老年期痴呆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DSM-IV诊断标准,结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选择50例老年期痴呆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其致死、致残率很高。因此,对脑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在治疗领域还没有突破性的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