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澄的繁花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fan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冬后的上海夜晚,天色一片暗沉,市廛声也渐趋闲静。
  一个瘦长男人,从隔壁的作协机关走进咖啡馆。藏青绒帽,灰呢围巾,皮夹克皮包,用上海话讲,噱头蛮好。老板娘迎上前笑盈盈招呼,“金老师真是越来越年轻了。”
  金宇澄笑笑,“本打算吃了夜饭过来,没想一到单位就忙到现在。手头有5个人的采访,等文稿出来我要昏倒了。”他点了意大利罗勒素面,边呼啦面条边接受采访,其间接了三四个电话。临近年终盘点,《繁花》又拿了不少奖。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阿飞正传》结尾,梁朝伟骑马觅马,英雄暗老,灯下数钞票,数清一沓,放进西装内袋,再数一沓,拿出一副扑克牌,捻开细看,再摸出一副。接下来梳头,三七分头,对镜子梳齐,全身笔挺,骨子里疏慢,最后,关灯。否极泰来,这半分钟,是上海味道。
  《繁花》开篇,金宇澄借王家卫电影亮相。有意味的是,两年半后的今天,有消息传来,王家卫读了小说非常欢喜,认为“繁花”这名字取得好,“喜欢里面那么多故事”。
  “一个阿飞下去了,又一个阿飞上来了。”金宇澄解释《阿飞正传》的结尾镜头,指指一旁圣诞树,“繁花就像星星点点生命力特强的一朵朵小花,好比树上闪烁小灯,这个亮起那个暗下,是这种味道。”
  2011年5月,金宇澄化名“独上阁楼”,在上海弄堂网论坛发帖,每天几百字的趣人逸事,颇受网友欢迎,不断有人顶帖:“爷叔,后来呢?下文呢?”
  这些有一搭没一搭的故事,从沪生、阿宝、小毛3个不同家庭背景的上海少年展开,从1960年代讲到1990年代,主人公穿梭于“上只角”和“下只角”,前后牵扯出一百多个人物,包括芸芸众生的情欲、梦想和迷茫,“一万个好故事争先恐后冲向终点”,细绘上海市井百态、人性嬗变及历史沧桑……
  《繁花》一时洛阳纸贵。
  年过六旬的金宇澄,显然还没习惯被拎出来示众:“比如妙龄女子,肚皮凸出,可以大摇大摆,挺出挺进,游走妇女保健院,我这副样子,讲句戏话,等于一个老女人忽然怀孕,感觉难堪——步态,心情,忽然不一样,这把年纪了,不习惯,不自然。”
  金宇澄1952年生,土生土长上海人。“50年代父母取名随便,哥哥第一个生,比较忙乱,就叫金芒芒,我是第二个,舒服一点,就叫金舒舒,上海话拗口,很不好听,有资产阶级味道。‘文革’时爸爸帮我改掉,取自毛泽东诗词‘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现在这是个陌生名字,有个80后的读者说,大概是韩国人吧。”
  网上多年“潜水”,“老金”对时下新鲜话题触感锐敏。《繁花》火了,人们才发现,这位20年来默默为他人做嫁衣的好好编辑,乃小说界一大“潜伏者”。
  《繁花》很多细节来自金宇澄的耳闻目睹,他说,遗漏的素材太多了,以后或可做个详细的注释本。
  “写《繁花》时,我有个亲戚说,哎呀呀,应该写一写上海五原路呀,那条路的居民,人人晓得,此地有个大人物,花园大铁门从来紧锁,结果搞革命了,铁门打开,这男人养了5个老婆。”……
  上山下乡那几年,金宇澄唯一乐趣是和上海文友通信。“认识几个上海高中生,喜欢黑格尔《小逻辑》、叔本华、翻译小说,看信他们讲,哎哟,你可以写小说!《繁花》插图的画法,在当时也起过作用,文字写不明白,在信纸上画北方环境,北方的火炕、火墙结构。”
  1977年,金宇澄从东北“病退”回沪,在街道的某零件厂上班,后调沪西工人文化宫。1985年,金宇澄在《萌芽》发表处女作《失去的河流》,被《小說选刊》和《新华文摘》转载;次年的《方岛》也发表在《萌芽》。《失去的河流》和《方岛》连获两届《萌芽》小说奖,他也因此进入上海作协1986年举办的第一期青年创作班,和邮递员孙甘露等人被作为文学新人集中培养。
  “每天有安排,听讲座,参观各种地方,寺庙,监狱,看电影、话剧,最后半个月到浙江宁海,两人一个房间,写一部小说出来。孙甘露当时已写好《访问梦境》,一点事没有,有些人爬山去了,我感觉压力,结束前3天的某个夜里,整夜写了小说《风中鸟》。”
  “简单的故事,东北农场规矩,有人要死了,医生请木匠师傅做棺材。小说开始,是做了棺材,老人却恢复健康,棺材就搁置在露天,让知青坐在上面打扑克,聊天,吃饭,‘我’有次迫不得已,躺进棺材躲避女青年的情景,透过板缝,发现阳光青草,女青年的尼龙袜子脚踝,最后,这只棺材被大家养鸡鸭,风吹雨打,成为一个很丑陋的东西,但当地许多老人,有意无意来看看它,按照规矩,谁死就得用它。小说结尾是两个病重老人,长久弥留,就是不死,‘我’和医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死亡非常丑陋,从棺材缝隙看外面一段,阳光、青草,随后走来一个女知青,她到处找我,你在哪里啊?她不知道我在棺材里躺着,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1988年,《风中鸟》获得《上海文学》短篇奖,也是这一年,金宇澄调入作协,成为《上海文学》小说编辑,直到如今的常务副主编。每周一三五上班,“工作就是看小说”。
  《繁花》中,饭桌上各人都有酸甜苦辣,说不尽的前世今生。金宇澄说,“我有意不写知识分子和农民,城市的草根群体,在城市野草中生长,是更复杂的人生之谜。比如多年前,我被朋友拉到外滩附近一家小店吃饭,店主是阿根廷回来的几个上海姊妹,一桌人都不是所谓知识分子,是另一种样子的价值法则。有人问一个女孩什么时候结婚,对方坦然说,我阿姨讲,让我先包几年再说。她的语气很平和。当时有人问,你阿姨是做啥的?她说,一般的白领,让一个日本人包着。非常平静。我这才发现城市的这个空间,不大惊小怪的空间,什么都可以公开谈,像无论我们的大环境如何变化,海面如何波浪起伏,海底是另一种生态,这是小说家应该注意的。”
  《繁花》题记“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整部小说频繁出现“不响”达1500多次,成为金宇澄的文本特征。“因为长时间看小说,我想换一种写法,小说的个性,是语言、甚至包括标点符号的特点;文学是人学,如何描写人?可以去掉盛行的内心描写,去掉解释与分析,现在的读者十分聪明,以对话代替,是可以的。小说结尾,沪生问阿宝说,有女人问,阿宝怎么一直不结婚,一辈子一声不响,心里想啥呢?阿宝回答说:沪生你也一样呀,一辈子不离婚,碰到事情,就是笑笑,你心里想啥呢?阿宝说,其实女人想搞懂男人的心思,很简单,去买几本文艺小说,里面有很多男人的心理,看了两本,就都明白了——我这样写,脱不了一种嘲讽,但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一般意义的内心世界,大家都懂了,不必重复,中国人最聪明,什么都懂了,什么都可以不响,小说可以大声疾呼,也该允许我一声不响。”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其他文献
夜里看《山河故人》。  在戏中,张艾嘉风韵犹存,作为早年漂泊海外的游子,她时尚而包容,跟老外结婚又离婚,在课堂上教授中文,笑言遗忘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真假难辨。面对青春气息的吸引,她可以忽视自己松弛的皮肤、浮肿的眼袋,跟小鲜肉在一起。  一对已然被别人误认为母子的男女,肉体彼此交互之后,也能分享内心深处的情愫。  张艾嘉躺在小鲜肉胸前,喃喃低语:“我来澳大利亚以后,24小时开着手机,我的妈妈年纪大了
期刊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那些成功者的特质,就会发现这些人除了自身努力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善于在饭局上左右逢源。  在这一点上,清末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就做得很好。  有一年冬天,杭州城特别冷。不过,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却热闹非凡。这一天,胡雪岩坐在屋里靠门的地方,看着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这时,一位客人走了进来,他递给伙计一张银票,说要支取现银。伙计接过银票,愣了片刻,随即热情地将顾客请进了厅
期刊
有人说,朱元璋大兴文字狱、删节《孟子》,源于他的文化自卑,这是不错的。朱皇帝出身卑贱,文化功底很浅,他生怕被饱读诗书的文人们算计了。打江山时,为了笼络人才,暂可容忍一二;待天下平定,这种自卑心理便膨胀起来,变成屠刀,变成文字狱。  但说朱皇帝对孟子的不敬仅是文化上的自卑心理所致,似乎还不太全面。他批判孟子的理由是:“无君无父”,他看到孟子所言“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視君如寇仇”,勃然大怒,骂道:“使
期刊
1  身边单身的朋友到了三十岁以上,每次聊到婚姻或爱情,都是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对我而言,和谁在一起都一样,等我想恋爱或结婚时,我就满大街随便抓一个!”  可是,我卻认为和谁在一起,并不一样。每个人都是小小的世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当我们走进他的生命,磁场肯定会发生不一样的变化,也就意味着有不一样的结局。  不信,你真正想恋爱、结婚的时候,给我抓一个瞧瞧?  2  曾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去
期刊
这本书的一开始,我想先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的。  我是我爸我妈在河边捡来的……好吧,不好笑,捡来的和其他人还有什么区别呢?我很酷,是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是的。在家里,被我妈,自己,生出来的。因为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就没去医院。  我爸我妈都生长在农村,是邻居,也是同学,他们小时候每天都一起上学放学,要走四公里山路。我妈因为长得漂亮,常常被其他男生骂。我妈说,那时候的人,如果喜欢对方,就总会用这
期刊
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高阳公主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她在永徽三年(652年)炮制的“性骚扰”案,竟然变成了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大唐开国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政治清洗……  高陽公主的老公是宰相房玄龄的次子房遗爱。房玄龄一去世,高阳公主就闹着要分家,不但要和房家长子房遗直争夺财产,而且还要争夺爵位(房玄龄的封爵,依例由长子继承)。  房遗直无计可施,最后只好告到了太宗那里。太宗勃然大怒,把公主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
期刊
光一生恋权贪位,但毕竟没有觊觎龙袍,不过,一个家族专权到了极致,必定会畸形膨胀,这就意味着质变将会不可抗拒地发生。也就是说,霍光不敢龙袍加身,却无法阻挡其家族对龙榻的垂涎。因此,在他死去后不久,霍氏家族终于还是向皇权伸出了黑手。可悲的是,一个曾经不可一世、辉煌至极的家族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有人说,毁掉这个家族的是一个女人,霍光之妻霍显。此话不错,她确实是这场崩塌之祸中的直接推手。  关于霍显的
期刊
张勋拥兵逗留津门时,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大家都怀疑他此次来京,有复辟之嫌。但当大家问到这件事时,张勋信誓旦旦地表示,绝无此事。见大家仍不相信,张勋对天发誓道:“我如果有此心,将来这一颗头颅必为利刃所断。”等他1917年6月30日到7月1日凌晨复辟后,某公问他:“前日誓词,言犹在耳。”张勋竟恬不知耻地说:“以我一颗头换取大清帝国,有什么不值得的呢?”  6月30日夜,张勋从江西会馆回到自己位于南河沿
期刊
自从社交网络兴起,智能手机普及后,我们留给自己的时刻变得越来越少。手机一刷,便是整个世界的信息爆炸在眼前,按一次转发,我们成了这世界信息的一处驿站。千里之隔的亲朋,有网络就能聊天视频,独居一隅也不再是什么冷僻的事情了。孤独变成一种稀少的感受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只是偶尔,我做饭、洗碗或者打扫屋子,这些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性动作,使得整个人放空下来,思绪乱糟糟,只关乎自己,飞到过去又飞到未来,才会
期刊
我从前的导师请我给她的学生做督导。一开始是不收费的,最近按照要求开始收费了,自然是象征性的,比我实际工作的价格低很多。但这样之后,我的体验并不好,经常有一种被“剥削”的感觉。每每出门之前,想到这一个小时花出去,换来的是几十块酬劳,就有一点懒懒的,觉得没劲头。  这很奇怪。不收费的时候,我并没有那样的失落,反倒是收入从无到有,才有了不平衡的感觉。是因为我变得贪婪了么?我仔细回想了不收费那时的心态。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