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黯然销魂的书生画像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lusions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红楼梦》,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甄士隐、贾雨村、林如海等这些读书人着眼,去探究曹雪芹不同寻常的十年辛苦,或许会别有一番审美的滋味。
  甄士隐:逍遥市井中的诗酒悠闲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的开篇人物,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前人的注解中将其理解为“真事隐”,那可能就真的违背了曹公的苦心孤诣了。这个甄士隐先生我们不知道他从何处来,一妻一女,美酒佳肴度日,常常睡到自然醒;他是一介书生,却在市井之中广有房舍;他不事产业,却能生活安逸,僮仆成群,并时常和有身份的人共进午餐(如严老爷);他谈吐高雅,喜欢在月明之夜搞个宴会,以过来人的身份與后学才俊谈论人生抱负(如贾雨村);他还有仗义疏财、救贫为乐的美德,一出手就送给穷书生五十两白银进京城考试。他悠闲地生活,不要太多的责任和欲望,比陶渊明散漫,比李白安乐,这种逍遥的市井人生状态,不正是魏晋以来的读书人所追求所歌颂的美好生活么?
  贾雨村:寂寞寒窗内的青云志向
  据说,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认为贾雨村在甄士隐家中巧遇丫鬟掐花的那些段落,是对读书人“始于悲者终于欢”的一种精神解脱。天上掉下个好妹妹,唐代以来元朝以后的传奇话本多有这一类叙述:公子落难,小姐搭救,私订终身后花园----在经历了无数的砚冰之冷和求索之挫折以后,书生穷困凄凉,还有什么比这个安慰奖来得励志与忘怀呢。但是,贾雨村在那一次情思凝结的狂喜之后,并没有重蹈才子佳人故事的旧辙,而是在一个明月之夜,怀揣着甄士隐先生的赞助,头也不回地踏上了去京城科考的人生征途。发乎情,止乎礼;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最考验人心人性的境界,而科举功名,经世致用,文章千古,才是书生的抱负与归属。
  林如海:庸俗官场里的芬芳清流
  在《红楼梦》里,有关巡盐御史林如海的描写篇幅非常有限,却最让人过目难忘。《红楼梦》中的大清官场,林如海虽如流星一样一闪即逝,却犹如一股芬芳的清流直击读者的心扉。他才高,虽为名门(侯爵)之后,亦能凭科举中进士,并且还有个全国联赛第三名的称号(探花)。他忠节,在他身上林家已为官五代,依然圣眷不衰,四十多岁就官至巡盐御史,足见其为人为官忠诚得体,有贤者风范。他惜才,对贾雨村这样一个曾被朝廷革职的旧官,亦能待之以友,并请托妹夫贾政给予帮助谋职成功。他性慈,悉心教导女儿,对女儿林黛玉的礼仪与才情做了非常好的培养;在妻子去世之后,他又怕贻误了女儿的成长教育,忍痛割爱将女儿送到贾府让外婆抚养。贤者居世,履义蹈仁,林如海的才华,人品,性情,还有那一抹与生俱来的书生之痛,让每个读者都心中带泪,徒呼“彼苍者天”!
  《红楼梦》一书,曹雪芹先生用“一把辛酸泪”,寄托了幽远而感伤的书生情怀。在历史深处,那些负笈远去的书生,或山林水泽,或街市深巷,或沙场秋征,或府衙宫殿,履痕所至,留下了无数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令人仰望的身影。
  今宵若有随风梦,知在红楼第几层?
其他文献
摘 要:许莲顺的《无根花》、《谁看见了蝴蝶的巢》、《中国媳妇》书写了90年代末起朝鲜族的中韩跨国经历。作家通过再现朝鲜族的现实生活,刻画了饱受生活之苦的人物形象。从小说的中韩两国空间以及人物形象上,能够分析出对于这些人物而言,韩国是一个继续延续悲惨命运的地方。这体现着作家的中韩跨国书写视角。  关键词:许莲顺;中韩跨国;朝鲜族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日本古代借鉴了中国的汉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两国都是用着汉字,但是这其中有一些汉字的含义已经发生了改变。颜色词就是其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例子。不论是描述抽象的美还是具体的美,都会用到颜色词。随着人们生活的逐渐丰富和文化的不断提高,颜色词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就算是相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之中,所指的范围也是有差异的。由基本义引申出来的含义也存在巨大的差异。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语言本
摘 要:《一个迷途的女人》被公认为薇拉·凯瑟的最值得称赞的一部著作,一经发行就引起了美国评论界的认可。作品中女主人公——玛丽恩·福瑞斯特是如何从一位迷人的太太步入迷途的呢?本篇论文将从三个方面探索女主人公最后悲剧的成因。第一方面是女主人公玛丽恩·福瑞斯特的丈夫——福瑞斯特上尉;第二方面是玛丽恩·福瑞斯特本身;第三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女性经济地位。  关键词:迷途;社会环境;经济地位  作者简
摘 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威廉福克纳的一部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一个没落贵族小姐受父亲的影响而开始她扭曲悲惨的一生。本文运用Bowen系统家庭理论来分析艾米丽的悲剧人生,运用自我分化来解释她一系列的行为。艾米丽是整个格里尔生家族的缩影,她曾经试图反叛,但最终失败了。  关键词:Bowen理论;艾米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
摘 要:唐诗以才子的情怀和别致的视角为读者解读了不一样时代与情感。读者从不同角度解读唐诗,融入独特的个性体验和思考,会挖掘出截然不同的思想与深度,这也正展示了唐诗的魅力和生命力:貼近现实生活,贴近读者的心灵。唐诗重个性、重情感、重体验、重文采的特点使得读者难以还原唐诗的本色,体味“遮蔽”在绵绵诗情中的人文情怀,读者当深品其意,把握诗人隐藏其中的情感进而弘扬唐诗精神。  关键词:时代与情感;个性体验
王宗芳 安徽省桐城市龙眠街道办事处  晴朗的天空,  我乘着五月的孤云,  顺着和煦的南风,  向北飘去,  去寻找昔日风光的校园,  去慰问朝思暮想的恩师,  带着我三十年的思念,  带着我三十年的憧憬,  带着我三十年的心愿。  亲爱的老师,  尊敬的恩人,  请侧耳倾听一下吧,  我这个乡音浓浓的声喉;  请睁眼再看一下吧,  岁月的年轮已刻在脸上,  风霜的洗礼,  让我不敢驻足正看。  
摘要:“新移民”的身份给葛亮带来了广阔的视野,而南京和香港的两城生活经验使他更加观照故乡。“家城”南京的生活记忆是抹灭不去的,当他再次回到故乡时,他就是“他者”的存在。本文从这两方面出发,来探讨葛亮小说叙事中的“他者”叙事。  关键词:新移民视野;葛亮小说;叙事研究;原乡记忆;“他者”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48-02
摘 要:马来西亚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底色下,娘惹文化是中馬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本文对“峇峇娘惹”族群的来源及文化特点进行研究,以期为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研究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华文化;马来西亚;娘惹文化  作者简介:余玉(1995-),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本文以《红楼梦》中的春花、夏雨、秋霖、冬雪等景物的描绘,分析其中所交融的人物感情,希求得到同道者的认同。自觉得真谛于二三焉,并为此而沾沾然。谨望大家斧正为盼。  关键词:《红楼梦》;景物;物感情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一向注重人的感情 表达。而借助景物描绘以实现,使作品中的人情抒发
鹧鸪天· 中国共产党成立99 周年有句  最喜儿时听母云,民歌曲曲党之恩。锤镰并举红船志,思想披开蓝梦新。  航向定,誓言存。万千磨难作埃尘。中华万里江山固,不忘当年挖井人。  苏幕遮· 母亲节有句  柳枝青。桃蕊笑,小院情浓,孙女身边闹。只为新冠家里教,未泯童心,此刻全天告。  鬓添霜,情正好。又绽青春,三尺平台绕。期盼瘟神除尽早,还我自然,日子新弹调。  水调歌头· 立秋游扎龙  莲粹采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