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高中生预测技能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日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是笔者发现,对于学生预测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表面,呈现出 “假”而“空”的局面。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分析了其出现的原因,探讨了 “预测什么”,“如何预测”等内容。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指引下,提出了一些尝试性的方法,以促进预测技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
  【关键词】预测;英语学习活动观;非连续性文本;文章标题等
  【作者简介】葛修敏,江苏省宿迁中学。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显然,新课标把活动作为学习的基本形式,因此英语课堂要以活动为实施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为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形成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创造途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看、写等各项语言技能。同时,“预测”作为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新课标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其的培养,从而构建学生“读”的语言技能,进一步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形成,文化意识以及思维品质的养成。
  一、培养预测技能的困惑分析
  预测,为一项基本的阅读技巧,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根据文章的标题,副标题以及文章的插图,注释性文字等对文章进行内容的预估。预测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大脑,通过预测活动使学生的在头脑中对将要阅读的文本形成一定的预估,让他们的大脑即时地进入阅读的状态,推进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针对学生预测技能的培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轻视预测技能的作用。许多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都有预测之一环节,但是教师倾向于简单地把它当作一种课堂预热的形式,普遍存在对预测技能的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采取适当做法以保证其效果及作用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有的教师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后续的环节来对学生的预测进行检测和评价,失去了设置预测环节的意义。有的教师在点评学生的预测结果时脱离所要阅读的文本,使得预测活动成为无本之木,空洞且没有实效性。
  2. 简单化预测的内容。由于教师对预测作用的不重视,致使他们过于简单化“预测什么”,通常都会让学生去预测文章的内容,这样的预测显得非常空泛,学生没有可以入手的切入点。其实,预测可以达成的目标很多,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容进行初步的预测,也可以提供线索让学生预测文本的语言特点。当然,对作者的写作意图、情感态度进行预测,也是不错的一项尝试。此外,针对叙事性的文本,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去预测其中的人物个性等。这一切都得建立在教师剖析文本的基础上,否则预测就会沦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显得“假”而“空”。
  以上从教师的层面分析了预测技能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但学生不重视预测能力的培养,不积极参与预测活动也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究其根本,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和教师课堂上的导向引领作用息息相关的。教师的轻视或者不科学的处理方法会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预测,并不会认真执行,表现为,他们在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的行动,大脑处于停滞或迟缓的状态,总是以旁观者的心态等待别人预测的成果,没有自己的产出,此时的预测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无法为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服务,也不利于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
  由于以上师生双向的原因,阅读课堂的预测环节成了一种摆设,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形成阅读策略方面无法达成其应有的效果。面对这样的问题,英语学习活动观理念的提出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语境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概念充分融合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对于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层次性的特点,从基础知识的学习理解到基本技能的实践应用,再到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创新,实现了学习过程的一步步飞跃。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层次性体现如下:
  层次一,学习理解。也就是对课本的阅读理解,是课堂活动链的起点。在这一层次上,学习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基于语篇”的原则,主要包括一些涉及运用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的学习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达到对文本事实性信息的梳理、提取、归纳和整理形成語篇结构图,即形成相对应的Mind map,增强对语篇的深度理解和分析,并为语篇结构意识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层次二,应用实践。有关应用实践类的活动要基于深入语篇的原则,设计诸如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相关的学习活动,这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也就是说,在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把结构图内化到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和梳理原有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两个重点方面。
  层次三,迁移创新。这是学生将能力转化为素养的阶段,也是学生运用创新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一层面的活动设计要以超越语篇的原则为指导,包括一些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形式的学习活动。即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与论证,赏析语篇的文体特征与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批判、评价作者的观点等。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预测技能培养
  在前面分析问题时已经提出教师简单化 “预测什么”,下面重点来解决“怎么预测”这一问题。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以活动作为学习的载体,达成学习效果。在培养学生预测技能的过程中,教师不妨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理念指引,设置合理科学的活动,来促进他们能力的提高。
其他文献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之人文生命的性质、价值与意义问题的寻找、开掘、确立及光大的教育。十八岁是人生命中最美的年龄,更是翻开人生新篇章的关键时期。为此,广雅人用生命教育帮助孩子感悟生命,追寻生命价值,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十八岁的成人礼:激扬生命热情  自然生命是自在的,不可改变。而生命是珍贵的,因为它来之不易;茫茫人海中,只有那两个人成为我们的父母。生命教育首先应当使学生树立生命珍贵和敬畏生命的
作者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家庭教育是选择的学问  孩子成长的过程,从生长、生活到学习,时刻伴随着选择。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地考虑如何引导学习,家庭教育则更多地考虑如何引导选择,包括选择培养目标、选择学校、选择教师、选择生活与学习方式。如何恰当地引导选择,是教育的艺术,决定着家教的成败。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何用最恰当的方式或流程进行教学,将每个充满个性的学生的心“拢”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呢?在市“教坛新秀”评比中,奉化城北中学董丽娜老师教学人教版八上《平等尊重你我他》时,采用了“一例多境”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变得丰富、活泼、多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回顾】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始发灵光。”学生思维的激活,灵感的喷发,智慧的启
刘 圭  1989年毕业于岳阳师范。2006年任一所小规模学校校长,致力建设书香校园,并成功带领学校从困境中突围,《湖南教育》以“为学校播下一颗生长的种子”为题对学校办学进行了专题报道。2012年9月,刘圭调任岳城小学校长,开始“在教育中培育美好人性”,并受伏羲教育创始人吴鸿清教授的启发,于2013年9月开办伏羲班。  1990年,是岳城小学办学最为红火之时。当时,这个村办小学刚搬迁到现址,建起了
摘 要:日本文部科学省有关充实言语表达活动的教育主张,充分体现了重视言语表达就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思考,就是展开深入的学习活动。反思我们的品德课堂,唯有加强对学生言语表达活动的关注和重视,才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个性化表现及对问题的感悟、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日本小学;言语活动;主体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5-0038-04  综
摘 要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以儿童生活的逻辑观照“传统节日”教学,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性情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才能让传统节日教学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程;儿童生活逻辑;传统节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5)02-0039-03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作者简介:特级教师,执教高中思想政治课十年,其后,从事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和编写德育教材,参与有关专家编写论著和德育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四百余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论文二十余篇。出版《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陈光全单元》《小学德育课程论》《教师发展之路》等专著。  编者按: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学德育课堂生态发生了新变化,但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仍存在诸多误区,
2002年5月,美国公民教育中心与中国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签署了一项公民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合作协议。海门市的所有小学都加入到了这一项目的行动中。为了探索区域新公民教育的行动方略,市教研室申报了江苏省第七期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区域推进新公民教育行动的实践研究》并获准立项。此后,研究团队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海门市新公民教育行动指导纲要》,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全面提升本市小学生的公民基本素养,重点是习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的花农在田地里种下了自己喜爱的杜鹃花,原以为春天有阳光雨水滋润,杜鹃必能生根长叶,花开艳丽,怎奈几场雨水后却相继枯萎,所剩无几。花农一次次补种,结果依然如故。同样的田地,为什么别人家的就能满园绚丽呢?花农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路过的一位老者告诉他,只需在田地里横竖挖上两条沟渠,明年的杜鹃就能争奇斗艳。第二年春天,年轻的花农按照老者的建议,挖好沟渠,杜鹃果然长势喜人,如期开放。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践行自己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口动、情动、心动。但是作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中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评判标准,品德课堂让学生动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