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大文化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东南亚文学的发展
  东南亚文学是东方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东南亚地处中印两大文明古国之间,文化受到中印两大文化的影响。近代,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而来的西方文化,又由于地理、民族的差异,东南亚文化存在着多元性、多样性。东南亚文学便是在这样多元复杂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多元化东南亚文化背景下的东南亚文学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孕育萌动期(3世纪前后——13世纪前后),传统成型期(13世纪前后——19世纪中叶),近代转型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现代发展期(20世纪中叶至今) 。而在这些文学发展阶段中,均存在着外来文化的影响。
  二、四大文化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一)中国文化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东南亚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除了东南亚与中国相邻之外,还有东南亚地区社会发展相较中国来说是比较滞后的,而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程度是成正比的。落后的文化向相对发达的文化学习是一般规律。东南亚地区在社会意识形态形成后,便开始了向周边较为发展的地区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持续时间还比较长。其学习对象又以周边较为先进的中国和印度为主,从印度和中国现成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中寻找可供借鉴和仿效的东西,吸收先进的文化和文学,借以促进本民族经济、文化的繁荣。
  在中国文化对东南亚地区产生的影响中,又以越南最为明显。在越南10世纪至12世纪(这一时期属于文学孕育萌动期),越南人使用的唯一文字是汉字,越南文人均使用汉文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汉字文学在当时的越南的地位是独尊的。由于越南人对汉文学的推崇以及中原文人的到来,使汉文学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越南近古文学发展时期(13世纪前后—19世纪中叶),封建帝王作诗、从文的较多,风靡一时。这种帝王参与文学创作的现象后人称之为帝王文学或宫廷文学。帝王作为上层人士,所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得天独厚的,他们会、受到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汉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因此,越南帝王大多都有较好的汉文功底,有一定的文学作品创作能力,其中,也不乏一些汉文学创作能力优秀的帝王。汉文学在这一时期的越南得到了较好的发扬。
  (二)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对于东南亚文化圈来说,宗教对其文化的影响不仅潜移默化,而且如影随形。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自然也逃脱不了来自宗教的影响。
  13世纪,佛教连同印度文化传入东南亚,而婆罗门教对于泰国的影响大致也在于皇室的一些仪式和盛典上,例如君权神授或新皇登基的仪式等基本是源于婆罗门教的变体。但是佛教或者说南传佛教对于东南亚的影响却又更加深远。
  佛教对东南亚一些地区文学发展的影响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翻译编译阶段、模仿改写阶段、融合吸收阶段和独立创作阶段。当然,以上四个发展阶段,不是首尾相连、截然分开的。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以一种方式为主流,同时并存有其他方式。比如在第一阶段,翻译编译是主流,同时还有模仿改写、融合吸收。就连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律律体诗也还有一席之地,持续数百年的古代文学的惯性是不会随着近代文学的发端戛然而止的。
  (三)伊斯兰文化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伊斯兰文化作为世界的四大文化体系之一,它的产生虽然晚于同为东方文化的中国文化体系和印度文化体系,但是由于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它对东方文学的影响并不亚于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
  在东南亚,伊斯兰文化对爪哇语文学、马来语文学以及其后的印度尼西亚文学和马来西亚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爪哇语主要分布于爪哇岛。在伊斯兰化以前,爪哇语文学早已在印度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形成,并已走过很长一段路程;但自15、16世纪起,伊斯兰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便迅速取代了印度文化和文学的影响。起初传入的是有关伊斯兰教先知和英雄的故事,其后则是将这些外来宗教故事与本地传统故事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故事——“默纳故事”。马来语文化也经历了从接受印度文化影响到接受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影响的转化过程;而马来语文学则是13世纪以后,即伊斯兰化以后形成的,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影响下的产物。对马来语文学产生影响的,首先是大量的伊斯兰教先知故事和英雄故事;其次是在这些故事的推动下出现的历史传记文学、诗歌和散文。
  (四)西方文化对对东南亚文学的影响
  东南亚近代社会和文化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入侵而形成的。到20世纪初,西方殖民者几乎控制了东南亚所有的半岛和海岛地区,除了泰国作为英法缓冲国,保持着形式上的独立。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秩序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化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也给东南亚文学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西方殖民者在东南亚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大肆掠夺资源,倾销商品。使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原有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西方文化在强大的军事政治背景下强制进入东南亚,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创办学校,出版报纸,传播宗教。
  三、文章小结
  东南亚文学的文化生存背景多元而复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西方文化先后进入东南亚地区,并对其社会文化、文学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东南亚文学在本土文化融入了四大文化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参考文献:
  [1] 賀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12.
  [2] 尹相玲,《东南亚文学史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5.
  作者简介:江明月(1992—),女,汉族,云南昆明,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泰国语言文学;
  陈璐洋(1992—),女,汉族,云南昆明,在读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泰国宗教与文化。
其他文献
【摘要】:文化是长期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每个民族只能选择一些特定的行为方式,用来形成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本文将从《菊与刀》来解析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模式。  【关键词】:菊与刀;日本;民族文化  一、引言  对于日本这个永远不会搬家的邻居,自古以来我们与其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熟悉而又陌生,恩怨情仇,有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那么日本民族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从《菊与刀》这本至今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是所属领域文化的二维展现。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既有明显的地域烙印,又受其他文化的影响,展现出世界文化的共性。文学无国界,跨文化研究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文基于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赏析展开讨论,分析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艺术表现,探讨如何提高对英美文学作品语言的赏鉴和评判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文学赏鉴  英美文学是世界文学
期刊
【摘要】:写作主体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中,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進行写作活动的现实的人,而素质则是指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培养和提高写作主体的素质,一要弄清楚写作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承认并接受客体对主体素质的影响;二要注重写作主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阅读,让写作主体的素质不断得到锻炼和培养,不断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关键词】:写作主体;写作客体;素质;实践;阅读  一、写作主客
期刊
【摘要】:西班牙学者弗雷德里克肖姆将翻译理论与电影理论结合起来,构建出了一种综合的分析模式来研究影响影视翻译的因素,并总结出了包含声音、文字和图像等十个编码在内的表意符号理论。该理论不再拘泥于影视文本,更关注文本以外的因素,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对影视作品进行翻译与赏析。  【关键词】:影视翻译;编码;表意符号理论  一、引言  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电影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西方影视大量涌入国内,受到
期刊
【摘要】:老舍是文化伦理型的作家,在创作中,展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与熟稔,但又不失清明;对现代革命、新鲜事物又始终持审慎的态度。文章主要以短篇代表作《黑白李》、《断魂枪》为例,分析老舍创作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人物形象;传统文化;现代革命  一、眷恋与固守传统文化中的清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文学创作与其他作家往往从“阶级”的角度分析社会与人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
期刊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与融合使得翻译活动应运而生。中国两千多年翻译史上,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其一是东汉至宋代早期的佛经翻译;其二是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其三是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的西学翻译。翻译出版机构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中,第三次带来的影响最为深远,原因在于清末民初中国涌现出大批翻译出版机构,使翻译实现了其价值,同时西方先进文化得以在中国传播,弥补了当时中国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空白。本
期刊
【摘要】:文化云主要通过大数据,将各种文化资源通过互联网分享到每一个网民手中。文化云发展到今天,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现在这种公共数字文化云服务发展也愈渐成熟,让网民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受接收到一个城市的百分之八十的文化资源。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云的资源分享作用,了解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作用,并对文化云的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一、文化
期刊
André Lefevere的文章里,作者列举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三个不同的英文翻译版本,从题目,注解和措辞等方面对三个译本进行对比,总结出每个译本给有其特点。  详细说明了翻译要做到人人统一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每个人对于原文本不同的理解,以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还有译者本身自己的所处时代和地域限制等原因都对译本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1.译者对于原文本的理解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期刊
【摘要】:淮北方言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推的理论”,即:“1推2,2推3,3推1;4不动”。文章借助方言实际语用材料来质疑“推的理论”,以期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语言观来指导方言研究。  【关键词】:淮北方言;推的理论;文献典故;区域实际。  淮北方言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推的理论”,即“1推2,2推3,3推1;4不动”。如果用国际音标五度标调法衡量:“普通话的第①声,相当于淮北的话第②声;普通话的第②声
期刊
【摘要】:模因在网络语言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言模因靠模仿、复制语言而进行传播。本文以模因论作为基础出发点,从网络流行词语的幽默性来探讨网络流行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模因论  一、引言  1.1 模因论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