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说青岛,人尽皆知,要说黄岛,山东省外的朋友可能还得打个问号。我来告诉您:黄岛是青岛的一个区——当然,如果您关心家庭教育的事儿,黄岛这个名字,肯定在您眼前嗖嗖地酷闪过N遍——因为人家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全国家庭教育试点;因为人家的确做得好!
好在哪儿?听听吧。
专心
世界上最怵头的采访,就是告诉我“材料上都写着呢”;世界上最幸运的采访,就是遇到像黄岛区妇联副主席刘晓平这样不讲官话的人。
不讲官话的底气来自不做官样文章。别的先不说,咱都知道家长只有下班后或者周六周日有时间听课,所以,别人下班后区妇联的姐妹还在上班,周六周日也全靠在这项工作上。刚开始她们讲课、活动没有场地,“厚着脸皮,赖着我在图书馆工作的铁姐们,必须给我们腾地方……”晓平主席笑谈,“后来讲座、活动频繁,我们也是一场不落地跟着。”
晓平主席坦言:家庭教育这事不是请老师讲课那么简单,第一,老师要选得好;第二,课要安排得好;第三,讲课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第四,要有气氛、建格局。
老师怎么选——登报纸,面向社会招募“家庭教育指导师”,不是你说行就行,咱们得PK,家教研究会的专家来打分。现在,有94名热爱家庭教育工作,接受多年家庭教育培训,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婚恋咨询、医学、国学等方面的老师成为区家庭教育指导师。
而且,只要家长想学习,在哪儿都能找到指导师。学校:有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家长学校指导者;社区或者村里:有以在职教师、校长、园长为主体的指导者。
课程怎么安排才算好——区妇联专门做了调研,发现每年的4~10月是家长听课的黄金时段,所以,按照家长文化层次、需求以及孩子年龄段的不同,在这几个月里的每晚7点到9点,集中授课。周一晚上督导师进行大课讲座;周二晚上是把周一晚上听完课有成长愿望的家长组织起来,开展案例研讨、个案分析、问题辩论、读书沙龙、视频分析。家长听课,孩子咋办?妇联请来社工系的大学生,给孩子辅导作业、辅导心理、玩游戏。这种“大课讲座+家长学习成长小组+社工同步组织孩子小组活动”的形式一搞就是3个月,3个月后这种密集型的强化培训滚动到下一批家长学校或者父母学堂,周周有课,处处有课,不在学校,就在社区,甚至在医院。为啥医院也有呢?经调研,医院也是家长和孩子的集中地,那里有年龄段特别明晰的孩子家长,比如孕妇,比如打疫苗的孩子家长,十分便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专门在医院实施了“新手爸妈培养工程”。
讲课水平怎样不断提升——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础上,为提高指导师水平,又建立了“家庭教育督导师”,定期给指导师进行培训、提升。这个任务是由黄岛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承担的,研究会不仅指导教师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而且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也会请北上广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来授课、交流。
有气氛、建格局是怎么回事——你也说家教我也说家教,你学得好我更要学得好,家长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嗨,妇联组织的课你们也去听听呗,反正又不要钱!”口碑就是这样传出去的。指导师高频次地下社区进学校,带领家长学习成长小组开展沙龙、读书会、辩论会,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家长骨干,用骨干家长辐射和带动他们的邻居、同班的家长一起学习,比如成立了爸爸妈妈故事团,绘本讲堂,形成一股家教“小气候”。
建格局呢?不是妇联“所有事情都自己扛”,要想服务全区,除了和学校、医院联手,还实现了与民政局联手,去婚姻登记处领结婚证,要接受“结婚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家庭教育指导,不能详细授课起码来个启蒙;对申请离婚的夫妻进行“离婚你想好了吗”的专题指导,比如,其中一项就是“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离婚后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
区电台,有“阳光成长教育课堂”广播;区关工委,协调老年大学、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场地用来讲课;区委组织部,将家庭教育纳入机关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区工会,送家教进企业;区文广局,每周六雷打不动组织“快乐小书房”;区财政,给钱,将家教工作纳入预算,每个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每人5块钱,2013年成为试点后,区财政又拨了100万专项经费。100万呐!
走心
为啥咱们区要这么专心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呢?倒要听听晓平主席怎么说。
我先不写答案,因为听完晓平主席讲完之后,有一个特别大的感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我也曾到过很多地区,接触过不少家庭教育的事儿,有个总是在内心深处回响的感触是:如果为官一任,比如说教育局长、妇联主席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教育上,孩子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家庭在家长,那么,这个地方的家教工作就开展地轰轰烈烈,如果个人不重视,想不通,那么就歇菜或者只走表面形式。所以说,小到某个地区某个县市,大到国家民族,如果仅凭个人的喜好来做家教工作,这不科学。幸运的是,这几年,咱们国家在“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由妇联专门牵头主抓家庭教育工作、出台了《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全国设立家庭教育试点、家庭教育也将立法……当然,即便这样,还得有个走心的人来引领家庭教育的具体活儿。
回到采访,谈及为什么要如此专心地抓家教工作,这跟晓平主席个人的“走心”密不可分。她曾去监狱参观过,看到服刑人员的眼神,她内心翻腾:除了受惩罚,这些人更应该得到帮助。可是,怎么从“根儿”上帮助他们?
再看看周围的人,为什么鲜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有的人,总是低着头溜着墙根走;有的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内心发霉了;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点小事就垮了;有的人,入戏太深,已经不知道“心”为何物……这样的人,怎么教育好孩子?
晓平主席在工作中写过许许多多的报告、材料、总结、讲话,当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穿越出来,她有这样的思考:是不是经济发展了,人的素质就自然提高了?是不是百姓有了钱,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和谐社会,是不是该由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和谐、夫妻关系和谐、人与自己关系的和谐一步步倒推而来? 专业
要顺畅这一大把的关系,要想把黄岛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做扎实,要想真正帮助到家长,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呢?
心理学。
插播一段广告:晓平主席说我们《最家长》杂志办得好,特别好,“因为这本杂志也用心理学的方法为家长排忧解难。”
晓平主席是个“老心理学”,早在2006年,就开始系统地学习这个“神奇的学科”,全国各地地跑参加心理工作坊,接触了不少国内外大师、名师。那时还鲜有人知“家排”“沙盘”这样的字眼,她甚至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怕别人说她“神叨”。当然,现如今,黄岛区妇联已经把心理学的学习作为工作必备了。
因为专业,黄岛区妇联在满足家长需求的同时,也有能力引领家长、提升家长。晓平主席说:有的家长需要点拨,也有的家长就是需要“棒喝”,敲碎陈旧的观念,撬开虚荣的内心,“只有把问题的脓包攮破了甚至攮出血来,才有可能解决。”
虽然已经听了很多很多课,但为了带动家长学习,晓平主席放下身份放下角色尽可能一堂课一堂课地跟。坐在那里从来不多说一句话,给家长做好示范带个好头。
有的家长听着课,一趟趟起来上厕所,影响课堂秩序。晓平主席直截了当地从心理学角度解密“尿频”:我看到了,今天有的家长穿了漂亮衣服,咱们不要一趟趟地起来展示了,咱们有专门的服饰搭配课。点破了,厕所成了冷宫。
有的家长听着课,嘁嘁喳喳,晓平主席又运用“棒喝”了:交头接耳,不是老师讲得不好,是咱听不懂,从现在开始认真听,保证听了就懂了。
开心
有个孩子上中学了还尿床,家长有钱啊,遍访名医,但就是治不好。偶然的机会,听了一次父母课堂的大课,下课后参加了小组讨论,又找了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让孩子画画,孩子画了一个呲牙咧嘴的大鲨鱼说这是爸爸。哦!原来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从此以后这位家长有了成长愿望,不断地听课、学习,关系好了,也不尿床了。这个家长见了区妇联的人就千恩万谢,对这个家庭来说,妇联就是在做功德啊!
请晓平主席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晓平主席笑着说“懒得举”。感触深的一点是:听了课,无论是直接帮到家长也好,还是近期没有看到效果也罢,总之,让家长看到希望,看到爱,有了希望和爱,啥事还办不好呢?
最让区妇联的姐妹感慨的是:好多人通过家庭教育听课这个事情,终于知道妇联是怎样一个存在,“哦,我以前真不知道有个妇联,也不知道妇联还干这么好的事儿!”
不少家长十里开外见了晓平主席就要飞奔过来抱着亲,“淡定,淡定!”晓平主席开玩笑地跟我说:“人最好的状态是平静,这太热烈了,还需要棒喝,棒喝!”
好在哪儿?听听吧。
专心
世界上最怵头的采访,就是告诉我“材料上都写着呢”;世界上最幸运的采访,就是遇到像黄岛区妇联副主席刘晓平这样不讲官话的人。
不讲官话的底气来自不做官样文章。别的先不说,咱都知道家长只有下班后或者周六周日有时间听课,所以,别人下班后区妇联的姐妹还在上班,周六周日也全靠在这项工作上。刚开始她们讲课、活动没有场地,“厚着脸皮,赖着我在图书馆工作的铁姐们,必须给我们腾地方……”晓平主席笑谈,“后来讲座、活动频繁,我们也是一场不落地跟着。”
晓平主席坦言:家庭教育这事不是请老师讲课那么简单,第一,老师要选得好;第二,课要安排得好;第三,讲课水平不能停滞不前;第四,要有气氛、建格局。
老师怎么选——登报纸,面向社会招募“家庭教育指导师”,不是你说行就行,咱们得PK,家教研究会的专家来打分。现在,有94名热爱家庭教育工作,接受多年家庭教育培训,涉及心理学、教育学、法律、婚恋咨询、医学、国学等方面的老师成为区家庭教育指导师。
而且,只要家长想学习,在哪儿都能找到指导师。学校:有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家长学校指导者;社区或者村里:有以在职教师、校长、园长为主体的指导者。
课程怎么安排才算好——区妇联专门做了调研,发现每年的4~10月是家长听课的黄金时段,所以,按照家长文化层次、需求以及孩子年龄段的不同,在这几个月里的每晚7点到9点,集中授课。周一晚上督导师进行大课讲座;周二晚上是把周一晚上听完课有成长愿望的家长组织起来,开展案例研讨、个案分析、问题辩论、读书沙龙、视频分析。家长听课,孩子咋办?妇联请来社工系的大学生,给孩子辅导作业、辅导心理、玩游戏。这种“大课讲座+家长学习成长小组+社工同步组织孩子小组活动”的形式一搞就是3个月,3个月后这种密集型的强化培训滚动到下一批家长学校或者父母学堂,周周有课,处处有课,不在学校,就在社区,甚至在医院。为啥医院也有呢?经调研,医院也是家长和孩子的集中地,那里有年龄段特别明晰的孩子家长,比如孕妇,比如打疫苗的孩子家长,十分便于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区妇联专门在医院实施了“新手爸妈培养工程”。
讲课水平怎样不断提升——在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基础上,为提高指导师水平,又建立了“家庭教育督导师”,定期给指导师进行培训、提升。这个任务是由黄岛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承担的,研究会不仅指导教师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而且对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课题研究,也会请北上广及台湾香港地区的专家来授课、交流。
有气氛、建格局是怎么回事——你也说家教我也说家教,你学得好我更要学得好,家长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嗨,妇联组织的课你们也去听听呗,反正又不要钱!”口碑就是这样传出去的。指导师高频次地下社区进学校,带领家长学习成长小组开展沙龙、读书会、辩论会,并在此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家长骨干,用骨干家长辐射和带动他们的邻居、同班的家长一起学习,比如成立了爸爸妈妈故事团,绘本讲堂,形成一股家教“小气候”。
建格局呢?不是妇联“所有事情都自己扛”,要想服务全区,除了和学校、医院联手,还实现了与民政局联手,去婚姻登记处领结婚证,要接受“结婚你准备好了吗”的专题家庭教育指导,不能详细授课起码来个启蒙;对申请离婚的夫妻进行“离婚你想好了吗”的专题指导,比如,其中一项就是“离婚给孩子造成的影响以及离婚后如何爱孩子、教育孩子”。
区电台,有“阳光成长教育课堂”广播;区关工委,协调老年大学、学校、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场地用来讲课;区委组织部,将家庭教育纳入机关干部年度培训计划;区工会,送家教进企业;区文广局,每周六雷打不动组织“快乐小书房”;区财政,给钱,将家教工作纳入预算,每个中小学生、幼儿园孩子每人5块钱,2013年成为试点后,区财政又拨了100万专项经费。100万呐!
走心
为啥咱们区要这么专心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呢?倒要听听晓平主席怎么说。
我先不写答案,因为听完晓平主席讲完之后,有一个特别大的感慨: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我也曾到过很多地区,接触过不少家庭教育的事儿,有个总是在内心深处回响的感触是:如果为官一任,比如说教育局长、妇联主席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知道很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教育上,孩子问题的根源其实是在家庭在家长,那么,这个地方的家教工作就开展地轰轰烈烈,如果个人不重视,想不通,那么就歇菜或者只走表面形式。所以说,小到某个地区某个县市,大到国家民族,如果仅凭个人的喜好来做家教工作,这不科学。幸运的是,这几年,咱们国家在“高度”重视这件事情——由妇联专门牵头主抓家庭教育工作、出台了《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在全国设立家庭教育试点、家庭教育也将立法……当然,即便这样,还得有个走心的人来引领家庭教育的具体活儿。
回到采访,谈及为什么要如此专心地抓家教工作,这跟晓平主席个人的“走心”密不可分。她曾去监狱参观过,看到服刑人员的眼神,她内心翻腾:除了受惩罚,这些人更应该得到帮助。可是,怎么从“根儿”上帮助他们?
再看看周围的人,为什么鲜有发自内心的快乐?有的人,总是低着头溜着墙根走;有的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内心发霉了;有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点小事就垮了;有的人,入戏太深,已经不知道“心”为何物……这样的人,怎么教育好孩子?
晓平主席在工作中写过许许多多的报告、材料、总结、讲话,当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中穿越出来,她有这样的思考:是不是经济发展了,人的素质就自然提高了?是不是百姓有了钱,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和谐社会,是不是该由家庭和谐、亲子关系和谐、夫妻关系和谐、人与自己关系的和谐一步步倒推而来? 专业
要顺畅这一大把的关系,要想把黄岛区的家庭教育工作做扎实,要想真正帮助到家长,最根本的方法是什么呢?
心理学。
插播一段广告:晓平主席说我们《最家长》杂志办得好,特别好,“因为这本杂志也用心理学的方法为家长排忧解难。”
晓平主席是个“老心理学”,早在2006年,就开始系统地学习这个“神奇的学科”,全国各地地跑参加心理工作坊,接触了不少国内外大师、名师。那时还鲜有人知“家排”“沙盘”这样的字眼,她甚至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怕别人说她“神叨”。当然,现如今,黄岛区妇联已经把心理学的学习作为工作必备了。
因为专业,黄岛区妇联在满足家长需求的同时,也有能力引领家长、提升家长。晓平主席说:有的家长需要点拨,也有的家长就是需要“棒喝”,敲碎陈旧的观念,撬开虚荣的内心,“只有把问题的脓包攮破了甚至攮出血来,才有可能解决。”
虽然已经听了很多很多课,但为了带动家长学习,晓平主席放下身份放下角色尽可能一堂课一堂课地跟。坐在那里从来不多说一句话,给家长做好示范带个好头。
有的家长听着课,一趟趟起来上厕所,影响课堂秩序。晓平主席直截了当地从心理学角度解密“尿频”:我看到了,今天有的家长穿了漂亮衣服,咱们不要一趟趟地起来展示了,咱们有专门的服饰搭配课。点破了,厕所成了冷宫。
有的家长听着课,嘁嘁喳喳,晓平主席又运用“棒喝”了:交头接耳,不是老师讲得不好,是咱听不懂,从现在开始认真听,保证听了就懂了。
开心
有个孩子上中学了还尿床,家长有钱啊,遍访名医,但就是治不好。偶然的机会,听了一次父母课堂的大课,下课后参加了小组讨论,又找了老师进行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咨询师让孩子画画,孩子画了一个呲牙咧嘴的大鲨鱼说这是爸爸。哦!原来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从此以后这位家长有了成长愿望,不断地听课、学习,关系好了,也不尿床了。这个家长见了区妇联的人就千恩万谢,对这个家庭来说,妇联就是在做功德啊!
请晓平主席多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晓平主席笑着说“懒得举”。感触深的一点是:听了课,无论是直接帮到家长也好,还是近期没有看到效果也罢,总之,让家长看到希望,看到爱,有了希望和爱,啥事还办不好呢?
最让区妇联的姐妹感慨的是:好多人通过家庭教育听课这个事情,终于知道妇联是怎样一个存在,“哦,我以前真不知道有个妇联,也不知道妇联还干这么好的事儿!”
不少家长十里开外见了晓平主席就要飞奔过来抱着亲,“淡定,淡定!”晓平主席开玩笑地跟我说:“人最好的状态是平静,这太热烈了,还需要棒喝,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