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启发式教学法初探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就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设法上好初中历史课程作了一些创新探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历史课老师值得总结推广的教学方法之一。
  关键词 历史教学 启发教学法 质量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对各科教学提出的一项新要求。怎样有效地实施启发式教学,需要我们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采用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设计多种模式,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下面介绍几种启发式教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引入启发式教学
  引入启发式教学法是在新旧知识衔接时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对旧知识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迫不及待地去追求、去探究,激发他们如饥似渴和求知欲,也是我们常说和课堂引入。比如,要讲述“唐朝的民族关系”这一课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唐朝前期如此强盛?这个问题启发了学生迅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廉洁奉公,政治清明;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的努力;“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政策措施?”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听教师讲述唐朝与各少数民族之间和关系。然后由学生归纳,教师最后总结。
  二、情景启发式教学
  情景启发式教学是教师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艺术语言,或用电教的手段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使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形成一种意境,来增强情绪记忆,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例如,讲李大钊、方志敏和刘胡兰等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献身的英雄人物时,将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神态,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进行情境启发,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诱发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同时提问:他们为什么敢于斗争、大义凛然、慷慨牺牲呢?经过启发,使学生认识到: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一切反动派必然灭亡。他们具有这样的“大志”,才会有这样浩气长存的“大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时,播放《甲午风云》影片,让学生感受当时的历史环境,认知中国的落后、被动与挨打的史实。明确战败的原因。
  三、类比启发式教学
  类比启发式教学是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与“鸦片战争”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参战的国家、战争爆发的原因、性质、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条约的内容、战争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比鸦片战争侵略程度加深的内容。从而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样纵向类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更容易领会,记忆更深刻。
  四、辐合启发式教学
  这是将某些历史事实进行综合,经过启发,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由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获得深刻、牢固的概念或理论。例如,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时,让学生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然后提问: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固有矛盾和帝国主义为争夺世界霸权、瓜分殖民地及势 力范围的利害冲突引起的,这种帝国主义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从而得出“帝国主义就是战争”的结论。
  五 、因果启发式教学
  因果启发式教学是依据历史发展中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在讲述“成吉思汗和忽必烈”时,首先问学生:忽必烈为什么能建立元朝,统一中国?这就启发学生回忆成吉思汗怎样确立“军政合一”的体制、颁布法典、扩军备战、四处征战,建立元朝等。便学生从中悟出这种因果关系。
  总之,启发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为目的的。在这里只总结常见的五种,也是我常用的启发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我们历史老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们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历史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源于生活,又广泛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
期刊
摘 要 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显然,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不能只是明确“使学生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英语的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是提高英语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写作因素 写作方法  《新课标》英语教学大纲明确地要求:英语教学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写”在英语教学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位。作为知识的输出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听、说等技能。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考试中,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写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在新课程改革后的今天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关键词 改革 创新 实践  创新教育只有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和渗透,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要求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次思考与创造,打
期刊
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又能还学生一个轻松的童年,从而让学生学好语文,热爱语文,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根据新课程理念,我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
期刊
摘 要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群体精神与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合作学习理论,创拟合作学习模式,在适宜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的情况下,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实施模式  “合作学习”在总体上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动性学习。合作学习要求每个学生学会同其它合作伙伴的配合、互动
期刊
摘 要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出发点,在参与教学前要启发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找回自信;培养创新精神是美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以增强其成功的自信,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的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创新能力,是美术素质教育的归宿点,在参与中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创新的能力,使教师成为教学主导。  关键词 教学创新;素质教育;创新
期刊
内容:篮球  对象:初三(7)班男生  学生基本情况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不断的趋于成人化,但是他们有极具个性化,因而这一时期的学生不单要求张扬个性,更多的是喜欢竞争。作为初三(7)班的男生也是一样具有以上特点,同时这班的学生聪明、活泼,对于篮球运动有着极大的兴趣。  一、问题概述  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发现,初三(7)班男生对于篮球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情况
期刊
新课改的理念中倡导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效果。低年级学生爱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约束能力差。上课时常会玩一会儿学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每到这时教师就会视这些为学生的缺点,强制听课,加以约束。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大部分老师还让学生坐成一条线或一个姿势,学
期刊
摘 要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下面笔者试图就自己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  关键词 小学 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