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琼州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特色:模式上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互补、学期假期衔接;运行上循序渐进、优化一体;实施上依托校内外软硬件平台建设与校企携手的专业师资队伍;完整地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估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F7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2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7章22条指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琼州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起步于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2013年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专业。在6年的专业发展历程中,秉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的需求,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服务海南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地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在该院酒店管理专业6年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研究。
琼州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地处海南省三亚市,人才培养目标为:服务三亚开放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辐射全国;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质,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如下。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设计
结合海南与三亚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实际,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个人成长的渐进提升的情况,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式上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充、学期假期相衔接,形成认知实习与顶岗实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学期教学与假期实践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优化一体的运行机制。
专业技能渐进培养设计:酒店管理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在其原有的运行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了提升优化。大一学生进行一周专业见习活动,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酒店,通过参观高星级酒店的前台后台,使学生直观感受酒店氛围。酒店部门经理与优秀员工作为行业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酒店基本概念及其业务部门的基础运作情况有第一步感性认知。大二学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模拟教学。“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室模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大三专业实习做好准备。大三学生的专业实习安排从第五学期开学开始,由酒店专业教学团队统一管理,组织合作酒店与学生双向选择与调剂,学生到合作酒店进行约6个月(后段接三亚春节行业旺季,学期假期衔接)的顶岗实习,通过在校外企业的顶岗实战,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职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考虑与就业接轨,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的意愿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实习为综合性质。因为实习时间与就业接轨更有延伸性,一定数量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能在毕业时就做到领班或主管岗位,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职业能力阶梯培养设计: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环节设计有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暑假社会实践1-3、学年论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多个环节,近40周时间。入学教育主要让学生认识专业并热爱专业。军事训练、暑假社会实践1-3主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学年论文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意识、写作规范意识、收集材料的能力、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的能力等。学科竞赛主要是参与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参赛选手主要从已参加实习的学生中遴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以点带面,激发其他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毕业论文及答辩环节则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酒店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结合工作创新的能力。毕业环节实践鼓励学生继续与有过实习经历的酒店合作,这样能较快地熟悉适应岗位,有更多机会进入基层管理岗位实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为未来职业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二、支撑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软硬件平台建设
专业现有平台建设实行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并重,对专业人才培养形成良好支撑与保障。
专业至2013年已建有饭店信息化实验室(已安装Opera PMS 5.0 及 Infrasys Pos)、西餐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中餐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在此基础上,未来几年结合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茶艺与酒水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邮轮服务与管理”等特色课程,规划增建茶艺实训与酒水及调酒实训室等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新图书馆的休闲区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建设咖啡吧、休闲吧等校内经营型专业实训基地,基地建设方案目前正在加紧调研与制订中,与教学结合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也在细化中。
校外实习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酒店管理专业已经与三亚亚龙湾铂尔曼度假酒店、三亚鸿洲国际游艇酒店等酒店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未来三年计划再增加5-10家合作酒店,重点考虑亚龙湾区域的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大东海区域的洲际;海棠湾区域的民生威斯汀、豪华精选喜来登等,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在探索中。 三、校企携手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校内教师通过不定期的行业挂职、跟踪管理学生的企业实习等方式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但由于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实践进修经验还需要更长时间进行积累。另一方面,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酒店管理专业通过组建校企携手的专业教学团队来弥补这一不足。目前来自企业的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形式有: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与制订;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不定期专业讲座;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专业技能大赛与校内教师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校内外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在校外、校内、学期和假期的不同实践教学过程中共同育人,校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建立了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携手育人机制。
四、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和考核评估建设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高质量进行,在学校、二级学院大管理框架下,健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具体建立了实习实训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实习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考核等均提出明确要求,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的数量都作了具体规定,要求指导教师为讲师或硕士以上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对学生实习、实训考核的管理,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科学地设计各环节的实施方案,体现评价主体多方参与、评价方式多元结合、评价过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特色,形成实践教学系列评估考核管理文件。
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形成如下特色与创新:体系设计上呈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优化一体的特色;运行模式体现了把学生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渐进提升过程与三亚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依托软硬件平台的建设,突出围绕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线;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校企携手共同育人的特色;管理与考核体系建设体现了机制健全、评价多方参与、多元结合、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2] 俞超,李顺.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分析[J].成功(教育),2013(24).
[3] 罗忠,易佑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酒店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 F71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7-012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7章22条指出:“优化结构办出特色。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琼州学院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起步于2008年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2013年成为独立设置的本科专业。在6年的专业发展历程中,秉承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三亚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建设的需求,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培养服务海南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工作的顶层设计,对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地位、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在该院酒店管理专业6年专业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13年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对酒店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索、研究。
琼州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地处海南省三亚市,人才培养目标为:服务三亚开放发展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辐射全国;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星级酒店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的管理理论素养和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素质,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领导艺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熟悉现代星级酒店经营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实现以上培养目标,我们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如下。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运行模式设计
结合海南与三亚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实际,针对学生专业学习与个人成长的渐进提升的情况,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形式上校内校外相结合、课内课外互补充、学期假期相衔接,形成认知实习与顶岗实习、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学期教学与假期实践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优化一体的运行机制。
专业技能渐进培养设计:酒店管理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在其原有的运行基础上,对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了提升优化。大一学生进行一周专业见习活动,由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合作酒店,通过参观高星级酒店的前台后台,使学生直观感受酒店氛围。酒店部门经理与优秀员工作为行业指导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使学生对酒店基本概念及其业务部门的基础运作情况有第一步感性认知。大二学生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室模拟教学。“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酒店餐饮管理”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室模拟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大三专业实习做好准备。大三学生的专业实习安排从第五学期开学开始,由酒店专业教学团队统一管理,组织合作酒店与学生双向选择与调剂,学生到合作酒店进行约6个月(后段接三亚春节行业旺季,学期假期衔接)的顶岗实习,通过在校外企业的顶岗实战,培养学生最基本的专业职业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大四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考虑与就业接轨,实习形式根据学生的意愿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模式,实习为综合性质。因为实习时间与就业接轨更有延伸性,一定数量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成长能在毕业时就做到领班或主管岗位,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综合职业能力阶梯培养设计:酒店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的环节设计有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暑假社会实践1-3、学年论文、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等多个环节,近40周时间。入学教育主要让学生认识专业并热爱专业。军事训练、暑假社会实践1-3主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与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学年论文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意识、写作规范意识、收集材料的能力、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的能力等。学科竞赛主要是参与每两年一届的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饭店服务)大赛,参赛选手主要从已参加实习的学生中遴选,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以点带面,激发其他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毕业论文及答辩环节则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解决酒店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结合工作创新的能力。毕业环节实践鼓励学生继续与有过实习经历的酒店合作,这样能较快地熟悉适应岗位,有更多机会进入基层管理岗位实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与业务水平,为未来职业成长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二、支撑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软硬件平台建设
专业现有平台建设实行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并重,对专业人才培养形成良好支撑与保障。
专业至2013年已建有饭店信息化实验室(已安装Opera PMS 5.0 及 Infrasys Pos)、西餐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中餐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在此基础上,未来几年结合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茶艺与酒水知识”、“食品营养与卫生”、“邮轮服务与管理”等特色课程,规划增建茶艺实训与酒水及调酒实训室等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的需求。与此同时,学校新图书馆的休闲区将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建设咖啡吧、休闲吧等校内经营型专业实训基地,基地建设方案目前正在加紧调研与制订中,与教学结合的相关运行管理制度也在细化中。
校外实习基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扮演重要角色,酒店管理专业已经与三亚亚龙湾铂尔曼度假酒店、三亚鸿洲国际游艇酒店等酒店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未来三年计划再增加5-10家合作酒店,重点考虑亚龙湾区域的万豪、喜来登、希尔顿;大东海区域的洲际;海棠湾区域的民生威斯汀、豪华精选喜来登等,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的多元化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深度融合的模式也在探索中。 三、校企携手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校内教师通过不定期的行业挂职、跟踪管理学生的企业实习等方式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但由于专业师资数量不足以及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师实践进修经验还需要更长时间进行积累。另一方面,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酒店管理专业通过组建校企携手的专业教学团队来弥补这一不足。目前来自企业的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形式有: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与制订;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不定期专业讲座;部分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专业技能大赛与校内教师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等。校内外教师发挥各自所长,在校外、校内、学期和假期的不同实践教学过程中共同育人,校企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建立了深度融合,共同培养人才的携手育人机制。
四、实践教学体系管理和考核评估建设
为保障实践教学的高质量进行,在学校、二级学院大管理框架下,健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机制,有力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学校具体建立了实习实训的管理制度,对各类实习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组织、考核等均提出明确要求,对指导教师的资格和指导学生的数量都作了具体规定,要求指导教师为讲师或硕士以上教师,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需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对学生实习、实训考核的管理,从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等方面科学地设计各环节的实施方案,体现评价主体多方参与、评价方式多元结合、评价过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特色,形成实践教学系列评估考核管理文件。
酒店管理专业通过以上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形成如下特色与创新:体系设计上呈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优化一体的特色;运行模式体现了把学生专业学习和个人成长的渐进提升过程与三亚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的实际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依托软硬件平台的建设,突出围绕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线;师资队伍建设突出校企携手共同育人的特色;管理与考核体系建设体现了机制健全、评价多方参与、多元结合、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2] 俞超,李顺.本科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分析[J].成功(教育),2013(24).
[3] 罗忠,易佑民.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9).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