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专招生规模的扩大,中专数学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差异大、厌学现象严重,教师抱怨现象突出、急躁情绪明显;大批基础薄弱的学生“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有的因此成为流生;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未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因此,中专数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而在中专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下列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与关注。
一、强化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弱化高中学习任务的完成
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中专学生,约30%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专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齐加尼克现象突出。对此,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而急于引入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一味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在中专教育的起始阶段,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有效消除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整个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中专数学教学需要统一性的约束与考核。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后继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多年来,我们统一规定了中专数学学习的内容。其次,中专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于中专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最后,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作;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成效。
就当前而言,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需要我们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改革。我们将中专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高中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适度降低统一性内容的底线,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使统一要求最终得以落实。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不同的类型的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也不同,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而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对集合、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强调学以致用,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学生所接受。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拓展、加深的学习的数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能力,为升学做准备。这样,整个中专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分成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就业方向,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少数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甚至可以只学基础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三、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如果要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关注上有所选择的话,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会有更多的理由来选择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不够。其实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后者。首先,职高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职高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而不像普高那样,有高等教育的缓冲与弥补。可以说普、职高相比,普高基础性更明显,职高应用性更突出,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其次,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育应包含三个方面:(1)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2)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3)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由于受应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间,而这种病态延伸到职高,往往使职高数学教育面临中间烧不熟,头尾难立足的尴尬局面,致使职高学生望“数”兴叹。因此,职高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平衡处理好这三个方面关系,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这样,我们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学有兴趣。
我们注意到中专新教材顺应了这一趋势,与旧教材相比,减少了理论推导,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事实上,基础教育新课改竭力倡导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一、强化初中基础数学内容的系统梳理,弱化高中学习任务的完成
据相关测试、调查统计,中专学生,约30%数学基础较好或尚好,约40%存在明显的缺陷或不足,约30%缺乏起码的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学习能力。其差距之大令人吃惊,且伴随着中专招生规模的扩大,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与巨大基础差异相对应的是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及认识水平之间的差异,很多同学“望数生畏”,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不强、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畏惧心理严重、齐加尼克现象突出。对此,如果我们不给予高度关注,而急于引入高中数学学习内容,一味为完成高中阶段学习任务而赶进度,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使更多的学生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在中专教育的起始阶段,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有效消除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为整个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适度降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首先,中专数学教学需要统一性的约束与考核。数学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后继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多年来,我们统一规定了中专数学学习的内容。其次,中专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于中专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中专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最后,学生努力的目标也不尽相同,有的立志于对口升学、继续升造;有的倾向于全面发展,从事融智能与技能于一体的复合型工作;有的希望扬长避短,从事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工作。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成效。
就当前而言,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需要我们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改革。我们将中专数学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的数学、实用的数学、发展的数学。基础的数学是高中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与内容,并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是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要学习与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适度降低统一性内容的底线,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使统一要求最终得以落实。实用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方向学生的专业特点而选学的数学内容。实用的数学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实用性,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应用。不同的类型的专业,数学教学内容也不同,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而财会专业则对排列、组合、统计初步应用较多;计算机专业,对集合、数列、矩阵,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经常用到。实用的数学尽管在难度上高于基础的数学,但由于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强调学以致用,故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和关注,为学生所接受。发展的数学是在完成基础的数学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学有余力的学生或有志对口升学的学生,拓展、加深的学习的数学内容,意在强化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能力,为升学做准备。这样,整个中专数学在兼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针对性的基础上,分成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就业方向,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实用的数学。少数技能性较强的专业,甚至可以只学基础的数学。另一条线是对口升学,他们学习基础的数学与发展的数学。
三、淡化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如果要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关注上有所选择的话,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会有更多的理由来选择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不够。其实对中职数学教育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后者。首先,职高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职高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而不像普高那样,有高等教育的缓冲与弥补。可以说普、职高相比,普高基础性更明显,职高应用性更突出,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其次,著名数学家斯托利亚尔提出数学教育应包含三个方面:(1)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2)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3)数学知识的应用。长期以来,我国数学教学由于受应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往往是掐头、去尾、烧中间,而这种病态延伸到职高,往往使职高数学教育面临中间烧不熟,头尾难立足的尴尬局面,致使职高学生望“数”兴叹。因此,职高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平衡处理好这三个方面关系,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这样,我们既可以扬长避短,又可以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学有兴趣。
我们注意到中专新教材顺应了这一趋势,与旧教材相比,减少了理论推导,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强化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新教材从概念的引入到一些结论性内容的产生、从相关知识的应用到课后习题的巩固,都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帮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突出学以致用的能力。事实上,基础教育新课改竭力倡导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