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瘟疫下的赵烈文

来源 :各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赵烈文日记》中,同治元年的那场瘟疫着墨颇多,但与曾国藩、莫友芝等人的日记不同,赵烈文更为关心的,是瘟疫影响下的亲人和底层人的遭遇,笔端更带情感.他的日记,再现了人们与疫病共处的过程,保留了人们应对瘟疫影响的行为和方式,为瘟疫下的个体情感提供了一份历史的证明.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世纪中叶的时代剧变中,沈从文痛苦而又决绝地告别文学,投身于文物研究事业.他的文学著作因与时代“游离”而销声匿迹.他自己也屡次声明,我的作品过时了,不值得再提.但他的作品价值还在,还有人记住它,特别在海外,还得到重视和研究.
期刊
在章太炎众多学生与弟子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弟子,他对政治的兴趣与热衷仅次于乃师,他对学术的钻研与创新也不在一般弟子之下,他就是曹聚仁先生.学术界曾有一股“曹热”,人们对他的经历与治学都抱着极大兴趣,直到如今他的影响犹在.
期刊
郑天挺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总务长.在此期间他所撰写的日记,不仅记载了他主持教务、校务等工作的日常,也对身边亲人的状况有详实的记述.从他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在那样艰苦条件下一个家庭的苦乐悲喜……
期刊
半坡遗址、兵马俑、下川遗址、法门寺地宫……这些举世闻名的历史遗存世人皆知,但让这些遗存重现天日、惊艳亮相的幕后英雄,知道的人却不多.在西安这座“考古之都”坐镇一甲子的石兴邦先生,正是这些幕后英雄中的领军人物.2018年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石兴邦荣膺“终身成就奖”,这是对他一生致力于田野考古的充分肯定与褒奖.如今,即将迎来百岁寿辰的石兴邦老人,已然成为考古界的一座丰碑、一个传奇……
期刊
东汉名臣刘宠,东莱牟平(今山东牟平)人.以通晓儒家经典而举孝廉,被授以东平陵令一职.在官期间,他大力推行仁政和各项惠民措施,受到下属和百姓的爱戴.因母亲患病弃官而去时,听到消息赶来送行的百姓将道路都堵塞了,刘宠乘坐的马车竟无法动弹.他只得变换服饰,悄悄地从间道潜回家中.
期刊
“死马当做活马医”,既是一句民间俗语,也成为了成语.rn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据晋代干宝在《搜神记·卷三·郭璞(二)》中记载:晋朝时有个叫赵固(清代夏敬渠的《野叟曝言》中称窦固)的大官,他有一匹好马,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高大强壮,俊美异常,平时出门经常骑着它,觉得又快捷又威风.赵固以为这匹骏马天下第一,世上再无第二匹可与之相比了,因此对它特别的钟爱.
期刊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在陕西顺利举办,比赛场馆涉及我省各市(区).根据职责分工和省上部署要求,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承担着十四运会食品药品抽检工作,该院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日夜奋战,为十四运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期刊
奏折是清朝高级官员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也是皇帝与大臣之间重要的沟通媒介.通过批阅奏折,皇帝可以了解官员的日常工作及地方突发情形.但在皇帝每日批阅的奏折中,除了涉及社会重大事件外,还有大量雨雪主题的奏折,而这些报雨的奏折甚至会多到“刷屏”.
期刊
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伟大人物是在母亲哺育教养下成长的.最容易让人想起的当然是三迁的孟母和在儿子脊梁上刺“精忠报国”的岳飞的母亲.在父亲缺席的时候,母亲就要代替父亲的角色,而比父亲更要苛求严厉,鸣机夜课,一心要把孩子塑造成她心目中理想的男性完人.振宁的父亲离家五年,振宁的学语、学步、学识字、学背诵,都是母亲启蒙的.在父亲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懂事而神气十足的学童,识得三千字,能背《龙文鞭影》了.
期刊
赵匡胤于34岁当上皇帝,经过十多年的南征北讨,励精图治,新兴的赵宋王朝初具规模,统一大业也胜利在望.看着自己描绘的壮丽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赵匡胤不禁心花怒放.然而,正在他准备再展宏图的时候,宋开宝九年(976)十月,正值壮年的他却突然暴崩.令人诧异的是,赵匡胤的皇位不是“父死子继”,而是“兄终弟及”,太祖已经26岁的长子赵德昭、22岁的次子赵德芳均与皇位失之交臂,而他的二弟赵光义则继承了皇位,是为太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