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物理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习惯进行训练,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品质,促进他们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字:思维习惯;教学中;培养
  
  
   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重视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关注他们思维过程和行为方式,引导孩子们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主动思考问题,设计研究方案,思考事实证据和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逐渐养成质疑的思维习惯。本文强调思维训练的过程,引导学生科学思维。
   首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思维的开端。
   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永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在物理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将结论直接告知学生,应采用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思维,首先要设计问题,将学生引入物理学世界。
   如:功率概念的教学。我们采用如下方式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想象一下你沿着台阶登山的情景,你登同一段台阶,一次是慢慢走上去,另一次是疾步跑上去。两个过程中,你克服自身体重所做的功是一样的,消耗的能量也是一样的,为什么疾步跑上去人会气急,而缓慢走上去却不会气急呢?这是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亲身体验的现象,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急于想揭开谜底。这样的问题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物理教学不但要以问题为起点,而且要用进一步的问题来推进。我们应该把物理教学的过程设计成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把一堂课的目标问题分解成一系列首尾相接、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富有逻辑关系的子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
   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主问题是力和运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来看看如何将这个问题进行分解,通过各个子问题的解决,而获得主问题的答案。(1)我们要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究竟起什么作用,先解决基本的问题:没有力作用时物体将怎样运动?(2)客观并不存在没有力的环境,怎样办呢?我们的方法是:选一个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学生都知道的,实验过程中容易控制和改变的力——摩擦力。具体操作是让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使小车受到的阻力逐渐变小,看小车的运动有什么不同。然后提出物体不受力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3)怎样研究大小不同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个问题又可分解为:①怎样改变阻力的大小?②怎样反映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大小?(4)如何控制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都相等?用手推行吗?如果让小车从料面上滑下来,如何保证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同?(5)从大小不同的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怎样推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保持运动状态不变?(6)根据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怎样推出力和运动的关系?
   其次,将思维作为教学的核心要素。
   对教学而言,我们常说今天教什么知识,其实知识教学只是一个载体,我们要关注的是知识教学承载了哪些思维教育。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当通过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促使促进知识的学习。
   如: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实验。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时,做实验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推动的距离越大,所具有的动能越大。最常规的教学就是老师做完实验后,直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表面上看,学生也接受了这一部分知识,但其过程不够严谨,对学生在理解这个实验为什么就能说明动能大小呢,是比较生硬的。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运用功与能的关系入手,让学生明确小球推动木块向前移动距离越大,说明小球对木块做功的本领越强,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再次,突出物理学成果的形成过程。
   学生学习物理,不但要掌握物理学家所发现的物理知识,而且要认识物理发现的过程,学习物理学家的思想方法,了解物理学家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陷人哪些困境,遭遇过怎样的失败,又是如何从这些困境和失败中走出来,等等,从而为学生在学物理时的思维提供启发,如: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电动机,奥斯特实验,欧姆定律,阿基米德原理等教学中,都渗透着思维过程形成的教学。
   最后,在物理概念的建构过程,物理实验的设计过程激发学生思维的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以成品的方式教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通过自己与外部环境的交互活动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物理学的教育中,我们应当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亲历概念建构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得出物理知识,而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物理教学离不开科学实验,无论是实验装置还是实验方案的设计,都是思维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思維教育因素。物理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让学生在物理的学习中参与物理实验设计的过程。这样既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如:探究浮力原理的实验,老师给出不同的实验仪器,让学生结合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以下是学生的设计方案:
   方案一:①测力计测出物块受到的重力G1和空桶的重G2②物块浸没在溢水杯中的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算出浮力。③测出从溢水杯溢出水的质量;算出所溢出水受到的重力,并与浮力比较。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实验之后,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得其他方案
   方案二:无溢水杯和烧杯,量筒中装水。①测力计测出物块受到的重力后物块浸没在装有水的量筒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②用量筒测出物块排开水的体积。③计算物块排开的水的体积和受到的重力,并与浮力比较。
   总而言之,在物理教育中教学生思维,就是要通过物理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改善学生的思维结构和思维品质,促进他们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锐,邢红军,郑珊.功的原理:一节初中物理规律课的高端备课[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4(z1):21-23.
   [2]郑青岳.关于科学教育联系生活的若干问题[J].物理教师,2003(4):30-32.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科学习习惯,能使其终身受益。本文主要探索了小学数学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提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途径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的重任。鉴于数学学科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充分重视该学科,积极探索优化数学学科教学效果的策略。要想提升数学学科教学
期刊
摘 要:语文如幽香淡雅的清茶,沁人心脾;如悦耳动听的歌声,醉人心扉。总之,语文中有最迷人的魅力。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巧用教学策略,将语文的魅力展现出来,使爱上语文,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魅力。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卡片教学;诗词鉴赏;直观情境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并仍旧在不断地更新,从字词到诗文,无处不透露着文化
期刊
摘 要:一直以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都是广大教师不懈努力追求的的目标,因为只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才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足够的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发挥出学科教学的魅力与作用。小学语文作为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充分重视课堂教学实效的提升,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对此,本文将从适当提问、直观教学和参与竞争三方面出发,系统地分析和研究提高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之一,同时还能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可以让学生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随着新课改的实行,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了学习数学之前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下,不仅仅要求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课前预习中,引导学生高效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动手操作;答疑解惑  
期刊
摘 要:深刻理解计算算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之一。计算相关的内容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游刃有余。但当前,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受到负面影响。本文将简要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算理;教学策略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计算似乎是小学数学课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很重要的,可以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积极参与思考,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实现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为了确保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实际等多种情况,创设趣味化、生活化、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从根
期刊
摘 要:语感,指的是人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包括人们对语言、语音、语意等的感受,是人们掌握语文能力的基础,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挖掘更多的语文学习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成了广大一线教师思考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语感;有效培养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科目,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决定了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成为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不断思考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和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推动数学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在这种教学需求下,微课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关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设计及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阐述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吃力,数学成为了很多初中学生的难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要求,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不断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有效地促进了初中数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立体的展示,改变了初中数学学习枯燥、困难的情况,而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