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题式”和“项目式”两种学习模式各有特色优势,笔者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主题项目式 英语教学 模式 研究
一、“主题式学习”(Thematic Learning)。“主题式学习”(Thematic Learning)是一种将学习的重心指向具有一定知识或能力建构功能的特定主题(Theme)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活动集中在主题的选择、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现场调研和数据采集、主题的讨论、研究和阐释等方面。这种学习方式的来源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其核心理念可追溯至杜威的进步主义学派,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线。“主题式学习”是已经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主题”的聚焦使得老师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以使学生产生“大概念”和宏观理念。研究者意识到,当提供“大概念”下的深度交流的机会时学生更乐意于参与学习活动。主题式学习既可以在本学科内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主题,将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活动综合运用到主题学习中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置超越学科的主题研究活动,也即综合实践活动。可见,主题式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有助于学生获得整体、全面的认知,使学生在主题学习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批判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自我反思、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主题在内容和范围上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但首要的是,他们必须具有激励性,并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Margaret Riel(2002)在“Learning Circles Teachers’Guide”中提出了六大“学习环”(Learning Circle)主题。1.地点和观点(Places and Perspectives),包括:历史、地理、文化和政府;2.计算机记载(Computer Chronicles),包括:报章杂志、计算机出版、英语和创意写作;3.社会问题(Society’s Problems),包括:社会科学、写作、历史、统计和数学;4.能源和环境(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包括:科学、社会科学;5.思维活动(Mind Works),包括:创意写作、文学、社会科学;6.全球问题(Global Issues),包括:写作、社会科学、科学、政府和经济学。这些主题涵盖到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
二、“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维基百科给出的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是:“Project-based learning, or PBL, is the use of in-depth and rigorous classroom project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assess student competence.”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针对一个复杂的质疑、问题或挑战进行一个广泛深入的探究过程。在允许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和选择权利的同时,严格的项目需要认真仔细的策划、管理和评价以帮助学生学习关键学术内容,训练合作、交际和批判性思维等“21世纪技能”,创造高质量的、具有真实价值的产品或者展示。
三、“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比较分析以及“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提出。从上述关于“项目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的阐述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他关系,二者存在如下共同点:1.学习不限于本学科领域,不限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得;2.学习在选定的项目或者主题架构下进行;3.强调学习的过程性;4.重视问题意识、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5.学习的宗旨面向21世纪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共同点说明这两种学习方式都非常适合英语学习的专业特点,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这两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获得良好的融合。一般认为,语言主要有表达交流、记录历史、承载文化、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功能。而语言最浅显也是最深刻的功能就是表达,而表达是可以分主题的,并且有主题的表达是最有效的表达。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运用,运用就是“在真实的语境下用语言做事情”,“真实的语境”就需要来源于生活的“主题”,要做好事情就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各种事项,这就类似于做“项目”。因此,这种在特定“主题”下通过“做项目”的方式就搭建了语言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技能再到综合运用的桥梁。因此,它与现代流行的英语教学法,比如: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有效教学法(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 ETA)、整体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 WLA)等有很强的兼容性。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这一思考的实现方式,最终提出了“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Thematic Project Based English Teaching Archetype),并形成了模式框架。
四、“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六大实施原则。(1)“学习者中心”原则;(2)“行动导向性”原则;(3)“语言真实运用”原则;(4)“团队依赖中的个性发展”原则;(5)“过程跟踪”原则;(6)“成果开放性”原则。
五、“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预期及批判性思考。语言来源于社会,运用于生活。语言的学习就要回归社会和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做事经验和人生体验得以真实的参与,使语言知识和材料与做事情的过程、探索的情感异动、态度的变化、看世界的视角等产生切实的、自然的联系,这样,语言的学习就成了学生人生发展的自然的一部分,语言的思维能力、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会自然地得以提高。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交际,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当今世界,所有学科都在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日益国际化的语言,英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多门类知识的综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社会和生活中的研究主题,以项目作为驱动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期待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学习团队和教师的支持下经历问题探索、体验思索与发现、迷茫与希望、失败与成功,语言学习真正在社会和生活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本真追求。回归到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的“21世纪技能框架”中提出的认知技能、人际关系技能、自我和项目管理技能等方面,“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培养“21世纪技能”的教学模式,预期效果非常乐观。同时,“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项目的完成使用常规量化标准难以测量,需要使用主观描述式的定性评价给项目完成效果进行等级定位,难免降低科学性;其次,虽然“过程跟踪”是此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学生作为项目成员,项目完成的结果自然和项目参与者带有“利益相关”的性质,易于产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心理并直接影响学习的过程,因此降低“真实语言参与”的效果,“行动导向”的原则也容易造成对语言知识学习的忽视,以至于学习过程仅仅成了项目的实践操作,而没有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第三,主题确定和项目分解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英语学习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学习者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很难准确定位,最终导致很难把握主题项目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1]熊美华.英语主题项目教学实践研究[J],四川: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第六期
[2]李智君,张晓沛.《基于网络技术的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宁夏社会科学》2011.2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济南)
[关键词]主题项目式 英语教学 模式 研究
一、“主题式学习”(Thematic Learning)。“主题式学习”(Thematic Learning)是一种将学习的重心指向具有一定知识或能力建构功能的特定主题(Theme)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活动集中在主题的选择、信息的收集和整合、现场调研和数据采集、主题的讨论、研究和阐释等方面。这种学习方式的来源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其核心理念可追溯至杜威的进步主义学派,强调“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并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线。“主题式学习”是已经被证明为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对于“主题”的聚焦使得老师们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以使学生产生“大概念”和宏观理念。研究者意识到,当提供“大概念”下的深度交流的机会时学生更乐意于参与学习活动。主题式学习既可以在本学科内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学习和探究,也可以选择跨学科的主题,将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活动综合运用到主题学习中去,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置超越学科的主题研究活动,也即综合实践活动。可见,主题式学习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有助于学生获得整体、全面的认知,使学生在主题学习过程中培养问题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批判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自我反思、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主题在内容和范围上可以有很大的不同,但首要的是,他们必须具有激励性,并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息息相关。Margaret Riel(2002)在“Learning Circles Teachers’Guide”中提出了六大“学习环”(Learning Circle)主题。1.地点和观点(Places and Perspectives),包括:历史、地理、文化和政府;2.计算机记载(Computer Chronicles),包括:报章杂志、计算机出版、英语和创意写作;3.社会问题(Society’s Problems),包括:社会科学、写作、历史、统计和数学;4.能源和环境(Energy and the Environment),包括:科学、社会科学;5.思维活动(Mind Works),包括:创意写作、文学、社会科学;6.全球问题(Global Issues),包括:写作、社会科学、科学、政府和经济学。这些主题涵盖到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各个领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主题。
二、“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 PBL)。维基百科给出的关于“项目式学习”的定义是:“Project-based learning, or PBL, is the use of in-depth and rigorous classroom projects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assess student competence.”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针对一个复杂的质疑、问题或挑战进行一个广泛深入的探究过程。在允许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发言和选择权利的同时,严格的项目需要认真仔细的策划、管理和评价以帮助学生学习关键学术内容,训练合作、交际和批判性思维等“21世纪技能”,创造高质量的、具有真实价值的产品或者展示。
三、“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比较分析以及“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提出。从上述关于“项目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的阐述可以看出,他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他关系,二者存在如下共同点:1.学习不限于本学科领域,不限于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获得;2.学习在选定的项目或者主题架构下进行;3.强调学习的过程性;4.重视问题意识、团队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5.学习的宗旨面向21世纪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共同点说明这两种学习方式都非常适合英语学习的专业特点,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这两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获得良好的融合。一般认为,语言主要有表达交流、记录历史、承载文化、心理疏导等方面的功能。而语言最浅显也是最深刻的功能就是表达,而表达是可以分主题的,并且有主题的表达是最有效的表达。语言学习的关键在于运用,运用就是“在真实的语境下用语言做事情”,“真实的语境”就需要来源于生活的“主题”,要做好事情就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各种事项,这就类似于做“项目”。因此,这种在特定“主题”下通过“做项目”的方式就搭建了语言学习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技能再到综合运用的桥梁。因此,它与现代流行的英语教学法,比如: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有效教学法(Effective Teaching Approach, ETA)、整体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 WLA)等有很强的兼容性。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这一思考的实现方式,最终提出了“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Thematic Project Based English Teaching Archetype),并形成了模式框架。
四、“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六大实施原则。(1)“学习者中心”原则;(2)“行动导向性”原则;(3)“语言真实运用”原则;(4)“团队依赖中的个性发展”原则;(5)“过程跟踪”原则;(6)“成果开放性”原则。
五、“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预期及批判性思考。语言来源于社会,运用于生活。语言的学习就要回归社会和生活,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做事经验和人生体验得以真实的参与,使语言知识和材料与做事情的过程、探索的情感异动、态度的变化、看世界的视角等产生切实的、自然的联系,这样,语言的学习就成了学生人生发展的自然的一部分,语言的思维能力、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就会自然地得以提高。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交际,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当今世界,所有学科都在进行着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研究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日益国际化的语言,英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多门类知识的综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实践能力。“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设置社会和生活中的研究主题,以项目作为驱动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期待和价值取向,使学生在学习团队和教师的支持下经历问题探索、体验思索与发现、迷茫与希望、失败与成功,语言学习真正在社会和生活的情境中发生,这才是语言学习的本真追求。回归到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提出的“21世纪技能框架”中提出的认知技能、人际关系技能、自我和项目管理技能等方面,“主题项目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培养“21世纪技能”的教学模式,预期效果非常乐观。同时,“主题项目式”英语教学模式也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项目的完成使用常规量化标准难以测量,需要使用主观描述式的定性评价给项目完成效果进行等级定位,难免降低科学性;其次,虽然“过程跟踪”是此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则之一,但是学生作为项目成员,项目完成的结果自然和项目参与者带有“利益相关”的性质,易于产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心理并直接影响学习的过程,因此降低“真实语言参与”的效果,“行动导向”的原则也容易造成对语言知识学习的忽视,以至于学习过程仅仅成了项目的实践操作,而没有了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第三,主题确定和项目分解很难进行严格的界定,英语学习所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学习者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很难准确定位,最终导致很难把握主题项目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的适配性。
[参考文献]
[1]熊美华.英语主题项目教学实践研究[J],四川: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年第六期
[2]李智君,张晓沛.《基于网络技术的主题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宁夏社会科学》2011.2
(作者单位:齐鲁师范学院 山东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