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来源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27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心”思想作为统一战线的特殊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的集中体现和创新发展,是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明旗帜。
  关键词:“同心”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2-0022-06
  一、“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根本关联性
  (一)“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本质属性的一致性
  1.“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具体形态,都是执政党提出和倡导的重大主张,都具有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引领方向、凝聚力量、增进认同的基本功能,都旨在应对多元化社会格局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现实挑战。因此,“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具有的根本关联性,统一于它们的意识形态属性,统一于它们的领导权掌握在执政党手中,统一于它们以一元引领多元、以包容促进共识的旨趣。
  2.“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上具有统一性和倾向性。一方面,它们均致力于解决社会结构深刻变化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致性指导思想、主流意识形态与多样性社会思潮、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问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侧重于强调整个社会要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面貌、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主流格局;“同心”思想则侧重强调爱国统一战线内部的各种力量要不断增进政治共识,筑牢思想根基。
  (二)“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形成条件的相近性
  1.“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相近的客观条件。两者均是在我国社会结构日益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具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基于我国社会价值观念领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客观实际,亟需通过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塑造引领全国人民的精神旗帜。“同心”思想的提出是缘于社会结构不断变化客观带来的统一战线成员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的显著影响,亟需通过加强统一战线思想建设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以更好地巩固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和社会基础,最大地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力量。
  2.“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相近的主观条件。两者均是执政党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建设实际尤其是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实际,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及其基本原理提出的重大主张。它们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历史合力思想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为指导,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重要精神支撑作用。“同心”思想则是成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合力思想的典范,鲜明倡导统一战线成员要与党同心、与人民同心,提出把统一战线中的各种力量不断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自觉主体。
  (三)“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内在功能的趋近性
  1.“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均具有维护基本社会制度的功能。从本质上看,两者都是一种“制度化的思想体系”。它们都以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体制度为实施保障,既反映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取向,也对我国社会基本制度的维护具有积极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要求全社会成员必须坚持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同心”思想则旗帜鲜明地强调,统一战线成员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核心是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制度等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2.“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均具有增强社会软实力的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反映了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表现为软实力之间竞争的趋势。它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方向,较好提供了实现这一根本方向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动力、道德规范等观念认识资源,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心”思想的提出符合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的需要。它以最大化夯实统一战线的思想根基为核心目标,深刻解答了实现了这一重要目标的“跟谁走”(同心同德)、“往哪走”(同心同向)、“怎样走”(同心同行)的问题,将极大地增强统一战线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和服务科学发展的软实力。
  二、“同心”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同心”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性转化的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适用于全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具有宏观性和原则性。它发挥作用要通过与社会各领域确立有机结合点,转化为社会各领域的“中观核心价值体系”。“同心”思想通过结合统一战线历史和现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系统进行了创造性转化,确立了统一战线以“同心”为标尺的价值规范体系。“同心”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的延伸,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所规定。“同心”在统一战线的价值观念中居于核心地位,统领着统一战线五大领域、不同主体具体的价值取向。
  (二)“同心”思想承载并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更为普遍的价值体系,统摄着“同心”思想,其基本内容也将贯穿于“同心”思想之中。而“同心”思想作为相对特殊的价值体系,其基本内涵也必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1.“同心”思想进一步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统一战线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同心”思想的核心。“同心”思想强调的“思想上同心同德”,明确指出了统一战线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思想上同心同德”就是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同心”思想强调的这些要求,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进一步强调,也是对统一战线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多党合作领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政党观为指导,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民族领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增进少数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宗教领域,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在新社会阶层领域,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把他们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重要力量的范畴,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港澳台海外领域,就是要广泛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同心”思想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统一战线的主题地位。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全体中国人民和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主题,也是“同心”思想引领统一战线成员奋斗前进的红线。“同心”思想既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前进方向,又能把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转化为统一战线成员的自觉认同。“同心”思想强调的“目标上同心同向”,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共同奋斗目标、大团结大联合的永恒主题,反映了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根本任务。“同心”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旗帜,能更好地把各种资源汇集起来,使各方面关系协调顺畅,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广泛而持久的支持力量。从统一战线的历史实践来看,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正是在共同理想的激励下,始终做到与党同心、与祖国共奋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改革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都是统一战线基于共同理想之花结出的丰硕“同心”果实。
  3.“同心”思想进一步凸显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在统一战线领域的动力地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同心”思想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源泉。“同心”思想内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显著政治特征。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构成了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支点。“同心”思想内含着爱国主义的基本追求,其目标外延也指向了祖国的完全统一。改革创新也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鲜明特征。新时期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体的基本构成,也是我国社会活力的重要源泉和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同心”思想引领统一战线成员增进共识,不是追求静态的一致,而是引导统一战线成员在共同的旗帜下,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崭新实践中的创新作用。
  4.“同心”思想进一步凸显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统一战线的规范地位。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要求,也是“同心”思想倡导的统一战线成员行为准则的基本标准,为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成员行为准则提供了指南。“同心”思想蕴含并具体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要求。其一,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基础,也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统一战线成员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党派要自觉坚定做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参政党;少数民族人士要坚信“三个离不开”,坚持“三个反对”,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宗教界人士要努力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扬宗教和顺观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积极力量;港澳台海外同胞要心向祖国,关心国家发展,为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其二,服务人民和深入群众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统一战线的基本义务。统一战线成员要积极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真正体现“与人民同心”。其三,辛勤劳动和诚实守信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方面,也是统一战线成员的基本操守。统一战线成员尤其是新社会阶层要为全社会崇尚劳动、崇尚诚信风气的形成身体力行。其四,团结互助既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也与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主题、照顾同盟者利益原则一致。统一战线成员要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团结友爱,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贡献力量。
  三、“同心”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发展的作用
  (一)“同心”思想巩固并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统一战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和响应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发展者。“同心”思想在统一战线的深入贯彻落实,有利于巩固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
  1.“同心”思想有利于凝聚统一战线的“四者联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凝聚最广泛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成为全社会所自觉信奉的价值体系,必须不断增进主体认同的规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四者联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其大部分成员是我国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他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同心”思想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造性转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富于统一战线特色的面貌为统一战线成员所接受、掌握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同心”思想的提出使占据社会很大部分的统一战线成员有了可供遵循、适合自身实际的价值标尺。以“同心”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领域传播的主题,并且通过党外代表人物辐射他们所联系的群众,能极大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受众面,能极大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参与面。这有利于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基础,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主体,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大众化。
  2.“同心”思想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的工农联盟基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基础社会群体。工农联盟是爱国统一战线的基础,也是人民民主专政、中国共产党执政、国家建设的基础。“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把巩固工农联盟作为价值整合、凝聚人心的重要切入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结构变迁对作为社会基础的工农联盟产生了显著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变化了的工农联盟中面临着一系列认同、转化和整合的新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同心”思想的提出为工农联盟的价值塑造提供了指南。“同心”思想蕴含着工农联盟为主的人民群众与执政党的“同心”。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存在统一战线。“同心”思想不能忽视“统一战线内部的统一战线”的思想共识问题。胡锦涛就曾明确强调工农联盟“同心”的极端重要性。他说:“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工农联盟的政权基础,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倾听和实现农民心声,代表和维护农民利益,把广大农民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同心同德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此外,“同心”思想的贯彻能够引导以工农联盟中党外知识分子为重要来源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就工农联盟的新问题调研献计、开展服务。   3.“同心”思想有利于强化“两个范围”的统一战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更广泛影响创造条件。统一战线是“两个范围”政治联盟的结合体。两个范围的统一战线具有各自有所侧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大陆范围内的向度,引领大陆范围内人民树立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基础的价值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具有大陆范围外的向度,引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树立以爱国、拥护祖国统一和拥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基础的价值观。统一战线的“两个范围”联盟启发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和践行不仅要重视大陆范围内的传播,也要注重大陆范围外的传播。在大陆范围外,“同心”思想将按照自身内含的求同存异原则和包容差异态度,灵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辩证关系,更好引导大陆范围外统一战线成员的价值认同,使爱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价值元素更多为他们所接受,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横向号召力。
  (二)“同心”思想坚持并发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处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领域的基本思维方式。“同心”思想不仅遵循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论要求,也展现和发展出了极具统一战线特色的思维方式。“同心”思想处理价值观念领域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表现出了鲜活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风貌。
  1.“同心”思想丰富地展现了求同存异的根本统战思维。一致性与多样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着重处理的主要关系,也是“同心”思想要面对的关键关系。“同心”思想不仅继承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处理这对关系采取的基本思路,而且采取了更富统一战线特色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同心”思想所倡导的求同存异的根本统战思维。“同心”思想科学提出了统一战线处理价值观念“一”与“多”、“同”与“异”内在矛盾关系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同心”思想强调,“同”或“一致性”是统一战线根本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统一战线力求实现的根本目的。统一战线实现的“同”具有不同程度、不同广度和不同深度,但只有实现“同心”才是达到了“求同”的最高境界和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同心”思想也不否定存异的客观方面。“同心”思想提倡统一战线要“同心”,并不是提倡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和诉求要保持彻底的“清一色”。统一战线所力争达成的最理想的一致性——“同心”,必须牢牢建立在尊重统一战线成员思想观念各种多样性、特殊性的基础之上。
  2.“同心”思想丰富地展现了民主协商的基本统战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处理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领域的多元乃至冲突关系时,强调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同心”思想内含着达成统一战线“同心”目标更为具体和特色的方法,为统一战线处理诸种价值观念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武器。这种方法最基本的就是民主协商。“同心”思想倡导通过民主协商方法来解决统一战线价值观念差异,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同心”思想的提出,本身就强调了增进认同要重视运用柔性的思想建设方式,而不是单纯依靠政治与行政的强制手段。这种基于民主协商途径达成的“同心”,才是统一战线所真正追求的“同心”。这种“同心”建立在统一战线成员多样性价值观念广泛展现和充分整合的基础上,是心甘情愿、最大公约数的“同心”,也才能最终达成统一战线团结联合、关系和谐的最高境界。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对待思想差异具有独特的借鉴价值。
  3.“同心”思想丰富地展现出和谐共赢的基本统战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多元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旗帜,也是调节社会复杂多元利益关系的重要媒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需要的价值表述,反映着人民群众主要的、基本的利益诉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重视利益的维度,重视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同步解决。
  “同心”思想在坚持思想建设利益维度的基础上,充分溶入了统一战线处理同盟者关系和谐共赢的基本理念,强调要通过共同利益激励来实现最大限度的凝心聚力。“同心”思想内在体现了“同心同得”的思维理念。“同心”思想强调的思想、方向、行动的“同心”,不仅符合执政党的“利益”需求,更是符合了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利益需求。在历史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正是因为始终重视照顾同盟者的各种利益,从而持续赢得统一战线成员与我党日久弥坚的“同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心”思想倡导的基本要求,能为统一战线成员利益的实现和共享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进一步增强统一战线成员与党“同心”的现实动力。
  四、坚持把“同心”思想作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明旗帜
  (一)深入开展“同心”思想研究,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同心”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最新重大成果,需要对其科学内涵、基本定位、重要功能、实践要求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研究并理清“同心”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的基本问题,分析“同心”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意义,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传播的特殊性,将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
  (二)大力开展“同心”思想教育,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基本载体。“同心”思想具有突出的教育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功能在统一战线的表现。以“同心”作为统一战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鲜明主题,能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统一战线发挥教育引领功能提供基本载体。深入开展“同心”思想教育,要将其贯穿于民主党派政治交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谐寺观教堂建设、优秀建设者评选表彰、港澳台海外同胞国情考察等各项活动中;要将其体现于统一战线各级各类培训和实践锻炼过程中;要使其同步于培养一大批与我们党同心奋斗的优秀党外代表人士过程中。
  (三)广泛开展“同心”思想实践,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广阔平台。“同心”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特性,其所物化的“同心”行动构筑了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阔平台。“同心”行动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在当前,要重点围绕建言献策、助推发展、服务民生、共促和谐四个方面,深入开展“同心”行动,深入打造“同心”实践品牌。
  (四)广泛开展“同心”思想宣传,为统一战线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媒介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传播离不开有效媒介。“同心”思想在推进统一战线价值体系建设过程中,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诸多宝贵经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丰富了载体。这些探索和经验的典型是成功运用了统战文化这一载体。大力打造“同心”统战文化产品,可以让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更直接体会和接受“同心”思想所蕴含的价值观念。统战部门要继续牵头打造一系列反映统一战线长期以来高举“同心”旗帜的文学作品、影视剧作等统战文化产品,并借此渠道在其中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责任编辑:汪守军
其他文献
摘要:制度理性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人民政协和民主监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理性选择。以制度理性考量人民政协与民主监督之关系,必然要深入探析二者历史发展之脉络,科学把握其理性内涵和功能变迁,正确审视其内生理性与理性外化之关系,从而理性思考人民政协制度及其作为我国党际民主监督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政协;民主监督;理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D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理论包括了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向度的内容,是主体性确立条件下的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等共同组成的有机体系。主体性的确立是文化自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人与文化得到真正的统一。文化认知为文化自觉的价值选择准备了正确的态度和条件,文化认同则是文化认知的必然结果,而文化自觉的完成则有待于人在实践中的文化创造,实现人与文化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文化自觉;主体性;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与反腐败关系是关乎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一对重大关系。特别是当改革开放处于关键时点和深水区时,这对关系就会更加凸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是这么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关于这对关系的错误认识,不仅可能影响反腐败斗争的顺利进行,也可能影响改革开放全局。在这种情况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及时纠正了这些错误认识,从全局角度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与反腐败关系,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
期刊
摘要:农村社会治理是农村社会中多种元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宗教信仰总是与社会规则、社会秩序有着紧密的联系,农村社会治理中宗教信仰有巨大的存在空间,它是维系社会秩序、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公共道德的重要力量。社会治理中引入宗教信仰的力量,不仅仅改变了社会结构,也使宗教信仰本身发生了变化。宗教信仰是通过特有的宗教伦理来发生作用的,这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运作具有一致性,构成了农村宗教信仰在社会治理中作用的基础。
期刊
摘要:民族地方立法体系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基本构成方面,民族地方立法体系的建构则是民族地方政治体系发展与完善的重要内容。依据民族地方政治体系的不同表现形式,民族地方立法体系分为“民族联邦主体立法体系”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体系”两种基本类型,前者以俄罗斯为典型,后者以中国为典型。这两种典型类型的民族地方立法体系之间存在很大差别,它们建构的具体路径各不相同。合法性、可行性、科学性、适应性是建构民族地方
期刊
摘要: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城市少数民族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城市少数民族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挑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民族工作,要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处理好政府、民族社团、民族成员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民族工作;城市;少数民族;民族工作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3)01-0057-04  城市民族工作是民族工作的
期刊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发展史来讲,是一历史性的事件和标志性的节点。通过对关于美国是否走向衰落的相关论文进行分析,总结出美国政界、经济界和学界精英对这一命题的基本结论:美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并未走弱,而是类似于中国等其他实体权力资源不断增强。尽管面临国内外诸多问题与挑战,但依其强大的复兴能力、战略调整能力和基础优势,在国际秩序和体系中仍占据中心位置,其参与和领导全球事务的能力依旧卓越。在构建中美
期刊
国力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在后冷战时期,澳大利亚主动引导和推动澳美同盟的深化与强化。在“印太战略”建构中,美国发挥了主导作用,澳大利亚则扮演了紧密追随和积极推动的角色。澳大利亚对澳美同盟的追逐和对美国在印太地区霸权体系与秩序的护持有深刻的内生动力:澳大利亚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澳美同盟带来丰厚经济利益、澳美同盟帮助澳大利亚实现“中等强国”之梦;也有明显的外生动力:美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澳大利亚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科技、人才和文化激烈竞争的世纪,说到底是创新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单个家庭、企业或者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适应新时代发展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我国对创新的重视不断激励和鼓舞着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然而相较于美国较为完善和体系化的鼓励创新、培养创新能力、保障创新的制度来讲,我国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和缺陷。改革和完善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打造创新文化
期刊
摘要:县级政府是国家进行统治和治理的基础,民众对县级政府的政治认同关系到整体社会稳定。基于重庆市三个区县的实证分析发现,民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对县级政府的信任度较高,对县级政府的工作满意度还有待提升。只要继续改善和提升政府工作绩效,维持县域政治稳定仍然具有相当的民众认同基础。但是,民众倾向于将社会问题归因为县级政府的“归因导向”极易将县级政府推向社会矛盾的“风口浪尖”。为此,县级政府仍然需要提升政府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