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准设计切入点 提高作业有效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lib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传统数学作业枯燥、单一、封闭及学生不感兴趣等弊端,适当设计形式多样的体验式作业。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性,设计作业时可抓住以下关键点切入,即抓兴趣点,为新知学习蓄势;抓夯实点,为知识内化助力;抓拓展点,为学生思维助燃;抓差异点,为学生成长蓄能;抓创新点,为学生创造添彩;抓整合点,为学生素养添翼。
  [关键词]体验式作业;第一学段;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43-02
  作业是学生培养习惯、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的重要学习活动。作业有多种形式,体验式作业便是其中的一种。教育部《减负十条规定》中明确提出,可布置一些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体验式作业。体验式作业生动有趣、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自主空间,学生乐于参与。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好动好玩,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以思维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怎样根据第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设计出有效的体验式作业,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在寻求这一答案的过程中,笔者不断反思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兴趣点,为新知学习蓄势
  作业作为一种智力活动,自然离不开兴趣的促进作用。兴趣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动学习活动持续进行直至问题解决。在新知学习之前,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设计体验式作业,点燃学生探究新知的热情,促使学生蓄势待发。
  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一课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笔者先布置一项“画叶子”的任务:1.采集2片大小不同的叶子;2.用描边线的方法分别将它们“请”到纸上(注意从一点开始再描回到这一点);3.用喜欢的颜色将纸上的2片叶子涂满。学生在描一描、涂一涂的活动中,经历了周长和面积概念的直观感受过程,这既为面积概念的形成(重点)提供了感性材料、直观表象,又为周长和面积概念的辨析(难点)奠定了经验基础。在新知学习前先完成这类以活动为主的体验式作业,如同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开启预热键,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前蓄势。
  二、抓夯实点,为知识内化助力
  在新知教学后,教师一般会安排巩固类作业进行夯实,但从时间角度看,此时学生注意力的黄金时间已过,一旦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将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根据内容抓住应夯实之处,合理安排体验式作业,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参与练习,可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的意义,在改造、丰富原有认知结构的同时发展学科素养。
  例如,教学“辨认方向”这节课时,待学生初步会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后,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探究地图上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及规律,接着以此为夯实点,设计体验式作业:根据地图上八个方向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小组合作编制“方向操”。要求学生将自己变身为方向板,用动作和歌谣表演地图上的八个方向。经过讨论和引导,学生最终达成共识,集体创作出“方向操”的动作及歌谣。在这项生动活泼的体验式作业中,学生扮演地图上的方向板,边说歌谣边摇动手臂比画方向,有节奏,有韵味,更有数学味,在思考、讨论、概括、律动中不断体验二维地图上方向之间的关系和规律,积累辨认方向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抓拓展点,为学生思维助燃
  郑毓信提出,作为“思维的科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然更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应明确:数学教育不应停留于各种具体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是应当重视帮助学生“通过数学学会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任务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根本,一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千克和克”时,通过让学生以了解“克”和“千克”到感知“克”和“千克”,进而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千克和克;问题启思;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4-01
[摘 要]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读懂教材与了解学情为前提,而读懂教材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生长点、知识间的联系等。因此,设计教学前,教师要深刻地研读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而有效。  [关键词]数对 教学目标 学习起点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四基”与“四能”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深化知识体系、有效解决问题。为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多交流算理,多总结数学建模方法,进而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有效解决问题,其中,数学建模对学生数学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数量关系;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
[摘要]由周长到面积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提质”的认知之旅。以“认识面积”的教学为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使学生通过多元的操作,外化面积的本质,认清面积的本质含义。  [关键词]面积;平面图形;含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8-00-02  人教版三年级教材“认识面积”是学生在已经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
[摘要]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结合学生已有认知经验,创设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多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教学中适时地辅以有效性提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  [关键词]活动经验;数学思维;角的初步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里,有一类内容被通俗地称之为“规定性”知识,即经过简约化提炼和符号化表达的结果性数学知识。为了在几何测量单位的学习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感到亲切,就要把教材中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现成知识按其前人发现和认识的过程进行还原,使“结果形态的知识”通过还原加工转化为“过程形态的知识”。  [关键词]规定性知识;结果形态知识;还原;过程形态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对“烙饼问题”教材编写和教学的研究与反思的基础上,进行了教材的二次開发设计,并给出了该设计在教材中的位置安排和教学目标,阐明设计的思路与意图,以及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烙饼问题;二次开发设计;教学目标;说明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4-0013-04  一、教材的二次开发设计  周六,妈妈将和好的一
[摘要]“鸡兔同笼”是一线教师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教学内容。分析多个版本教材的“鸡兔同笼”,解读教材编排的意图,从学生的调查问卷、访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难点,提出了“鸡兔同笼”重组后的学习路径,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鸡兔同笼;逻辑;单元重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6-0009-04  “鸡兔同笼”
[摘要]“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关注和积极实践,已经成为深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理念。平时的数学教学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习题的练习,显得有些枯燥与无趣,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突破传统教学方式,重视学生数学情感、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的培育,让数学变得好玩、好学、可亲、可近。  [关键词]特色课程;课程整合;数学素养;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传统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是:确定单位“1”——确定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方法。教师根据课堂实际,从学生出发,另辟蹊径,勇于探索,用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教学,取得了意外收获。  [關键词]整理数据;初步架构;熟能生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2-02  本文所谈的分数乘除法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