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探索过程,理解模型意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解决问题教学,要从培养学生的“四基”与“四能”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深化知识体系、有效解决问题。为照顾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多交流算理,多总结数学建模方法,进而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有效解决问题,其中,数学建模对学生数学学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建模;数量关系;组织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48-03
  【教學内容】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解决实际问题”。
  【基础性目标】
  1.通过情境图理解图意,并能正确解答问题。
  2.使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分析和对比,了解不同问题的特点,体会实际问题里条件和问题的联系。
  3.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交流等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挑战性目标】在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式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尝试两步计算列式解决看图列式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根据乘除法含义,用乘法口诀及口诀求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数量关系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唤醒模型
  师: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小朋友兴高采烈,一场有趣的运动会即将开始,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示: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教师指名学生列式,并追问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每排插7面旗子”“每人”“每个毽子”叫作“每份的个数”,“2排”“8人”“9个”叫作“份数”,“一共有多少”叫作“总数”。
  师:这些乘法算式可以表示成什么?
  生: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作数量关系式。
  【设计意图:教学首先以“学校运动会”的情境引入,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乘法,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将学生已有的乘法知识引到本课的数量关系模型。在学生完成算式后,教师提问他们算式中各数字的含义,唤醒学生有关乘法的数量关系模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师生互助,建设模型
  师:运动会开始了!我们来到了跳绳比赛的场地。根据图中信息,你会列式吗?
  出示: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汇报算式)
  师:这道题里的“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表示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
  出示:(总数)÷(每份的个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
  师:结合图意列出的这两道式子是关于除法的数量关系式,这里都是将“总数”进行平均分,平均分可以依据“每份的个数”,也可以依据“份数”。反过来看,实质是“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这样的关系。下面就用这样的数量关系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出示:
  师:田径场上的比赛热火朝天,有比赛跑步的,有打乒乓球的,你能找出他们中的“总数”“每份的个数”及“份数”吗?
  师:(1)如果已经知道总数和每份的个数,怎样求份数?(2)如果已经知道总数和份数,怎样求每份的个数?(3)如果已经知道每份的个数和份数,怎样求出总数?
  出示数量关系:(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的个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运动会情境图,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通过除法算式,教师帮助学生厘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进而引出“总数÷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对比这些数量关系式,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与乘法数量关系“一部分 另一部分=总数”的联系。这个教学活动安排了跟进练习,学生有更多机会去交流,去感悟乘除法数量关系间的联系,从而加深对乘除法数量关系模型的理解。在经历了“模”的形成过程后,师生互助建构了“模”的表象。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过程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单向生成,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真正的学习过程,通过数量间的对比帮助学生有效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加大“模型建构”的内驱动力,为后续“模型提升”教学提供保障。】
  三、抽象本质,优化模型
  师:运动会上又出现了难题。
  出示:
  探究要求:
  (1)题中已经有了哪些数量?还缺少哪个数量?你想到了哪道数量关系式?
  (2)同桌讨论,完成对应的数量关系式。
  (3)有困难的可以举手示意老师,寻求智慧锦囊的帮助。
  出示:(份数)X?=(总数)
  (总数)÷?=(份数)
  (总数)÷?=(每份的个数)
  师:解决乘法问题时需要什么条件?求什么?对应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在解决除法问题时已知了什么?求什么?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明确数量关系:
  (每份的个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的个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
  【设计意图:在“模型建构”中,学生不仅需要得出结果,还要想办法验证“模型”结果的可行性,这就是“模型提升”,它的出发点不是重复建构,而是使“验证”成为学生深入认识“模型”的重要途径。通过“填条件”,让学生自主尝试,联系知识进行建构,适时的条件对比、不同的乘除法对比,让学生能在不同算式中把握其中的数量关系,对模型概念更清晰,从而促进模型的优化提升。教学设计的创新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尝试优化模型的热情。】   四、深化运用,衍生模型
  出示除法与减法的对比题:
  比赛快要结束了,施老师要为获奖班级分发奖牌。(1) 21块奖牌,平均分给3个优胜班级,每班分得多少块?(2)21块奖牌,送给优胜班级后还剩7块,送给优胜班级多少块?
  师:第(1)题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用到了哪个数量关系式?第(2)题呢?还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式吗?
  师:第(1)题的数量关系式是(总数)÷(份数)=(每份的个数),而第(2)题是(总数)一(一部分)=(另一部分)。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条件和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再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最后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出示:师:这道题目运用了什么数量关系式?
  生1:除法数量關系式。
  师:还有不同答案吗?
  生2:这里有4 2=6(人),它的第一步是加法,第二步是除法,这里有两个数量关系式。
  师:数学中,列任何算式都要有依据——对应的数量关系式。
  师:选择你想挑战的一题独立完成,如果完成了还可以挑战其他题。
  (请选择一星题的举手,指名汇报算式,反馈。)
  (请选择二星题的举手,指名汇报算式,反馈。指着第一题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请选择三星题的举手,指名汇报算式,反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广度的培养,当学生出现思维定式时,教师应就着这个“冲突”资源帮助学生分析,从而提升学生对模型本质的把握。在本教学环节中,学生在情境中经历了“除法”与“减法”的对比、“乘加”、“除加”的计算整合等,排除了只用乘除法的错误认知干扰,更聚焦于数量关系式的正确运用,加深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三个梯度的练习层层递进:基础练习、提升练习和拓展练习。(1)基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的学习;(2)提升练习立足学生差异,鼓励每名学生自主选择挑战;(3)三星题是拓展练习,有难度,给了学生,特别是优等生思维拓展的机会。教学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切实感悟了数量关系模型的价值。】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对于“数量关系式”的应用,你们有什么想法?其实“数量关系式”在数学学习中用处可大了!你们课后可以找一找还有哪些数量关系式。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谈收获,回顾数量关系模型的应用过程,加深对模型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模型思想,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经历模型建构的过程,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责编金铃)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应该围绕概念内涵的核心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以“体积与容积”一课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例,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通过深刻分析概念本质及其蕴含的数学思想,来设计有利于学生慎思、明辨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  [关键词]概念教学;深度学习;体积与容积;明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
[摘 要]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有着深层次的文化积淀。在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艺术校本课程实施中,民族室內乐是一种非常适宜开展教学与表演呈现的音乐形式,在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艺术教育形式。在校本课程的建构中引入民族室内乐的教学,以民乐与传承为出发点,通过基础训练、聆听训练、合作训练,在探索艺术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室内
[摘要]以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9加几的进位加法”一课为例,先通过复习铺垫,让学生感知10加几的简便;接着创设情境,让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最后通过类比迁移,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转化思想;数学思想;9加几;进位加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80-02  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
[摘 要]学生解决问题的症结以及学习的起点是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从“喝牛奶问题”入手,向学生“借”智慧,开展真实且有质量的学情诊断,借助数据理性分析学生学习的“三点”,在精准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触发深刻且能旁通的课后思考,让教学更精准且有质量。  [关键词]预学单;学情诊断;突破难点;触类旁通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
[摘 要]在“全景式数学教育”理念的支持下,采用大模块、低结构的组织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爷爷用栅栏围了一个小菜园”这一个核心事件进行追问和想象。学生通过18次的主动追问,不但还原了该情境涉及的各种实际背景内容,还独立完成了各种背景下相应的解决方案,把一道题做成了一个“如何圈地”的项目。用精彩的过程演绎了全景式数学教育是如何教育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屠夫”的。  [关键词]
[摘要]在关于梯形有关概念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二)的基础上,对梯形的有关概念教学进行了二次开发设计,给出了设计思路、意图及教学建议,并阐明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关键词]二次开发;梯形;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0-0009-03  在关于梯形有关概念教材编写及二次开发研究(二)中,分析了梯形有关概念来源
[摘 要]概念同化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以“周长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通过引导学生在看、摸、描、量、算等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上位概念;下位概念;概念同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1-0081-02  【课前思考】  “周长的认识”是冀教版教材
[摘 要]数学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数学” “文化”。将“数学、教育、文化”有机融合,有助于将数学的至真、至善、至美浸润到每一个学生的骨子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文化;核心素养;数学根源 ;数学模型;数学力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28-0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
[摘 要]教学任务的开展要以学生为根本,一切教学内容要围绕学生来设计。教师在教学苏教版“千克和克”时,通过让学生以了解“克”和“千克”到感知“克”和“千克”,进而掌握“克”和“千克”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千克和克;问题启思;以生为本;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34-01
[摘 要]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载体。有效的教学设计以读懂教材与了解学情为前提,而读懂教材是要读懂教材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知识的生长点、知识间的联系等。因此,设计教学前,教师要深刻地研读教材,深入地了解学生,让课堂教学更加简洁而有效。  [关键词]数对 教学目标 学习起点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