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情景中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或影响。研究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调查,试图在此基础上获得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的运用的现状。
关键词:现代课堂 师生互动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1)教师中心式
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想象的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
(2)学生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3)知识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建立在强调系统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有效地传授和获得知识、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取得更高资格、将来从事理想工作而做准备为目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
(1)教师命令式
教师常以命令控制行为与学生的顺从顺应行为进行互动,但是往往会与具有侵犯性的学生发生冲突。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学生能够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学生可能表现出消极情感,如紧张、敌意和侵犯等。
(2)师生协商式
教师用较多的时间与课堂里的成员联系沟通,建立起班级成员之间(学生—学生、教师—学生)良好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方法、对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定等发表个人意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以便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取得一致意见。
(3)师生互不干涉式
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的讲稿、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说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参与指导他们的学习行为。
四、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
A.师个互动
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师个互动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54.4%。
B.师班互动
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
C.师组互动
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首先是控制与服从。
B.控制—反控制性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以“服从”行为与教师互动,但也遇然会发生不服从的情况。
C.相互磋商型
在教师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免受不必要的惩罚双重压力下,相互对抗可能转化为相互磋商,或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磋商。
2.王家瑾根据互动效果提出的类型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新颖和独特性,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法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方。王家瑾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
T:教师“教”的状态变量(教学概念、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调整、教学方法与技巧等)
S:学生“学”的状态变量(学习欲望、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等)
M:教学内容与教学(包括教学媒体)状态变量 A:既定的、期望的优化教学目标的满意值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如果 (T)、(S)和(M)三者之间实现互动并趋于最佳状态就是教学优化目标的满意区。
五、总结
英国学者艾雪黎划分教师中心式、學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的三种互动类型各有利弊。教师中心式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师生课堂互动中的主导作用,易于传播社会主体文化价值规范,培养出大量维护现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公民,按照冲突理论学派的观点,就是实现现有社会结构的传递和再现。
参考文献:
[1]佐彬.——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时代深化、教育研究,1997(9).
[4]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唐青才,朱德全.契约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谈知识·智力·创造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张庆林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李建平著.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9]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4
[10]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
[11]周卓涛,胡助金.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期小学教师生存现状调研报告.J.江西教育.2005.
[1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4).
[1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6). 《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吴效锋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4]张丽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现代课堂 师生互动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要求:新课改的全面推行,特别要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堂互动教学的概念
互动理论的创始人当说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George Herbert Mead (1863~1931),而将互动论真正合理利用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当属布列克里局(Blackledge,D)等人的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三、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1)教师中心式
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想象的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
(2)学生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充分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学生处在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主体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3)知识中心式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建立在强调系统知识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有效地传授和获得知识、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取得更高资格、将来从事理想工作而做准备为目标,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仅仅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2.利比特与怀特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
利比特与怀特(R.Lippitt & R.K.White)等人把教师在课堂上的领导行为分成三类:权威式、民主式和放任式。由于互动行为的依赖性特征,相对于教师行为的不同,学生的行为也表现出差异性,由此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
(1)教师命令式
教师常以命令控制行为与学生的顺从顺应行为进行互动,但是往往会与具有侵犯性的学生发生冲突。在这种互动行为类型下,学生能够迅速地完成学习任务,师生能够高效率地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学生可能表现出消极情感,如紧张、敌意和侵犯等。
(2)师生协商式
教师用较多的时间与课堂里的成员联系沟通,建立起班级成员之间(学生—学生、教师—学生)良好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方法、对课堂行为规范的制定等发表个人意见,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以便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取得一致意见。
(3)师生互不干涉式
课堂上教师根据事先的讲稿、教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说明,不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参与指导他们的学习行为。
四、国内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
适应国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国内学者对师生课堂互动行为从教育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工程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吴康宁等人从互动主体角度提出的类型,吴康宁等学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行为种类繁多,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
(1)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
A.师个互动
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师个互动占全部师生互动时间的54.4%。
B.师班互动
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
C.师组互动
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等。在我国目前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类型中,师班互动和师个互动是主要形式。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A.控制—服从型
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首先是控制与服从。
B.控制—反控制性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以“服从”行为与教师互动,但也遇然会发生不服从的情况。
C.相互磋商型
在教师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免受不必要的惩罚双重压力下,相互对抗可能转化为相互磋商,或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磋商。
2.王家瑾根据互动效果提出的类型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新颖和独特性,是区别于传统教育方法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方。王家瑾采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以教师、学生和教材三要素构建出教学活动的一个三维坐标体系,形成了师生课堂互动模型。
T:教师“教”的状态变量(教学概念、教书育人与为人师表的敬业精神、教学组织调整、教学方法与技巧等)
S:学生“学”的状态变量(学习欲望、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等)
M:教学内容与教学(包括教学媒体)状态变量 A:既定的、期望的优化教学目标的满意值区。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如果 (T)、(S)和(M)三者之间实现互动并趋于最佳状态就是教学优化目标的满意区。
五、总结
英国学者艾雪黎划分教师中心式、學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的三种互动类型各有利弊。教师中心式能较好地发挥教师在师生课堂互动中的主导作用,易于传播社会主体文化价值规范,培养出大量维护现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公民,按照冲突理论学派的观点,就是实现现有社会结构的传递和再现。
参考文献:
[1]佐彬.——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时代深化、教育研究,1997(9).
[4]李如密,刘玉静.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其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5]唐青才,朱德全.契约学习.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6]刘道玉.创造教育概论——谈知识·智力·创造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7]张庆林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8]李建平著.聚焦新课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9]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94
[10]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44).
[11]周卓涛,胡助金.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期小学教师生存现状调研报告.J.江西教育.2005.
[12]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4).
[13]亢晓梅: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本质的社会学分析,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6). 《新课程怎样教Ⅱ——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 吴效锋主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14]张丽杰.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