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基:我最要感谢的是我自己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培基,在世界时装界是一个令人炫目的名字。他的名字,与众多香港明星的名字相连:梅艳芳、罗文、张国荣、汪明荃、张学友……他们在演唱会上所穿的华服,很多是刘培基的杰作。他是唯一一位所有作品都成为香港文化博物馆藏品的时装设计师。2013年,他举办作品回顾展,参观人次打破纪录。
  对他而言,娱乐圈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安全感才最重要,“我有手艺,我就很踏实”。
  刘培基自幼无父,9岁时母亲改嫁,他被寄养在学校、朋友家,住过铁皮屋,尝尽颠沛流离。11岁小小年纪就被送到尖沙咀,给裁缝师傅当学徒。
  “懵懂”一词,用来形容11岁时的刘培基,再合适不过。后来人家喜欢问他为什么选这一行,其实他根本没有想过要做哪行,能够安定下来生活,不用想明天会去哪一家寄宿,不用漂泊,就已经很好了。
  学徒三年,师傅并不专门教他,就是自己看。四十几个师兄弟中,他是最小的。每天很早就起来烧水、泡茶、打扫、跑腿、打杂,然后师傅画图、裁剪,他就坐在边上看。晚上10点收工,看看哪张工作台底下没有人睡,便睡在那儿。
  三年后出师,他做过银行信差,也参加过“歌王”比赛——长得英俊,歌喉也好,唱一曲《星星传情》,还拿了冠军。但对他而言,娱乐圈一点吸引力也没有,安全感才最重要。他说:“我有手艺,我就很踏实。”
  于是,一个租来的地库小房间,一架缝纫机,一盒名片——刘培基的设计生涯,从谋生开始了。“虽然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但已经有力量可以生存,和朋友一起出去也能请客吃宵夜,太高兴了”。彼时香港夜总会繁荣,许多舞女找他设计靓衫,生意很不错。“过了几年,我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冲劲,意识到假如我想更好一点,好像应该出去一下”。他向朋友打听下来,英国的“圣马丁”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很强。“我只认识一个在英国的朋友,于是就去找他帮忙”。1973年,22岁、英文只有 “How are you”水准的刘培基,背着一袋自己设计的服装和图纸,“傻乎乎”地走进了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到那里已经下午三四点,既不认识路,也不知道找谁。碰到一个洋妇,听我说要学设计,就问我有没有学历,我也完全不知道。她眼神很奇怪地看着我,告诉我:没有学历是不能念的,不过你做这些也不容易,就从我们的夜校开始吧”。后来他才知道,原来那位洋妇正是校长,而夜校除了文凭不同,所教所学都与日校并无二致。
  带来的积蓄只够过一阵子,生活很紧张。为了多挣学费,他帮外籍同学做剪裁功课,周末还要去酒吧收拾杯子,凌晨三四点才下班。
  就这样过了10个月左右,刘培基说他“忽然之间就开窍了”:“像英皇大道这种地方,满街都是稀奇古怪的人——街头艺术、古老的英国晚礼服……啊,好棒。我忽然就知道服装设计是怎么回事。原来深一点或浅一点的红,分别很大。原来设计和剪裁两方面的配合,是很重要的”。他自认在英国的这几年是他一生人中最辛苦也最快乐的时光,“知道了服装是怎么回事,和以前学徒的三年一起,明白了中西方的服装有什么不同”。
  1975年,他带着在英国设计的30多套礼服和最后8000块港币,回到香港,并很快在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租了一个二楼的铺面,开起他的第一家店——“诗纺”。
  感兴趣的设计,一请就来;不感兴趣的应酬,或许连英国女王请他赴晚宴都不去
  “诗纺”以造雪纺衫为主,因其独一无二成为城中名媛的心头好,香港小姐、豪门阔太、富家小姐都以着他的衫为荣,客似云来。有一次,香港贸发局的人走过尖沙咀,抬头望见他的店以及美伦美奂陈设在橱窗里的美丽雪纺晚装,邀请他参加香港时装节,他由此成为香港第一个以设计出名的本土服装设计师。
  “他们惊讶香港竟然有设计师。那年代只有日本、欧洲时装,香港设计怎会这么有水准?”后来他代表香港参加伦敦时装节、巴黎时装节,被公认为是开启西方大门的第一个香港时装设计师。1979年,伦敦三大百货公司都在他这里下了订单,而《Vogue Paris》的编辑看见他的作品,特意跑来香港来拍造型照。
  除了成为第一个冲出香港的时装设计师,他还是第一个走进内地的香港时装设计师。1985年时装表演在内地还是了不得的事,上海街上人们的穿着只有蓝黑二色,时装秀设在锦江饭店,当时的上海市长汪道涵连看两场,亲自接见。
  整个八十年代的香港时装界和娱乐圈,都因为刘培基而不同。何韵诗有首歌叫《你是八十年代》,专为他而作。歌词中如此写道:“你是潮流和营养,为世上带出偏锋新方向;你为顽童们而战,共往日那些保守党打仗……全球被你轰动,全球被你感动。”
  他和他的挚友:罗文、汪明荃、张国荣……都是性情中人。苦过来的经历,让他把情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都穿过刘培基设计的衣服:张国荣穿着成本60元的香烟锡纸垫肩改制的黑色镶皮上衣,领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乐坛奖项——1984年的“十大劲歌金曲”;罗文新式粤剧《柳毅传书》,全剧七十多个造型,刘培基分文未收。很多名人穿过他的衣服后就不再穿别人做的衣服,白雪仙(粤剧表演艺术家)就是一例。圈内的说法是,假如你要请白雪仙,第一关是找刘先生。如果刘先生有空,她就有70%的机会来。
  在朋友们眼里,刘培基感情丰富,但很敏感,脾气古怪。有一回,黄霑因为琐事和梅艳芳争执,打电话给他,投诉了整整十分钟后挂掉电话。刘培基莫名其妙听了一顿牢骚,气不过,连睡衣都没换,立刻开车到黄霑家,冲进浴室,把正在淋浴的黄霑骂够了才走。隔几天再见,自是相逢一笑泯恩仇。
  圈中人都知道刘培基性格火爆,最看不惯的是“不专业”。平日里优雅斯文的他,看到合作艺人在台上彩排嘻嘻哈哈不认真,会隔空掷一只皮鞋过去抗议。感兴趣的设计,一请就来;不感兴趣的应酬,或许连英国女王请他赴晚宴都不去。
  刘培基说自己可谓“满天神佛”,但真正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却只有举头就能望到的明月
  艺人圈中与刘培基合作时间最长的是梅艳芳,“我做形象设计只做过一个人,那就是梅艳芳,其他人我都只是服装设计。”刘培基不厌其烦地跟记者强调这个事实,以证明梅艳芳在他的生命里确实是不同的一种存在。
  1982年唱片公司要他去做梅艳芳的第一张唱片封套,他见她第一面时她才十八九岁,末来的歌后终此一生都对他言听计从,看到他在她就不敢轻举妄动。可能因为两个人都破碎的家庭出身,没有受过家庭的温暖,所以格外投合。“当初穿我设计衣服的人有压力,因为我有要求,刚开始和梅艳芳合作的时候,她也有压力,但是后来很快大家都配合得很好,把她的头发剪短之后,我拿了一件男装给她,其实梅艳芳不是第一个女歌星穿男装的。我就告诉她你现在穿这件衣服不是女扮男装,是女穿男装,女穿男装的那种神态是不一样的……”
  时势造人,当然也要人有才华,他与他一手打造的“百变梅艳芳”震撼了香港和内地流行乐坛的八十年代,2012年,刘培基把毕生收藏全部捐给文化博物馆,在这里你不但能看到刘培基创作的一生,也能看到梅艳芳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1999年,刘培基隐退。 2013年,他出版个人自传《举头望明月》。书名源自纳兰性德的词:“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刘培基自幼信过基督教、天主教,也跟着大人拜观音拜佛,他说自己可谓“满天神佛”,但真正一直陪伴在身边的,却只有举头就能望到的明月。
  刘培基历经艰辛,成长为才华横溢的世界时装设计师,当中全凭自己的坚毅与努力。“这世界没有不公平,如果要感谢,我最要感谢的是我自己。感谢我自己一直以来那份永不放弃的坚持、勇气和自尊。”回忆当年,刘培基感慨道,“人生不是35岁才开始,尤其男孩子。我看到那些‘90后’小年轻,就觉得要珍惜青春,在你最好的时间里学习,吸收会很快,正能量也很大。”
  (摘编自《南方人物周刊》2013年第33期、黄佟佟新浪博客、逸名网、互动百科、大公网、《新民周刊》2014年第1期)
其他文献
冯小刚和葛优,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先后联手打造了多部精彩贺岁片。继 2010年《非诚勿扰2》之后,时隔三年,这对金牌搭档又回到贺岁喜剧的怀抱,拉上王朔联手打造重磅之作《私人订制》。今年又正好是冯葛合作的第二十个年头,冯导真情回忆与葛优搭档的那些年。  次,我和周星驰邂逅,相谈甚欢。谈起合作,一旁的人说:你们两个人是实力派的合作。星爷立刻指着我纠正道:他才是实力派,我是偶像派。他说:说谁是实力派就
期刊
本文为西尔维亚·厄尔获得2009年TED奖时所作的演讲。  年前,当我开始探索海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们向大海排放的东西或是对海洋的索取就可以伤害到海洋,那时候的大海就像伊甸园一般,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正从伊甸园走向失乐园。我想与你们分享我个人对发生在海洋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变化的看法,并思考为什么50年来我们所失去的一切意义重大。  事实上,我们已经捕获、食用了海洋中超过90%的大型鱼类。为
期刊
这篇原题为  《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的演讲,  是1955年3月  玻恩在德国一所修道院的神学院  面对新闻记者所作的演讲。  当年2月,  哲学家罗素给爱因斯坦写信  呼吁共同关注核时代人类的命运,  此后,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科学界  陆续发表了呼吁勿将核能用于军事的宣言,  玻恩也参与其中。  这篇演讲集中展现了他  关于和平使用核能的观点。  本人应邀来谈谈原子时代,它的发展和本质。我不想
期刊
毕生钟爱和从事的事业——京剧艺术,其诞生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诏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便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再经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等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的演唱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它的音乐旋律变化多姿,悦耳动听;它的身段具有强烈的舞蹈感,节奏鲜明。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曰“西皮二黄”,或曰“皮
期刊
几周前,我在哈萨克斯坦旅行时到过核爆地零点,我站在那里,不禁陷入沉思。  他们共同的紧迫感反映了一个公认的现实:核恐怖主义不是好莱坞的幻想,它是可能发生的  这是著名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试验场,1947年至1989年期间,苏联在那里引爆过四百五十六枚核武器。除了用来测量爆炸破坏力的环形巨大混凝土基座外,这片辽阔和毫无生气的大草原没有什么引以为傲的东西。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它是冷战的震中,与美国的同类场地
期刊
2012年6月,由谷歌公司隆重揭晓的谷歌眼镜被视为未来的科技趋势,但在随后的一年里,却遭到了各种异议。美国《连线》杂志记者马特·霍南记录了自己对谷歌眼镜又爱又恨的使用感受,并预测了谷歌眼镜未来的发展趋势。  谷歌眼镜的许多功能都符合我的需求:不需要手动操作互联网,语音识别,自动拍摄的摄像头,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把照片和视频分享给任何人。更棒的是,你可以实时分享你看到的一切。我本来计划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
期刊
“邵氏兄弟公司在他们的电影中构建的文化中国,勾起了全球华裔观众的怀乡情结和民族情怀”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逝世,享年107岁。《香港商报》曾这样评论他,“他的一生,斡旋在财富、权谋与美人之间。他的故事是一个标准的港式传奇。”不论是少年郎投身电影脱颖而出,还是知天命之年崛起为东方影坛王者,抑或古稀之年转而开辟香港电视王国,他的人生每一章节的丰富,远胜过其旗下影视作品中的风云际会。  邵逸
期刊
请让他  在这个世界长生,  一直到乌鸦变白为止  古代埃及人很早就形成了来世观念,并且在世时就开始造墓、置办墓葬品。因此大家一直有个印象,认为古代埃及人轻今世而重来生,有些人甚至以为他们对来世走火入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金寿福在复旦大学一场名为《古代埃及人的时间观》的演讲中对此误解“正名”:如果我们把古代埃及人留下来的文字作为依据进行考量,就会发现他们真切地意识到了人生的短暂,因而特别强调
期刊
2013年10月27日,葛剑雄在齐鲁大讲坛以《中国的教育问题?教育的中国问题?》为题发表演讲。原文较长,本刊有删节。  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所谓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我想钱学森本人心里也很明白。教育再好,还需要社会提供发展的空间。  有人说现在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要多考几次才公平。  其实,高考的“一考”是定不了终身的。少数人认为自己考得不
期刊
说起海外代购,很多消费者并不陌生。随着春节临近,  不少人准备通过代购  来享受境外国际品牌打折带来的价格优惠。  但大量假货的混入以及代购过程中隐含的问题都令  这一消费方式充满风险。本期百科为您解读海外代购的背后。  花10分钟在购物网站上挑选你看中的商品,点击付款后,会有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人,帮你去当地的实体店购买、寄出。也许只需三五天,你中意的商品就会漂洋过海,出现在你面前了。  这就是时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