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处与毁灭中作抉择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原题为
  《原子时代的发展及其本质》的演讲,
  是1955年3月
  玻恩在德国一所修道院的神学院
  面对新闻记者所作的演讲。
  当年2月,
  哲学家罗素给爱因斯坦写信
  呼吁共同关注核时代人类的命运,
  此后,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科学界
  陆续发表了呼吁勿将核能用于军事的宣言,
  玻恩也参与其中。
  这篇演讲集中展现了他
  关于和平使用核能的观点。
  本人应邀来谈谈原子时代,它的发展和本质。我不想有意把这个题目扩大,详细去谈物理上的发现和它们在技术目的和军事目的上的应用,我宁愿谈谈我对这些发现的历史根源以及它们对人类命运的影响的看法。
  我们正站在
  人类在过去的世纪里从未到过的十字街头上
  这几年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生活的新事情。这个新特征含有光辉的希望,同时也含有可怕的威胁。毁灭的威胁特别表现在令人难忘的广岛和长崎事例中,这两件事足以使人信服了。但是我愿一开始就指出,投在那里的原子弹跟以后发展的热核武器比较起来,只不过是玩具而已。这并非一个简单的破坏力相乘的问题:使一定数量的不幸的人遭到毁灭,而更多的比较幸运的人幸免于难。这是从根本上改变性质的变化。
  今天,美国和苏联所存储的原子弹、氢弹和铀弹,可能足够互相毁灭各自所有的较大城市,大概还要加上其余的所有的文化中心,因为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或多或少和这两个大国之一有关系。但是更坏的东西还在准备着,也许已经可以应用了:例如能在大面积地区产生辐射尘而杀伤一切生物的钴弹。特别罪恶的是:放射性辐射对后代有遗害,可能引起人类退化的变化。我们正站在人类在过去的世纪里从未到过的十字街头上。
  然而,这个生死存亡关头只是我们智力发展阶段的一个征兆。我们要问:把人类卷入这进退维谷境地的更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呢?
  稳定性和生命是不相容的。
  因此生命必须冒着危险,或者是幸福的结局,或者是坏的结局
  基本的事实是这样一个科学发现:造成我们人和我们周围环境的物质不是牢固不可破的,而是不稳定的,爆炸性的。正确地说,我们大家都是坐在火药桶上。诚然,这火药桶有着相当坚固的壁,我们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在它上面钻一个洞。今天我们刚刚度过了这段时间,但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划一根火柴就可能把我们自己炸到天空中去。
  收获到希腊原子论者播种的果实的,是我们这一代。物理学研究的最后结果就是证实了他们的基本概念,即物质世界本质上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的位移和相互作用产生出各种现象。但是这个简单的描绘当然只是实验结果的粗略缩影,由于补充了许多特点,它最终是非常复杂的。
  在整个元素序列中,大约到铁的位置以后,每个原子核都有分裂的趋势,只是由于闸门阻止才未分裂。在自然界发现的最后一个元素铀,有最弱的闸门,1936年由哈恩和他的同事斯特拉斯曼在实验中第一次打破的,就是这个元素。从这些精细的实验室里的实验到1942年费米在芝加哥建成第一座原子铀反应器,经过了很长的一段道路,要求大量的才能、勇气、技巧、组织和金钱。决定性的发现是由中子碰撞而裂变。开始时没有人能预言它的结果,但自然对它作了这样的安排,以至于一旦手段齐备,人类就马上发现了它。它的利用是历史上的一件偶然事件,是世界大战的影响。1945年7月16日爆炸的原子弹,其制造的技术花了三年的光阴和近五亿美元。相反的过程,即原子核熔合成更重的核,是太阳和所有恒星的能源。现时地球上已成功地利用铀弹作为引火物质使四个核子结合起来,那就是我们现在已有的氢弹。这真是魔鬼似的发明。
  一切物质都是不稳定的,这点不容再怀疑了。如果不是如此的话,星星就不会发亮,太阳也不会发热和发光,地球上就没有生命。稳定性和生命是不相容的。因此生命必须冒着危险,或者是幸福的结局,或者是坏的结局。今天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把最大的危险引向幸福的结局。
  如果人类不能废止战争,
  人类这个动物学名词就不应当是源出于智慧,而应当是源出于癫狂了
  现在我想谈谈,如果人们的作为理智些,那就能获得怎样的幸福。首先是能源的问题。
  原子核物理学的另一种和平应用方式,是利用原子反应器的放射性副产品生产出来的很多元素的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许多目的:在医药、技术、农业等方面作为辐射源,以代替贵重的镭,例如治疗癌,进行材料试验,通过演变创造植物的新品种等等。生物化学中已经日益增多地利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验,这代表着我们在了解生命过程方面的一个新纪元。
  所有这些,以及将来可能由此发展起来的事,都是伟大的事。但我不禁要问,这样一个技术天堂能否与原子弹的罪恶相抗衡呢?
  我们相信,大国之间的大战已经是不可能的了,或者最低限度在最近的将来不可能。因为我早已经说过,这多半会引起总的毁灭,不仅是交战国,而且还有中立国。战争已经成了疯狂的事。如果人类不能废止战争,人类这个动物学名词就不应当是源出于智慧,而应当是源出于癫狂了。
  爱因斯坦不久前曾和哲学家罗素以及其他人发表了一个明朗的声明。此后,十八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也准备通过一个同样的宣言以反对装备原子能武器。让他们今天像些梦想家吧,但他们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但没有很多时间来等待他们的言辞生效了。一切都依赖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才能,去重新调整我们对新事物的想法。如果不能这样做,地球上的文明生活就要到达末日。
  我们必须学会忍让,
  必须习惯于谅解和容忍,用助人的意愿来代替威胁和武力
  因为地球上充满了不可解决的矛盾,人们常听到许多责难原子物理学家的话:所有的灾难,不单是原子弹,还有那坏天气,都是这些脑力活动者的过失。我曾力图说明人类智力的发展必有一天将打开和应用储存在原子核内的能。其所以发生得如此之快,如此完全,以致达到一种危急情况,则是由于一件悲剧性的历史偶然事件:铀分裂的发现正好是在希特勒当权的时候,而且正好就在他执政的德国,我目睹过这种使全世界为之震惊的恐怖。从中欧走出的物理学家都知道,如果德国能成为第一个生产原子弹的国家,那将是不可救药的事。甚至终生是和平主义者的爱因斯坦也有这种忧虑,他曾被一些青年物理学家劝说去警告罗斯福总统。
  我们必须学会忍让,必须习惯于谅解和容忍,用助人的意愿来代替威胁和武力。否则文明人类就要接近末日。因为我相信罗素是对的,他不倦地重复说,我们只能在共处与毁灭中作抉择。让我引述他的话作为结束:
  在那数不清的岁月里,日出日没,月圆月缺,星光照耀于夜间。但只是由于人类的来临,这些事物才得到了解释。在天文学的宏大世界里,在原子的微小世界里,人揭开了曾被认为是不可理解的秘密。在艺术、文学和宗教中,有些人表现出崇高的感情,使人类值得保存下去。难道这些都将毁于浅薄的恐怖,就因为能够想到人类的人太少,人们只是想到这群人或那群人?难道某一种族那么缺乏智慧,那么没有公正的爱,那么盲从,甚至看不到最简单的自卫的教训,以致为了最后证明他的愚蠢的聪明,就得毁灭我们的星球上的一切生命?因为这样不仅人类将会死亡,而且动物和植物也会死亡。我不能相信这会是结局。
  如果我们大家都不相信这一点,从而行动起来,结局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摘编自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影响你一生的精彩演讲》)
  马克斯·玻恩(1882—1970),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因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对波函数的统计学诠释,获得195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2年玻恩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点阵的振动》的著名论文,从此开始了他以后几十年创立点阵理论的事业。
其他文献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  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精髓的中国传统村落大量消失。  一项统计显示,传统村落现存数量1.2万余个,  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  目前经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共1561个。  多年来,著名作家冯骥才一直呼吁全社会关注传统村落的命运。  本篇根据冯骥才2007年6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的演讲  和2013年12月接受媒体的采访汇编而成。  在商业
期刊
2013年年末,《讲刊》曾在微信平台向广大微友征集2014年封面专题,得到热烈回应,本期封面《美丽乡愁》即为微友谢敏的热心建议。随后,微信平台又向微友征集“我的美丽故乡”。《讲刊》在此选登若干片段讲述,以共同回望我们心中的故乡。(如果有更多有关故乡的文字、图片、视频要与我们分享,请添加讲刊微信账号“讲刊”并留言,或投稿至jiangkan@jfdaily.com)  心安处,即是吾乡  文/谢敏(企
期刊
代社会的确文化繁荣。我们的文化的各种各样成果,正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但为什么我又说它令人充满困惑呢?  目前文化的热闹当中是不是也有许多泡沫?有没有质和量的不均衡?就拿文学来说吧,1949年到1966年,整个17年,全国出版的新的长篇小说是200种,每一年出版长篇小说,新的书种是11.8到11.7册。所以那时候的书大家很容易接受,好多都是几百万册。现在呢?纸质长篇小说,每年的新书是2千到3千种,
期刊
图片作者魏根生是一位草根摄影者、建设中的超高层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工地上一位普通吊车工。他没有高超摄影技巧,但凭着长期所见和领悟,记录下了上海城市难得的光环彩虹。他的这组名为《海上奇观——虹》的佳作,获2013上海市摄影艺术展银牌。  再挤也回家  又到了一年春运时,小伙伴们先是为订不到火车票而发愁,后又为挤火车而吐槽。看看我们的邻居吧,与孟加拉国那些身怀绝技的返乡一族相比,我们算是弱爆了。图为当
期刊
桑德斯教授2013年5月11日在美国雪城大学向该校艺术与科学学院的2013级毕业生做了一个演讲,以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切入,告诫毕业生们“始终要与人为善”,向他人表达善意要及时。该演讲此后很快在美英等英语国家流传开,各种网站和博客纷纷转发。  着时代变迁,毕业演讲已演化出一种传统范式,即:某个风光不再,一生铸成过各种大错的傻老头,正如我,心怀诚意地给一群风华正茂、精力旺盛、前途无限的年轻人一点建议,
期刊
帕格沃什运动是罗素、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中叶发起的反对核武器和战争的科学家国际和平运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马克斯·玻恩是这一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他对这一运动的发起曾起到过重要作用。  “在巨大的军事机器中做一个小齿轮上的小齿牙,我认为是可憎的”  出生于犹太家庭,但玻恩不是宗教信徒。他的生命理念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他作为解剖学教授的父亲。对泯灭个性的行伍生活以及战争的态度,玻恩也深受
期刊
1953年12月8日,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来到联合国大会讲坛,  发表原题为  “原子能为和平服务”的演讲,  提出拥有核技术的国家应当  将技术力量更多地应用到  和平利用核能上来。  全文篇幅较长,本文为节选。  我知道,  在我们今天这样分裂的世界中,没有可能靠一次戏剧性的行动来拯救世界  我觉得,今天我使用某种意义上全新的语言来讲话,是万不得已的。我戎马半生,如能选择,我是绝不愿
期刊
50年前,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这是中国人民打破大国核垄断、  为维护世界和平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时刻。  30年前,八十高龄的巴金老人发表演讲,  表达“在一个无核武器的美丽世界中,  人们将和平利用原子能取得最大的成就”的美好愿景。  在纪念巴金诞辰110周年的时候,  本刊辑选巴金、玻恩和艾森豪威尔等名家,  就和平利用核能等议题发表的演讲,  以飨读者。  我们在这里“以文会友”,盛
期刊
冯小刚和葛优,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先后联手打造了多部精彩贺岁片。继 2010年《非诚勿扰2》之后,时隔三年,这对金牌搭档又回到贺岁喜剧的怀抱,拉上王朔联手打造重磅之作《私人订制》。今年又正好是冯葛合作的第二十个年头,冯导真情回忆与葛优搭档的那些年。  次,我和周星驰邂逅,相谈甚欢。谈起合作,一旁的人说:你们两个人是实力派的合作。星爷立刻指着我纠正道:他才是实力派,我是偶像派。他说:说谁是实力派就
期刊
本文为西尔维亚·厄尔获得2009年TED奖时所作的演讲。  年前,当我开始探索海洋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我们向大海排放的东西或是对海洋的索取就可以伤害到海洋,那时候的大海就像伊甸园一般,但现在我们知道,我们正从伊甸园走向失乐园。我想与你们分享我个人对发生在海洋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变化的看法,并思考为什么50年来我们所失去的一切意义重大。  事实上,我们已经捕获、食用了海洋中超过90%的大型鱼类。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