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比较,准确把握教学方向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wei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编教材比以往的各版本的语文教材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进步。比较人教版与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同一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发现统编教材更注重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习作表达能力以及语文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具体分析,我们能真正找准教学方向,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46-02
  三年级上册的语文统编教材,相比人教版教材,虽然保留了10篇课文,但定位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人教版中的《我们的民族小学》,课题调整为《大青树下的小学》,显得很有意境;《灰雀》一文,从“名人故事”主题调整为“美好品质”主题。即便课文相同,其课后习题也有调整。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是其语文要素落实的关键载体。通过课后习题,我们可以准确地把握编辑意图,指导学生展开语文活动。通过比较人教版与统编教材同一课文的课后习题,我们可以发现统编教材的编辑意图,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方向。
  一、落实训练载体,注重想象培养
  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积累已经变得不重要,学会信息搜集、比较,进行思维创新,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流。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主要方向。借助想象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推促学生阅读、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落实语文要素,实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比如,人教版教材《我们的民族学校》一课的课后习题为:“我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下来,你抄了哪些?”这明确要求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统计整册人教版教材,类似的语言积累一共出现了16次,至于想象能力培养却一次都没有出现。分析统编教材,同样还是这一课,不仅课题调整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而且课后习题也进行了修改:“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类似这样“想象”的要求,在统编教材20篇讲读课文中,一共出现了8次,而抄写仅仅只有2处。
  再进一步研读分析统编教材课后习题,落实想象能力的培养,不是空谈,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训练载体。具体来说,有的“想象”培养,要求与“读”结合,通过一边读一边结合文本句子想象相应的画面或者情境;有的“想象”培养,则是与“说”紧密相连,要求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身临其境,揣摩文本角色内心情感,加深与文本主题对话;有的“想象”培养,则是与“写”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借助想象进行句子仿写……想象培养虽然抽象,但是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中却有了实实在在的训练载体,在助力想象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整合文本生活,发展说话能力
  听话与说话,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教学过分注重读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听与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这里的“工具性”除了表明它是他学科的学习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交际沟通能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能力,85%取决于沟通。因此,说话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素质修养的高低。统编教材顺应社会发展需求,把说话能力训练放在了重要的位置。
  比如,人教版与统编教材都选编了《秋天的雨》这一课,其课后习题也都有“说话”的训练要求,但在内容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看出说话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人教版教材中,说话训练要求是“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其立足点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训练的是概括能力、陈述能力;而统编教材将说话训练要求调整为:“课文从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和同学交流你最感兴趣的部分。”这里虽然也是“交流”,但内容更倾向于学生个体选择,强调对话,具有多样性,毕竟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肯定有所不同。
  除了立足文本,统编教材更注重实用性,强调整合文本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训练。比如,《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明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说说“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在人教教材中,其课后习题为“如果我们有机会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为什么?”出发点虽好,鼓励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但明显脱离了教材,与文本的紧密度不高;而在统编教材中,将这一习题调整为“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由”,从中可知编辑的意图。
  三、推进段式训练,渗透写作技巧
  三年级是学生练习写作的起始阶段。传统教材虽有写作训练,但大多置于单元训练中,其课后习题很少出現。研读统编教材,我们发现,它设置了习作单元,增添了“习作例文”,这样便于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给学生“拐杖”。这对刚接触写作的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写作难度,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除此以外,统编教材还将习作训练分散到相应的课后习题中,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句式训练,凸显了习作意识,强化了表达训练,为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比如,《秋天的雨》这一课中,针对“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这类比喻句,在人教教材中,要求学生进行抄写,意在积累,未能体现习作训练要求;而在统编教材中,更多从学生习作训练出发,要求学生依据这些比喻句的句式,进行拓展想象、仿写。虽然都是一个知识点,但体现出编辑的不同意图,统编教材更注重学生运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真正推促语用的落地生根,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再如,《大青树下的小学》这一课,其课后也出现新的练习,即“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其目的是对应第二学段的习作训练目标,尝试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样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
  四、借助图表体验,培养语文思维
  语言是表象,思维是内核。《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当前统编教材注重语文要素的落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强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比如,《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中,有一道课后习题:“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表面上看,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想法谈谈,没有标准答案;但实际上,涉及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从中作出判断。
  除了这一类文字思维题外,统编教材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借助图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如,《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中,有一道课后习题,内容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填写课文中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结合思维导图,找准课文的中心句,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明白每一部分内容都是按照“总—分”的方式进行构段的。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在新课标中提出的。但在人教教材中,借助图表进行阅读较少提到。但是,现在是读图时代,统编教材顺应了这一形势,大量采用图表习题,引导学生经历分析、概括、比较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将文本中较为感性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转化为较为理性的认识,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也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比较人教版与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我们发现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指向学生的想象、说话、表达与思维能力,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读课后习题,借助比较准确把握编辑意图,从中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编者的对话、与学生的对话、与新课标的对话,发掘教育部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根据新课标各学段要求由浅而深、螺旋上升式设计的各年级语文要素,设计准确而清晰的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巩固、延续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语文要素;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要]《短诗三首》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现代诗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根据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应通过联系所学、学习字词、想象画面、体会情感、迁移仿写、课外链接等途径,使学生走进诗歌的内核,和作者进行思想、情感的碰撞。这样的课堂,具有语文味、诗歌味和课程味。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设计;想象;仿写  [中图分类号]
[摘 要]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建构阅读思维,培养儿童成长为真正的阅读者。教师可通过一系列创意读写绘活动和预测、联结等实用阅读策略,全方位提升孩子的阅读素养,让整本书阅读“玩”起来、“活”起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绘本阅读;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4-0071-02  绘本是什么?“绘
[摘 要]《爱之链》饱含浓浓的人间大爱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要有兼容思想,教学中,充分关照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让学生在情境对话、问题互动和读写训练当中,充分体验“人情味”和“语文味”的共融共生。  [关键词]爱之链;兼容设计;共融共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4-0073-01  《爱之链》以极其独特的
[摘 要]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实际上作文能力的好坏就在于写作心理能否充分地发挥。科学的作文教学要从学生的写作心理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心理诉求,顺乎孩童天性。合作日记可以成为儿童轻松练笔、自由表达的平台。老师家长要携手培养学生作文的自信,让学生真正品味到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儿童心理;作文教学;合作日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比较是一有效的思维方法。在“三国任我行”的动态阅读中,我们充分利用音乐课程中的京剧引导学生对三国人物进行比较,让学生深入理解三国人物,掌握比较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比较京剧角色的异同,进行比较文的写作和评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比较文;京剧分类;三国人物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二期登载了宋中铠的《一样的名句,不同的解读——薛法根、闫学一课名句研读教学片断赏析》(名句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后颇有感悟,有一吐方快之感。笔者试从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学生的回答、教师的理答这三个方面对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段再作解读。  一、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鱼
[摘要]《在天睛了的时候》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教师要认真解读文本,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查资料、析语句、诵诗文、补空白,使学生领悟、体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现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拥有诗一样的人生。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例谈;查资料;补空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
[摘 要]现代诗歌是学生言语生命发展的重要载体。《长江之歌》这篇文本既有现代诗歌深邃性、简练性、情感性的特质,又有歌词彼此关联、相互对仗的艺术手法。教学《长江之歌》要通过资料介入、对比感知、拓展补充等途径,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语言,领悟诗歌的内涵,最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策略;资料介入;对比;练笔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要]遵循课程标准中各学段的不同要求,让语文学习和学生素养的形成循序渐进,是我们教师的共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研读新课程标准中各学段识字教学的学段差异,理解感悟的学段差异,语用指导的学段差异,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语文学习中扎实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段意识;核心素养;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