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消暑“神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枕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寝具,它的舒适度直接关系着睡眠质量。在其上万年的发展中,曾出现石枕、竹枕、玉枕等,这其中,瓷枕以枕面纹饰、诗词等所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成为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以馆藏宋代磁州窑携琴访友人物瓷枕为例,探讨其传递的文化信息与符号。
  关键词:携琴访友;人物瓷枕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彰显着它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乡市博物馆的众多瓷器藏品中,有一件磁州窑人物瓷枕格外引人关注。它长32厘米,高13.5厘米,呈长方形,枕面出沿,前低后高,符合人体结构,属磁州窑精品之作。
  磁州窑在今河北磁县,以地属磁州得名,是宋代北方民间瓷窑之一。磁州窑所烧瓷器主要供邻近地区人民使用,很少为上层统治阶层和士大夫青睐。白釉黑花是磁州窑最显著的特点,将中国的制瓷工艺和传统绘画艺术高度融合,通过描绘人物、花鸟等图案纹样,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创作风格。
  磁州窑制作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成型的坯胎上敷一层洁白的化妆土,然后用毛笔蘸一种含铁量较低的褐铁矿石料在白色的化妆土上绘画,再罩一层薄而透明的玻璃釉,入窑经高温烧成;另一种是用黑彩绘画出花纹的轮廓,再用尖状工具划画细部,称为“白釉绘划花”。纹饰题材多来自民间生活,黑白色彩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淳厚的乡土气息。
  中国最早的枕头是用天然石块制作而成,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枕的质地又出现多种,如木、布帛、丝绸、玉、竹藤、陶瓷等,其中瓷枕是最为常见的。瓷枕起源于隋代;唐代开始大量生产,著名的窑址如湖南长沙窑、陕西铜川窑、浙江越窑等都有佳作留世;宋元时期,随着瓷器的发展,瓷枕的样式开始多样化;明清时期,新材料的出现使瓷枕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磁州窑白地黑彩瓷枕,枕面以画人物的最为生动。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携琴访友人物瓷枕属宋代磁州窑系代表作,它以黑彩代墨,以瓷坯为纸,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制瓷工艺高度结合,呈现出超然脱俗的创作风格。
  该枕整体白釉黑花,最值得关注的是其枕面上饰有《携琴访友》图。古人认为,琴是最能表达心意的,以琴觅知音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高山流水”。能为懂自己的人倾心演奏一曲,而对方又能从琴声中感悟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人生很幸福的事情。这件瓷枕画面中的古人,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背上心爱的古琴,衣袂飘飘行走于郊野,去拜访好友。从他的脸上,我们看不到跋涉的劳累,只有即将见到好友的欢欣。整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情趣和情感追求。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同时也疏远了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现如今,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和书信来往等越来越多地被手机屏幕和电脑键盘所取代,我们的物质生活比古人发达,但精神层面却与古人相差甚远。这件携琴访友人物瓷枕穿越千年,仿佛在向我们诉说,人与人的相处与交流应该是面对面、发自内心、带有温度和真情实感的。
  除了枕面纹饰外,其侧面绘有折枝花及荷花,底部有“张家造”字样,双栏阴文楷书,长方形竖款,上覆一荷叶,下托一荷花。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各大窑口烧制的瓷枕上出现了不少带有款识的枕头,这些具有广告意识的标记文字,有纪年款、姓名款、数码款、堂号款等,如“裴家花枕”“杜家花枕”“金家造”等,这其中“张家造”枕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目前发现的瓷枕中,带“张家造”款的还有其他格式,如“张家造”三字有横书、直书,书体有楷书、草书,边饰有单栏、双栏,款字有阴文、阳文,有大有小。这些堂号款的出现,说明当时瓷枕的需求量很大,个性化需求增多,已经作为商品在市面上广泛流通。
  瓷枕光洁细润,质坚清凉,在古代是人们夏季消暑的佳品。值得关注的是,这件磁州窑携琴访友瓷枕的背面有一个圆形小孔的设计。这个小孔往往不被人们关注,但它却有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散热孔,防止瓷枕在烧制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而炸裂;另一方面它可以作为保险箱用来藏机密,相传黄石公授张良的《素书》便被藏于枕中一同下葬,后被盗墓人发现才流传于世;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夏天的时候通过小孔注入井水,起到避暑降温的作用,南宋词人李清照的《醉花阴》中提到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指就是青绿釉枕。这些气孔有的在正面,有的在侧面,有的则设计得更加巧妙,比如在小动物的眼珠或者花朵的花蕊部分。
  关于瓷枕,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枕着这么硬的枕头,难道不硌吗?河南省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乔红涛曾解释道,不能用我们今天人的生活状态去衡量古人的生活状态,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隋唐、五代时,女性更是云鬓高耸,用这样的枕头不仅可以保持睡觉时发型不乱,而且还可以清心明目,中医有“头宜凉,足宜温”的养生之道,李时珍《本草纲目》有“久枕瓷枕,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记载,证明瓷枕具有明目益寿的保健功能,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除了作为枕头,它还有陶冶身心的功效,在当时是广受宫廷贵族和平民百姓喜爱和推崇的物件。
  众所周知,宋代是瓷器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五大名窑在这一时期相继崛起,各大名窑成绩斐然,奠定了宋代陶瓷烧造的整体趋势。这一时期也是瓷枕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从形制上看,瓷枕除了我们常见的长方形、元宝形,还有八方、椭圆、花瓣、婴儿等各种形状。另外,当时人们还会将瓷枕做成猛兽的形象,比如唐代有犀牛形象的瓷枕,宋代有老虎以及狮子形象的瓷枕等,最为常见的多为生活中常见的虎、羊、鹿等。一方面,人们认为这些动物可以驱魔避邪,起到逢凶化吉的作用;另一方面,“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吉祥有余”,“鹿”象征着“荣华福禄”等,是一种追求财富的心理表现。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众多瓷枕中也不乏动物枕,这些瓷枕往往为儿童使用,起到安睡辟邪的作用。从装饰纹样看,这一时期瓷枕上的装饰纹样更是主题丰富、色彩鲜明。人们在枕面上绘饰一些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纹样,比如牡丹、喜鹊等图案,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传递着人们对吉祥美满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还有一种是由故事情节组成的,如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白釉黑花携琴访友人物瓷枕,通过故事描绘,表达出浓浓的生活情趣。另外,还有在枕面上书写诗词歌赋,表达出浓浓的情感追求,比如新乡市博物馆收藏的磁州窑瓷枕中,一件枕面有“风吹前院竹,雨洒后庭花”的瓷枕就在向我们诉说着别样的风情。这些文字、诗词、民谚等出现在瓷枕上,或描绘自然景色,或反映离愁别绪,使瓷枕在这一时期成为古诗歌的重要载体之一。
  各种形状及装饰纹样、装饰手法的不拘一格,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性。现如今,人们总是把瓷与陶相提并论而称之为“陶瓷”,其实“陶”和“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烧制原料陶土和瓷土的区别外,它们在烧制温度、透光度、吸水性等方面也都是有区分的。陶器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专门发明,只要具备了足够的条件,任何一个部落、人群都有可能制作出陶器,而瓷器却是我国独有的创造发明。大家都知道,“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China”,这也充分说明中国瓷器是绝无仅有的,它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瓷枕的发展史就是中国陶瓷的发展史。历经千年的岁月,这件携琴访友人物瓷枕更像是一位穿越时光的使者,在为我们展示古人高超制瓷技术的同时,更向我们传递了丰厚多彩的文化信息与中国符号。
其他文献
摘 要:天水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等在推动全市文旅融合发展中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在盘活这些资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投资不足,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不集中,区域联合发展理念不强,停车场等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可供参观的内容和体验、消费项目单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天水市文旅
期刊
摘 要:以位于杭州的南宋御街—严官巷遗址为例设计一套虚拟活化文物的交互装置,为博物馆、景区、文化机构提供具有创新性的展陈解决方案,以应对游客越来越丰富的文化消费需求。主要立意点是文物数字化和科艺融合,前期调研、实地测绘和收集文物资料,用艺术化、游戏化使游客产生兴趣,技术上使用了三维动画技术、3D电影放映技术、计算机编程和人机互动硬件现成品应用技术等跨学科声光电的多领域的综合运用。  关键词:科艺融
期刊
摘 要:醒狮是融武术、音乐、舞蹈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自明清发展至今,受到广东、港澳乃至海外华人的喜爱,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及现代发展的旺盛生命力。而醒狮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20世纪黄飞鸿系列电影取得的成功。2012年,佛山市祖庙博物馆和南海黄飞鸿中联武术龙狮协会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将醒狮表演与专题陈列展览“天地一飞鸿—黄飞鸿生平与影响陈列”相结合,实现了非遗传承、文化传播与旅游效益共赢
期刊
摘 要:陶鼓是史前打击乐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现代鼓类乐器的雏形。文章以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齐家文化陶鼓为例,对史前陶鼓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浅谈;史前时期;陶鼓;特点;作用  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而得名,其年代为公元前2200—前1700年。齐家文化的分布范围较广,地跨甘肃、陕西、青海、宁夏、内蒙
期刊
摘 要:博物馆作为载体反映着历史文化的脉络,最能体现国家文化、地域文化特色。文章以山西博物院为例探析博物馆如何充分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特征,最大限度地传承与表达地域文化,给受众者更好的观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地域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博物馆;传承;山西博物院  地方性博物馆有收集、研究、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社会职能,对于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时代精神风貌的传承和弘扬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 要: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少古建筑,但由于不可抗力因素的存在,很多珍贵的古建筑群遭受了各种各样的伤害,进而造成某种文化断层。文章以曲阜“三孔”为例,主要探讨如何建立古建筑群安全防护体系。  关键词:古建筑;“三孔”;安全防护体系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文化至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孔子的故乡在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这“三孔”是中国千百年来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
期刊
摘 要: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其逐渐壮大之后,尤其是建国前后秉承着兼容并蓄的开放胸襟,不仅发展自身的思想和文化,也在吸收周边国家和部族的先进文化。与其地域相连的中原地区因为地缘关系也顺势成为他们主要的学习对象。“双陆”正是在契丹人对中原文化的吸收过程中传播到了契丹人生活的草原地区,并在这里生根发展,以至于辽代很多契丹贵族都与双陆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双陆;契丹;游戏  双陆,
期刊
摘 要:古籍装具作为保护古籍的第一道“大门”,对古籍的保存状况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者对山西博物院馆藏古籍善本保存状况和其装具类型、状况进行了统计调查,分析不同装具及其保存状况对古籍保存状况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古籍及其装具的修复提供了数据基础。  关键词:山西博物院;古籍;装具;破损调查;破损类型  山西省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山西博物院古籍善本整理、研究与编目”项目研究之一,是调查研究山西博物
期刊
摘 要:文化传播是时代赋予博物馆的历史使命,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公众参观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受到文化的渲染,博物馆如何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是每个文博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以会宁县博物馆为例,探讨基层博物馆进行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博物馆;文化;传播  博物馆镌刻着城市的文化印记,承载着人类发展的记忆,是历史与文化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如何发挥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
期刊
摘 要:刘开渠纪念馆是兼具文化性、公益性、服务性、宣传性的综合性纪念馆,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安徽省少先队教育基地,承载着向不同社会群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文明礼仪宣传和民族文化宣传的职能。文章点出博物馆与纪念馆教育的差异,从纪念馆社会教育入手,以刘开渠纪念馆开展社会教育为例,探索纪念馆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纪念馆;社会教育;宣传  1 纪念馆社会教育  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