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彼此看风景的际遇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ang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卞之琳在《断章》里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其实,《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的主人翁小豆豆和她的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故事,就是彼此看风景的过程:小豆豆睁大眼睛看巴学园里的一切,而小林宗作校长则静静地看着小豆豆的成长。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可以说是一个制造“风景”的学生:一会儿动书桌的盖子,一会儿站在窗边,一会儿跟宣传艺人打招呼,一会儿对小燕子呢喃细语。蜡笔涂得满桌都是,稀奇古怪的问题使得教师万分头疼。
  显然,这样的“风景”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绝大部分教师认为是大煞风景的。于是,班主任说:“而且,不仅我一个人感到麻烦,隔壁一年级的班主任也觉得很受干扰……”小豆豆的“风景”真的是很难在这所学校继续创造“故事”、制造“风景”了。有人说:“你是我沿途拍不到的风景。”小豆豆成了大家沿途随手可得的“风景”。
  就这样,小豆豆还没看完原来学校的“风景”,就被动地到了巴学园,去观察巴学园里的“风景”:这所学校的校门是用矮矮的树做成,它的教室是真正的电车,它的功课是自选的……巴学园里的风景,让小豆豆觉得又好奇、又好玩。
  当小豆豆睁大好奇的眼睛看别人“风景”的时候,其实,小豆豆也是校长小林宗作眼中的“风景”!
  这个头发稀疏、门牙脱落的校长极有耐心地看小豆豆的“风景”,从小豆豆进校长办公室那幼稚的问题开始。显然,他把小豆豆看成一个人格平等的人,很有耐心地与小豆豆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谈话,这个让小豆豆随意表达的过程,就是小林校长观察小豆豆“风景”的过程。显然,小林校长对小豆豆的表现还是认可的,一句“好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了”,宣告小豆豆成为巴学园“风景”的一部分。
  从这以后,小林校长一直在观察着小豆豆的“风景”。当小豆豆带来海的味道的食物时,小林校长以赞叹的语气表扬小豆豆的妈妈,小豆豆满心喜悦;当小豆豆的钱包掉进厕所的时候,小林校长静静地看着小豆豆的表现,而不是出手帮忙或指责批评……
  可以说,小林校长以真正的教育者的处事方式,给小豆豆创造了极好的“风景”,使她融入了巴学园的教育。同时,也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小豆豆由衷的喜欢和佩服。
  其实,教育就是如此!
  教育,是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彼此在观看对方的“风景”。于教师而言,学生的一笑一颦、一言一语,何尝不是一种美丽的“风景”?而这种“风景”,需要教师像小林校长一样有听小豆豆四小时诉说的耐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很多的教师,不屑于观察学生的“风景”,自以为是地为学生制造了千篇一律的学习模式,用千人一面的教育技巧去应对学生。倘如此,又怎能真正读懂学生的“风景”!于学生而言,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是一种烂漫的“风景”。这种“风景”,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震撼人心的教学,需要学生像小豆豆一样去观察教师的教学,如此才能走进教师的教学世界。
  于教育而言,师生皆是生命旅程中匆匆的过客;彼此在变幻莫测的时光中看着对方的“风景”,有时一不小心也成了对方眼中的“风景”。当学生在看教师“风景”的同时,殊不知教师也在看学生的“风景”。因为“风景”,让师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相识相聚,不也是一种美丽的邂逅?
  教育,其实就是让彼此看“风景”的际遇。在茫茫人海中,因为缘分,相识相聚,际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于生命旅程中产生交集。这样的一个过程,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 刘伟林
其他文献
当前语文课程顶层设计的缺憾首推为写作教学的碎片化。这一点源于语文教材倾向于文本阅读,写作指导成为附着于单元文本某个知识点的经验归纳,本身不具有系统性与过程性。因此,写作教学难言科学高效。重新建构语文亟需有识之士破冰。所幸,郑桂华老师当仁不让,从实践主义角度摸索写作教学的体系框架与实施策略,打造整体教学大系统与专题教学小系统,殊为难得。她执教的《描写的奥秘》就是集中体现建构写作体系的代表作。  【片
期刊
3月14日,南昌市第五届中小学生幼儿科技节启动仪式暨第三十届南昌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终评在西湖区朝阳小学隆重举行。此次科技节的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旨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将科技创新活动的重心放在学校,以学校为基础,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对科技的浓厚兴趣,增强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项目、校校有特色的生动局面和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校园氛围
期刊
2009年,上饶县在全省率先推行“经典育人,文化兴校”发展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国学课”,充分挖掘经典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心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六年来,全县国学教育以“三课一动”(即课程、课堂、课题和活动)为载体,加强“四化”(即诵读化、故事化、情境化、生活化)研究,依据“研究项目化、德育课程化和推广区域化”的思路,实现国学教学“化文为声,化理为辩,化事为境,化古为今”的目的
期刊
课堂提问是我们每节课使用最频繁、最熟悉不过的教学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有思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主动发展思维的起点。  从目前中国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看,最薄弱的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课堂教学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学科的原因,比方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期刊
强调阅读教学中的体验与感悟是《新课标》一个突出的新理念,如何切实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发展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善于设问,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真正成为阅读思考的主体,这样,阅读教学才能激活学生的智慧。以《失街亭》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  一、教师善于引导巧妙设问,点燃学生智慧之火  《失街亭》一课,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和第九十六回,课文阅读提示中指出:《失街亭》没有像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为母语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何以此为内容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汲取母语文化丰富的语言营养,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呢?看看特级教师葛银铨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什么深刻的启示。  【片段一】《对联欣赏》新课精
期刊
“灵山之巅,彩彻区明。信水之滨,岸芷汀兰。”坐落于灵山信水间的上饶县,全县中小学生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论语》《孟子》《孙子兵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已成为校园的时尚。万千学子诵古风,百千经典润桃红。学生作对子、师生写诗词的场景,在校园里常常可见。中小学教育氤氲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中。6年前,上饶县中小学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了解甚少,而今,上饶县一大批国学教师却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陈光辉的“阴影面积的计算”这节课,受益匪浅。陈老师围绕阴影部分面积计算中的重点、难点展开教学,所选的练习和例题具有代表性、新颖性、综合性的特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通过练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整理,数学思想方法更是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撷取两个片段加以赏析。
期刊
不久前,笔者参加数学教研活动,有幸聆听了盐城市名师於红中老师执教的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这节课。於老师的课堂教学直抵知识本质,围绕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精选学习素材,彰显知识本质特征,巧妙地帮助学生准确建立圆、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表征,从而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概念内涵,准确掌握所学知识,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现撷取几个片段加以赏析。  【片段一】选择典型实物实图,彰显圆的本质特征  
期刊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是台湾作家杏林子由平常的小事,联系自身的体验,写就的一篇感悟生命真谛的文章。生命,一个深邃而又理性的话题,如何让四年级的孩子来理解?如何唤醒孩子的生命意识?如何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享受、一起成长的生命课堂?也许,把一个个问号拉直的过程,就是理解文本、感悟生命成长的无比美妙的过程。  一、“生命”课堂是灵动智慧的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