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水》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w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式:
  1.教材分析
  《首师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与水》,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水。
  从《课标》角度看,本单元内容属于物质世界——物体与物质——物质的特征这一部分。《课标》要求学生能够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例如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沉浮等,并加以描述。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是《人与水》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谁的性状,同时还了解水的分布和淡水资源的情况。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学生欣赏各种水景的资料,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第二部分通过观察牛奶、白醋、水、白鸡、红糖水和盐水这一活动,引起学生对观察水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和观察到某些物体是要通过眼看、耳听、鼻闻、舌尝等一系列方法综合起来,单凭某一方法对事物进行简单的判断,往往是不准确的。
  第三部分通过实验和观察,重点对“水是什么样的”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学习对水的形状进行描述和记录。初步掌握一些观察技能:“眼看”、“鼻闻”、“舌尝”。
  第四部分介绍和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冰川和地下。其中海水占96.5%,而在淡水中,冰川水占68.7%,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储量约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最后,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的城市供水来源,主要是密云水库和地下水。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能科学客观地去评价。学生需要借助直观感受来判断物体的特征,并且在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总结时需要一定的引导。针对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本课通过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鼻、舌去感受不同的溶液和纯净水之间的区别,观察、记录水的性状,引导学生能够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PPT;每组6个透明塑料杯,分别装有不同液体、筷子若干;地球仪
  本课时目标:
  1.认识自然界里的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道、无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液体。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分布,了解自然界中可以使用的淡水非常少。
  2.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
  3.初步具有探索水的兴趣。
  4.初步具有对用水问题的质疑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教学难点:
  学会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神舟11号宇宙飞船成功升上太空,你们想不想知道宇航员叔叔们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呀?【展示地球仪】 老师手里的地球仪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完整的样子,也是宇航员叔叔们眼中看到的样子。同学们看,地球上大片的蓝色代表什么呢?
  生:水。
  师:对。有人说,地球其实是一个“水球”,因为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都被水覆盖着。其中,海水占96.5%,而在淡水中,冰川水占68.7%,目前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储量约占全球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水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我们今天就要来探究关于水的一些知识。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从咸水与淡水的区别引出水资源的多与少的问题。)
  (时间安排:5min)
  二、引出问题,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见到的水是什么状态的?
  生:没有一定的样子/不固定/会流动/液体/
  师:你真会总结。在常温常压下,也就是一般来说室内的环境下,水都是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那么不处于常温常压下的水是什么状态呢?相信同学们在家里都见过父母烧开水,烧开水的时候壶盖和壶嘴处冒出的白雾是什么?
  生:水蒸气。
  师:你观察生活真仔细。水蒸气就是气态的水。常压下,水在100°的时候就会沸腾,由液体变成气体。这就是我们平时烧开水的过程。认识了高温下的水,咱们再来认识认识低温下的水。水在低温下冻住变成了什么?
  生:水冻成冰了。
  师:你回答得很严谨。水在0°以下就凝结成了固体,我们把固体的水叫做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水在什么情况下是液体?
  生:室内/常温常压
  师:对。所以,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液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液体;补充水的另外两种状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时间安排:2min)
  三、探究实验,总结性状
  师:仅仅认识到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液体还远远不够。我们平时喝的茶水,调味时用到的醋,这些都是液体,老师这里就有几种不同的液体,请大家帮帮老师,从这些液体中辨别出哪一个是纯净的水。试一试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用哪些感官和方法,才能尽快地将水辨认出来呢?
  生:我们组先排除了牛奶和红糖水,因为它们都是有颜色的。然后闻气味,酒和白醋都有味道。剩下的两种没办法区分。
  师:实验室里闻气体有特殊的操作。我们叫它“扇闻法”。【动作示范“扇闻法”】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一做。
  师:真规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剩下的问题。怎么才能把盐水和水区分开来?
  生:尝一尝/喝一口……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提供了筷子。同学们可以用筷子蘸一点要尝的液体,通过轻轻地震荡筷子使液体滴在自己的舌尖上。这种方法我们叫它“滴尝法”。请你按照老师的方法试一试。
  师:真标准!这样我们就能够区别出哪一杯是水了。现在让我们总结一下。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试着说说水都有哪些性质?
  生:无色无味透明。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能力,总结出最简单的规律:一看、二闻、三尝;练习使用眼、耳、鼻、舌、手去观察和记录水的性状,并能对水的性状进行描述。锻炼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观察任务的能力;学习研究科学的方法,学会记录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安排:25min)
  四、延伸拓展,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水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会了两种实验操作的方法,它们分别是什么?请你用动作表示出来。
  生2:【做“扇闻法”和“滴尝法”的动作】
  师: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们会对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我们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回顾和总结)
  (时间安排:3min)
其他文献
目标游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以《故都的秋》为例  四川省崇州市蜀城中学 王婷玉  一、理论基础  目的游离(goal-free)评价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他认为,评价者应该注意的是课程计划的实际效应,而不是其预期效应,即原先确定的目标。在他看来,目标评价模式只考虑到预期效应,忽视了非预期的效应。  斯克里文主张采用目的游离评价的方式,即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  2. 课文生动有趣,层次清楚,第二、三自然段是讲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第五到第七自然段讲风娃娃想为人们帮忙,结果却帮了倒忙。教学时,可以在引导学生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以后,让学生围绕“风娃娃做了哪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课文。  二、 学情分析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正如崔峦老师所言“语文课程,贵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难也难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要警惕偏于人文性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揣摩、积累、运用的问题的出现。” 基于以上认识进行了本教学设计力求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试图将零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由一个主问题引领不断深化,最终领悟课文的主
期刊
一、活动目的  通过叶脉标本的制作,掌握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技能;通过选叶、煮叶、刷叶、染色等工艺,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在活动中的相互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快乐;通过对树叶、叶脉的认识和研究,激发学生爱树、护树的情感,培养环保意识。  二、活动时间  周六下午3:00至5:00。  三、活动地点  融水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
期刊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基于课程标准许的教学设计,我结合初中年级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来向大家说一下我是如何基于课程标准许的教学设计和完成目标的。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解读,学情分析,三维目标重难点制定及依据,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等方面  对教学情况作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设计结构  《师友结伴同行》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而第一单元如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对的意义,说出某一物体的确定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和抽象思维等能力。  (3)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会用“第几排、第
期刊
一、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学习模型图  如图1所示,基于微信平台混合式学习教学模式的模型图。该教学模式模型的构成主要有:前端分析、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方法的开发、教学实施过程控制、反馈评价与修订五个部分。作为教学系统设计的5个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前端分析为前提,以学习过程设计与学习方法与评价为核心,以教学实施过程的把控为关键环节,以反馈评价与修订为整体保障,构成一个系统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课
期刊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以及课文抓住特点把景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
期刊
在这样一个科技产品横行、网络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育困难与日俱增,面对现代学生性格特点不同于以往的巨大变化,想要把文化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的美好愿望的实施过程变得举步维艰。如何在教育过程中达到较好教学效果、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效率成为教师不断思考、勇于探索的课题。  一、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教育亦是如此,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教师不
期刊
一、思维导图基本理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放射性思考模式为基础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从一个中心概念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通过线条、颜色、符号、词汇和图像,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由于思维导图是思维外化的表现形式,其突出的形象性,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增强记忆力,内在有序的发散会激发思考的深入、延拓思维的囿域。思维导图的绘制是智力驱动的过程和结果,透视自己的思路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