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的六大思维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921417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体现了六大思维。第一,站在党国前途命运的高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体现了战略思维;第二,以政治建设实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体现了创新思维;第三,把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治党内弊病的关键体现了辩证思维;第四,将党内法规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体现了法治思维;第五,继承党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历史思维;第六,积极精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体现了底线思维。
  關键词:党的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六大思维
  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特征和突出优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先要理解其思想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分别体现了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这六大思维。从六大思维出发,理解学习并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是深化党的建设和坚定党的政治领导的首要前提。
  一、战略思维: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战略思维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和谋略,是对全局性、规律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做出重大决策的科学知识体系和科学的思维方法[1],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从局部把握全局,从当今前瞻长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发挥着根本性、方向性和关键性作用。这一重要论述体现其战略思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3]这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帅其他五个方面的建设。这一根本性要求从党建工作规律出发,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达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2017年12月25至26日,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务必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位,这事关党国前途命运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经验都表明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制度保证。从党的建设发展历史来看,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武器法宝,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仅拥有极少数党员发展到现在的九千多万党员,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离开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凝聚力也无从谈起。近代中国军阀割据,即使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但还是未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也充分证明了党国前途命运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系于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站在长远的、全局的高度来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治国理政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展现了伟大战略家的眼光。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70多年的努力建设和科学发展,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最后走向强起来,国势蒸蒸日上,成就举世瞩目。新时代,要维护来之不易的发展态势和安全局面,要在激烈的大国较量中胜出,要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步都离不开战略思维。有鉴于此,作为“关键少数”的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务必做到视野开阔、胸襟博大、洞察敏锐、思考深邃,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惟其如此,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二、创新思维:以政治建设实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
  创新思维是指以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指导,运用独创性视角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4]。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中,习近平的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以政治建设实现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地位进一步给予明确,将政治建设放在党的建设总布局的首位,突出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的正式提出及其首要地位的明确,从五位一体到“5+2”党建工作布局,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创新。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必将有力推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极大提升党的战斗力。
  当前,中国现有领导干部队伍整体科学创新思维能力状况还不能完全适应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运用创新思维,遵循创新思维的逻辑,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和检验真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的实践,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就要大胆解放思想,有敢为人先的锐气和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常规思维和路径依赖,摒弃过时的旧观念,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大创新推动大改革,以大改革促进大发展,以大发展实现大繁荣。
  三、辩证思维:把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治党内弊病的关键
  辩证思维,就是思维主体承认矛盾、分析化解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要害[5]。习近平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其辩证思维主要体现在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治党内弊病的关键。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存在的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就是政治建设没有抓好,一些干部出问题,首先是政治上出问题,而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有的比腐败问题更严重[6]。这就抓住了党内问题的要害。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伊始,习近平就明确指示,要从党内突出的政治问题入手,统筹解决党内其他问题。十八大以来,通过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治党内弊病的关键,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可见,在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过程中,习近平始终举重若轻,既能抓住牛鼻子,又能统筹兼顾,体现出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化解了矛盾。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既有旧的矛盾累积,又有新的矛盾涌现,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辩证思维方法,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7],比如,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等,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坚持用发展、全面、联系的眼光观察事物和分析解决问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法治思维:将党内法规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
  法治就是依法而治。法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限制权力和保护权利。法治是反腐倡廉之利器和政治清明之基础,依法治党是从严治党的长远之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将党内法规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体现了依法治党的法治思维。习近平指出,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8],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9]。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党和从严治党的制度保障和前提。依规治党要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一分法规,九分执行。依法治党还要落实到实处,任何规章制度的制定最终要通过执行来体现其生命力。如果不执行,所有法规就会变成废纸,就会变成稻草人,从而失去生命力。   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尊重保障人权,发展民主政治,坚决反对人治思维、政绩思维和特权思维,坚决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10],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要从法治角度出发,坚决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11]。
  五、历史思维:继承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
  历史思维是一种研究和借鉴历史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12]历史、现实与未来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重视和研究历史可以为当前和未来提供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继承中国共产党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就体现了历史思维。
  回顾党史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视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1927年,党的五大通过的《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了“政治纪律”这一概念[13]。古田会议提出了加强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中规定:“必须反对任何妨碍中央统一领导、损害中央的团结和威信的言行”[14]。1975年,邓小平强调要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党员不能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15]。习近平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16]。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正是在继承中国共产党的重视党的政治建设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17]这集中体现了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实践。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就要学习掌握国内外历史知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牢牢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使命,作出历史贡献,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书写好未来的历史。
  六、底线思维:积极精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
  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底线思维,它是把底线作为最低的价值导向,凡事从坏处着想,为事物发展设定红线,进而引导事物朝着设想的正确目标前进的一种思维方式[18]。
  习近平告诫全党:“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19]。如习近平反复强调的积极精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就是一种底线思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风险因素前所未有,而且相互交织叠加在一起,突发性和传导性极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极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20]。政治风险关乎党的长期執政、政治安全和经济社会稳定,是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故而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
  有鉴于此,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和政治风险防范化解能力,筑牢精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防火墙”,夯实精准防范化解政治风险的群众基础,坚决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妥善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做到防微杜渐,有备无患。
  综上所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论述综合运用了上述六大科学思维方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举国上下,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身处于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要综合运用六大科学思维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英焕.领导干部的战略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J].哲学与社会,2010(1):202.
  [2]邱敦红.领导干部要重视提高战略思维能力[J].当代广西,2014(7):46.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3.
  [4][18]李玉祥.习近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论述蕴含的五种思维方式探析[J].中共石家庄市委学报,2019(12):7,9.
  [5]孙要良,薄彩云.习近平治国理政六大思维方法的内在逻辑[J].岭南学刊,2020(1):3.
  [6]邸成光.党的政治建设:百年回望及经验启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65.
  [7]吴桂韩.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答卷[J].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2019(12):8.
  [8]司春燕.依法执政: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发展的逻辑起点[J].攀登,2019(6):82.
  [9][19]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93,288.
  [1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2).
  [11]谷耀宝,董振华.如何保持斗争精神和增强斗争本领[J].党课精选,2019(5):19.
  [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67.
  [13][17]朱映雪,覃燕.习近平党的政治建设思想探析[J].长白学刊,2018(5):24,25.
  [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92-293.
  [15]邓小平文选(1975-1982)[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13-14.
  [16]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23.
  [20]习近平.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8):9.
  责任编辑  杨慧芝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党员过程中由于在考察发展、培养教育、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以PDCA循环理论为支撑,构建“五环相扣”的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并构建以规范党员发展程序、考察标准、丰富教育方式以及提升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方面为支持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校党建;大学生党员;PDCA循环  据中组部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新发展党员
期刊
摘 要:自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武装、适应大学生网络及手机依赖现状、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需要,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生活中践行的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在知性转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因此,高校需要从学习生活入手,整合资源育人;从集体生活入手,榜样典型育人;从网络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群体参与高校治理是学生利益的直接表达,是落实学生主体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要求的重要途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意愿和能力是推进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调查问卷发现,尽管当前学生对于参与高校治理具有很强的意愿,但却很少付诸实际行动,因此,如何将积极的参与意愿转化为高效的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高校治理的有效性,对于探究高校治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着较高的学术和现实
期刊
摘 要: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优质的课程供给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如何提高课程供给质量,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在课程中“嵌入”思政元素,像盐溶入汤一样,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根据学校特色,通过“迁移”重构相关课程体系,并以之为统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在课程构建过程中,需要有机融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努力给课程树魂;
期刊
摘 要: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健康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基本条件,也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观既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一脉相承的智慧总结,又根植于时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进程中横向拓展、纵向深化。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
期刊
摘 要:为进一步了解跑步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对照法,将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00名学生根据“阳光城跑”12周内跑步有效次数以团体施测的方式对其进行前后测试,数据结果表明:跑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同强度的跑步频率对心理健康总分及其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其他(睡眠、饮食等)因子的影响差异显著;性别间有效跑步次数有显著性差异。最终得出结论:跑步锻炼与
期刊
摘 要: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处于核心与枢纽地位,为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五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角色定位:一是宣讲者;二是引领者;三是发现者;四是疏导者;五是协调者。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角色定位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对高校的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都带来很大的冲击,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有必要性且更具紧迫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
期刊
摘 要: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导向、规范和激励作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间接但恒久的强大力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基于学生自主发展素养、职业胜任素养、社会参与素养的发展需要,生本化、职业化、人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向度。在实践路径上,高职院校应从精神、物质、制度和行为等层面切入,构建富有“自主精神”的自主学习生活文化,富有“工匠精神”的就业创业文化,以及富有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需要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党的全面领导、做到学深悟透,抓好思想铸魂育人、注重系统推进,强化“三全”育人功能、掌握话语表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育方式,全面推进精准施教、确立评价标准,内心认同外在躬行等,才能真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高职院校学生,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事业
期刊
摘 要:据数据显示,澳大利亚高校教育体系渐趋于完善,也有一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传媒类专业本科与研究生,特别是广告人才的培养,澳大利亚各院校具有独特的教学、实践的特色与创新点,其中,以新南威尔士大学为主的广告专业在课程设置上有别于中国。重视创新能力的行业型教学实践与就业培养是导致毕业生就业率高的原因。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文化研究  在中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广告学专业并不陌生,许多本科与研究生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