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涵泳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整体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涵泳语文视域下的情境,是相对统一的整体,是动态的、流变的。所谓“情境整体”,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在课堂任一时间点上全部课堂元素有机融合,构成相互关联的统一体;二是在全程意义上课堂要素前后贯通,自成系统。
  一、整合课堂交往行为,建构主体依存性情境整体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生成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适应过程,它超越了环境的即时需要。涵泳语文课堂时有精彩生成,超越了课堂即时情境。无论是源于“教”的生成,还是 “学”的生成,都是师生在交往过程中情感上相互悦纳的创造产物。“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亲”是发自内心的喜爱,不是表面的乃至虚假的刻意取悦;学生的“信”是出于真心的敬重,不是丧失批判选择的迷信盲从。
  教学促进发展,语文教学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巧妙地将师生涵泳行为整合在“最近发展区”,在相互信任与期待的课堂交往情境中,教师积极有效地引导、指点和示范,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体验和提升。《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只有想学,才会寻求时机主动交往,沿着语言的阶梯克难求进,课堂对话才能有效展开。
  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完美无缺的人,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中互相依存的师生概莫能外,他们的交往行为恰当,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和保持课堂情境整体性的作用。课堂交往适应大致可分为一般适应和特殊适应。一般适应有两种情况:
  1.多(学生全体)对一(教师个体),学生应该认识、理解和习惯教师的教学风格,修正改变个人的语文学习行为。
  2.一(教师个体)对多(学生全体),教师对特定年龄阶段“这一类”学生认知、心理的整体把握和适应。
  特殊适应有三种情况:
  1.一(教师个体)对一(学生个体),教师对“这一个”学生的个性、习惯甚至特殊经历的了解,因材施教。
  2.多(學生全体)对一(学生个体),健康友善的班级文化里成长的学生能包容认知行为欠缺的同伴。
  3.一(学生个体)对一(学生个体),学生在相互合作支持中完成学习任务,避免保守、排斥、攻击等消极行为发生。
  二、统整课堂教学文本,建构内容耦合性情境整体
  经审定使用的现行多套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沿袭了“文选型”思路,以主题单元形式编写,也有作“整体型”教材编写实验探索,前者单篇精美而整体杂乱,后者文风鲜明而失之单调,都被人诟病。相较之下,王荣生教授关于教材选文分“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的论述,很有见地,给人启发颇多。循着这样的思路,涵泳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尝试对教材课文进行开发性使用,根据涵泳目标进行调序、增补、删除,等等,明确划分出课文内容、教学内容和涵泳内容。
  统整后的涵泳内容,取之于教材文本,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微文本情境”,文本的原生价值转化升华为小学语文的教学价值。学生聚焦精心选择改造的文本情境,在教师组织引导下,有内容凭借,有前行方向,有目标可达。他们潜心会文,文心交融,语文学习的主体性发挥不再是天马行空,漫无边际。涵泳语文强调阅读时言意兼顾,因文而异,各有侧重,既不厚“言”薄“意”,也不厚“意”薄“言”,以求言意兼得。
  通常意义上,文本的“意”指内容,“言”指形式,内容告诉阅读者“说什么”,形式表明创作者“怎么说”,形式是文本内容呈现的样式形态。内容与形式,交织融合,无法拆分,形式是一种意义上的内容,内容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式。涵泳语文课堂,继涵泳文本之“意”后,必然涵泳文本之“言”,进而涵泳“言”与“意”结合的文本情境整体。
  三、调整教学实施过程,建构环节贯通性情境整体
  以“板块结构”为基本环节的涵泳语文课堂教学,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板块内部选择安排相应的读、思、品、用语文主体学习活动,板块相对独立而不隔离封闭,贯穿各个板块的是“涵泳语言”的学习过程,突出培养语感、语思和语能。中国传统语文学习的“涵泳”,被注入新的教育理念,与现代教育方法结合,推陈出新,使涵泳语文课堂让人眼前一亮。当然,在涵泳语文课堂实践探索中,提炼完善的彰显语文外在风貌和内在气质的 “板块结构”模式,非朝夕之事,尚需假以时日。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起止于时间轴上的两个点,是不可逆转的一维性,很像正式上演的话剧,活动一经发生便成为过去,没有也不可重排。组织课堂教学的艺术,除了微观上环节内部活动内容的适时调整,还有宏观上对课堂环节整体运行的把握控制。行于当行,止于当止,师生高度默契、配合,涵泳语文课堂环节的实施才能如行云流水一般,轻盈流畅,通达无阻。
  科技使生活(学习)更美好。身处“互联网 ”的时代,语文教学应当也必须主动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由于教育技术的选择使用,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散发出迷人的瑰丽色彩:信息资料的收集分享,语文教学时空的拓展延伸,学习状况的诊断反馈,教学轨迹的数据保存分析……这些,都是传统教学媒介无法实现的。在涵泳语文课堂环节实施中,充分发挥教育技术优势,坚守任何先进的技术工具都是为人服务的理念,有效防止“电灌”现象的发生,确保语言学习的主体在场。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在使用和享受着教育技术的同时,得到了更优发展。
  四、整选生活学习经历,建构资源关联性情境整体
  涵泳语文课堂,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教学主体的生活与学习经历视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挖掘蕴藏其中的语文教育教学价值,开放、对接教学内容,精心整选“条件性资源”和“素材性资源”,构筑实现课堂学习主体,“生活-学习”“课内学习-课外学习”的两个一体化。这里,所谓“一体化”,符合整体性、关联性和协调性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生活-学习一体化。语文,从生活中产生,在生活运用中丰富发展。学生瑰丽多姿的个体现实生活,与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学段目标,在各个不同的层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繁多、芜杂、混乱的“原生生活”进行筛选,去芜存菁,精简优化,力求利用好学生生活经历的“精当资源”,使之有机融入课堂情境,促进语文学习目标的实现。
  课内学习-课外学习一体化。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水平能力是在类似的低水平能力的基础上建构完成的。居于学习力核心位置的学习能力,通过连续一致的学习活动,在原有学习能力不断地综合建构中逐步完善、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教师课堂的点拨、指导和引领,不应满足于同伴学习经历的交流分享,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空巨大而灵活。学习者对个人学习的觉察和自知,使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涵泳语文课堂教学,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发展,学生在课外根据个人品位、喜好、价值取向等自由选择阅读对象。在网络时代,为保证课内外学习的一体化,对小学生而言,适时、适度和适切的监管是必要的。
  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都能加强多维的立体学习,在涵泳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自觉追求统揽全局的高度和反思批判的深度,探索并建构相通相容、相得益彰的课堂教学情境整体。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感悟、品味诗情,体会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  2.体会儿童诗语言亲切、活  泼、充满情感和想象力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写诗热情,尝试用课文句式写诗。  【教学重点】  诵读入境,领悟诗情,学习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朗读名言,揭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  话。(课件出示句子: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阅读从读诗开始。——金波)  (生读)  师:古人说:“读诗使人灵 
教学目标:  1.在任务驱动下,激起推荐一部动画片的口语交际欲望。  2.能讲清楚对动画片的印象,  推荐吸引自己的人物或故事片段。  3.学会用合适的语速说话,并  能认真倾听,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发言与倾听的习惯。  第一板块:初试身手,把握交际内容  1.聊“印象”。  一部动画片能值得你推荐,肯定吸引了你,并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在你看过的动画片里,你对哪一部有印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
教学目标:  1.使用学习单,结合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分析声旁等多种方式学习生字。积累“纸船、松鼠、幸福”等11个生词,学写“纸、抓、哭”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梳理松鼠和小熊“交朋友—吵架—和好”的过程,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3.通过“替小熊写卡片”,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初步明白朋友之间的友谊需要靠宽容和谅解去维护。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读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1.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下、雨”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文识字  1.同学们,下雨了,雨点儿从天上落下来了。(播放下雨声音频)谁会读这两个词?(雨点、 雨点儿)  小结:加上儿化音,显得更加可
班上有个同学叫王赟。起初我将他的名字“赟”读成yùn,后来查字典才知道应读第一声。  王赟读书声音洪亮,但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瞎蒙。“鸟栖虫居”他能读成“鸟西虫居”。一次讀课文,文中有一句“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他读道:“显示少年的胸……嗯……胸……”他一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嗯”半天,有时还会抓耳挠腮,局促不安。我正想提醒他,他却念出了“显示少年的胸怀”。  同学们哄堂大笑!我用目光制
一、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与意图  统编本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静夜思》抒写了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思。《夜色》精要描述了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爸爸拉“我”去散步,启发引导“我”发现夜色的美好,从此,“我”不再惧怕夜色。《端午粽》讲述了外婆每年请“我”吃粽子,在不经意中培育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彩虹》则采用对话的方式,想象自己飞
摘 要 对教育网络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Ad Hoc网络,提出应用Ad Hoc搭建教育网络平台,做到对现有教育网络平台的补充。  关键词 Ad Hoc;网络平台;教育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8-0058-04    Educa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Ad Hoc//Liu Biao  
长文是指那些文字多、篇幅长、训练点多、内涵丰富的文章。一般来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二学段在 800 字以上、第三学段在 1000 字以上的现代文称作长文。宋秀金认为,长文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长文,即文章篇幅较长的文章;另一种是因文质兼美、含义深刻而被教师教“长”了的文章。余映潮老师认为,有时候,长文也是难文。因此,长、深、难这三点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长文的典型特征。  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
教学目标:  1.认识“世、界”等14个生字,会写“歌、丛”等10个生字,了解“隹、鸟”偏旁表义的特点,会写“丛林、深处”等5个词语。  2.能正確、流利地朗读儿歌,读出儿歌的节奏,体验儿歌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感受动物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  (1)生在林中满山跑,身穿斑斓黄皮袄。百兽之中最凶猛,威
在短暂的一年教学工作中,我有些迷茫和退缩,有些不知所措。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将善意的目光投向教室的每一个地方?一位亲切的老教师推荐我读《给教师的建议》。我初读这本书,只是浅尝辄止。但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看着这一条条切实可行的建议,我虔诚地开始了阅读。  如今的教师,已经不能用“传道授业解惑”来一言概之,更多的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以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