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下的学校教育的大方向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即指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由于学业竞争压力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成为体育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干预,促使其在体育学习中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发育都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是当前体育教育的意义所在。在本文在对当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健康状况讨论的基础上简析了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4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在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的物质水平大大改善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学业工作压力对人类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很多小学生存在着孤僻、任性、对社交恐惧、心理承受力差等心理特点。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壮,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多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通过体育教学影响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当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望。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小学生心理发展都呈现快速性、多变性、可塑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黄金期,此阶段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以下简单分析了小学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来看,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但是他们的对事物的感知仍然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感知为主,依靠感性经验。思维发展不顺利很可能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乏共情能力等心理问题。其次,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和情绪是学生对待生活的外在表现和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态度价值观。小学生的情感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和丰富。低年级小学生逐步拥有了自己对外界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但是他们的情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老师的影响,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情绪情感更为稳定,自尊心和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他们的很多行为都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比如对偶像的模仿崇拜,对优秀同学的学习等,最后,小学生的意志发展。意志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其意志力水平比教薄弱。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意志力逐渐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持续变强,能够自觉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也能克制自己的沮丧情绪,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因素分析
(一)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庭教育上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心理依赖性强,无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面对困难容易退缩;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导致无法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娇生惯养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怕苦怕累,意志力和坚持性差等。
(二)学校方面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心理教师方面。除了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以外,当下的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存在其他科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的现象;思想观念上,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教育者和社会人士轻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在小学开设心理课程是多余的”这样的错误想法和观念,因此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是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方面
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很容易盲目从众,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很多无良商家为了盈利,专门在学校周围开设很多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场所,比如网吧、游戏厅等,这些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
三、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认识不够,在学习生活中很可能产生自卑或自负的心理,对自己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合作精神、体育能力等,让学生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进行自觉的矫正。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导自卑的学生练习自己擅长的课程,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客服困难是体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表现,学生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中有目的地设置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能带给学生开心愉悦的心理体验。降低不安,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起到调节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对情绪消极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了解情况,鼓励学生利用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宣泄,帮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学校的学习生活具有集体性、团队性的特点,非常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尤其是在很多体育运动中,比如篮球、足球等,考验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配合的能力,良好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协调沟通的能力,多多组织一些和人家交往有关的团体游戏,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2]阎鑫融.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11):16-17.
[3]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1):56-57+90.
关键词:体育教学;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0-241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在现代社会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足的物质水平大大改善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状况,然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学业工作压力对人类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人们对健康的定义很多小学生存在着孤僻、任性、对社交恐惧、心理承受力差等心理特点。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在慢慢发生变化。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壮,没有疾病,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多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通过体育教学影响改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当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望。
一、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小学生心理发展都呈现快速性、多变性、可塑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特点。因此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黄金期,此阶段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以下简单分析了小学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首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根据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来看,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思维的发展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但是他们的对事物的感知仍然以自己的主观感受感知为主,依靠感性经验。思维发展不顺利很可能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缺乏共情能力等心理问题。其次,小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情感和情绪是学生对待生活的外在表现和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态度价值观。小学生的情感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趋于稳定和丰富。低年级小学生逐步拥有了自己对外界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但是他们的情感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长、老师的影响,呈现不稳定的特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情绪情感更为稳定,自尊心和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他们的很多行为都受到自身情感的影响。比如对偶像的模仿崇拜,对优秀同学的学习等,最后,小学生的意志发展。意志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低年级的小学生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其意志力水平比教薄弱。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意志力逐渐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持续变强,能够自觉完成作业,遇到难题时也能克制自己的沮丧情绪,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二、小学生心理问题相关因素分析
(一)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人思想观念的转变,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在家庭教育上很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对父母和家庭的心理依赖性强,无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面对困难容易退缩;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形成任性、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导致无法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娇生惯养的家庭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在生活中怕苦怕累,意志力和坚持性差等。
(二)学校方面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占有很大的比重。学校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心理教师方面。除了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以外,当下的大部分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存在其他科教师兼职心理教师的现象;思想观念上,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但是很多教育者和社会人士轻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在小学开设心理课程是多余的”这样的错误想法和观念,因此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是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形成一定的心理问题。
(三)社会方面
社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很容易盲目从众,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问题。很多无良商家为了盈利,专门在学校周围开设很多不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场所,比如网吧、游戏厅等,这些场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
三、体育教学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一)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很多小学生在生活中对自己认识不够,在学习生活中很可能产生自卑或自负的心理,对自己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合作精神、体育能力等,让学生好地认识自己。从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进行自觉的矫正。教师也可以在体育教学中引导自卑的学生练习自己擅长的课程,提高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更好地悦纳自己。客服困难是体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表现,学生的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伴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意志努力。在小学体育教学环节中有目的地设置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培养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体育活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能带给学生开心愉悦的心理体验。降低不安,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起到调节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因此体育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对情绪消极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充分了解情况,鼓励学生利用体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宣泄,帮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问题。学校的学习生活具有集体性、团队性的特点,非常锻炼学生的交往能力。尤其是在很多体育运动中,比如篮球、足球等,考验的是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互相配合的能力,良好的合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关系。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协调沟通的能力,多多组织一些和人家交往有关的团体游戏,在促进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黄莺.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5-46.
[2]阎鑫融.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J].心理月刊,2020,15(11):16-17.
[3]王翠.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01):56-5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