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吸收能力理论综述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n_3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尝试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来研究FDI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无疑为考察技术外溢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对于发展中东道国而言。如何在自身吸收能力的基础上来制定本国引资政策成为利用FDI的关键。
  关键词:FDI吸收能力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一号:1004-4914(2008)12-043.02
  
  一、对FDI吸收能力研究的背景
  
  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作用已日益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吸引外资又是重要的一环,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迅速发展,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中国经济现实背景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作用日益增强。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6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30.21亿美元。居世界前列。大量FDI的引入。不仅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而且对我国出口贸易、就业、国际收支等国民经济各方面产生了综合影响。大量研究表明,FDI对东道国当地企业的技术外溢已成为东道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不是自动产生的。技术外溢的过程和程度是由外溢技术的拥有者(跨国公司)和外溢技术的接受者(东道国企业)两个方面共同决定,这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互依耐性。时于具有较强的技术学习、吸收能力的东道国。由于投资企业的技术能够较快的适应当地生产条件。并很快为当地企业所模仿,因此,对发达国家的检验大多支持了技术外溢假设;然而,对于初始吸收能力很低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发展中国家当地企业缺乏足够的技术吸收、学习能力,外商企业的领先技术并不适宜于直接用于当地生产,因此,对不同研究对象的实证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研究方法、数据处理上的不同会造成研究结果不同,然而仅仅从这个方面来解释是不合理的。实际上,以往的研究主要是从FDI的角度出发,较少从东道国的角度来研究。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尝试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来研究FDI的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無疑为考察技术外溢效应提供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对于发展中东道国而言,如何在自身吸收能力的基础上来制定本国引资政策成为利用FDI的关键。
  
  二、圈内外对吸收能力理论与实证的研究
  
  技术溢出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60年代,由MacDougsll(1960)在探讨东道国接受FDI的经济福利影响时,第一次把技术的溢出效应视为FDI的一个重要现象提出来。随后众多学者检验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
  Caves最早就1969年FDI对澳大利亚制造业总体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经验性统计研究,论证了技术溢出对于当地关联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正效应:并且分析了外资进入时东道国企业的两种影响方式:一方面由于外方公司的进入引起本国公司面临的竞争加剧。迫使本国公司进行技术模仿。改进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外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引起和本地企业之间业务上的联系,从而引发了前向和后向的产业联系效应。
  之后,Findlay等成为该领域的主要贡献者。他们以各种形式的外溢存在为前提,旨用局部均衡的理论模型分析东道国有关的外溢决定因素和效应。Findlay通过构建一个由先进的发达国家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的动态模型。检验了诸如技术差距、外资份额等静态特征对技术扩散的影响。Findlay的结论是:在一定的FDI存量下,国内外企业间技术缺口越大。则潜在溢出效应也就越大。当技术缺口既定时。溢出效应随着FDI存量的增加而变天。
  Wang和Blomstrom将外溢看作跨国公司和当地企业间策略性竞争的内生现象,构建了一个关于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博弈的基本模型。他们做出两个假设:假定跨国公司能意识到技术溢出的成本;另一方面,假定当地厂商也能意识到技术溢出的存在。在理论上,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当地企业都能通过其投资决策影响外溢水平:即跨国公司对新技术的投资越多外溢越多。当地企业对学习的投资越多,其吸收外溢的能力就越强。事实上,由于外溢促进了当地企业的技术进步,缩小了技术差距,跨国公司为了维护其产品的技术比较优势,将引进或开发新技术以恢复利润,这将会导致新一轮的技术外溢。当地厂商的学习行为也存在这种效应。
  但有一些学者通过国别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Haddad和Harrison对摩洛哥1985-1989年制造业情况的研究表明,外资对于合资企业的效率提高具有贡献,但行业中更多外资存在与国有企业的更高生产率增长间没有关联。Atiken和Harrison用4000家委内瑞拉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FDI的技术转移和溢出效应。FDI正向的出效应仅仅只是在小企业上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对大企业,FDI并没有带来生产率的明显提高;同时,委内瑞拉本国企业的生产率随着FDI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即FDI的溢出效应是负的。
  FDI技术外溢效应检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在于采用的理论模型、计量经济分析方法、数据选取的差异不同,然而,究其深层次原因。实证结果的不同主要在于以上研究仅仅从外资企业的角度来考虑FDI对东道国国内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近几年来,一些学者试图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来解释FDI技术外溢假设检验结果的差异。“吸收能力”的概念首先是由Cohen和levinthal在分析企业研发作用时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研发成果直接促进了技术进步;企业研发投入增强了企业对外来技术的吸收、学习、模仿能力,使企业拥有更强的技术能力去吸收外部技术扩散。Borenmzstein et al的研究表明。FDI仅仅在那些具有一定最低吸收能力的发展中田家才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一旦达到最初的吸收能力门槛,知识积累就会变得更加迅速。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揭示东道田对FDI的吸收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作为知识产品的主要载体。人力资本在新增长理论中被视力衡量技术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Borenmzsteinet al首次运用人力资本作为吸收能力的代理指标将东道田的吸收能力量化。以Lucas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有关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生产是技术进步的一个替代。人力资本的存在放松了对于广义资本而言的报酬递减约束,从而在缺乏外生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也会导致长期人均增长。国内方面。部分学者的实证工作则表明了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对技术利 用率的存在促进作用。沈坤荣,耿强,赖明勇。包群和阳小晓等的研究开始选用高校人数比例、教育投入等作为力资本变量,引入分析模型,说明对我国经济有增长效应、能够带来技术扩散的一般要求较高的人力资本变量。张诚等也较全面的归纳了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受到当地产品市场竞争环境、发展中东道国自身吸纳能力、教育水平、体制因素的制约。这些研究都从定性分析出发。并对强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提出了政策建议。
  2、基于东道国与母国之间技术差矩的吸收能力。传统的技术趋同理论认为,在国际技术外溢过程中,技术外溢效果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尤其是初始的技术差距成正比。因此技术落后国家完全有可能利用这一后发优势实现赶超效应。也就是说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成正比。技术差距大,吸收能力越大。但是,实证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理论。Imbriani和Reganti对意大意的检验表明外赍企业技术外溢效果与内、外企业技术水平差距成反比。Kokko对墨西哥、乌拉主的研究也发现。如果外资企业技术水平显著高于国内企业,则几乎不存在任何外资效应。事实上技术差距对技术外资效果的影响是不确定的:雨田企业技术差距大。虽然意味着可供国内企业进行技术模仿、学习的机会很多,然而这种学习需要国内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如果企业自己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去吸收、模仿外资企业的技术,则最后技术外溢的效果很小。
  3、基于经济的开放度的吸收能力。经济开放度是影响技术吸收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贸易开放意味着拥有更多的外界技术学习机会与吸收能力。Barrio sand Strobl对西班牙制造业中外资企业水平型技术溢出的研究发现技术溢出仅仅发生在出口型行业,在非出口型行业则没有证据表明存在技术溢出。对于外向度较高的行业而言,企业由于国际市场竞争压力而拥有较强的技术吸收能力。wang以及何洁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对外开放规模扩大和技术外溢效果之间的正相关性。但是Kokko发现贸易开发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4、基于其他因素的吸收能力。包括政府政策因素、金融环境、市场结构等。Henley对中国的研究中将政府引资政策作为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认为政府应该引导FDI投资于高科技产业、基础设施和中西部地区。Alfaro et al认为东道国的金融市场效率是影响其吸收能力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一个关于本国居民微观决策的理论模型分析了金融市场效率与技术外溢的内在关系:当地企业的技术模仿、创新过程需要资金支持,同时金融部门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等渠道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技术模仿效应。Bhagwati和Balasubramanyam et.al从东道国市场结构的角度来考察吸收能力,他们认为只有在完善的东道国市场体制下,外商企业才能通过竞争效应迫使东道国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否则,如果东道国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垄断现象,那么外商企业的加入往往将进一步强化这一市场扭曲效应。
  对于FDI的技术溢出的研究,起步于70年代,发展至今,已涌现出相当数量的理论。然而由于研究方法、国别差异或其他的一些原因,無法得到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整个理论体系也尚存有一些空白,因此,FDI技术溢出到现在依然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被人们所广泛关注。现阶段的研究或运用新的计量检验方法,或通过不同的角度,如东道国吸收能力两国技术差距、双向溢出等,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层出不穷。
  而在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上,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指标选择的散乱,这跟吸收能力这一定义的广泛性不无关系。而在国内的研究中停留在经验阐述性的分析较多。而实证检验则相对匮乏,这对迫切需要提高吸收能力来加强技术溢出的我国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责 编 吕 尚)
其他文献
摘 要:今年是中国入世的第六年,加入世贸组织(WTO),不仅给温州带来各种机遇,更带来了各种挑战。尤其是温州政府面临的挑战更大,这种挑战是深层次的、体制性的挑战。政府是入世的主体,是享受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和执行者,入世,就要政府“先入世”。针对WTO对政府提出的新挑战,温州政府职能的转变显得尤为迫切。  关键词:温州 政府职能 WTO  中图分类号:F1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文章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产业链、企业的成长和竞争等方面分析了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并提出了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这对于促进集群持续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繁荣,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IC产业集群 竞争力 钻石模型 上海  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
期刊
摘 要:文章研究分析了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红色旅游开发的现状和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大前提下当地旅游业应该坚持“红绿结合”的道路,大别山地区应该改为联动开发旅游经济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大别山地区 红色旅游 开发现状 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265-02    2005年中国红色旅游业迅猛升温
期刊
李晓璐同志是农行浙江省临海市支行储蓄大厅的一名员工,入行三年来,她始终坚持“用心”服务,“用三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和“三起来”(笑起来、站起来、讲起来)的规范服务行为,时时处处为客户着想,急客户之所急,供客户之所需,对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不分亲疏远近,不论年龄大小,不管存款、取现,还是兑换残币等等,都能做到微笑迎送,态度谦和,服务优质,解答问题耐心、周到,办理业务细心、准确、快捷。
期刊
摘要:文章根据行为科学提出技术创新动机强度概念,即愿意且能够进行技术创新的程度,依据动机理论和强化理论建立FDI刺激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动机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从科技投入角度出发,利用中国2005年31省市截面数据对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FDI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强度表现出一定的刺激度,不同区域的刺激强度存在差异,FDI与中国技术创新产品通过市场交互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期刊
摘要:在没有完善的高校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为弥补现行定性评价的不足,引入SCI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作为定量评价的标准,由于对这两种文献检索工具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等原因,导致其被“泛化”、“滥用”甚至“异化”。文章对SCI和中文核心期刊的功能和缺陷做了简要描述,并对在高校科研论文水平的评价方面正确应用SCI收录和中文核心期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SCI核心期刊 高校科研绩效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文章具体分析了大湘西民族文化对大湘西旅游的影响,剖析了民族文化与大湘西旅游对接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民族文化 乡村旅游 大湘西 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8-263-02    大湘西泛指湖南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张家界、怀化市在内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居住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瑶
期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视网膜微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全视网膜光凝术、药物治疗(抗体类、激素类),这些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尚无针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中,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表达升高,口服sEH抑制剂可改善视网膜毛细血管屏障功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因此,本课题通过包合技术制备sEH抑制剂GZ-
药品的有效期一般是对长期稳定性试验的结果进行适当地统计分析得到。但在实际研发工作中,人们往往会通过各种剧烈条件下的加速试验数据对有效期进行预测,旨在快速了解药物的稳定性是否满足预期,指导研发工作。本文以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为例,对几种有效期预测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有效成分含量、杂质含量两个指标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使用多种有效期预测模型对药物的有效期进行预测,并通过长期试验结果进行验证。
  以温度为变量,1号杂质含量为检测指标,应用经典恒温法、t0.2法、灰色预测模型法、多元线性模型
编者按:自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涉及创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在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主办的“产业政策:反思与评价研讨会”上,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廷惠做了题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企业家发现与创新》的发言,论述了企业家的发现与创新在经济持续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刊记者听后颇受启发,现将发言要点加以整理,以访谈的形式刊出,以飨读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