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心匠意—晚明文人审美情趣与古典园林造园技法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xian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之魅力亘古绵长。晚明时期,许多官场失意的文人士大夫纷纷寄情于丘壑林泉,醉心于园林艺术,创造性的提出了大量关于相地立基、选石掇山的审美观点,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园林审美观。而古典园林也在漫长的发展中,生动的传达出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审美情趣,使园林在景观构成和艺术形态方面日臻完善。艺于心,匠于意,二者完美契合成为中国古典造园的根本出发点,是谓“艺心匠意”。
  【关键词】:晚明;文人审美情趣;古典园林;造园技法
  明代晚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造园兴盛,许多文人士大夫在苏杭等地修筑园林,以备颐养天年。造园即构园。所谓构园,就是遵循一定自然法则和艺术规律所创造的符合人们审美情趣的人工环境。艺心,谓之心有艺境。匠意,语出陆机《文赋》“意司契而为匠”,所指即立意取舍,应使其契合无间,工巧如匠。而园由匠造作,加之艺心,便可得登峰造极之作。“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山楼凭远,纵目皆然;竹屋寻幽,醉心即是。...结茅竹里,浚一派之长源;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晚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园说》中的这段描写是对造园技法的总结和概括,从侧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欣赏方式和审美价值。以此而言,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美的生活环境,还是文人的精神家园,有深厚的人文内涵,承载着文人园居生活的悠久历史。
  一、“艺心”——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
  晚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转型期,文人们的价值取向由内向外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灵动洒脱与自在闲适的心态影响着艺术发展的整体风貌。尤其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造园兴盛,使得晚明文人的审美情趣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间产生了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其美学思想与园林建造相互渗透,碰撞出绚烂的时代火花。文人画的兴盛对造园技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许多造园家都拥有深厚的艺术文化底蕴,他们既精通造园又擅长绘画,如计成、文震亨、张涟、张南垣等人,其中计成更是“少以绘名”,他们都秉承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审美情趣,崇尚高雅,遵法自然,借造园与品园来标举人格,对园林意境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以文人士大夫为造园主体,强调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强调如诗如画,追求“境仿瀛壶,天然图画”的意境美;强调高雅绝俗,追求“从雅遵时,令人欣赏”的艺术美。
  (一)师法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之师,为大自然,即所谓师法自然。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典园林的创作和审美都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美”。晚明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园冶·园说》中提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规划设计原则,“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行,或傍山林,欲通河沼”即是主张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先天的自然环境与地貌特征来造园,如此才能实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理想。晚明文人文震亨在园林的审美情趣上同样推崇自然美,在其著作《长物志·室庐》 提出“随方制象,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险无俗”,认为园林建筑物应根据位置和功能进行设计,使其巧妙地融入到环境之中,进而将建筑美概括为“古”“朴”“俭”。至此,师法自然、巧用环境,因地制宜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最终成型。
  (二)如诗如画:“境仿瀛壶,天然图画”
  画园相通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征之一。中国古代造园家常常依据历史名画来进行园林设计,如此一来便赋予古典园林以“如画”的艺术特征。晚明造园家计成在《园冶·屋宇》中提出“境仿瀛壶,天然图画”,即园林意境仿佛壶中仙境,风景如同天然形成的图画,这生动地体现了晚明文人园林与文人山水画之间的密切联系。其在书中自序里提到受邀为吴又于造园的经历,写道:“此制不第宜掇拾而高,且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字里行间暗示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技法与文人山水画之间的精神关联。同时,晚明文人文震亨也主张以画家的眼光来欣赏园林和指导造园,其在著作《长物志》中提到“安设得所,方如图画”。晚明文人在品评外物(园林、家具等)时,常常运用其独特的文人审美特性,使“以画理造园”的手法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重要特点。此外,《园冶·立基》一卷中写道:“房廊蜒蜿,楼阁崔巍,动‘江流天地外’之情,合‘山色有无中’之句”。鉴于此,中国古典园林“如诗如画”的意境便显现出来了。
  (三)高雅绝俗:“从雅遵时,令人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的“高雅绝俗”来源于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趣。由于晚明文人士大夫的官场失意,使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造园艺术之中,满腔的审美情趣被投放到叠石造园之中。《园冶》中处处都留存着文人对园林“雅”的追求,“门窗磨空,制式时裁,不惟屋宇翻新,斯谓林园尊雅”,“多方景胜,咫尺山林,妙在得乎一人,雅从兼于半土”,以致在卷三《墻垣》中提出“从雅遵时,令人欣赏,园林之佳境也”,成为造园的基本准则。晚明文人士大夫追求“高压绝俗”的生活方式,并将其渗透到园林、用具的审美之中,如此才能体现文人高风亮节、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品格。文震亨在其著作《长物志·室庐》中着重论述了“雅”的重要性,比如“门庭雅洁,室庐清靓”,所言即居室内清新雅逸的氛围更能凸显文人士大夫的格调。
  二、“匠意”——古典園林造园技法
  (一)构园引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晚明造园家计成提出造园的基本原则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主要是指因地造园,认为要根据自然条件和地理状况来规划园林。“借”主要是指借景,是中国古人为了营造美的园林环境而常用的艺术手法,在造园中指依据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来规划风景,以遮劣彰美、丰富园内景观。换言之,在造园时一方面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客观现实,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环境加以人工设计改造,以作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优秀园林。同时,采用“借景”的手法,还可以创造景观层次,增加空间感,将园外之景揽于园内。比如,颐和园借玉泉山之景,使其与园内风光遥相辉映,确是“构园得体”;拙政园中的倚虹亭背面有北寺塔耸立云霄,是谓“巧于因借”。以此法造园,可使园林内外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以有限面积创造无限精致的创作目的。计成在《园冶·相地》中所言:“倘嵌他人之盛,有一线相通,非为间决,借景偏宜;若对邻氏之花,才几分消息,可以招呼,收春无尽”即此理。   “体”“宜”是指建筑物的尺度、体量与形式恰当。晚明造园家计成认为在园林立基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可执着于古时“五间三间”的桎梏,“四间亦可,四间半亦可,便不能再舒展,三间半亦可。深奥曲折,通达前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得体合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留园揖峰轩面阔二间半,尤妙于半间,可见计成之言在理。文人文震亨在其《长物志·室庐》中也写到“宜明净,不可太敞...或傍檐置窗槛,或由廊以入,俱随地所宜。”其意为造园要“随地所宜”,根据地形的曲折变化对建筑造型加以改造,是自然环境与园内建筑相互融合,形成和谐之美。
  (二)相地立基:“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即在相地立基时,要注重规划布局,依据园地的地理环境创造引人入胜的园林形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入奥疏源,就地凿水,搜土开其穴麓,培山接以房廊”便可“闲闲即景,寂寂探春”,岂不快哉。苏州虎丘内的拥翠山庄依山而筑,傍水而建。其规划之初就根据山势的起伏、地势的高低在平坦处筑室,在陡峭处置景,将园子分为四个层次,抱瓮轩、问泉亭、拥翠阁等建筑形成高低呼应、错落有致的格局,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有“宛自天开”之意境,是苏州园林中独有的台地式园林。文徵明在《拙政园记》写到:“郡城东北界娄门之间,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由此可见拙政园就是依據其地形进行设计的。拙政园内的远香堂可以东望绣绮亭,西接倚玉軒,北临荷池,远望隔岸的雪香云蔚亭与待霜亭,园内风光尽收眼底,尤其是水中环岛在潺潺流水中,在翠翠丛竹中,如入天然仙境。
  (三)组景如画:“融情于景,寓意于形”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效果和审美情趣分为三个层次,即“三境”。所谓“三境”是指“生境”、“画境”、和“意境”,第一个层次“生境”是追求感官沉醉,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创造具有“自然美”的生境。第二个层次“画境”是追求心理影响,期望构成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交相呼应、富于变化的艺术布局,通过艺术处理,创造具有“艺术美”的画境。第三个层次“意境”是在达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础上,赋予强烈的精神内涵,创造“融情于景,寓意于形”的意境。而古典园林在组景入画时,为了达到意境美的追求,往往寄托着造园家的情意,换言之,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造园家不仅要做到“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涉门成趣,得景随形”,还要“融情于景,寓意于形”,使之以情生景,景情相融。明万历年间,秦燿官场失意,心中愤懑,遂寄情山水,而有“寄畅园”的超凡之作。园中的“知鱼槛”便是取意于庄子与惠子在濠水边关于“鱼之乐”的对话,他从“焉知我非鱼,此乐思蒙庒”中寻求心灵的解脱和畅快,此可谓“境因心造,匠意十足”。此外,造园家常以泉石的澄澈清润、梅竹的清幽空翠以及荷花的纯洁清高来作为园林的雅格表现,借其凌冽风骨、顶天立地的精神以物喻人。
  结语:
  “艺心匠意”犹如水中之盐,无形而有味。晚明商品经济的繁荣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以超凡脱俗、悠闲清雅为风尚的文人士大夫秉持师法自然、如诗如画、高雅绝俗的审美品格,充分发挥“艺心匠意”,对造园技法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后世的园林艺术发展树立了典范,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文震亨.长物志图说[M].海军,田君,注释.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2] 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 计成. 园冶[M].陈植,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4]李世葵.《园冶》园林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孙晓萌(1992-),女,汉族,山东淄博人,硕士学位,陕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人的任何活动都不同程度的具有美的因素,设计作为创造性的活动,更应按照美的规律来进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能性,甚至审美需求已经上升到首要地位。包装象征着企业的形象,体现其文化内涵,一个具有新颖的创意、独特的设计以及深厚文化底蕴的包装设计更易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而包装设计并不是单独的存在,在艺术设计美的指导下,包装不仅有美的形式,更可以展现出丰富的美
期刊
【摘要】: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极速发展的今天,消费者更加看重非产品性的竞争,良好的企业形象成为企业提高销售额的秘密武器,受到企业的持续关注。而在独立自主呼声和与世界接轨的需求高涨之时,研究企业通过中国风格的设计对企业形象进行塑造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并不关注企业视觉形象的建立;大部分企业只是喊着国产口号,并未真正贯彻创新理念,认为企业只是建立品牌,尚未意识到塑造企业
期刊
Some time ago to Shanghai, Hangzhou and Suzhou were investigated on the packaging design course of physical packaging, to these places, big city to open our eyes, attracted me the most number of packa
期刊
【摘要】:中国花鸟画教学体会  【关键词】:花鸟画;教学;随想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美术教育中的国画教学,如果离开了花鸟画,那么国画教学也就黯然失色了。但如何进行花鸟画教学,在大学国画教学中如何教好这门重要课程,怎样启发青年学生学好花鸟画这门功课,这實在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崭新的科研课题。直至今日,《美术教程》里没有现存的模式可操作,先贤们也没有提供足够的经
期刊
書法家林散之说过:守磨方之白可贵,能繁始悟简之真。应从有法求无法,更向今人证古人。意思就是说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创新的意识。在绘画中我们更应该去打破约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风格。虽然赵培智的绘画总体上比较写实,但他的画面表达强烈,不受客观事物的影响,以归纳性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客观事物。在观察他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早期受到了苏联技法的影响,欧洲之行后他的绘画也有了转折性的变化,开始反观中国的传统绘画
期刊
【摘要】:民艺是中国民族文化中重要的最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的珍贵基石。民艺是中国最具本土特点的民族文化,是展现中国民众生活、生产活动的历史现象。近年来,我国环境设计艺术一直受到西方影响,设计形式上的照搬,盲目跟风的现象一直存在。作为一种本原的民族文化,民艺学与多种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环境艺术设计也应从民艺学中提取民艺装饰元素进行融合和应用。把民艺装饰元素与环境艺术设计相结合,经过吸收和转化,同时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持续展开,各界刮起一阵“非遗热”,传统民乐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各界对传统民乐如何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传播做出了努力,笔者试图通过近两年上映的两部聚焦民乐的电影作品,提出民乐在当代社会传播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百鸟朝凤;闪光少女;民乐传播  一、电影《百鸟朝凤》概述  《百鸟朝凤》于2016年5月6日上映,作为吴
期刊
【Abstract】: people get along with nature for a long time, follow the law of nature, practice of draw lessons from history,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tural and socia
期刊
【摘要】: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功能与社会审美意识兼备的艺术。在中国明清时代,徽派建筑达到了自己的辉煌时代,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论与整体造型都推向了高潮。论文以明清时期的宏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现场调研,对安徽徽州的民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章介绍了徽州宏村民居的历史背景、聚落的缘起、发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绍了宏村的“仿生学”空间规划。第三章以徽州宏村民居的建筑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期刊
【摘要】:软装饰是相对于墙体、梁柱等硬装饰而言的室内装饰物品,能够进一步完善室内功能,丰富室内设计的内涵,为人们带来了更为强烈的感官体验,因而在现代建筑室内设计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软装饰与室内设计风格的相关概念加以论述,并提出软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提高软装饰的表现力和渲染力,促使其更好的为室内设计风格的营造提供服务。  【关键词】:软装饰;室内设计;风格;营造  引言: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