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绿色,未来的创新要靠80后\90后

来源 :阅读与鉴赏·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2日—23日,由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道农研究院和《绿公司》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公司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年会的主题是“绿色进化:政府与企业”。4月22日,一场名为“思想的盛宴:绿色价值观”的思想分享会举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主题演讲时表示:
  开了一天的会,早上七点钟就开始开会,早上开会,下午开会,晚上开会,讨论的全是绿色。既然我是最后一个,我就当作刷牙水稍微轻松一下。我就不谈绿色了。
  一个多月以前我去台湾,在一个餐桌上,有一批年纪很大的企业家,头发都很白了,每个人都大谈创新,怎么创新?边上有个人跟我讲,台湾有希望,我想这么大年纪的人还在创新。后来我说台湾没希望了。假如七八十岁的人还在创新,我们问题就大了,他们不相信年轻人比他们更会创新,其实他们应该是尽全力去努力帮助年轻人去创新,建个平台扶持他们创新、帮助他们创新。
  所以我们认为比年轻人更聪明,那灾难就出现了。我经常看见父母骂孩子,我有一个亲戚把孩子逼得团团转,每天要读书,我说儿子都不愿意回家,为什么还让他读书?他说我就是读书没读好,我没读好,他就吃了大苦,他就必须读好。我说你没读好,他初中都还没毕业都不想读书了,他比你还糟糕。我们很多人都说80后不行了、90后不行了。直到最近我听说80后说90后不行了。这个世界上孩子们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还是没有出问题,是我们出问题了。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说,我把儿子十六七岁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我对父亲说你看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孩子永远超越我,我的父亲超越了我爷爷,我超越了我父亲,我也坚信我的孩子会超越我。假如我们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信心,我不知道我们对未来还会不会有信心。孩子是我们的产品,一个老板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的时候,你怎么相信这个产品会走出去?所以我们今天不管讲绿色,还是思想的盛宴,这个盛宴是80后、90后的孩子给我们做的。绿色价值观首先拿在自己手上,这个灾难是谁搞出来的,是上一代人搞出来的。我们在收拾这个残局,我们的孩子们为我们收拾残局,为什么他们不行了?
  你说孩子们不承担责任,你问问看,汶川大地震冲在第一线的是80后,玉树地震冲在第一线的是80后。我们的爷爷相信报纸,我们父亲相信收音机,我们这代人相信看电视,孩子们谁都不相信,他们相信自己的观点。他们只不过以不同方式向我们表达而已。我们总说孩子不听话,请问我们听了孩子的话没有?我父亲说了我20年不听话,他从来没听过我说话。孩子们在想什么,事实上我认为,有时候需要跟孩子谈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会说瞎扯什么呢?这些东西都过去了,看看未来吧。我第一次说我拒绝吃鱼翅,我跟你讲鱼翅真不要吃,90%的鱼翅是假的。
  对绿色环保主义者,我有一个建议,他是理想主义,操作手法有问题,其实很多时候就是沟通的问题,跟孩子的沟通也是一样。我孩子17岁,跑过来跟我说:父亲,我要找女朋友了。我说好事儿啊,为什么?他说97%我这个年龄的人都有女朋友了,我说好。第一,告诉我这97%的数据从哪里来,他就说不清楚。第二,我个人认为,应该讲我觉得,假如你爱上一个姑娘,那个姑娘也爱上你,我坚决支持。我们过来这一代,都很正常,他不想这个才不正常,他都懂,只不过不懂装懂而已。他们是不懂装懂,我们是懂装不懂,我一定支持你。如果97%的人都找对象了,你不找对象我觉得不太靠谱了。最后他就会慢慢思考,其实我们只要学会跟他们沟通,去倾听他们的话,你说鱼翅不吃,我们在阿里巴巴淘宝网上爱吃鱼翅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一次,我们的所有政策永远有人反对,只有这一次连续几千人跟帖,所有人都是支持的。我们一直说我们这一代人拿不到诺贝尔奖,我也保证我们这代人很难拿到,但是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拿到。我们永远说为国争光是拿不到的。而人家是为人类做的。我觉得我们80后、90后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公司90%以上的员工是80后,他们创造的公司父母连想都不敢想,创造出几千亿市场,几千亿的创新。为什么讲这个,下午有一个争论提到,我们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我们吃过苦,要告诉孩子们,但是不要让孩子们重新走我们走过的路,重新我们走过的路是错误的。谁都会犯错,我们没有过偶像吗?还是我们父亲没有过偶像?你说杨子荣啊、李玉和都是他们的偶像。所以我们不要去埋怨,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80后、90后既然承担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就要支持他们,没有人给过我们机会,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机会?所以我给大家讲的,今天解决这些问题,我坚决相信解决的方案一定比困难多,孩子们一定比我们有更多办法。假如我们对他们失去信心,那么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全是假的。我们懂得开放,他们比我们更懂得未来,他们更懂得承担这个责任,只不过我们不愿意倾听而已。
  我最后就讲一个故事就结束。我在北京买了一个大雕塑,3.6米高,光屁股大汉,全身裸体。我觉得特有意思,我就买回来放在大楼里,公司一片争论声,说这个东西太黄色了。为什么马云把它搬回来?一定有目的的。各种各样的猜测、各种各样的说法都很多。参观的人很多,想知道为什么阿里巴巴大楼里搞一个光屁股男人放在那儿,甚至我们的员工要做条短裤给他穿上,说太难看了。一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说法,这个标准说法是什么,他们问我说没有标准说法,我就觉得这个挺美。我问你,你喜欢吗?这个人说喜欢。我说很好。那个人说不喜欢,我说也很好。我们就需要这种思想,让每个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但是最终作出决定,还得往前走。所以我看到的80后、90后,他们为全人类承担责任,为这代人争光,不是为某一个群体。给他们一些信任、给他们一些支持。鲁迅说“关心我们自己的孩子,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盛宴才会起来,否则今后都是悲剧。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百合花摘自《中国企业家网》
  2010年4月23日,有删节)
其他文献
刘涛研究生毕业后,进了一家外资企业,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这与他的职场期待相差甚远:凭着自己的高学历,至少应该是一个高级主管,而不是整天面对枯燥乏味的产品。因此,成为公司的部门经理,是他的三年职场规划。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因为对质检工作的轻视,导致了几次工作失误,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刘涛两次被通报批评,差一点丢了饭碗。慢慢地,刘涛的工作热情开始消退,他觉得凭着现在的状态,
期刊
表弟今年大学毕业,现在正忙着找工作。  前几天表弟到我家,他说我步入职场多年,经验一定丰富,让我给他作应聘时的形象顾问。我对表弟说应聘时只要穿着得体就可以了,没必要那么讲究包装。表弟说自己应聘的是知名企业的公关经理,对方对应聘者的形象气质要求相当严格。  我带表弟去成衣店,表弟花4000元专门订做了一套合体的高档西装,又用2000元配上名牌衬衣、领带和皮鞋。  面试那天,表弟起了个大早,到发型设计
期刊
在中国礼仪文化中称谓词语很多,如(“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家”,是自称长辈和平辈家人的谦称,如“家父”、“家母”或“家兄”等等;“舍”,则完全是谦卑的自称,即当着别人称呼比自己辈份小或年龄小的家人,如“舍弟”、“舍妹”等等;“令”,美好的意思。凡称呼别人的家人,无论辈份大小,男女老少,都冠以“令”字,以示尊敬,如称别人的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妻子为“令阃”、哥哥为“令兄”、妹妹为“
期刊
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教育中就非常讲究注视的规范,对视线的位置和时间都有一定之规,认为目光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式。  在《弟子规》中有一句“问起对,视勿移”。这里谈的就是目光的礼仪,教导我们在与人对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看什么地方,我们的视线摆在什么位置。这句话中的“对”是对答的意思。这句话是指当长辈问我们问题,我们在回答、回应时,目光不可以随便地飘移,应该要注视着对方,注视着长者。所以,当长辈跟晚辈讲话
期刊
一个故事——某人在知道地球是圆的之后,就每天走在大街上,反复地对他见到的每一个人说,地球是圆的。不久,这个人被强行送到精神病医院。  此人所说的虽然没有错,但如果这些没错的话被过度重复,这种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了。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碰到永远说着正确的话并且不断重复那些话的人。比如领导对下级、父母对孩子,等等。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人没有被送去治疗。  这些人永远说着正确的话,是有原因的。  首先
期刊
张爱玲致胡兰成的信,委婉,决绝,如雪般覆盖爱恨情仇,“杀”人于无形,正是绝交信的最高境界。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平淡得无一字修饰。心痛,如被蜂蜇。爱玲一字一句涂于纸上想必心如刀绞。没有冗长的回忆,没有常见的女人劣根性眼泪的咸味,劈面亮出一把斩情剑,往事戛然而止。一字一句,如冷雨敲窗,虽非夏雨般兜头浇来,但寒意却更入骨髓——让人精神风湿的,正是不动声色的冬雨。无一字指责,却
期刊
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聊的人说一些无聊的话题,让人不厌其烦,如何应对呢?请看一下妙招:  △“这种东西你怎么吃得下去?”  对方问这句话,通常是你嘴里正吃着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把东西慢慢嚼完,咽下去了,然后回答他的话。  A.“很容易,你看,就是这样吃。”(同时你再吃一口示范。)  B.严肃地说:“我想到非洲有那么多人在挨饿,我就有胃口了。”  C.告诉他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原因:“因为可以治
期刊
有件事情困惑了我很长一段时间,那就是我在性格上,永远有点犹疑与退缩,尤其体现在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总是难以开口,哪怕别人举手之劳就可以帮到我,也让我惴惴不安。在市面上流行的大量成功学著作里,这是典型的没有团队精神、不会与人分担任务的体现,这个小事情,曾经让我产生过挫败感。  直到有一天,读了美国总统华盛顿的一则故事。有一天,美国总统华盛顿对秘书说:“我不太明白,英国很多阶层的男士都可以叫绅士,
期刊
人与人之间往往有着各种距离,这种距离,既有客观的东西,比如身高、长相、出生环境,等等,也有主观的东西,比如性情、所受教育、地位、得到的金钱、赢得的名声,等等。我们可以无限缩短某种距离,却永远无法完全消弥这样的距离。所谓成功人士,不过将自己跟别人的距离变成别人跟自己的距离而已。同样,人与自己也有距离。这里所谓的自己,指的是理想的自己,换句话说就是,人能做的事与想做的事是有距离的。  著名文学家沈从文
期刊
小时候看电影《林则徐》,对其中一个条幅上的“制怒”二字留下很深的印象。当时不太懂,林则徐担着那么大的责任,要做要想的事那么多,为什么偏偏把“制怒”二字作为座右铭?随着阅历的增加,渐渐明白,“制怒”是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实际上是一种心性的修养,古人讲“制怒者当涵养于未怒之先”。涵养什么?涵养大胸襟、大气度,造就高尚完善的人格。  一个人的气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思想、性格和识见。有人宽厚豁达,有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