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VA疗法后出现播散性环状肉芽肿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80岁,患银屑病32年,冬季加重.接受PUVA疗法.开始每周4次,口服8-甲氧基补骨脂素30毫克,紫外线照射量1.5焦耳/平方厘米,银屑病有显著好转,照射量渐增至10焦耳/平方厘米,从第20次起改为每周照射2次.在照射第25次时,躯干部出现一批环状肉芽肿的皮疹,约20余个,多见于肩肋部,皮疹迅速增大,取肩部皮疹作活检证实为环状肉芽肿.在停止PUVA疗法以后,皮疹自行消退.皮疹消失后发现患者有发展缓慢的支气管表皮样癌.

其他文献
作者曾报道严重异位性皮炎病人有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的趋化性功能受到抑制的表现,其程度大致与本病的严重度有关,并且观察到当皮疹减轻时趋化性于48小时内有改善,如此快的改善表明病人体内有一种短期存活的血浆白细胞功能抑制因子存在。
期刊
作者试用转移因子(TF)治疗了6例白塞氏综合征患者,5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在26~50岁之间.结果4例有效,1例无效,另1例因合用大剂量的强的松、苯丁酸氮芥,在完成足量的TF前,合并感染而死亡.作者指出,Bernhard等曾治疗3例病人,每周注射TF0.025~0.1单位.1例在注射2周后关节炎明显好转,5个月后结膜炎、关节炎消失,粘膜溃疡的数目减少和持续时间缩短.
作者报告25例经临床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扁平疣,在发炎后自行消退的病例,其中9例是在各种不同治疗期间发炎后自行消退,年龄6~38岁,男性3例,女性6例,病期1~11年,另16例为自行发炎后疣消退,年龄12~51岁,男性3例,女性13例,病期为6年。所有25例病人,每个疣都突然发生炎症,2~6周之内,全部消退。全部25例患者,其疣均有发红、水肿和轻重不等的瘙痒,口服抗组织胺药物及局部用去炎松软膏和仙
期刊

本文介绍了作者用加热灭活的麻风杆菌A(一种在犰狳中传代的麻风杆菌)免疫犰狳后所表现的效果。给6只狄狳肌注3.0108加热灭活的麻风杆菌A(混悬在Freund不全佐剂中),46天后再皮内注射4.0107加热灭活麻风杆菌A(混悬在0.2毫升生理盐水中)。6只犰狳的接种部位在48小时内都产生了强烈的Koch氏反应。在首次免疫后8个月,在犰狳生殖器部位用29微克麻风杆菌A蛋白和250单位的结核菌素作皮肤试
作者报告一5岁白种男孩伴肘、颊、臀、胸及背部泛发的刺激性损害。患儿以往有婴儿湿疹史,现皮损为非典型湿疹,有如银屑病,但发展较快且伴刺激表现,提示为体癣,乃从损害处取少许鳞屑作氢氧化钾涂片检查,结果为阳性。
期刊
本文报告Stewart-Treves综合征一例,患者,女性,65岁.于1963年因右侧乳房癌作了乳房切除术和腋部淋巴结清除术,术后接受放射治疗.手术后一直有同侧上肢淋巴水肿,但无其他症状.1976年在右臂内侧淋巴水肿部位发现一坚实、规则的皮下肿块,组织学检查为血管肉瘤.之后数周内,在右臂、手和前臂出现几个类似肿瘤,诊断为Stewart-Treves综合征.
期刊
作者共检查了190例红斑狼疮的免疫功能,其中盘状126例、系统性50例、过渡型14例.盘状红斑狼疮92.1%病例T系统免疫缺陷,表现为淋巴细胞相对和绝对计数中度降低――相应为4212%(正常607%)和94530个/立方毫米(正常110025个/立方毫米),对PHA的淋巴细胞转化率4211%(正常568%),对DNA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185%.87.3%病例对DNA有淋巴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为
作者从病理学角度阐述红斑狼疮的谱状变化.作者指出:红斑狼疮的主要病变是表皮真皮交界面和皮肤附件的炎症反应,表现为单一核细胞型(主要为淋巴细胞).炎症是淋巴细胞浸润与血管、表皮及皮肤附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产生有特征性的狼疮变化.其基本的变化是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表皮的反应是角化过度及毛囊口角栓.
即使在有大量麻风菌的未经治疗的瘤型病人组织中,也难得见到正在分裂的菌细胞.本文报告了用电子显微镜及连续超薄切片对病人麻风细胞中麻风菌细胞分裂所作的形态学研究.对标本进行了仔细的电子显微镜观察,见到了几个正在分裂的麻风菌.
近来各种外分泌液中的免疫球蛋白(Ig)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它们在细菌、病毒或其他的感染(初发或再发)过程中,可能是宿主防御机制中重要的局部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