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必须以人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成长,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新的知识;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让他们深度参与,自主建构;应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其内在潜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才能成就教学的精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激活语文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巧设导语,“激活”学生陈封已久的热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语文课堂导入法还有很多,如:名言警句导入法、要点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故事传说导入法等等。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应因文而异,注意在“新、精、奇、巧”上下功夫。新颖而富有情趣的引语,能够创设出一种愉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激活”,减轻学习上的畏难心理,使学生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处在良好的状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学生情感的嫩芽真正萌动,当学生积极性的火花真正点燃,那么,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就已经铸就。
二、鼓励质疑,“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
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一个善教者就要善于设置疑问,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探疑性问题情境,利用设问、正问、反问等形式,多方位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珍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质疑,鼓励学生思维,以便“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方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实现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時,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评论和质疑。果然有同学说:“这篇文章的课前提示中说本文表达的是人的智慧怎样战胜鬼的,可我读完全文后发现,课文中的这个鬼很老实很善良很憨厚,他既没有伤害人的动机,也没有伤害人的行为,却被人所骗,将人背了一路,没想到遭人暗算,被弄死、卖掉,我觉得人的所作所为还不如这个鬼诚实磊落。”一石激起千层浪,气氛宽松了,学生众说纷纭,有价值的问题接连提出,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多惊喜。俗话说:质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质疑、答疑竞赛,使学生们思维活跃了,钻研课文的兴趣更浓了。
三、积极创新,“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充满激情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师丰富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大到教法,小到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布置的每一道题,教师都要尝试进行创造性发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让课堂活跃起来。
1.采用“猜学”法,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而学生兴趣的激活源于他们找到了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的契合。所以,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寻求到学习的突破口和契合点。学生在“猜学”过程中,必须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们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课堂上又给了他们这个平台,这样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口,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我在学生没预习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把斑羚被逼到悬崖边的片段播放出来,然后我请同学们猜测斑羚将会如何面对“前面是悬崖,后面是猎人”的困境,怎么处理斑羚种群的生命延续。结果答案是异彩纷呈,办法也各种各样,完成“猜学”的过程是吸收和表达,是个体体验和语文训练的综合过程。当然,猜答案是一个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说清楚理由,持不同意见者敢于大胆发挥,据理力争,在交流辩论中明辨“是非”;当与课文不同时,则要引导学生对比体会教材的妙处。教师如引导得恰当,就能鼓舞和激励学生去阅读课文,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将课堂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拨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探究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在教授课文《三峡》时,首先通过观看三峡的记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三峡的壮美风光,产生一种心灵的愉悦和自豪。再通过与学生课前搜集的一首郭沫若的诗《蜀道奇》相对比:“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由此也让学生更深切领会到课文中有关三峡绵长、陡峭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这样一来,学生由对三峡壮美风光的喜爱、向往进而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相对于一上来就由教师来对文段进行泛泛的串讲、分析而言要好得多。
3.转变教、学角色,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上讲台,能打破老师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学生上讲台,能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完《苏州园林》一文后,引导学生归纳说明文在写作语言、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上的思路,之后以《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作迁移学习,并让去过北京,游览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上讲台当教师,当导游,效果相当不错。当然,教师对上台的同学要在对文章的讲析上加以指导,要对学生如何进入教师角色,在心理上如何调控课堂节奏提出要求和建议。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学习的动机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培养。“激活策略”无疑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使用“激活策略”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充满盎然生机,让我们课堂的每一寸土壤种满高效的种子。
一、巧设导语,“激活”学生陈封已久的热情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做过精辟的论述:“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应格外重视开场白的设计,它既是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体现,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富有启发性、感染力的开场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集中起来,使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语文课堂导入法还有很多,如:名言警句导入法、要点导入法、悬念式导入法、故事传说导入法等等。采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应因文而异,注意在“新、精、奇、巧”上下功夫。新颖而富有情趣的引语,能够创设出一种愉悦的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被“激活”,减轻学习上的畏难心理,使学生的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处在良好的状态,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当学生情感的嫩芽真正萌动,当学生积极性的火花真正点燃,那么,构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就已经铸就。
二、鼓励质疑,“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
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一个善教者就要善于设置疑问,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促使他们主动探究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探疑性问题情境,利用设问、正问、反问等形式,多方位诱导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珍视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质疑,鼓励学生思维,以便“激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才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方式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实现名副其实的高效课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時,我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评论和质疑。果然有同学说:“这篇文章的课前提示中说本文表达的是人的智慧怎样战胜鬼的,可我读完全文后发现,课文中的这个鬼很老实很善良很憨厚,他既没有伤害人的动机,也没有伤害人的行为,却被人所骗,将人背了一路,没想到遭人暗算,被弄死、卖掉,我觉得人的所作所为还不如这个鬼诚实磊落。”一石激起千层浪,气氛宽松了,学生众说纷纭,有价值的问题接连提出,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学生们的表现给了我很多惊喜。俗话说:质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质疑、答疑竞赛,使学生们思维活跃了,钻研课文的兴趣更浓了。
三、积极创新,“激活”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
充满激情的教学使学生思维敏捷,富有创造性。教师丰富的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思维的激活剂。大到教法,小到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布置的每一道题,教师都要尝试进行创造性发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让课堂活跃起来。
1.采用“猜学”法,激活学生的生命体验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无论学什么、做什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而学生兴趣的激活源于他们找到了所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的契合。所以,语文课的魅力就在于寻求到学习的突破口和契合点。学生在“猜学”过程中,必须阐述自己的理由,学生们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课堂上又给了他们这个平台,这样学生不仅动脑还要动口,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我在学生没预习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把斑羚被逼到悬崖边的片段播放出来,然后我请同学们猜测斑羚将会如何面对“前面是悬崖,后面是猎人”的困境,怎么处理斑羚种群的生命延续。结果答案是异彩纷呈,办法也各种各样,完成“猜学”的过程是吸收和表达,是个体体验和语文训练的综合过程。当然,猜答案是一个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学生说清楚理由,持不同意见者敢于大胆发挥,据理力争,在交流辩论中明辨“是非”;当与课文不同时,则要引导学生对比体会教材的妙处。教师如引导得恰当,就能鼓舞和激励学生去阅读课文,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利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将课堂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拨动学生心弦,激活学生探究欲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在教授课文《三峡》时,首先通过观看三峡的记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三峡的壮美风光,产生一种心灵的愉悦和自豪。再通过与学生课前搜集的一首郭沫若的诗《蜀道奇》相对比:“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由此也让学生更深切领会到课文中有关三峡绵长、陡峭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这样一来,学生由对三峡壮美风光的喜爱、向往进而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相对于一上来就由教师来对文段进行泛泛的串讲、分析而言要好得多。
3.转变教、学角色,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上讲台,能打破老师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推动课堂教学的平等化、民主化;学生上讲台,能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语文素养。如,在教学完《苏州园林》一文后,引导学生归纳说明文在写作语言、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结构上的思路,之后以《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作迁移学习,并让去过北京,游览过故宫博物院的学生上讲台当教师,当导游,效果相当不错。当然,教师对上台的同学要在对文章的讲析上加以指导,要对学生如何进入教师角色,在心理上如何调控课堂节奏提出要求和建议。
总之,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学习的动机不会无缘无故的产生,而要靠教师在师生的交往中去激发、培养。“激活策略”无疑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正确使用“激活策略”会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充满盎然生机,让我们课堂的每一寸土壤种满高效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