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同一个墙地砖产品编号,在不同时期生产时,往往难以重复原有的色号, 其中印刷网板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问如何科学地检验网板进厂的质量?
答:陶瓷墙地砖生产的可重复性相当低,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生产不稳定而造成的。同一产品编号的颜色(色号)不能重复是陶瓷生产比较普遍的现象。其中,印刷网板的质量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网板的张紧度、通透度、图案位移、网孔规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已经得到企业基本的认知,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控制。
在目前的生产中,对印刷网板的检验一般采用试印的方法进行检验。即在使用前,先抽取某待检网板,安装到印花机上进行实际效果的检验。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在现场安装网板,会对正常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印刷数量很少,很难统一操作标准,出现问题时,搞不清楚到底是网板调整原因还是网板质量原因。
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检验网布张力、网布目数进行质量控制,但单靠张力、目数指标也很难真正反映出网板的图案效果。那么,如何更科学地检验网板进厂的质量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首先要建立网板的质量标准,包括量化标准(例如规格、目数、张力等)和实物标准(网板原始样品)。
(2) 对于规格(网框规格、印花面规格)、目数、张力等量化指标可以用相应的工具、仪器进行检验,这方面的检验方法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
(3) 对于印刷效果检验,目前还不能够通过某个量化指标的检验来加以控制,必须采用试印刷的方法来检验。
(4) 试印刷检验可以使用颜色较深的印刷釉,采用手工印刷的方法,将图案印刷在一张白纸上。然后与实物标准的图案效果进行对照。
将图案印刷在白纸上,可以凭肉眼就能观察到细小的过渡(灰度)颜色,而且不需要经过煅烧就可以看到结果,很适合质量检验的操作执行。
关于换辊棒规范性操作的答疑
问:我厂是江西一间新厂,生产线才投产几个月,目前出现辊棒“结瘤”(棒碴)严重的情况。根据这情况已经换过一次棒,没过两个月又要准备换棒。请问程工,我们上次集中换棒时,断了几十条棒,是不是由于我们的窑炉师傅们换棒时操作不够规范造成的呢?
答:对于换棒时造成断棒的情况,在很多厂已经出现过。在这里,本人结合生产实际经验和热工理论知识,详细分析断棒的原因,以便读者综合选择,制订适合自己的换棒操作规程。
(1) 换棒时断棒的形式:
1) 横式折断:辊棒在棒的中间某部位折断,使得一条辊棒成为两节,断口相对比较齐整,如图所示。
2) 纵式脆断:辊棒在棒的某部位开始出现纵向裂纹,一直往棒的中心位延伸至某处后断裂,断口为两处,如图所示。
(2)断棒的原因与规避的建议:
横式折断主要是由于机械力集中破坏辊棒相对较薄弱的环节而出现的断棒形式,比如在窑内因棒受砖坯的自重力;受高温高速气流的冲击力;受多孔砖的磨擦力——“擦棒”等;在窑外,受外力直接冲击辊棒的撞击力;另一种是容易被忽视的热应力断裂,这类热应力折断也是由于机械应力作用下导致的热应力不均造成的。简单地说,例如,换棒时呈红色状的高温辊棒被抽出窑外,辊棒的另一端或中间部位采用铁钩等热导性能好的金属物品支撑,则容易导致支撑点因散热过快而破坏了该点辊棒结构,最终因热应力不均造成该处的折断。当然,因为辊棒自身的质量问题,如耐火度、高温热震稳定性、壁厚及均匀性等,同样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辊棒在窑内容易断棒,这里不作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要有效减少换棒时的横式折断,建议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
1) 抽辊棒、装辊棒时动作要快,同时更要稳,不要出现抖动现象;
2) 抽辊棒、装辊棒时辊棒不要在支撑辊棒旋转的被动轴承上拖动,更不要让高温部位在被动轴承上停留,以减少抖动,减少导热不均;
3) 抽辊棒、装辊棒时,最好是一个人拉棒,一个人接棒,两人分别作业于辊棒的两端,这样辊棒在窑内工作的部位不受外力作用,有效减少折断。但是抽棒或接棒人员必须杜绝为图方便而用金属铁钩来接棒,而应采用戴石棉手套后再用高温石棉托着辊棒的方式。
4) 辊棒抽出窑后,辊棒无论以何种方式冷却,都要尽可能减少金属接触到辊棒的高温部位,如采用两头支撑辊棒时,则可用瓷棒代替铁棒;立于窑边冷却架冷却时,冷却架上应该确保包好了石棉,没有露出金属铁。
5) 装棒时如果一个人在操作,则辊棒在主动边难以及时准确地装入辊棒套筒中,而在被动边强加力则容易造成对辊棒的机械损伤。所以装棒时应该是一个人在被动边穿入,一个人在主动边接棒,将棒头及时而准确地装入辊棒套筒中。
6) 换棒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辊棒上的结瘤对其辊棒棒身的撞击及热导因素带来的辊棒损伤。
早期辊棒的断裂形式以横式折断为主,随着大规格辊棒的投入使用,在集中换棒时或单独换某一条高温棒时都有出现纵式脆断的断棒方式,这种断棒因其不规律性,很容易造成辊棒断裂后掉地成多个碎块从而伤及换棒人员。辊棒的纵向脆断,主要是因为辊棒在冷却过程中内外散热不均造成的,壁厚越厚、直径越大,这种冷却脆断机率就越大(因为陶瓷辊棒是热的不良导体)。要减少辊棒脆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 优先选用保温式冷却方式来冷却辊棒;
(2) 换棒时禁止采用风扇等带有强制冷却的方式。很多厂家在换棒时因温度高,员工作业强度大,采用大功率的风扇来为员工降温,但是这种做法同样会使得辊棒得到强制冷却,从而容易造成辊棒脆断。换棒时还应注意车间空气流通对换棒场地的影响。
(3) 换棒时禁止放棒场地地面有水。很多厂家在换棒时因换棒场地温度高,员工作业强度大,于是在换棒前、换棒过程中采用浇水到地面的方式降低场地温度为员工降温。但是这样操作,使得高温辊棒对地面放热,地面水生成了水蒸气,一方面辊棒放热加速,容易导致散热不均;一方面地面蒸发的水蒸气又容易使得刚冷下来的辊棒段吸收部分水分(因为陶瓷辊棒的吸水率通常在8%~12%),从而更使得辊棒散热蓄热不均从而出现脆断。
(程昭华)
关于如何控制空窑时的急冷温度
问:我公司有一条250米长的窑炉,生产800mm×800mm规格的拋光砖,空窑运行时经常出现风裂砖和抗折强度低的现象,请问如何通过控制空窑时的急冷温度来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
答: 现时窑炉不断向长的方面发展,烧成周期不断地下降,窑速加快。急冷温度方面也与小窑不同,急冷温度显示偏低,只有510~520℃甚至更低,缓冷温度550~580℃,稍有控制不当就会出现风裂砖现象,要么就是热裂,要么就是冷裂,造成砖损增多。
控制方向:空窑时尽量将急冷温度取到最高值。
空窑前的准备工作:
(1) 砖坯一旦经过急冷区后,立刻停止急冷风机,避免长时间鼓入冷风,降低急冷温度,同时可节约用电。
(2) 砖坯进入强冷区后,可立刻关闭强冷风机,目的同上。
空窑中的准备工作:
(1) 如果全窑空窑,窑头尚未有砖进入时,砖坯进入冷却段后,立刻可将窑头排烟风机的频率减少10~15Hz或以上,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 提高急冷、缓冷区域的温度。
2) 降低空窑时的窑头温度,防止裂砖或爆砖现象。
3) 同时避免干燥前温过高而带来的坯体裂纹现象。
(2) 如果长时间空窑,急冷、缓冷温度过低,造成干燥后温过低时,还可以在空窑状态下开大抽热风机频率5~8Hz,提高急冷、缓冷区段温度,借以提高干燥窑后段温度,避免坯体干燥后开裂。
入砖时的急冷温度控制:
(1) 当砖行至高低仓交界处前,立刻开大排烟风机频率的1/2或1/3(以关小的频率为基准),过早开会造成急冷温度很快下降,过迟开则会造成气流不畅而引起坯体黑心或有机物生成。
(2) 当砖行至烧成区或进入急冷区域后,可将排烟风机抽力恢复原位。
(3) 当砖行至急冷区域时,将已开大的抽热风机关小至正常频率。如果事前没有调整过抽热风机抽力的,则不必变动。
(4) 当砖坯经过急冷区域,急冷温度逐步上升,缓冷温度亦达到正常值或低于10℃时,开启急冷风机,使之逐步降温,注意此时不能降温过急。
(5) 待砖坯出窑口或者视强冷温度高低而开启强冷风机。如果强冷区温度很低的话,则可待砖出窑一段时间,待强冷温度恢复到正常值后才开强冷风机,还可保证干燥温度不会太低而出现开裂现象。
(6) 正常情况下,空窑时急冷段、缓冷段及强冷段的各风闸不必调整,只要调整急冷曲线即可。特殊情况下,可将急冷分管由后段向前关闭1/2或关闭缓冷、强冷的抽热支闸一部份,待出砖正常后方可恢复,以便提高急冷、缓冷区温度,减少风裂砖的出现。(潘 雄)
咨询电话:
编辑部:0757-82269827
传真:0757-82269827
蔡飞虎:0757-82710910(佛山格林陶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孔海发:0757-83135108 (0)13702559893
温千鸿:13380225254 (佛山市乐陶窑炉有限公司)
E-mail:wenqianhong88@yahoo.com.cn
程春明:13702545772(佛山市嘉陶窑业技术有限公司)
程昭华:13927717401(佛山佳窑陶业技术公司)
潘雄:13927769832(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
千鸿有约
关于干燥窑调试手法的定位
每次和一些相熟的同行朋友谈到干燥窑的调试,我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调试心得。这些手法往往呈现大相径庭的多样性。对于我自己也有切身的体会:很多调试都是在特定的前提下产生的,那么这种所谓的特定前提究竟所指何物呢?
(1) 坯体物理性能的差异性
从坯体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坯体分为高脊性坯体和高粘性坯体。高脊性坯体,其成形强度低,结构饱水性较差,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很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低到高、湿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反过来,高粘性坯体,其成形强度高,结构饱水性较强,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不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而且基本上不需要高湿度调节。
从坯体的厚度可能增加排水阻力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坯体分为厚坯体和薄坯体。
厚坯体的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长,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高到低、湿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薄坯体的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短,不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低到高的干燥制度,而且基本上不需要高湿度调节。
(2) 设备性能的差异性
设备性能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流量和热量平衡的方面。在这里把干燥设备分为高流量热平衡系统和低流量热平衡系统。
高流量热平衡系统主要是指一些大空间的设备,它主要靠大流量来实现工作的热平衡,因此干燥的输入和输出流量都较大,否则很难维持正常的热平衡。
低流量热平衡系统主要是指一些小空间的设备,它主要靠高温度来实现工作的热平衡,因此干燥的输入介质温度会较高(且均匀),否则很难维持正常的热平衡。
(3) 干燥热介质的差异性
这里主要是指介质的湿度。一般来说,一级排烟的介质湿度高于二级排烟;余热风机过来的介质湿度最低;渗花砖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微粉砖的烟气湿度;大砖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小砖的烟气湿度;大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小生产线的烟气湿度。掌握好以上这些介质特性后,就不难根据不同的干燥制度要求来进行调节手法的定位了。(温千鸿)
答:陶瓷墙地砖生产的可重复性相当低,归根到底的原因就是生产不稳定而造成的。同一产品编号的颜色(色号)不能重复是陶瓷生产比较普遍的现象。其中,印刷网板的质量是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网板的张紧度、通透度、图案位移、网孔规格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都已经得到企业基本的认知,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检验和控制。
在目前的生产中,对印刷网板的检验一般采用试印的方法进行检验。即在使用前,先抽取某待检网板,安装到印花机上进行实际效果的检验。由于这种方法需要在现场安装网板,会对正常生产造成较大的影响。另外,由于印刷数量很少,很难统一操作标准,出现问题时,搞不清楚到底是网板调整原因还是网板质量原因。
也有一些企业通过检验网布张力、网布目数进行质量控制,但单靠张力、目数指标也很难真正反映出网板的图案效果。那么,如何更科学地检验网板进厂的质量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首先要建立网板的质量标准,包括量化标准(例如规格、目数、张力等)和实物标准(网板原始样品)。
(2) 对于规格(网框规格、印花面规格)、目数、张力等量化指标可以用相应的工具、仪器进行检验,这方面的检验方法大家都应该比较熟悉。
(3) 对于印刷效果检验,目前还不能够通过某个量化指标的检验来加以控制,必须采用试印刷的方法来检验。
(4) 试印刷检验可以使用颜色较深的印刷釉,采用手工印刷的方法,将图案印刷在一张白纸上。然后与实物标准的图案效果进行对照。
将图案印刷在白纸上,可以凭肉眼就能观察到细小的过渡(灰度)颜色,而且不需要经过煅烧就可以看到结果,很适合质量检验的操作执行。
关于换辊棒规范性操作的答疑
问:我厂是江西一间新厂,生产线才投产几个月,目前出现辊棒“结瘤”(棒碴)严重的情况。根据这情况已经换过一次棒,没过两个月又要准备换棒。请问程工,我们上次集中换棒时,断了几十条棒,是不是由于我们的窑炉师傅们换棒时操作不够规范造成的呢?
答:对于换棒时造成断棒的情况,在很多厂已经出现过。在这里,本人结合生产实际经验和热工理论知识,详细分析断棒的原因,以便读者综合选择,制订适合自己的换棒操作规程。
(1) 换棒时断棒的形式:
1) 横式折断:辊棒在棒的中间某部位折断,使得一条辊棒成为两节,断口相对比较齐整,如图所示。
2) 纵式脆断:辊棒在棒的某部位开始出现纵向裂纹,一直往棒的中心位延伸至某处后断裂,断口为两处,如图所示。
(2)断棒的原因与规避的建议:
横式折断主要是由于机械力集中破坏辊棒相对较薄弱的环节而出现的断棒形式,比如在窑内因棒受砖坯的自重力;受高温高速气流的冲击力;受多孔砖的磨擦力——“擦棒”等;在窑外,受外力直接冲击辊棒的撞击力;另一种是容易被忽视的热应力断裂,这类热应力折断也是由于机械应力作用下导致的热应力不均造成的。简单地说,例如,换棒时呈红色状的高温辊棒被抽出窑外,辊棒的另一端或中间部位采用铁钩等热导性能好的金属物品支撑,则容易导致支撑点因散热过快而破坏了该点辊棒结构,最终因热应力不均造成该处的折断。当然,因为辊棒自身的质量问题,如耐火度、高温热震稳定性、壁厚及均匀性等,同样很大程度上会导致辊棒在窑内容易断棒,这里不作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要有效减少换棒时的横式折断,建议注意以下几方面的细节:
1) 抽辊棒、装辊棒时动作要快,同时更要稳,不要出现抖动现象;
2) 抽辊棒、装辊棒时辊棒不要在支撑辊棒旋转的被动轴承上拖动,更不要让高温部位在被动轴承上停留,以减少抖动,减少导热不均;
3) 抽辊棒、装辊棒时,最好是一个人拉棒,一个人接棒,两人分别作业于辊棒的两端,这样辊棒在窑内工作的部位不受外力作用,有效减少折断。但是抽棒或接棒人员必须杜绝为图方便而用金属铁钩来接棒,而应采用戴石棉手套后再用高温石棉托着辊棒的方式。
4) 辊棒抽出窑后,辊棒无论以何种方式冷却,都要尽可能减少金属接触到辊棒的高温部位,如采用两头支撑辊棒时,则可用瓷棒代替铁棒;立于窑边冷却架冷却时,冷却架上应该确保包好了石棉,没有露出金属铁。
5) 装棒时如果一个人在操作,则辊棒在主动边难以及时准确地装入辊棒套筒中,而在被动边强加力则容易造成对辊棒的机械损伤。所以装棒时应该是一个人在被动边穿入,一个人在主动边接棒,将棒头及时而准确地装入辊棒套筒中。
6) 换棒时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辊棒上的结瘤对其辊棒棒身的撞击及热导因素带来的辊棒损伤。
早期辊棒的断裂形式以横式折断为主,随着大规格辊棒的投入使用,在集中换棒时或单独换某一条高温棒时都有出现纵式脆断的断棒方式,这种断棒因其不规律性,很容易造成辊棒断裂后掉地成多个碎块从而伤及换棒人员。辊棒的纵向脆断,主要是因为辊棒在冷却过程中内外散热不均造成的,壁厚越厚、直径越大,这种冷却脆断机率就越大(因为陶瓷辊棒是热的不良导体)。要减少辊棒脆断,建议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1) 优先选用保温式冷却方式来冷却辊棒;
(2) 换棒时禁止采用风扇等带有强制冷却的方式。很多厂家在换棒时因温度高,员工作业强度大,采用大功率的风扇来为员工降温,但是这种做法同样会使得辊棒得到强制冷却,从而容易造成辊棒脆断。换棒时还应注意车间空气流通对换棒场地的影响。
(3) 换棒时禁止放棒场地地面有水。很多厂家在换棒时因换棒场地温度高,员工作业强度大,于是在换棒前、换棒过程中采用浇水到地面的方式降低场地温度为员工降温。但是这样操作,使得高温辊棒对地面放热,地面水生成了水蒸气,一方面辊棒放热加速,容易导致散热不均;一方面地面蒸发的水蒸气又容易使得刚冷下来的辊棒段吸收部分水分(因为陶瓷辊棒的吸水率通常在8%~12%),从而更使得辊棒散热蓄热不均从而出现脆断。
(程昭华)
关于如何控制空窑时的急冷温度
问:我公司有一条250米长的窑炉,生产800mm×800mm规格的拋光砖,空窑运行时经常出现风裂砖和抗折强度低的现象,请问如何通过控制空窑时的急冷温度来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
答: 现时窑炉不断向长的方面发展,烧成周期不断地下降,窑速加快。急冷温度方面也与小窑不同,急冷温度显示偏低,只有510~520℃甚至更低,缓冷温度550~580℃,稍有控制不当就会出现风裂砖现象,要么就是热裂,要么就是冷裂,造成砖损增多。
控制方向:空窑时尽量将急冷温度取到最高值。
空窑前的准备工作:
(1) 砖坯一旦经过急冷区后,立刻停止急冷风机,避免长时间鼓入冷风,降低急冷温度,同时可节约用电。
(2) 砖坯进入强冷区后,可立刻关闭强冷风机,目的同上。
空窑中的准备工作:
(1) 如果全窑空窑,窑头尚未有砖进入时,砖坯进入冷却段后,立刻可将窑头排烟风机的频率减少10~15Hz或以上,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 提高急冷、缓冷区域的温度。
2) 降低空窑时的窑头温度,防止裂砖或爆砖现象。
3) 同时避免干燥前温过高而带来的坯体裂纹现象。
(2) 如果长时间空窑,急冷、缓冷温度过低,造成干燥后温过低时,还可以在空窑状态下开大抽热风机频率5~8Hz,提高急冷、缓冷区段温度,借以提高干燥窑后段温度,避免坯体干燥后开裂。
入砖时的急冷温度控制:
(1) 当砖行至高低仓交界处前,立刻开大排烟风机频率的1/2或1/3(以关小的频率为基准),过早开会造成急冷温度很快下降,过迟开则会造成气流不畅而引起坯体黑心或有机物生成。
(2) 当砖行至烧成区或进入急冷区域后,可将排烟风机抽力恢复原位。
(3) 当砖行至急冷区域时,将已开大的抽热风机关小至正常频率。如果事前没有调整过抽热风机抽力的,则不必变动。
(4) 当砖坯经过急冷区域,急冷温度逐步上升,缓冷温度亦达到正常值或低于10℃时,开启急冷风机,使之逐步降温,注意此时不能降温过急。
(5) 待砖坯出窑口或者视强冷温度高低而开启强冷风机。如果强冷区温度很低的话,则可待砖出窑一段时间,待强冷温度恢复到正常值后才开强冷风机,还可保证干燥温度不会太低而出现开裂现象。
(6) 正常情况下,空窑时急冷段、缓冷段及强冷段的各风闸不必调整,只要调整急冷曲线即可。特殊情况下,可将急冷分管由后段向前关闭1/2或关闭缓冷、强冷的抽热支闸一部份,待出砖正常后方可恢复,以便提高急冷、缓冷区温度,减少风裂砖的出现。(潘 雄)
咨询电话:
编辑部:0757-82269827
传真:0757-82269827
蔡飞虎:0757-82710910(佛山格林陶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孔海发:0757-83135108 (0)13702559893
温千鸿:13380225254 (佛山市乐陶窑炉有限公司)
E-mail:wenqianhong88@yahoo.com.cn
程春明:13702545772(佛山市嘉陶窑业技术有限公司)
程昭华:13927717401(佛山佳窑陶业技术公司)
潘雄:13927769832(广东新润成陶瓷有限公司)
千鸿有约
关于干燥窑调试手法的定位
每次和一些相熟的同行朋友谈到干燥窑的调试,我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调试心得。这些手法往往呈现大相径庭的多样性。对于我自己也有切身的体会:很多调试都是在特定的前提下产生的,那么这种所谓的特定前提究竟所指何物呢?
(1) 坯体物理性能的差异性
从坯体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坯体分为高脊性坯体和高粘性坯体。高脊性坯体,其成形强度低,结构饱水性较差,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很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低到高、湿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反过来,高粘性坯体,其成形强度高,结构饱水性较强,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不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而且基本上不需要高湿度调节。
从坯体的厚度可能增加排水阻力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坯体分为厚坯体和薄坯体。
厚坯体的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长,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高到低、湿度从高到低的干燥制度。薄坯体的坯体表面-中心的水传递运输通道短,不容易被外部环境破坏。因此这种坯体需要温度从低到高的干燥制度,而且基本上不需要高湿度调节。
(2) 设备性能的差异性
设备性能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流量和热量平衡的方面。在这里把干燥设备分为高流量热平衡系统和低流量热平衡系统。
高流量热平衡系统主要是指一些大空间的设备,它主要靠大流量来实现工作的热平衡,因此干燥的输入和输出流量都较大,否则很难维持正常的热平衡。
低流量热平衡系统主要是指一些小空间的设备,它主要靠高温度来实现工作的热平衡,因此干燥的输入介质温度会较高(且均匀),否则很难维持正常的热平衡。
(3) 干燥热介质的差异性
这里主要是指介质的湿度。一般来说,一级排烟的介质湿度高于二级排烟;余热风机过来的介质湿度最低;渗花砖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微粉砖的烟气湿度;大砖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小砖的烟气湿度;大生产线的烟气湿度高于小生产线的烟气湿度。掌握好以上这些介质特性后,就不难根据不同的干燥制度要求来进行调节手法的定位了。(温千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