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8),分别给予10次经颅磁刺激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经颅磁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16―02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同时,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随机对照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研究支持高频刺激产生兴奋性作用[1],可应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起效缓慢且结果不一致。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治疗技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较好效果,且对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年来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患者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5~60岁;入组前已服用过2种或2种以上固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2个月以上,阴性症状无进一步改善;rTMS治疗期问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剂量不变。排除标准:rTMS治疗禁忌证;无其他重型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史、严重躯体疾病等,所有被试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观察组,18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共18例,平均年龄(27.6±8.2)岁,平均受教育时间(9.8±2.4)a,病程(2.8±2.5)a;均联合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欧兰宁(5.0±2.5)mg/d,利培酮片(5.8±0.9)mg/d,PANSS评分70.1±8.5。对照组共18例,平均年龄(28.3±6.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4±2.6)a,病程(3.5±2.6)a;均联合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欧兰宁(5.0±2.5)mg/d,利培酮片(5.7±0.9)mg·d,PANSS评分70.3,±8.5。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及原平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在研究过程中,由rTMS操作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及评估人员均不知晓分组情况。
1.3 rTMS治疗方法 rTMS是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相对安全等优点。rTM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帕金森病及慢性疼痛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口[2]。rTMS依据刺激频率可分为低频(rTMS≤1 Hz)和高(rTMS>1 Hz),低频rTMS可抑制局部神经元活动,降低刺激脑区的兴奋性;高频rTMS可易化局部神经元活动,提高刺激脑区的兴奋性。
1.4 临床评估所有受试者均由相同的2位研究人员同时应用PANSS评估临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应用2位研究人员评估的平均数。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PANSS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6例患者诉第1次治疗时感头痛,伴麻木感,持续约30~40 min,继续治疗未再出现;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1例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夜间轻微失眠,再次治疗后未再出现类似现象。其余患者无不适主诉。
3 讨论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任艳萍等应用2O Hz刺激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双背侧前额叶2周,结果显示对难治性阴性症状有效。本文选择的对象已服用2种或2种以上固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2个月以上,阴性症状无进一步改善,研究期间维持原治疗药物剂量不变,给予10 Hz刺激左侧DLPFC 4周后阴性症状评分下降。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伪刺激组,阴性症状改善更明显 。国内研究发现,rTM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单一,样本量偏小,未就不同的刺激模式进行比较,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进一步验证,而结合脑成像技术针对不同靶症状的治疗参数组合(频率、部位、周期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 甘景梨,段惠峰,杨家明,等.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与前额叶、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34-3039.
[2] 陈海莹,张志娟,王继军,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和阴性症状的影响:随机、双盲、伪刺激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1,23(4):200-208.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经颅磁刺激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16―02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同时,对认知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 随机对照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式。目前研究支持高频刺激产生兴奋性作用[1],可应用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有一定作用,但起效缓慢且结果不一致。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治疗技术,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较好效果,且对改善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也有一定疗效。现将近年来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组患者为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年龄25~60岁;入组前已服用过2种或2种以上固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2个月以上,阴性症状无进一步改善;rTMS治疗期问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剂量不变。排除标准:rTMS治疗禁忌证;无其他重型精神障碍、癫痫发作史、严重躯体疾病等,所有被试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共收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6例,随机分为rTMS真刺激组(观察组,18例)和rTMS伪刺激组(对照组,18例)。观察组共18例,平均年龄(27.6±8.2)岁,平均受教育时间(9.8±2.4)a,病程(2.8±2.5)a;均联合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欧兰宁(5.0±2.5)mg/d,利培酮片(5.8±0.9)mg/d,PANSS评分70.1±8.5。对照组共18例,平均年龄(28.3±6.5)岁,平均受教育年限(8.4±2.6)a,病程(3.5±2.6)a;均联合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中欧兰宁(5.0±2.5)mg/d,利培酮片(5.7±0.9)mg·d,PANSS评分70.3,±8.5。2组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及原平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设计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在研究过程中,由rTMS操作人员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及评估人员均不知晓分组情况。
1.3 rTMS治疗方法 rTMS是在某一特定皮质部位给予重复刺激的过程,具有无痛、无损伤、操作简便、相对安全等优点。rTMS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目前已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帕金森病及慢性疼痛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口[2]。rTMS依据刺激频率可分为低频(rTMS≤1 Hz)和高(rTMS>1 Hz),低频rTMS可抑制局部神经元活动,降低刺激脑区的兴奋性;高频rTMS可易化局部神经元活动,提高刺激脑区的兴奋性。
1.4 临床评估所有受试者均由相同的2位研究人员同时应用PANSS评估临床症状,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4周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应用2位研究人员评估的平均数。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PANSS评分比较见表1。
2.2 不良反应观察组6例患者诉第1次治疗时感头痛,伴麻木感,持续约30~40 min,继续治疗未再出现;2例患者出现轻微头晕,1例患者首次治疗后出现夜间轻微失眠,再次治疗后未再出现类似现象。其余患者无不适主诉。
3 讨论
目前,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有限,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任艳萍等应用2O Hz刺激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双背侧前额叶2周,结果显示对难治性阴性症状有效。本文选择的对象已服用2种或2种以上固定剂量的抗精神病药2个月以上,阴性症状无进一步改善,研究期间维持原治疗药物剂量不变,给予10 Hz刺激左侧DLPFC 4周后阴性症状评分下降。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且低于伪刺激组,阴性症状改善更明显 。国内研究发现,rTMS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单一,样本量偏小,未就不同的刺激模式进行比较,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联合研究进一步验证,而结合脑成像技术针对不同靶症状的治疗参数组合(频率、部位、周期等)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1] 甘景梨,段惠峰,杨家明,等.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与前额叶、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相关性[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34-3039.
[2] 陈海莹,张志娟,王继军,等.重复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索性眼球运动和阴性症状的影响:随机、双盲、伪刺激对照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11,23(4):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