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中的另一种含意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城市景观功能的思考,对景观界习以为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挑战。纵观现代城市景观,多数偏重于景观的美化功能,而环保、抗灾等功能被景观的构成形式极大地削弱。
  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与人文关照,同时也使人们对城市景观功能的完整性提出了思考。本文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为例,分析现在城市景观中对景观功能的完整性,提出了城市景观中美化之外的另一种含义,即环保与抗灾功能。
  关键词:城市;景观功能;防灾避险;环保
  一、引言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灾害性事件的威胁日趋严重,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建设却远落后于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当今人类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中,有许多是因为我们不合理的设计所造成的。快速的城市化及无序扩展而造成的天地人关系的失衡、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景观作为一种能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既是自然过程,又是人文过程的载体,能使两方面交换与融合,能够增加城市文化内涵和改善城市环境;同时,作为能够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具有不容忽视的潜在功能。正如澳大利亚景观设计师理查德·韦勒(Richard Weller) 所言: “景观本身就是一种载体,所有生态交替都要从它上面穿过,它是基础设施的未来。\+①
  二、对现代城市景观功能的概述
  景观[landscape] 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从景观的概念就可看出,现在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识,往往处于一般的功利和审美认识,而未来的趋势就是对景观功能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这里又涉及到了另一个名词,就是景观功能,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指景观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及景观内部发生各种变化和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景观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近几年自然灾害事件频发,日本7.8级地震、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难,给周边人们带了巨大的损失,这无非给中国发展炙热的城市景观业敲了一下警钟,过分强调城市景观的审美性,必将使景观构成中的其他功能弱化,出现一些质的问题,自然灾害带来的沉重损失,证实了这一问题的后果,试想一下灾难发生区域的景观设计,多考虑一点周围景观减灾抗灾的功能,损失会不会少一点呢?汶川地震已经让民众感受到地震灾害的毁灭性,也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城市景观防灾避险功能的建设工作,深入研究这一内容,认真看待城市景观功能的缺失,这个问题在未来景观的发展中会日益突出,考虑到城市景观的连锁效应,对城市景观中防灾避险等功能的强调,势在必行。
  三、对现代城市景观中功能缺失现状的分析
  伴随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景观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化进程,以至于现在的城市景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灾害性事件的频发给人们带来的威胁和损失。目前城市景观的建设,过分重视形象上的视觉形态,讲究城市景观美化,忽视城市景观潜在的功能,较为突出的就是城市绿地的功能,现以城市景观构成中的城市绿地为例,分析对城市景观中功能缺失的现状。
  城市绿地的功能,具体有环保功能、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防灾抗灾功能。城市绿地环保和景观功能都是为大家所熟知的,环保功能就是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和改善局部小气候等。
  绿地的景观功能
  城市绿地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城市绿地可以把城市构成中的其他元素连成一个整体,美化、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城市绿地在视觉上能给人以柔和安静感,以树木、灌木、草地、花卉等点缀着城市整体环境,以不同的形状、 色彩和姿态吸引着人们,具有丰富多样的观赏性, 大大丰富了城市景观。
  绿地抗灾功能
  城市绿地具备特殊的防护功能, 尤其是以乔木、 灌木为主的绿地能有效地起到防风防火的作用;大面积的道路绿地能抗洪防震,起到阻挡洪水和疏散人群的作用, 为城市其他防灾抗灾设施起到辅助作用。
  绿地生态功能
  城市绿地可以使城市内部的道路、设施、公园等,与城市外围的田园、 山体、 河流等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绿色生态系统,为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并起到改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的作用。
  城市绿地在城市景观构成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有些城市盲目为了推进城市经济增长,一些部门热衷于城市形象建设,在城市视觉形态上做文章或者城市的一般性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少城市安全意识,忽略了城市绿地具有的防灾避险的景观功能,另一方面,我国城市居民在灾害突发情况下,应对突发性灾害的心理和行为能力偏弱, 对灾害发生后怎样利用城市绿地避难、逃生和安置缺乏基本的认识,从侧面也可以看出,我国对防灾抗灾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从城市景观角度来看,目前的城市景观中适合用于防灾避险的城市绿地数量太少, 而且分布不均。城市绿地中,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绿地都能用于防灾避险,在以往的城市规划用地选择上, 往往都是见缝插绿,绿地只是城市建设的附属物,将一些不利于作建设用地使用的废弃用地、边角地划作城市绿地,有些城市绿地还与高压线走廊、危险区域或是坡度较大的山地、河滨地带过于接近,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加之一些风景名胜公园、历史名园、动物园等特殊类型的绿地都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使真正可在灾害发生时担负防灾避险功能的绿地数量有限,与需求相比严重不足。此外,避灾用地的面积应与人口密度成正比,人口稠密区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和开敞空间。但目前城市中心区、老城区等人口稠密区仍普遍存在着绿地数量相对不足的问题,有限的绿地多分布在城外, 使得灾害发生短期内灾民无处可去,避灾困难。\+②
  四、景观构成中环保、抗灾功能的或缺——以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为例
  北京在2003年10月建成国内第一个防灾公园——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它拥有19个疏散区,具备了10种应急避难功能,目前可利用作为避难场所用地的总规模为5312.5hm,可以说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是国内最有代表性的防灾避难公园。\+③
  在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可以看到,应急避难设施指示牌竖立在绿地内,指示牌上,蓝底白字、或红色或蓝色或绿色代表不同含义的符号,在草坪、绿树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指示牌箭头指向避难设施所在区域,包括应急棚宿区、应急物资供应、应急供电供水、应急厕所等内容,应急避难设施比较完备。
  城市景观中除了公共安全设施外,城市绿地对应急避难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城市绿地, 拥有较大的开敞空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大面积的集中绿化带等优势,在灾害发生时能有效发挥其防灾避险的潜在功能, 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选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中,用于防灾的公共安全配套设施、城市绿地及功能有待完善,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用于防灾的配套设施、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开发往往不尽完善, 往往处于被动避灾的阶段,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园中普通的设施设置未考虑平灾结合、平灾转换的需要,设施功能较为单一。与之相比,日本公园设计
  比我们做的要好很多,日本公园的普通设施的设置也充分考虑到防灾避险的需要,例如园亭用帆布围合, 就能成为临时避难场所,形成独立的避难空间(见图1);花池边的挡土墙式座椅在灾时能够作为炉子使用等(见图2);造景的水池和喷泉在险时能够提供饮用水之外的生活用水(见图3)。
  (2)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作为功能特殊的防灾公园,公园中防灾配套设施功能有待完善。以防灾公园中的宣武区万寿公园为例,应急水井平时就是隐藏在假山底下,一旦地下隐藏的自来水管线因为地震等原因出现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水井就能发挥作用了。园中的应急饮用水台,虽然伪装巧妙,构思也算完善,但是应急水井与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也没有自备井等备用设备,市政供水管网一旦毁坏,就不能正常使用(见图4)。而在日本防灾公园中,应急饮水设施包括地下应急贮水槽, 在灾时即使与市政管网断开, 应急水井可以保证在一段时间内的独立供水。(3)绿地面积与绿地内的防灾避险有效面积未明确区分。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应扣除场地内水域占地面积、大于7%的陡坡占地面积、文物古迹保护占地面积,以及建(构)物倒塌影响的面积。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绿地内一些不适合用于防灾避险的场地也成为了应急避难场所的一部分,影响到绿地防灾避险有效面积和承载容量的准确计算。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虽然是北京市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但场地狭长,地形落差大,小月河两岸仅通过几座桥梁连接,平坦、开敞、可达性好,易于进行避难、救援活动的安全场地并不充裕。\+④
  五、对现代景观中重视景观功能的思考
  现今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景观的认知和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形象上的视觉形态(城市美一点、绿化多一点、环境好一点等),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所谓“视觉”体验或者经验,也就是人们的审美水平普遍提高,目前大家对城市设计的理解,就是看城市视觉形态、生态好不好看,广场有多绿,建筑要有花园、密度要减小,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因此当今社会也被定为“大审美时代”,设计工作人员以及受众过多的讲究城市景观美化,忽视城市景观潜在的功能。
  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曾说过:景观不是花园,景观不是园林,景观不是街头艺术品,景观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更确切地说是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生态过程而非固定的形态。现在的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把景观作为城市建筑的陪衬或者附属物,建筑成为城市规划的主体,忽略建筑与周围环境景观的关系,对城市景观其他功能的漠视,让我们景观设计专业的从业人员对这一问题不得不反思一下。
  在过去10年内,一种新的关于城市规划设计的理论——景观都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这一“主义”最早出现在北美和欧洲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领域,由是建筑师和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学者查尔斯·瓦尔德海姆Charles Waldheim提出的,而使这一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的是建筑学教授Mohsen Mostafavi以及英国AA 建筑学院,同时一些具有建筑学背景的景观设计从业者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论点是:景观,而不是建筑,更能决定城市的形态和城市的体验。\+⑤这一观点把景观设计学推到了城市设计的前沿,可以认为是对景观和景观设计学的再发现。
  景观都市主义,使我们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发展不是建筑的放大或道路的延伸,也不是审美的表象,而是表现城市的透镜,是建设城市的载体,将公共空间作为出发点,而不是建筑体块,并以景观为载体创造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和空间结构。这一理念的提出,势必会改变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改善城市的防灾避险体系。
  在景观都市主义的理念下,建筑和基础设施是景观的延续或是地表的隆起。景观不仅仅是绿色的景物或自然空间, 更是连续的地表结构, 一种加厚的地面, 它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 并为它们提供支持和服务,这种开放的能预判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行使功能的载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
  施。\+⑥
  景观基础设施的地提出,既解决了城市景观形象问题,又缓解了城市景观防灾避险功能缺失的局势,并落实“平灾结合”的设计原则,这也是笔者想要提出的“审美之上,再次功能”,这似是一个口号,但恰恰不是,是一个设想,是一个城市景观发展中解决现存问题的一个方法,也许这种提法会有一些错误,但纵观设计的发展史,无非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的功能主义、“式样决定功能”的样式主义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等等,功能与形式(也是我们景观中提到的视觉形态)的关系问题,那一方面再设计中的占的比重稍微大一点,现在的城市景观现状,就是过分的追求形象工程,城市的审美化,弱化了城市景观的潜在功能,造成的天地人关系的失衡、岌岌可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所有这些都对我们习以为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这些挑战也为“审美之上,再次功能”的设计方法的提供出了契机。这个设计方法不是简单的重视功能或形式的循环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不断地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使城市规划设计的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推动现代城市高品质、高格调的景观化发展。
  六、结论
  景观都市主义的提出,给了建筑学与景观设计学一次大融合的机会,它敲打去长期以来审美形式与功能之间的藩篱,同时也为“审美之上,再次功能”的设计方法在现在高速城市化和城市建设中践行创造了最大的机会,使城市景观作为一种能容纳和安排各种复杂城市活动的组织结构既是自然过程,又是人文过程的载体,并能为两者提供相互融入和交换的界面。这种融合和发展,势必改善城市景观的潜在功能的实现,为城市生活提供更高水平、更高档次的城市环境,城市景观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的作用,也会日益明显。
  注释:
  ①翟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 [J]建筑学报 2010.09.29
  ②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P]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年 第18 卷 第6 期
  ③刘虹.关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④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⑤俞孔坚.景观都市主义:是新酒还是陈醋·『国际观察』 [世界概览]
  ⑥王晓胤,林鹏飞.初识景观都市主义.[J].经营管理者.2011 年06期
  参考文献:
  [1]万艳华著.城市防灾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刘虹.关于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第 21 卷第 1 期, 2009 年 3 月
  [3]李景奇,夏季.城市防灾公园规划研究.[J].中国园林,2007(7):16-22.
  [4]王晓胤,林鹏飞.初识景观都市主义.[J].经营管理者.2011 年06期
  [5](英)道格拉斯·斯宾赛 著,赵晶 译.AA景观都市主义.[J]风景园林 2009 第三期
  [6]郑 曦等: 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探讨—— 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 第18卷 第6期
  [7]翟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景观城市 [J]建筑学报 2010.09.29
  注:
  [1]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指景观与周围环境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以及景观内部发生各种变化和所表现出来的性能;景观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景观结构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景观性质与效益。
  [2]图1、图2、图3、图4,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其他文献
宽严相济是我国现阶段惩治与预防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主要内容是: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未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宽不是要法外施恩,严也不是要无限加重,而是要严格依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由于 “躲猫猫”、“洗澡澡”事件的发生,对驻所检查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强化对监管场所的监督,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是目前驻所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监督;人权;保障    近年来,由于 “躲猫猫”、“洗澡澡”事件的发生,如何强化对监管场所的监督,保障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是目前驻所检查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人认为,驻所检查工作,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
期刊
2009年6月份,丰县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连续办理了两起生产、销售伪劣化肥的案件。因无法确定所造成的损失,两起案件只能按照刑法第149条的规定,被认定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中所涉及的伪劣化肥销往全国各地,危害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同时部分化肥的氮、磷、钾的含量不足,为了达到了肥效,不法厂家加入农业生产激素,这样又危及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安全。    一、当前生产、销售伪劣化肥犯罪的特点
期刊
高检院、省市院组织开展的争创法警编队管理示范活动对我们基层院法警创建工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对基层院法警编队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希望,对于法警队伍的长远、健康、科学发展、对于法警工作的可持续、现实、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丰县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主动及时地向院党组作了汇报,院党组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党组会和办公会,多次现场调度和指导,这都给我们争创带来很大的信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1980—2010年的样本数据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效应对新疆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实证研究,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分析手段,对新疆与全国其他省份进行估计和比较。结论表明,新疆受货币政策影响的程度弱于内地发达省份。产业结构,金融发展水平,企业产权性质等差异是导致货币政策对新疆经济发展产生区域非对称性效应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性;新疆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相对弱化,师生交流互动少,这种趋势将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与信息化教学的优越性相冲突。为此,笔者提出要适应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必须要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并针对此提出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师生交流;互动    1引言    信息化教学是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标志的。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
期刊
摘 要:利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考过程,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在金工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应用,体现了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关键词:分组讨论;教学;特点    利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
期刊
现代司法理念和当前形势的发展要求司法公正、司法文明,要尊重和保护人权,检察机关规范执法,强化办案质量正是这种要求的具体体现和落实。从这个意义出发,围绕“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案件质量”,科学设计和构建检察机关案件质量管理体系,必将克服以往办案工作不规范、不透明的弊端,使案件从受理到结案的全过程置于案管部门的内部监督制约之下,做到实体、程序双公开,从源头上解决和根除不规范现象的发生。下面,笔者将就检察机
期刊
摘 要:所谓“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艺术创造中“物我融一”的情志。“意象性”在文人画中,往往是用来衡量作品是否“气韵生动”的关键,所以,文人画家十分重视“意象”的表达,强调对物象的描绘,不能局限于客观描摹,而要有心灵体验,这种体验超越自然之象,升华为深远的“意”,从而使文人画富有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艺术意蕴,达到“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期刊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多,经济周转量大大提升。人们除了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等来获取需要的资金外,民间借贷市场也红火起来。但因为其担保性比低等固有缺陷,所以因此引起的纠纷矛盾也是再所难免。还有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从中渔利,有的借吸收资金之名搞集资诈骗,这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现就我院近2年来所办此类案件作调研,总结如下。    一、牵涉罪名、案由及件数、人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