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作为一名专业的声乐教师,探讨关于声乐教学的问题,想方设法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
声乐被称为艺术歌唱,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职学校的声乐课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下,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声乐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应从这样的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形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不要像以前那样的死板,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或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而是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其他同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这其中去体会老师是怎么提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不足点,和老师怎么去帮这些同学改进他们的缺点。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三)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四)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
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五)声情并茂的演唱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声乐教师要在学生对演唱方法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歌曲及声乐的表演,这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者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演唱都要传情达意,做到声情并茂。教师可以从歌曲的主题、作品的内涵、音乐的风格、演唱的韵味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达到完美的情感表现。在发声训练的教学中,尽管练声曲没有完整的音乐思想,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动情,使之不再单调,变为有内容、有情感的歌声。这样学生每次发声都能在相应情境下进行,并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去歌唱,只要情真,歌唱状态就会积极、兴奋起来,这样更有助于演唱技巧的提高。
(二)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課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课堂评价模式是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学生的自卑的心理比较严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本人、同小组成员、教师、管理者、校外导师、行业专家、幼儿园构成,由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中职声乐课教学,是一门理论性高、专业技能性强的学科课程,且时代赋予其培养、完善人才的人格与素质的责任、任务任重道远。由于专业历史的渊源,其教与学上存在着难以突破的瓶颈,成功、合格的人才不多,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普及提高仍是困难重重,需要教师与专业同仁同舟共济,破解教学难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发展
声乐被称为艺术歌唱,它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职学校的声乐课中,教学目的不是培养歌唱家,而是想通过全面的系统教育培养出诸多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因此,在当下,中职学校必须通过拓宽专业知识途径、更新教学观念、开拓多元化的音乐课程、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使中职学校的声乐教学能够实现良性发展。
一、声乐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行为自制力也比较差,缺乏专业学习的思想,对知识的深层理论理解能力还比较欠缺。针对这样的学生,作为中职学校声乐教学应从这样的学生特点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自然规律,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声乐授课体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形式的改革
中职学校声乐课程的开设形式不要像以前那样的死板,一个老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授课,或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而是采取小组课的教学方式,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观察老师对其他同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要在这其中去体会老师是怎么提出其他同学身上的不足点,和老师怎么去帮这些同学改进他们的缺点。通过这样长时间的潜移默化的直接教育或间接观察,学生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综合声乐素质。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是与歌唱姿势、科学的发声方法的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掌握正确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是练习好发声和歌唱的重要课题之一。歌唱时,身体自然直立,精神饱满;双脚稍分开,重心站稳;头眼平视,双肩略向后,小腹微收;脸部自然,根据歌曲内容而做出相应的表情;演唱时,要处于精神振奋状态。如果姿势不正确就会使演唱者的形象、音质、音量、音色受到影响等,所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姿势,才能更好地歌唱。
(三)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仅凭理论知识和文学资料去进行学习是非常困难的,它主要是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不断的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的。那么什么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呢?声乐家管林曾定义:“所谓科学,就是合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一种唱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能适应一定的作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是能适应一定演员的声音条件。如果这两方面都得到满足,那么这种方法就是科学的。”
(四)加强歌唱中“字与声”的结合
声乐是一门语言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有机结合的产物,它通过艺术的咬字,吐字,归韵,收声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深刻、细致、形象地表达出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然而,中国名族声乐的传统建立在“以言为本”的基础上,字正腔圆为其重要的审美原则。字的发音直接影响着歌唱者的声音走向。只有“字与声”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才能使歌声富于艺术感染力,音乐的主题思想和形象才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字与声”的协调练习是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
(五)声情并茂的演唱
“声情并茂的演唱”是声乐教学者与学习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演唱作为音乐的表演门类之一,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它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最直接、最真实、最有力的。好的演唱者通过塑造真挚、生动、深刻的感情形象去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律动,感受着歌者饱满的激情。或喜悦欢愉,或悲伤愁苦,或平静深沉,或跳跃激昂。它给人的教导与启迪也是潜移默化的,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的。重中之重,莫过于一个“情”宇,对歌曲情感的真实感受让演唱者充满激情,演唱时真情的自然流露感染着观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反过来又影响着表演者,从而达到演唱艺术的最高境界。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唱技巧,但是对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的教学却经常忽视。作为声乐教师应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完整科学的,并且有层次感的系统的声乐理论知识体系来指导学生的声乐专业学习,把基本的声乐基础理论课和声乐艺术实践表演课融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声乐教师要在学生对演唱方法基本掌握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去处理歌曲及声乐的表演,这是一门在舞台上展示个人歌唱技术、技艺的表演能力和演唱者对歌曲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表现形式。任何一种演唱都要传情达意,做到声情并茂。教师可以从歌曲的主题、作品的内涵、音乐的风格、演唱的韵味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在声乐表演中达到完美的情感表现。在发声训练的教学中,尽管练声曲没有完整的音乐思想,但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动情,使之不再单调,变为有内容、有情感的歌声。这样学生每次发声都能在相应情境下进行,并带着这种情感体验去歌唱,只要情真,歌唱状态就会积极、兴奋起来,这样更有助于演唱技巧的提高。
(二)声乐教学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声乐教学不经过艺术实践的检验就不是成功的教学,可以说艺术实践是声乐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外延,艺术实践和课程教学两者之间彼此补充、彼此促进。学生的艺术实践是他们在声乐課堂上学到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巧的再现。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新型的课堂评价模式是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学生的自卑的心理比较严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评价主体分别由学生本人、同小组成员、教师、管理者、校外导师、行业专家、幼儿园构成,由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研究制定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按照评价标准对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解剖和分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中职声乐课教学,是一门理论性高、专业技能性强的学科课程,且时代赋予其培养、完善人才的人格与素质的责任、任务任重道远。由于专业历史的渊源,其教与学上存在着难以突破的瓶颈,成功、合格的人才不多,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的普及提高仍是困难重重,需要教师与专业同仁同舟共济,破解教学难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