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国现有的美术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而“活动教学法”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更加的科学,能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弥补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本文将探讨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学法
现阶段的美术课不再是一味的只追求培养学生美术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做到有效的学习,就要保证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营造一个高效率、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活动教学法”就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关于“活动教学法”的基本介绍
“活动教学法”也称之为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習的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研讨探索、游戏、阅读等方式去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活动教学法中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大胆尝试、探索,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被动的参与活动,活动过程是与学习过程相分离的,而“活动教学法”中的活动是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活动教学法”中推行的教学内容是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融为一体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二、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活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活动模式。由于每个活动都是遵循一个指导思想,所以它们也有一个相近的流程。通过分析活动与小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把活动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要对对活动设计所针对的群体有一个了解,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点等。教师通过熟悉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初步的活动设计预案。在设计预案时,要考虑到多重因素,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活动效果是否显著、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等问题。在活动设计时,可先由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初步的活动构思,再与学生商议确定活动设计;也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活动方案,教师对活动给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活动方案。
(二)活动准备
为了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要从多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物质准备包括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具、材料等;心理准备包括在课堂中可以活跃气氛,消除一些同学的消极情绪,使大家能够在身心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活动;空间准备则是活动场地的选择问题;安全准备包括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作为教师要进行提醒等。
(三)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指教师把之前设计的活动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组织、管理好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积极策划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尝试体验、研讨探索、实践观察等。
(四)活动成果呈现
美术课活动成果呈现,主要是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例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做成展板,装饰在教室墙面上、教学楼走廊等供大家参观欣赏。通过展示优秀作品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对参加展示的同学是作品上的肯定,能够增加他们的自豪感,也对作品未被采用的同学起一个激励的作用,使其有学习和努力的目标,在学习中展开“比、追、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活动的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判断该课时的活动设计是否成功。如果设计的活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并且活动的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绘画作品的呈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活动算是成功。相反,设计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的心理、或者脱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活动的实施是孤立的,那这节课所设计的活动就没有价值。因此,教师要对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仔细推敲,确保活动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2]
三、结 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实践教学,分析了“活动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研究。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美术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活动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更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教学更加强调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作用,在整体把控活动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外,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从僵化中解放出来,改变教育观念,切实的理解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3]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只有做好全面的准备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显著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臣之,王虹.活动教学法:历程/要义及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
[3]石启超.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教学法”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教学法
现阶段的美术课不再是一味的只追求培养学生美术专业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做到有效的学习,就要保证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营造一个高效率、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其中“活动教学法”就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关于“活动教学法”的基本介绍
“活动教学法”也称之为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自主学習的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研讨探索、游戏、阅读等方式去学习知识。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参与性,教师在活动中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活动教学法中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主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大胆尝试、探索,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传统的教学活动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被动的参与活动,活动过程是与学习过程相分离的,而“活动教学法”中的活动是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活动教学法”中推行的教学内容是创造性、实践性、教育性融为一体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1]颠覆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有效的实现教育目标。
二、活动教学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活动教学法”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活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活动模式。由于每个活动都是遵循一个指导思想,所以它们也有一个相近的流程。通过分析活动与小学实践经验相结合,可以把活动教学模式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活动设计
教师首先要对对活动设计所针对的群体有一个了解,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点等。教师通过熟悉教材结合学生的特点形成一个初步的活动设计预案。在设计预案时,要考虑到多重因素,要关注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活动效果是否显著、活动方案的可行性等问题。在活动设计时,可先由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初步的活动构思,再与学生商议确定活动设计;也可以先由学生提出活动方案,教师对活动给出修改意见,最终确定活动方案。
(二)活动准备
为了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效果,要从多方面做好充足的准备。物质准备包括活动中所需要的道具、材料等;心理准备包括在课堂中可以活跃气氛,消除一些同学的消极情绪,使大家能够在身心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活动;空间准备则是活动场地的选择问题;安全准备包括提前做好安全措施,排除安全隐患,小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差作为教师要进行提醒等。
(三)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指教师把之前设计的活动内容呈现在课堂上,就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教师组织、管理好学生参与到活动过程中,积极策划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具体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游戏竞赛、尝试体验、研讨探索、实践观察等。
(四)活动成果呈现
美术课活动成果呈现,主要是展示学生的课堂作业例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可以将学生的作品做成展板,装饰在教室墙面上、教学楼走廊等供大家参观欣赏。通过展示优秀作品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积极性,对参加展示的同学是作品上的肯定,能够增加他们的自豪感,也对作品未被采用的同学起一个激励的作用,使其有学习和努力的目标,在学习中展开“比、追、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活动的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来判断该课时的活动设计是否成功。如果设计的活动学生积极配合、参与,并且活动的内容又有助于学生绘画作品的呈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那么活动算是成功。相反,设计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有抵触的心理、或者脱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启发,活动的实施是孤立的,那这节课所设计的活动就没有价值。因此,教师要对活动中的每个环节仔细推敲,确保活动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2]
三、结 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实践教学,分析了“活动教学法”在美术课堂上的应用研究。在时代不断发展和美术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活动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应用更能全面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活动教学更加强调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作用,在整体把控活动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在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外,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多变的教学活动。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从僵化中解放出来,改变教育观念,切实的理解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3]在活动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只有做好全面的准备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显著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臣之,王虹.活动教学法:历程/要义及趋势[J].课程.教材.教法,2013.
[3]石启超.小学美术课程“活动教学法”实践策略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