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经历过程体验几何直观魅力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gmx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几何直观作为2011版课程标准新增的核心概念,教师应该尽可能强化几何直观教学、让学生经历几何直观图形的抽象过程,感悟这一过程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和基本的数学思想,从而充分利用几何直观来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认识几何直观在数学学习中的深层次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经历;几何直观;数形结合
  《新课程标准》里提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它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引导学生经历“情境再现——结构图示——图形表示”的过程
  本节课真正重要的是借用几何直观教学,让学生深入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用对应思想统领课堂。在教学时尝试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
  第一环节,模拟情境。“植树节到了,四(1)班的同学们植了一行10棵树,为了美化环境,同学们又在每相邻的两棵树中间摆一盆花,一共可以摆多少盆?” 学生借用小棒、圆片拼摆或画图探究。(用表示树,用 表示花)
  接着把树的棵树改为20棵、1000棵,让学生说出:“开头是树,结尾是树,一棵树对应着一盆花,一棵树对应着一盆花……最后一棵树没有花与它对应,所以树的棵树比花的盆数比多1”。也就是花分别有19盆、999盆。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势,先摆花,再在相邻的两盆花之间种树。学生通过画图悟出:“开头是花,结尾是花,一盆花对应着一棵树,一盆花对应着一棵树…最后盆花没有树与它对应,所以花的盆树比数的棵树多1。”
  通过这样的一个“种树摆花”的活动,学生借助于画图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就容易找到树的棵数与花盆数之间的关系,不知不觉中,学生从中体会到了“一一对应”思想的妙处,不管花盆数和树的棵数是多还是少,棵数与花盆数的个数始终相差1。初次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环节,结构图式。因为例题的数据较大,不方便学生画图,因此改变例题的数据: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能栽多少棵?学生尝试画图表示,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说出:“开头是树,结尾是树,一棵树对应着一端5米长的路(即间隔长度),一棵树对应着一端5米长的路…最后一棵树没有路与它对应,因此,树的棵树比路的段数多1”。接着把路延长到100米,学生同样用这种对应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对于“两端都不种”和“只种一端”都可以归结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解决。学生就不需要再死记公式,而是不管是什么的种法,都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到正确答案。
  两端都不种时,画图如下:
  引导学生发现说出:“开头是路,结尾是路,一段路对应着一棵树,一段路对应着一棵树…最后一段路没有树与它对应,因此,路的段数比树的棵树多1,所以树的棵树是4-1=3(棵)。
  在只种一端的情况,画图如下:
  因为开头的是树,结尾的是路,一棵树对应一段路,一棵树对应一段路…最后没有剩下的了,所以路的段数和树的棵数一样多。
  第三环节,图形表象。所谓表象,即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心理图式。几何直观教学不能仅停留于几何图形层面的运用,而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几何表象。使直观、可视化的图形变成无形的空中比画痕迹和内隐的思维想象结果。因此,在解决植树问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前面探究性过程中建立的图形表象,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路灯问题、锯木问题、排队问题、爬楼问题等等。只要找出问题中谁和谁是“一一对应”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如在锯木问题里,锯的次数和锯的段数一一对应;爬楼问题里,爬的楼梯数和楼层数一一对应;排队问题里,人数和间隔数一一对应等。学生依据表象,灵活地运用这一思想方法,在不断的运用中,“一一对应”这一思想方法逐步深入人心,最终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每位学生经历三次不同层次和目的的建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植树问题的本质所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三种不同的情况应该是加一、减一还是不加不减,而是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利用形象直观的线段图作支撑,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统领三种不同的情形,形成较好的思维模式,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量关系,减轻记忆的负担。
  二、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结构图示——归纳总结”的过程
  借助几何直观图形,引导学生在经历“提出猜想——结构图示(关系图示)——归纳总结”的推理过程,体验联想类比、归纳推理、迁移转化的思想。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不少教师会依据教材的编排“亦步亦趋”,却很少能以知识联系视角来备这节课,如此便会在不经意间使得数学知识的学习支离破碎,破坏了数学知识的整体结构性。如果我们借用几何直观,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故而进行迁移、联想、推理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突出“归纳推理”思想,那么自然就能引领学生理清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乘积就是其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这一本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环节:唤醒经验,类比联想。(所有的实录,换成描述式文字。)
  师:同学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吗?(生答用小正方形铺的方法)
  师:还记得是怎么铺的吗?
  生:每排铺几个,看能铺几排。
  生:用每排的个数乘以排数,算出铺了几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也就是几平方厘米。
  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是等于它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而面积单位的个数又等于每排的个数乘以排数,所以我们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操作课件,如下图1)。
  师:猜想是发现科学的前奏,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你能大胆猜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吗?
  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这是你的猜想,我把它写下来。(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师: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回忆,对于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你有什么启示呢?
  生:也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来摆,然后算出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那么这个摆后的长方体就是几立方厘米。
  第二环节:沟通联系,归纳推理
  师:老师收集了这四个同学的摆法,观察这四个长方体,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有意识地收集四种体积一样、形状各异的长方体用展示台展示。)(操作课件如下图二)
  生:这四个长方体的形状变了,而体积不变。
  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的体积是不变的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
  生:也就是它们都含有12个1cm3的体积单位,所以体积相等。
  师:原来长方体的体积就是等于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教师板书:“长方形的体积=长方体所含的体积单位的数量”)
  师:我们再认真来观察这些数据,你能得到刚才那位同学一样的猜想吗?
  生:是的,这四个长方体的长乘宽乘高都得到121cm3。
  师:其他不同摆法的同学也用你们摆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相乘一下,积是不是还是会等于体积?(请不同摆法的学生汇报。)
  师:通过操作,大家都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得到的猜想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师:请刚才摆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3厘米的同学上来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我是先每排摆3个,摆了2排,算出一层有6个小正方体,然后一共摆了3层,所以也就用每层的个数乘以层数,也就是一共有18个小正方体,也就是18 1cm3。
  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怎样算出摆成的长方体一共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呢?
  生: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每排的个数×每层的排数× 层数。(板书)
  师:每排的个数、排数、层数和长方体的长、宽、高到底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体的长有6个11cm3的体积单位(或者说每排摆6个),所以,长是6厘米。(操作课件,如下图3)
  生:一层摆2排,长方体的宽是2厘米,就是说,每层的排数正好与长方体宽的厘米数是相同的。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分析,发现:测量长方体时,每排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就是长的厘米数,每层的排数正好就是宽的厘米数,层数正好就是高的厘米数。这么一来,我们就更加确定长方体的体积就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就是等于长×宽×高。
  (图一)
  (图二)
  第三环节:迁移转化,渗透思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长方体的计算方法,那么哪位同学知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呢?
  生: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它就是一个正方体,在正方体中,我们把每条棱都叫做棱长,那么长×宽×高就是棱长×棱长×棱长,所以,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根据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自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种迁移的方法是我们学习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板书正方体体积公式)
  师:棱长用字母a表示,那么V=a.a.a,除了这种写法,还有没有更简洁的写法吗?你是怎么想到的呢?
  生:因为2个a相乘可以写成a2,那么3个a相乘可以写成a3。
  师:这里又一次发挥我们的经验,用到迁移的学习方式,这里a3表示是什么?(3个a相乘)
  师:3个a相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那么4个a可以怎么写?5个?100个?N个?
  整节课中,都能充分地挖掘资源引领学生体验联想类比、归纳推理、迁移转化的思想,使得课堂显得厚重而有效。
  三、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结构图示——模型建立”的过程
  著名数学家徐利治先生曾如是说:“几何直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是的,借助几何直观图形,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结构图示——模型建立”的过程,以“形”分析并解决数学问题,渗透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模型思想。
  如,在教学“图形的规律”一课时,教者的编排意图就是让学生以几何直观的手段体验数学的模型思想。在教学时,建议能在尊重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教材进行补白与活用。首先,提出问题。提出:“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然后便出示了(操作课件如下图四)。
  其次,结构图示。并引导学生用列表的策略来观察分析(如图),并得出“每多摆1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的关系。接着,算法探究。让学生根据直观图示发现:一是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3+2)根,摆3个三角形需要(3+2+2)根,摆4根三角形需要(3+2+2+2)…….。二是摆1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需要(2×2+1)根,摆3个三角形需要(3×2+1),摆4个三角形需要(4×2+1)…….。最后,建立模型。教师提出“如果要摆100个三角形要需要多少根呢”,学生便能很快明白(100×2+1),因为有了前面的直观图示的支撑下,学生对为什么要这么算的算理便很清晰了。至此,我们要适时地引导提升“如果要摆N下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呢”,于是学生对于“2N+1”模型的建立便水到渠成了。
  总之,对于“几何直观”这个课标修订版中新提的核心概念,并非当下很多教师眼中的“数形结合”的升级版,而是侧重于以“形”来解决数学问题。在充分理解其本质概念之后,我们更应该付诸于行动,在教学行为中跟进,强化“几何直观”教学,让学生能充分感悟数学基本思想。
  (图三)
  (图四)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老而新的永恒话题。课堂教学需要什么招在校育人需要什么计纵有千条妙计,可落实到实践中还需要教师自己的努力探索与积累。本文从教师能力成长着手讨论,试图启发信息教师把眼光放远,不断地自我修养、自我培养、自我成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四项修炼  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已有不少人在研究了。但仍有很多人彷徨、迷茫着。若要找原因的话,我们有些是新教师,刚刚参加工作,
期刊
【摘 要】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电脑网络、信息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工具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已经把信息技术渗透进了各行各业,将信息技术逐渐融入到中学数学的教学中也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关键词】教学效果;信息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绝非人们想象的上几节多媒体课,它包括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如网上查询,搜索各种资源;制作课件,上好多媒体课,提
期刊
【摘 要】要想有个高效的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策划和教授过程中巧抓教育时机,通过本人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出课堂情境的创设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生成;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也就
期刊
【摘 要】多媒体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多种感官在短时间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丰富的信息、逼真的动态效果,激发了学习兴趣、提上了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化学;教学;问题;对策  一、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主要学科,的确没有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但如何使用却值得推敲。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  我在数学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体与教材的巧妙融合  多媒体是教学的助手,是教材生动形象的体现者,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激
期刊
【摘 要】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教师首先树立起后进生的学习信心,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爱是教师与学生的桥梁,爱能使孩子克服自卑,获得勇气与力量。所以,要从多方面爱护、照顾后进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给后进生更多地表现自我的机会,尽可能地把后进生能做好的事交给后进生。只要后进生有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最终要使后进生从心理发生感
期刊
【摘 要】在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考虑到“以审美为核心”这一教育理念。它涵盖了相关中小学生音乐课程的相关功能内容,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方面就是要从深层次去分析音乐教学中相关的性质、目标以及方法对于课程基本要求定位的关键。从更深层次的方面去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它也可以为当前的音乐教学改革做好方向定位。因此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来不断地培养出学生的高超审美能力,同时来不断地
期刊
【摘 要】在钢琴日益普及的今天,各个年龄阶层的人都投入到学琴队伍中来,而适合成人学习钢琴的教材却少而又少。根据成人生理、心理的特点,合理地选用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琴的兴趣和信心。黄佩莹教授编著的《趣味钢琴曲选——献给老年朋友》,很好地平衡了成人学习的优势、劣势,所有练习曲乐曲化,成人使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关键词】钢琴;成人;实用价值  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年、中年甚至老年人加入到学钢琴行列,
期刊
)  【摘 要】多媒体语文教学是以计算机做辅助工具的新型语文教学形式,它形象、直观、生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动静结合、视听同期、音色共处,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语言运用  据调查了解,当前许多语文教师为赶新潮,随波逐流,盲目滥用多媒体技术,全然不顾语
期刊
【摘 要】创意童话表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创意童话表演中幼儿的创意舞蹈更能让孩子在充满个性创造的艺术氛围中积极主动、活泼快乐地学习。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五个方面谈谈幼儿自主创意舞蹈教学的一系列有效策略:创造游戏情节,激发幼儿兴趣;融合故事情景,充分自主创意;运用图谱手段,实现师幼沟通;立足启发引导,增进师幼互动;运用视频照相,激发幼儿创造。  【关键词】幼儿;创意舞蹈;教学;策略  创意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