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想有个高效的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策划和教授过程中巧抓教育时机,通过本人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出课堂情境的创设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生成;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要求学生对课堂知识充分理解、课堂技能完全掌握。这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搜索、获取、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它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从任务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手段选择、评价的方式、课堂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经历总结出课堂情境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大途径,同时总结出以下三个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精于设计,提高实效
策略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偏重动手能力,不容易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主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量身定做出使学生兴趣浓厚,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具有强烈引导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学习氛围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转向课堂学习内容中,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进行《网上游西湖》一课教学时,首先在课间我着力营造一种悠扬典雅符合西湖特点的氛围,在教室中播放《渔舟唱晚》,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水墨西湖的图片。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一种氛围去感染他们,一进教室就明白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什么有关,事实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确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上课起初延续这种古韵十足的氛围,师生共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谈话引出第一个任务,师:“这首古诗描绘了西湖曼妙多姿的景色,诗的作者是一个与西湖非常有缘的人,西湖还有一个和他有关的景点,你知道是哪个景点吗?(停顿)那就是苏堤。接下来请你利用搜索引擎网上搜索“苏堤”,注意了解它的来历和欣赏它的美景。”播放《渔舟唱晚》,始终用这乐曲声提醒学生课堂的主题。
策略二:巧设“陷阱”,促成有效生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易犯的操作错误很多能预料得到,所以在准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考虑教材,还要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这样,一个“失误”给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教学准备时要准备几个“失误”,让学生有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在《装扮桌面》一课教学时,学生从我给他们的图片素材中设置桌面背景,发现明明是一样的图,设置成桌面后有些是清晰的,有些却拉伸得很模糊,有的同学甚至怀疑自己操作错误。其实,这是我故意让他们“出错”。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我发现文件名后有a字母的设置成桌面后都很模糊,这是为什么啊?”这是因为在桌面图片素材的选择中,我将同一张图设置成不同分辨率的大小两张图,学生在选择时,通过文件夹是看不出区别的,但是当他们设置成桌面后,就会产生两种效果。
二、把握时机,提高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技术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的“意外”资源,我们应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树立“”课堂意外”是教育资源的意识。
策略三:巧用意外,收获别样精彩
信息技术课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科,除了有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还有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等计算机房所必须的“设备”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容易发生的事情有网络突然中断、显示器无法工作、突然死机和病毒感染等,对于这样的意外要能积极面对并且有效引导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如:进行《整齐的教学楼》这一课教学时,在作品展示交流环节,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正当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A5的作品广播给全班学生时,由于学生机的配置或网络传输等原因,使广播教学不能正常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机没有转播成功,有的学生机甚至死机,教室立刻骚动起来。这时已经是课堂内容的后半部分,进入评价展示环节,没有时间重新调试机器。我直接示意学生先安静下来,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用人的“第三只眼睛”想象力去欣赏A5同学的作品,并鼓励及引导A5用形象富有条理的描述把作品展示给同学。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焦点已经不是计算机的故障,而是如何用“第三只眼睛”去“看”同学的作品。可能是学生想象力丰富、敢于表达,也可能是首次尝试这种特殊的作品欣赏展示环节,通过巧妙利用,一次设备发生故障带来的机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生进行评价时也格外认真,所谓是意外的收获。
信息技术课堂是实施教育现代的主要场所,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阵地,作为这个舞台的搭建与指导者的信息技术教师,定要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原则,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苗逢春博士主持http://www.nrcce.com/
[2]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http://www.jaoyuan.com/jxjy/ReadNews.asp?NewsID=938
[3]林正范,贾群生著《学习与评价》,2004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4]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杨威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创设;生成;有效性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要求学生对课堂知识充分理解、课堂技能完全掌握。这包括学生对信息的搜索、获取、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它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从任务的设计、教学的方法手段选择、评价的方式、课堂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努力。笔者结合几年来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经历总结出课堂情境和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大途径,同时总结出以下三个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精于设计,提高实效
策略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偏重动手能力,不容易激发学生真正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和技能基础,通过巧妙设计教学主题,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量身定做出使学生兴趣浓厚,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具有强烈引导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沉浸在一种学习氛围中,有效的引导学生转向课堂学习内容中,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进行《网上游西湖》一课教学时,首先在课间我着力营造一种悠扬典雅符合西湖特点的氛围,在教室中播放《渔舟唱晚》,并利用投影仪播放水墨西湖的图片。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有一种氛围去感染他们,一进教室就明白今天的学习内容和什么有关,事实上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确在第一时间就进入了学习状态。上课起初延续这种古韵十足的氛围,师生共诵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谈话引出第一个任务,师:“这首古诗描绘了西湖曼妙多姿的景色,诗的作者是一个与西湖非常有缘的人,西湖还有一个和他有关的景点,你知道是哪个景点吗?(停顿)那就是苏堤。接下来请你利用搜索引擎网上搜索“苏堤”,注意了解它的来历和欣赏它的美景。”播放《渔舟唱晚》,始终用这乐曲声提醒学生课堂的主题。
策略二:巧设“陷阱”,促成有效生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易犯的操作错误很多能预料得到,所以在准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不但要考虑教材,还要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上常常这样,一个“失误”给学生的影响力大大超过教师枯燥的说教。教学准备时要准备几个“失误”,让学生有在错误中成长的机会,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如:在《装扮桌面》一课教学时,学生从我给他们的图片素材中设置桌面背景,发现明明是一样的图,设置成桌面后有些是清晰的,有些却拉伸得很模糊,有的同学甚至怀疑自己操作错误。其实,这是我故意让他们“出错”。细心的学生问我:“老师,我发现文件名后有a字母的设置成桌面后都很模糊,这是为什么啊?”这是因为在桌面图片素材的选择中,我将同一张图设置成不同分辨率的大小两张图,学生在选择时,通过文件夹是看不出区别的,但是当他们设置成桌面后,就会产生两种效果。
二、把握时机,提高实效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提出:“学生在课堂的不同表现,是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新技术的教师要有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课堂上,要关注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研究学生。”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的“意外”资源,我们应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教学资源,树立“”课堂意外”是教育资源的意识。
策略三:巧用意外,收获别样精彩
信息技术课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学科,除了有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活动,还有计算机及应用软件等计算机房所必须的“设备”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比较容易发生的事情有网络突然中断、显示器无法工作、突然死机和病毒感染等,对于这样的意外要能积极面对并且有效引导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如:进行《整齐的教学楼》这一课教学时,在作品展示交流环节,同学们都踊跃地举手,正当教师利用电子教室软件将A5的作品广播给全班学生时,由于学生机的配置或网络传输等原因,使广播教学不能正常显示,有近一半的学生机没有转播成功,有的学生机甚至死机,教室立刻骚动起来。这时已经是课堂内容的后半部分,进入评价展示环节,没有时间重新调试机器。我直接示意学生先安静下来,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用人的“第三只眼睛”想象力去欣赏A5同学的作品,并鼓励及引导A5用形象富有条理的描述把作品展示给同学。通过这样的调整,学生的焦点已经不是计算机的故障,而是如何用“第三只眼睛”去“看”同学的作品。可能是学生想象力丰富、敢于表达,也可能是首次尝试这种特殊的作品欣赏展示环节,通过巧妙利用,一次设备发生故障带来的机遇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学生进行评价时也格外认真,所谓是意外的收获。
信息技术课堂是实施教育现代的主要场所,是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技术进行学习和生活的阵地,作为这个舞台的搭建与指导者的信息技术教师,定要依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原则,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堂实效。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网》, 苗逢春博士主持http://www.nrcce.com/
[2]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http://www.jaoyuan.com/jxjy/ReadNews.asp?NewsID=938
[3]林正范,贾群生著《学习与评价》,2004年6月,浙江人民出版社。
[4] 《信息技术教学导论》,杨威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