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精神贯穿教学教育的全过程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htwish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对话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是对话时代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对话早已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但大多仅仅把对话作为教学手段和形式显性地表现在教学环节中。只有体现平等、宽容等对话精神,对话教学才能成为师生增进了解、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才能彰显共进、创生和秩序。对话精神还有利于塑造人的和谐心灵和健全人格,成为教育改革的深切呼唤。对话应成为一种教育精神,贯穿在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成为全社会的行为追求。
  【关键词】对话形式;对话精神;教学设问;学生发展
  
  人类有史以来,对话历来是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在今天,对话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存在状态和内在诉求。近年来,对话教学的理念应运而生,这正是对话时代在教育领域的反映。纵观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对话早已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但大多仅仅把对话作为教学手段和形式显性地表现在教学环节中。笔者认为,对话更应成为一种教育精神,贯穿在教学教育的全过程。
  一、对话形式与对话精神
  对话作为社会活动现象,与个人独白相对应,它在一般意义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语言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发展,对话可以通过书信、电话和网络等形式来表现。
  同时也要看到,任何对话的发生和持续都有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前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进入同一个对话情境中,至少必须具备几个条件:1、人格尊严的大致平等;2、具备表达各自思想的自由气氛;3、双方有听取别人意见的倾向;4、有达成妥协共识的心理准备和智慧。因此我们可以说,对话形式下应该有着深刻的内涵,合理健康的对话形式必然体现平等、自由、倾听、理解、宽容等对话精神;也只有如此,对话才能成为师生增进了解、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1]
  二、片面注重形式的教学对话
  课堂对话教学通过师生的对话形式和教学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领会学习内容,这是现行教学中普遍认可的教学模式。但是,大量存在的教学对话形式不一定都体现对话精神。例如,在讲授历史必修2《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时,“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对话过程可能呈现出下面两个极端的案例。
  〔案例一〕依纲靠本式问答
  老师: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那么你认为经济全球化有何利与弊呢?
  这个设问直指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只需在全班师生的注视下把教材相关内容陈述出来即可,实质是由学生代替老师“照本宣科”。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几乎体会不到师生自由的思维和个性化的思想表达,教材的权威湮没了师生双方的平等与自由,这在本质上是没有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这种仅有对话形式的教学对话是达不到启迪学生思维的目的的。
  〔案例二〕环环紧扣中逼问
  教师: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各国在开放和交流中发展。那么经济全球化对各国来说只有利没有弊吗?
  学生:不是。
  老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经济全球化也会带来弊端。
  老师:那么,你能具体说明这些弊端吗?……
  在老师的逼问下,学生在看不到前景的迷途中摸索,迷糊着向老师预定的“标准答案”前进,最后大功告成。这种课堂看似师生双边活动热烈,但它充分展示的是教师的课堂权威,学生不是独立的思维个体,没有平等的对话地位民主的对话环境,因而也就丧失了通过对话表达自我的资格,更没有师生间倾听、宽容了。
  当我们专心致志于知识的传授时,学生直接快速地获取现有知识成为我们一切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但是,获取现有知识远远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目的,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内在的情感世界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更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教学对话如果遗失对话精神,只注重空洞的对话形式和对话技巧的完善,无疑是过去“填鸭式”教学的翻版。
  三、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
  要使教学对话成为师生发展的舞台,就要凸显对话的精神内涵。教学对话不仅仅作为教学形式而存在,更应该在平等、自由、倾听、理解、宽容的精神指导下,产生教与学的“张力”,促进师生全员的积极思考,最终生成教学成果。
  〔案例三〕民主导引下生成
  2008年9月以来,一场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问题,冰岛国家财政陷入深刻危机,希腊等欧盟国家经济遭受重挫,全球金融海啸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进出口贸易受损严重。为渡过危机,各国纷纷推出经济振兴计划,美国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用于解冻消费信贷市场,欧盟出台一项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制定了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方案。同时各国领导者意识到,全球性的危机需要全球共同应对,加强合作,共同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已逐渐成为各国共识,一系列寻求国际合作的会议相继召开。
  (1)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引发为全球性的金融海啸?
  (2)各国应对金融海啸为什么既有各自的对策,又要加强国际合作?
  (3)你认为金融海啸过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会削弱吗?
  (4)这场金融海啸对我国发展有何启示?
  教师为学生创设贴切生动的问题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自由地猜想表达,在对话、倾听与交流中厘清经济全球化的困惑和对策。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励,学生成了思维和课堂的主人,尊重了学生的思维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从深层次疏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新时代人格尊严。这种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在平等中共进。在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中,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自己一样、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的个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成为平等的伙伴式的关系,这样的伙伴式关系,自身就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处在同一个教学体系中的老师和全体学生,通过主体意识的表达、学习伙伴的倾听和评价,相互分享思维的成果,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较充分地表现自己和发展自己,达成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共同进步和成长。
  2.在交流中创生。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凸显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本质,使得教学主体之间发生着个性的互补和智慧的碰撞,从而创生出新的经验,达到与教材文本知识的融合。同时对话精神引发学生群体对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学生从被动受问者变为主动发问者,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知识的发现者,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创造色彩,这对于学生创造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3.用智慧营造秩序。在贯彻对话精神的教学对话中,教师和学生洋溢着生命的色彩,富有活力和魅力,课堂教学的不确定性增强,教师越来越难以用不变的思维模式应对多变的课堂环境。营造和引导有序的教学秩序,需要教师具有更加卓越的教学智慧和教学机智。我认为,教师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话题期待。教师选取发人深省的话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2)激昂生命。教师的倾听态度能推动学生的热度参与,教师的评价导向能推动学生间的有效作为;
  (3)高屋建瓴。为使学生的对话活动达到生成知识的境界,教师应及时对学生零碎的话语进行有指导性的提升,整合学生思维。
  四、教育不能缺失对话精神
  在教学对话中贯彻对话精神,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素质、包容情怀和创新意识和能力,都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把视角转向教育的反面。
  〔案例四〕教育的悲剧
  2008年10月5日,山西朔州二中16岁的李亚胜刚入学一月,四刀捅死班主任郝旭东老师。李亚胜在《死亡日记》里写道:“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世界是黑暗的。不光是老师,父母也不尊重我,同学也是,他们歧视我,我也不会去尊重他们……我希望我用这种方式可以唤醒人们对学生的态度,认识社会,认识国家,认识到老师的混蛋,让教育业可以改变。”他与郝老师无冤无仇,但人们普遍认为他成长在“缺少沟通的家庭”,“不爱说话,内向,从来没和同学打过架,就是成绩差点”。
  这起弑师案令人触目惊心,对当事双方都是不可挽回的悲剧;更严重的是,这类案件屡见不鲜。连16岁的学生都呼唤教育变革,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做怎样的改变?不难发现,这类案件的肇事者大多性格内向,不善说话。是什么压抑了他们说话的天性呢?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话精神的缺失是直接原因。在教育全过程中贯穿对话精神,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1.塑造学生和谐的心灵。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韩望喜认为:社会和谐不仅需要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需要人内心的和谐。他指出,有三件事必须去做:一要耐心聆听,二要用心思考,三要通过相互交流来解决冲突。[2]无尽的课业负担压缩了师生的对话与交流,使学生的苦闷得不到释放,可能以病态的言行直面社会。因此以平等、自由、倾听、理解、宽容为原则的对话精神必须达到张扬。
  2.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包括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中贯穿对话精神,学生可以在与学习伙伴的交流、碰撞甚至争论中学会自处和共处,善待自己,宽待他人,逐步培养有效解决冲突的能力。这种人格修为,无论对个人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有序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举国上下大谈教育安全的今天,学生心理安全的意识和教育被提上日程。应该强调的是,心理安全的意识绝不能依靠生硬的灌输,心理安全教育也绝不能依靠单向的说教。对话精神贯彻在学校、家庭等各个教育领域中,使学生养成表达和交流的习惯,赋予学生对话的权力与尊严,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行为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11).
  [2]韩望喜.心灵的倾听—社会和谐与心理和谐.心灵的和谐系列节目,2010,19.
  
  作者简介:秦立红(1969-),女,现供职于广东汕头华侨中学。
  
其他文献
生命从何而来?健康生命从何开始?历代名医对此做出了独特的阐述。而藏医学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与长寿状况基本上在父母双方的因缘和合、遗传的基因、受孕的年龄、受孕的时间、受孕时的生活规律等方面就已成型了。可以说在藏医的视野里,善待生命、呵护生命是从生命的起点开始的。因此只有天时地利人合,才能揭开一个健康生命的旅程。  成书于1300年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中,对胚胎形成的先决条件已有了独到而又非常科学的认
期刊
【摘要】排球规则的修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的在于均衡攻防矛盾,促进比赛的竞争性观赏性,使排球运动更具魅力。发球擦网落入对方有效区内为发球成功,自由防守队员作用明显,专门培养尚待加强,每球得分制等新规则。比赛节奏加快对运动员提出全方位要求。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排球竞赛规则的修改对排球技战术带来的变化与创新,旨在使技战术能与规则同步并进使球队尽快适应甚至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  【关键词】排球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音乐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情境、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能力;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由于音乐艺术有它固有的特质,而这一固有的特质使音乐教育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它
期刊
【摘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举措。在促进高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进程中,要调动高校内外各方面力量,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并使其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关键词】高校党内;激励;关怀;帮扶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并明确指出
期刊
【摘要】临洮县战国秦长城作为战国秦长城的一部分,采用黄土夯筑法,由墙体、墩台、烽燧、壕堑、山险、河险、障城(军事据点)等实体共同构筑成一道强有力的防御体系。后世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缮沿用,直到汉武帝反击匈奴前,它都一直担负着防御匈奴南下进攻的重任。  【关键词】临洮县;战国秦长城;防筑体系;后世沿用     战国秦长城是秦昭王时期,秦国为防御匈奴族南侵而在西北地区修筑的防御工程,笔者有幸于201
期刊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现状中,存有不少问题。使用的教材中,虽图文并茂,但有些与实际问题联系之事甚少,从而历史学科本身的特性荡然无存。中学生缺少一个指明灯,因此在某些方面需要加强对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历史;综合素质;潜力;新课堂    历史本是一门内含多种因素的科目,却被中学生视为“副科”,只是取得高中毕业证参加高考的一块“敲门专”,学生在课堂上觉得枯燥无味。面对此种情况,教师不知如何
期刊
【摘要】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初中思品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运用四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思品;四法;积极性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一切富有成效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新课改带来了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注重教师怎样教,教得怎么样,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怎样学
期刊
【摘要】作为领导干部,务必紧贴发展的新使命、发展的新特征、发展面临的新问题,靠学习点燃创新的智慧、靠学习培养创新的品格,靠学习支撑创新的平台,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不断学习、善于学习。  【关键词】学习;提高;领导力    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昨天的知识未必能解释今天的现实,
期刊
一、培养语感,打好“双基”语文的核心是语言,语言的核心则是语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一个学生的语感强了,他在理解方面和表达方面都会不断前进”——吕叔湘  怎样引导学生诵读潜思,培养语感呢?  驱遣想象,诱发语感。古人强调读书要读进去,想出来。就是说,阅读与想象相结合,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进行阅读。有三种情况:一是抓住具有感染力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引导分析比较,想象
期刊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了其理念与特征运用,并探讨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在对目标总体描述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方法。所谓“任务型”,就是强调以任务为载体、为动力,用英语支配言行,掌握所学语言。贯彻《标准》的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意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