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学生以“原生态”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nter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还学生以“原生态”,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科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其次,学生的语文实践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大自然这位名副其实的老师。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时,多观察,多想象,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小小创造。再次,教师转变学科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中获得肯定、增强信心,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还学生以“原生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最后,教师在转变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转变学生观念,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培养为主动培养,这样会使我们培养、提高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工程事半功倍。
  关键词:还学生以“原生态”教师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转变学生观念主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9-02
  “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家的院子里都没有蚯蚓,只有我们家的院子里有?”“妈妈,老师说,蚯蚓的身体上应该有一道环,为什么我们院的蚯蚓身上没有环啊?”“妈妈,为什么一下雨,蚯蚓就都跑出来了?”……还记得,女儿小的时候,简直就像“十万个为什么”,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总会源源不断地从她嘴里冒出来。只要我和爱人陪她散步,总要回答她数不清的“为什么”。常常,一边回答着她的问题,我就一边会揣摩:她小小的脑瓜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号?为什么好多我们平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情,在她眼里却“疑云重重”?……曾经,我无意中和同事们谈起女儿的这些事情,却惊讶地发现:原来,每个同事家的孩子,几乎都会像我女儿这样,带给爸爸妈妈无数的问号、无数的惊奇!大家惊异于孩子们那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惊异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惊异于他们的无师自通……在爸爸妈妈们的眼里,孩子们无异于一个个“小神童”!
  可是,前一段时间看了一则报道,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是排名第一的,而想象力排名是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是倒数第五。这则报道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大家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到底怎么啦”、“中国孩子真的没有想象力吗”、“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是被谁扼杀了”……看了这则报道,我不由得又想起了我的孩子、同事们的孩子。在大家眼里:中国的孩子从来都是不缺乏想象力、创造力的!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一点都不比外国孩子差!可是,那可能仅仅是小孩子!自从他们进了小学,到中学,到大学之后,或许是由于学校、教师、家庭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当,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渐被埋没了、不被发现了。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想:必须将学生好奇、好问、好想象、好创造的秉性重新发掘出来,还学生以“原生态”。
  还学生以“原生态”,首先教师应转变观念。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中,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科实践中来,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就拿语文阅读实践来说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经典范文。语文教师就可以以这些课文为依托,发掘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而学生“个性化”的、“独特”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正是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外在体现。通常,一句话、一个词,表面的意思可能大家理解得都差不多,可是一旦深究起每个学生读了这个词、这句话的阅读感受时,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如果这时,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为众说纷纭者提供一个讲话的平台,能够为特立独行者报以赞赏的目光,也许,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还记得我在执教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一朵杏花》时,一个问题一下子让课堂活跃起来。课文中说,竺可桢爷爷问邻居家的孩子:“你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吗?”孩子回答不上来了。竺爷爷告诉他:“明年你可要留心点。”学到这里,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邻居家的孩子不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那竺爷爷知道吗?”这个问题一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就连平时萎靡不振的几个孩子也像突然睡醒般积极投入了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由最初的平心静气渐渐争论成面红耳赤。有的说:“竺可桢爷爷年纪大了,他已经记不清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了。”有的说:“竺可桢爷爷非常清楚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他不说出来,只是想培养孩子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还有的说:“竺可桢爷爷虽然年纪大了,脑子的记忆力不行了,可他有笔记啊,他有一整套的关于植物的详细记录啊,他肯定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还有的说:“竺可桢爷爷虽然有记录,但他这是刚从外面回来,身边没带笔记本,所以一时半会也想不起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了。”……最终大家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学生们都想让我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可我却始终没给他们这个答案,而是把大家积极参与讨论、有理有据的一面大大表扬了一番。我想:就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多保留一会吧!没准这种好奇心可以指引他们继续探究,探究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原生态”的阅读体验,在驰骋思维的快意中感悟更独特的、更新颖的思维方式,这应该是比收获知识更可贵的能力收获吧!
  其次,学生的语文实践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大自然这位名副其实的老师。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时,多观察,多想象,有自己的独特发现,有自己的小小创造。
  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每一学科的学习都应坚持“学习与生活相联系”的原则,“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在语文学科中就有很多需要孩子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的素材。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充分利用好这些素材,给孩子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在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时能时时处处注意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最近,西安交大少年班在青岛面试。考官给孩子们每人一个一次性纸杯、一根吸管、一根牙签、一个曲别针以及剪刀、胶带等工具,要求考生制作出一个用于飞行或旋转的装置。一个孩子剪开纸杯做了一个“竹蜻蜓”,抛出去后飞了好一阵子。赢得了考官们的普遍兴趣。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这个孩子“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可以推断:这个“竹蜻蜓”一定不是他在考场上临时想起来就做出来的,而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他有了做“竹蜻蜓”的实际经验,熟知“竹蜻蜓”的制作工艺,考场上,他才会利用有限的材料,由此及彼,由感而发,发明创作出同样具有飞行能力的“纸蜻蜓”。这个“纸蜻蜓”的成功试飞,让我们相信,孩子们的“原生态”是一直隐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未曾消逝的,假如它们能有机会被还原、被释放,那我们有理由相信,它们的绽放一定会是非常华美、璀璨夺目的!
  再次,教师转变学科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想象中、创造中获得肯定、增强信心,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还学生以“原生态”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被还原出来的这些“原生态”的想象力、创造力,还渴望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与欣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首先尝试从自我做起,在班级中形成一种以赏识、激励为主的评价风气,鼓励学生人人参与课堂,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探究之风、争论之风,那孩子们的“原生态”一定会被逐渐发掘、呈现出来。这几年,我一直在任教班级中尝试一种评价方式的改变:即每学期,将孩子上课回答问题的成绩(约占期末总成绩的10%),连同平日的作业成绩、背诵积累成绩,一起计入他们的期末总成绩中。这种评价方式就逼迫孩子上课时不得不大胆举手发言,不得不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改革的尝试坚持了几个学期,现在总算看到了一些成绩。就连班级中一些平时总是“默默无闻”的孩子,上语文课的时候也能积极主动举手发言了。有老师曾感慨地说:“他们语文课真能坐得住!”其实,我知道:这都是改革评价方式的功劳!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让孩子们上课坐住了,而且因为坐住了,他们才能集中精力听讲,才能集中精力积极思维,一些奇思妙想、精彩回答,一些思维的交织、火花的碰撞才能在这种情境下诞生。所以,教师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兴趣、听讲的注意力,促成了他们想象力、创造力的焕发。如果我们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能始终向着鼓励孩子想象、创造的方向去发展,让孩子在不断的被肯定、被欣赏中逐渐焕发出想象、创造的不竭动力,那孩子身上的“原生态”一定会被还原,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培养,自信心、价值观也会逐渐树立、发展起来。
  最后,教师在转变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转变学生观念,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内在动力,变被动培养为主动培养,这样会使我们培养、提高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工程事半功倍。
  每个学生都不可避免要面临升学、考试的压力,甚至有的学生为了能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不惜将自己的“原生态”深深地隐藏起来,主动关起了想象之门、创造之门,转而全身心地投向了应试教育,一味地埋首苦读,背答案,做试题。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首要的工作就是使其明确认识到作为现代社会的“人才”,想要适应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并融入其中、有所建树,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都必须从小开始,从现在开始。只要我们还有一颗敏锐的心,只要我们还保有“原生态”赋予我们的宝贵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许,学习中的点滴小事,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就可以成为凸显我们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就像那个在考场上制作“竹蜻蜓”的学生一样。
  综上所述,还学生以“原生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自身精诚协作、团结一心、共同来完成的。如果我们大家真的能意识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性,能够同心协力、朝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们期待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高中数学的解析几何的学习方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解析几何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的探讨,阐明了学习解析几何的一些基本方法,并且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具体论述,使解析几何的学习方法称为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并且在实践教学中不断丰富和补充。  关键词:解析几何空间概念抽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080-01  1 解析几何的一般学
期刊
摘 要:在数学中,无论是学习概念,还是数学性质,以及数与数、形与形、数与形之间都包含着一种局部与整体的结构关系。有的是形式的外部联系,有的是本质的内在联系。但无论是哪一种关联,在我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中都蕴含着一种局部与整体的辩证思维过程。
期刊
摘 要: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学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仅就有效使用小学数学学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起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具教学服务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094-01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期刊
摘 要:加强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追求积极情感、高尚情操和健康心理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品德、智力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有以下几种:第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营造温馨氛围;第二,注重课文阅读,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有重点的提问启发、分角色朗读,强化对学生的情感熏陶;第三,整合古诗、视频片、图画、实物等各类资源,创设激发的情感情景;第四,组织表演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已经实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它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自己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背,被动的接受知识,使课堂无滋无味,死气沉沉,效率低下。教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以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为例,谈谈我在教
期刊
摘 要:“复习课难上”这是许多数学老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习题课那样有“成就感”。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而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俗话说:“教无定法”。复习课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开展形式,但是真正上好数学复习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不认真安排,不精心设计,就达不到预
期刊
摘要:自提倡教育现代化以来,各校各人争相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不加选择地使用,显露出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弊端,唯有教育者清醒地意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利害,才能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走出误区。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弊端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32-0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
期刊
摘 要:研究,掌握人的心理规律,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与学生实际,将心理效应中的首因效应巧用于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践证明首因效应能大大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冲突,有效改善了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等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首因效应实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篇文章,讲解了具体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教学设计目标分析
期刊
摘 要:通过圆周角的教学实践和发生反思,体会到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意义以及教师应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  关键词:教学案例及反思换位思考问题情景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c)-0145-01  新课标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圆周角,教材通过海洋馆的横截面示意图的引入圆周角。我所教的学生是山区的学生,没见过海洋馆。因此,为了创设问题情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