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国际合作与竞争面临空前机遇与挑战,如何基于“一带一路”战略平台,不断丰富齐鲁文化内涵,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进一步走向全球,已成为需要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旨在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探讨齐鲁文化“走出去”的内涵与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齐鲁文化“走出去”;内涵与意义
  1.前言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平台。山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对塑造民族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两大战略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已成为提升国家和我省综合实力的不可或缺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2.“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2.1“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
  2.1.1当前国际合作与竞争面临空前机遇与挑战。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中国现在需要新形式的开放,否则缺乏新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有能力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原因有三:一是中国资本过剩,二是中国产能过剩,三是中国技术过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谢尔盖·卢贾宁认为,“一带一路”构想外表看起来都是令人信服和合乎逻辑的,但中国面临复杂的敌对势力,无论有怎样的“互利”,也无法让他们信服。他还认为美国正积极推动反华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其主要目的是将中国从亚太地区挤压出去。“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或可成为“遏制”美国和将其排挤到大西洋“边缘”的有效武器。
  2.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更加宽广的国际舞臺。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国内外局势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核心战略。“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我国不断增强与沿线国家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市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经济动力,而且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平台。
  2.2“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战略规划,中国将通过与“一带一路”上的有关国家展开密切的经贸合作,通过交通和通信互联互通、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双边和多边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经贸和人文沟通,搭建跨地区的国际合作大平台来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商机提供指引。2014年11月29日出版的英国《经济学人》刊文称,北京高层用现代高速铁路、公路、管道、港口以及光缆,重新“复活”古代丝绸之路,将这些道路以及由此产生的贸易,视为建设睦邻友好的重要措施。
  2.3“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意义
  2.3.1“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不是一项仅仅着眼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而是以中国的发展为契机,实现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战略。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实现中国发展的转型与升级,通过合作共建,让其他国家从中国的发展和合作中获得发展的新动力。
  2.3.2“一带一路”战略是造福沿线各国百姓的民心工程。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助于增进地区间政治互信,在文化交流领域将呈现更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将对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沿线各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驱动力,为各国人民带去福祉。
  3.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3.1齐鲁文化的价值与影响
  3.1.1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统与内核。中华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涵盖道家、佛家等其他文化形态。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1.2齐鲁文化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山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山东文化是中国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更是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发展的源泉,特别是西周时期齐、鲁等封国建立以后,齐鲁文化得以空前兴盛发达。齐鲁文化是指先秦齐国和鲁国以东夷文化和周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是秦汉以来中国大一统文化的主要源头。两汉时期所实行的礼仪制度与作为意识形态和学术思想的“礼学”基本上都是承源于齐鲁之学。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齐鲁大地,人杰地灵,群星璀璨,数千年来,涌现出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孙膑、诸葛亮、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一大批推动中华文化发展的杰出人物。还有众多文化名人客居山东,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3.2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
  3.2.1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是文化发展的内在需求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客观要求。“‘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2017年5月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如此阐释以文明交流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含义。2014年5月1日,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提出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应当坚持文化先行,通过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沿线国家落地生根。由此可见,“一带一路”不仅是我国当前对外开放的经济战略和外交运筹,更是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战略。通过实施这一战略,以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3.2.2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是加快山东走向世界的机遇与平台。山东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端交汇点、东北亚和环渤海经济圈交汇点,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不论从“一带一路”大战略角度,还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角度,山东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孔孟故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山东应充分发挥山东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齐鲁优秀文化对外传播的示范区域和广阔平台,把山东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人文合作交流中心和重要基地,在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齐鲁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庄严提出:“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文化‘走出去’战略,努力使齐鲁文化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程中有更大作为”。2017年7月,山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齐鲁文化“走出去”,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山东故事。“这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4.“一带一路”战略和齐鲁文化“走出去”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平台。山东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走出去”对塑造民族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在新形势下,两大战略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已成为提升国家和我省综合实力的不可或缺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4.1进一步认识齐鲁文化的内涵
  近年来,在齐鲁文化发祥地的山东出现了齐鲁文化研究的热潮。其中,对齐文化的研究似乎更热、更强;相对而言,对鲁文化的研究则显得冷清、滞后,成果也不够丰富。这暴露了学界对齐文化与鲁文化评价的不无偏颇。这种偏颇集中表现为:抬高齐文化,贬低鲁文化,认为齐文化创造的辉煌更值得关注,有学者还进而提出了战国时期文化中心从鲁国转移到了齐国的观点。笔者认为,齐鲁文化的形成,是在齐文化和鲁文化分别形成的同时,两者又有所碰撞、有所汇合,并从而互相审视、互相选择、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造成的过程与结果。
  4.2进一步认识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2.1文化走出去是扩大我国民族文化生存空间的内在要求。文化走出去,是文化生存的必然要求,是扩展民族文化生存空间的必然举措。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以一种开放的姿态主动投入世界文化发展和竞争的潮流中,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传承中创新使古老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化的跌宕中获得新生机,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扩展民族文化生存空间。
  4.2.2文化走出去是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客观需要。文化走出去战略是近几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发展最突出的主题之一,这是面临文化产业开始深度参与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与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中提出来的。一方面,它是我国经济“走出去”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里的必然延伸,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市场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克服中国全方面对外开放以后文化产业被动挨打的局面,变消极应对为主动出击通过积极扩大国际文化贸易、克服巨大文化贸易逆差,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5.结语
  近年来,山东省大力推动对外文化工作,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化、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对外贸易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齐鲁文化的价值与影响、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和齐鲁文化“走出去”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思考及探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定能起到积极有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艳丽.《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齐文化与鲁文化》评介[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14(5).
  [2]张心.齐鲁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刍议[J].临沂大学学报.2012(4).
  [3]吳承笃.加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学术机构建设[J].理论学习.2017(3).
  [4]梅馨.齐鲁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J].管子学刊.2014(2).
  作者简介
  杨秀冬(1964.11—),女,山东济南市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
  高维峰(1978.7—),男,山东济南市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下齐鲁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研究》(批准号:17CZC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适度”是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范畴,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贯穿全文,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关于“适渡”概念的界定,对获得途径的探究,分析其特性作为选择时的一种实践智慧和选择美德的方法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德性;选择;适度  亚里士多德为“德性”下了一个原理+特殊义项的定义:“德性作为对于我们的中庸之道,他是一种具有选择能力的品质,它受到理性
期刊
摘 要:浦城县九牧镇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是福建的北大门,素有“入闽第一镇”之称,这里地势高险、气候寒冷,冬天常有冰雪灾害,给供电维护抢修工作带来积大的困难。2014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省公司党组书记吕华忠书记挂点联系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  关键词: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途径  在吕华忠书记的关心指导下,国网浦城县供电公司在九牧供电所“抗雨雪冰冻灾害”共产党员突击队的基础上,成立了
期刊
摘 要:《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晚年时期的作品,马克吐温塑造了一个不好的时代里,芸芸众生的悲剧现场,站在上帝视角揭示出人性的凶恶、虚荣、狂妄等种种弱点,最后又付之一炬将发生的一切化为虚无。揭示出信仰的归途是人道主义,只有人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终极命题。  关键词:马克吐温;《神秘的陌生人》;众生相  《神秘的陌生人》中塑造的大的背景环境是中世纪充满宗教氛围的奥地利的一个小镇,小环境是闭目塞明的一个
期刊
摘 要:在色谱分析中,以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成为气相色谱技术。气相色谱(GC)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一项重大的科学研究成就。它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气相色谱技术由于其分离质量高、检测速度快、机器微型化、成本低等特点赢得了市场的一致认可。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气固色谱指流动相是气体,固定相是固体物质的色谱分离方法。例如活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法律制度,是由当时的经济与政治条件所决定的,与此同时,法律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也是为一定条件下的经济基础与政治统治所服务的。十恶制度作为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产物,当然也不例外。  关键词:十恶制度;发展脉络;内容;儒家思想  封建法律是维护封建集权统治的重要手段,它对危机皇权权威,破坏封建制度的行为规定了严重的刑罚。而十恶制度作为中国古代皇权专制制度下的产物,是中
期刊
巧妙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上每节内容都应精心恰当地设计有意义的问题。所谓“精心设计”指的是问题设计必须符合一些原则,下面结合笔者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来谈谈这些原则。  一、问题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系统与教师的认知系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所谓“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
期刊
插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中国是东方式插画艺术的发源地,古埃及是西方式插画艺术的发源地,其作用有美化环境,修养性情,陶冶情操。其创造的步骤有四步;1要有立意构思,考虑用途,摆放的环境,作品想表现的内容或情绪2选材3命名4清理现场插花艺术有其艺术特点,插画作品具有生命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创作性强、具有新鲜感,创作方便,人人可为,这也是插花作品可以从古到今,广泛流传的原因,追溯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可以划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
期刊
摘 要:小学高年级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的重要和关键期,教学方式方法的实践和技能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应用题作为数学题型设计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度和科学的切入点实施,都需要在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和教学的过程求解中,获得解题技能和解题实践的可行性能力培养。本研究就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基本情况进行概述,以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提高提供可行性借鉴。  关键
期刊
摘 要:采用平行比较研究法,基于生态美学角度对《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中外文学作品进行了分析,用以探寻《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两部中外文学作品在生态美学上的思想意蕴,从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思想共性,使人在文学作品阅读与研究中感知生态美,激发人们对生态美的追求,实现多元化思潮下,精神的回归。  关键词:《格列佛游记》;《镜花缘》;生态美学;意蕴  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