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的民族性与竞争力

来源 :国际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ldingmanz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拥有品牌是重要的
  
  


  主持人:我们现在所说的品牌,指的是企业和企业所提供的商品的某种带有强烈个性色彩的标识。当然,这样的一种标识,还应当包含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在内。翻阅史书发现,我国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其《声无哀乐论》中就说过:“夫言非自然一定之物,五方殊俗,同事异号,举一名以为标识耳。”他的说法因受时代限制,并不十分精当,但也揭示了商品世界所谓品牌蕴涵的要义。按照现代社会对品牌的一般说法,为了便于识别,区别于人,品牌就是一个名称,或一个符号,或者是一个名称和一个符号的组合而已。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讨论品牌的构成以及品牌的民族性,其意义恐怕要远远大于学术化的概念探究。因此,我们的话题,锁定于品牌与品牌的民族性,这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拥有一个广为社会瞩目的品牌,有多么的重要。
  
  卫志民:对于一个企业的投资者来说,为什么拥有品牌是重要的?那是因为,“品牌”作为一种宝贵的资产和其他类型的资产一样,如机器设备、建筑物、银行存款、人力资本等,能够为它的所有者带来收益。拥有一个品牌,就意味着可以获得这个品牌所带来的收益的较大部分或绝大部分。当然,这取决于你所拥有的股份或投资比例。拥有一个品牌和拥有某种市场竞争力是同样的含义,尽管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可以来源于许多方面,如研发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但最终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会集中体现为品牌市场价值的提升。拥有品牌的“重要”意义就这么简单,正如百度的CEO李彦宏曾经对他的品牌总监所说:“我们不需要谈品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做中文搜索第一。”我们在谈论或研究品牌问题时往往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清楚问题模糊化,而简单问题复杂化、清楚问题模糊化的过程往往就成了所谓的“学术化、理论化”过程,所以,许多以此为生的人就会对这类事情乐此不疲。
  
  品牌的内在价值
  
  


  主持人:当下,制造商品的,推广商品的,以及购买商品的,几乎很少有人不谈及品牌。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认为:制造商品的希望自己的商品独立潮头,少有人甚至无人可以企及,购买商品的希望商品的品质与众不同,甚至多少有点儿“另类”,推销商品的那自然就更希望通过自己的游说,引发公众的购买欲望了。但不管怎么说,社会关注品牌的热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抛开商品的优劣不说,在一个充斥商品气息的社会环境中,对于品牌的认识显得是越来越重要了。企业希望拥有自己的、为社会认可或者是追捧的品牌,社会公众呢,当然也愿意拥有真正的、有价值的品牌商品。
  
  卫志民:产品有产品的价值,品牌有品牌的价值。对于投资者来讲,在做商业决策时,基本不会去考虑什么民族自豪感、国家形象、民族文化传播等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投资者不懂这些,不会说这些问题。当发表民族主义言论对企业有利时,他们同样会说,但他们绝不会让民族主义情绪左右自己的商业决策。这就好像绝大多数汽车 消费者在网路论坛上都是或都乐于将自己表现为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都会在语言上强烈地支持国货,大贬日货、韩货,但当他们一旦真正决策“购买什么样的汽车”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就会立刻恢复为一个“理性决策者”,按照“利益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原则去决策,会尽可能充分地利用自己所能够掌握的、尽可能充分的信息去做出尽可能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所以,我们不用花费过多的时间和语言去证明拥有品牌的重要意义,我们的企业家和投资人是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提醒与教育的,他们比“聪明”的专家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不明白这一点的“企业家”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官商”或“政府企业”的“官员企业家”,需要反复进行拥有品牌重要意义教育的“企业家”也只可能是“官员企业家”,缺乏创立品牌的激励的“企业家”同样只有一种可能性,还是“官员企业家”。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来说,他们是世界上最“爱钱”的人,最有冒险精神的人或相对来说最愿意承担商业风险的人,对他们大讲拥有品牌的重要性,实在荒谬。大谈品牌重要性的人都是以“谈”品牌重要性牟利的人,而绝不会是以“经营企业”牟利的人,如所谓的学者、专家、官员、媒体人。
  
  品牌需要长期积累
  
  主持人:说到品牌的民族性,我想起了中华老字号。老字号是一份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工商企业的发展足迹,是弥足珍贵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据记载,中国长三角地区在宋代就已开始发展工商企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了一大批极具品牌价值的中华老字号。我们不妨以上海为例,上海拥有280多家中华老字号,其中有51家日前已入选国家商务部组织的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可以说,中华老字号向世界展示的不仅仅是中华老字号企业的风采,而且更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品牌具有相当的历史渊源。它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提炼、长期积累、长期与市场抗衡的结果,它们的形成,至少付出了时间成本。
  


  
  卫志民:品牌的创立是一个充满残酷竞争和失败风险的漫长过程,不仅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还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且即使获得成功,也永远只能够是“暂时”的成功,世界上没有什么企业能够获得经营失败和破产倒闭的免疫力,即使是目前最强大的、最有竞争力的国际级企业也是如此。
  千万不要以为创立品牌是一个企业家的认识问题或意识问题,抱有这种想法是极其幼稚和荒唐的。当下,哪一个企业家不明白拥有品牌的好处,哪一个企业家不渴望拥有响当当的品牌呢?但是,品牌的确立可不像注册一个商标那样简单,“一将功成万骨枯”,即便是跨国公司,也都是残酷而又漫长的市场竞争中“暂时”的幸存者。我之所以说它们是“暂时”的兴存者,是基于漫长的时间跨度,事实上,曾经闪着耀眼光彩的某些中华老字号,由于难以承受残酷的市场竞争而渐渐销声匿迹,便足以证明,在品牌问题上,不仅不能急于求成,而且更要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作为一个改革开放了30年的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后发展国家,目前缺乏国际品牌是极其正常的一个结果,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不希望早日诞生国际品牌,也不意味着因为我们说了“这不值得大惊小怪”就不会拥有或诞生著名品牌,或因为我们强调了“不要急于求成”就会人为地推迟品牌的诞生。
  品牌的培育和成长是企业家的事情,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会因为旁观者的催促而加快,也不会因为旁观者的冷静或“漠不关心”而延缓。就品牌的成长而言,专家和学者整天“热议”品牌的重要性与完全不说的后果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的,企业家根本没时间听这些,也没有什么必要听这些,他们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在市场中与竞争对手展开殊死的竞争,为创立品牌而竭尽全力,商场如战场嘛。
  
  品牌成长既急不了也慢不了
  
  主持人:品牌,意味着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影响力,即便是历经岁月沧桑的中华老字号同样如此。有学者如此说,顾客是以品牌来区别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除了商品和服务本身的价值及其特点外,品牌背后的无形价值更能吸引顾客。可见确立品牌,或者说建立和拥有品牌,对于任何一家企业具有多么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如何建立品牌,事关企业的战略发展,要说清这个问题,也许就不那么简单了。
  
  卫志民:品牌的建立不是一个理论问题,企业的管理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不亲历企业经营的人是很难有真正的心得和体会的,犹如烹饪、赛车、航海和战争这类事情一样。在如何建立品牌的问题上,学院派学者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为最好的MBA课程教师都是“学者型企业家”,而绝不可能是“知道点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学者”,后者的所谓“学问”都是从前者那里只言片语听来的,顶多是加以广泛收集和整理的。让只参观过厨房而没有烧过菜的人,或干脆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的人给厨师们讲“如何烧菜”,能讲出什么呢?厨师不明白的可能也就是“炊具的起源”这类和烧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事。现在,中国的MBA项目还能勉强度日,那是因为搞企业的去上课是为了建立社交圈子或提升层次,由初中毕业直接跨越北大研究生毕业,再或者可能干脆就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行为,上MBA是一项在企业家圈子里很流行的高雅活动,和去打高尔夫球或看芭蕾舞演出的性质是一样的。而那些听得还有些滋味的学生,情况往往是他们有工作经历或在“管理性质”的岗位上工作的经历,却并没有真正管理企业的经验,对他们来说,上MBA最好的情况也就是一个简单的岗前培训,要么在心底里就是上个硕士研究生,上个时髦的或相对好找工作的硕士研究生而已。
  在品牌问题上急于求成是外行的表现,品牌的成长要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既急不了,也慢不了。如果我们对品牌的成长能够做些什么的话,那只能是提醒或督促政府部门为企业的成长努力创造一个自由、平等、开放、法治、有序的市场环境。
  
  发展民族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主持人: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尽管我们对于品牌有过这样那样的的认识误区,比如品牌就是商品、品牌代表了企业的产品,但勿庸置疑的是,拥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品牌,往往就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尤其是在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下,带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品牌,确实拥有无以伦比的市场竞争力,这样的个案不乏其例,可口可乐之所以能够“越界行动”,长年累月地畅销世界,说到底就是在国际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其他如肯德基、麦当劳,虽然只是一种被大众化了的“速食”,但归根结底,其之所以“风靡”全球市场,个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正是与它们的“品牌效应”有关。我们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得不关注品牌民族性的另一面,近年来,中国已成为重要的国际品牌的进入国,有资料显示,就在过去的短短几年间,海外特许品牌来华发展的数量每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令人担忧的是,国内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所占的市场份额却屡屡下滑,这种情况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从这个角度说,大力扶持和发展我们的民族品牌已成当务之急。
  
  卫志民:我先说说“自主品牌”。什么是“自主品牌”?一句话,自主品牌就是能够自己做主的品牌。这个“自己”指的是什么?也是一句话,中国人或中国人控股的企业。由中国人或中国人控股的企业所拥有的品牌,就是所谓的自主品牌,这似乎有点绕嘴,但情况就是如此。那么,“民族品牌”指的又是什么呢?在一般情况下,民族品牌被理解为那些由纯粹的民族企业创立的、并且由中国人或中国人控股的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所拥有的品牌。由合资企业创立的品牌一般不会被看作是值得特别加以爱惜和保护的民族品牌,由中国人控制的企业所购买的由外资公司创立的品牌,也不会被看作是值得特别加以珍惜和保护的民族品牌,这里有个“血统问题”。由纯粹的民族企业创立的、并且长时间由中国人或中国人控股的企业所控制的企业所拥有的品牌,一旦被外资控股的企业所拥有,则不会再被看作是民族品牌了,不论其名字有多么“民族”,是“熊猫牌”还是“长城牌”,而会被看作是给中华民族带来耻辱的“曾经的”民族品牌了,这个品牌这时就仿佛是一块被迫割让给西方列强的土地。
  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认识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拥有品牌?拥有品牌为什么是重要的?我们就不再会为“自主品牌”、“民族品牌”这样的问题而烦恼了。品牌是否“自主”?品牌是否“民族”?在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根本就不是一个有实质意义的问题。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是我们中国人所控制的资本能否获得一个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率,这是我们的生活水平能够得以不断提高的根本所在,而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是我们从事经济活动的最根本动机。
  我们购买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我们没有控股又有何妨?可口可乐不具备中国血统又有何妨?如果我们不能够很好地经营可口可乐公司,“控股”对我们来说既不是一件值得做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论持股人是中国人、欧洲人还是美国人,同股同权,可口可乐公司绝不会搞种族歧视,让中国人拥有的股票少分红。即使有些公司限制外国公司或自然人拥有有表决权的股票的比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投资者可以在不同的公司间进行证券投资的选择,还可以在进行证券投资与亲自创办企业之间进行选择。总之,我们没有任何必要为“自主”而自主,为“民族”而民族。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在一国内部、在国际之间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小,资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以寻求最佳的回报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何为“民族品牌”?何为“自主品牌”?其实既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因为一家公司的资本结构总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又是一个没有必要搞清楚的问题,至少投资者们没有必要为这个问题而费神。
  在这个问题上的民族主义情绪,要么是一种弱者的不安全感的体现,即弱者心态;要么是在小题大做、借题发挥;要么就是因无知而导致的盲从与屈服,盲从于自己的无根据的直觉和舆论潮流而丧失了分析、判断的能力,屈服于自己的朴素情感而失去了理性与洞察力。
  真正值得我们思考和认真对待的是,如何设计与完善我们的基础制度,使在我们国家的所有投资者、消费者、生产者,不论他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能够在一个公正、透明、高效、法制的制度环境中,在正义的法律保护下自由、平等地从事投资活动、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
  做到这一点非常难,世界上只有二三十个国家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们就是今日所谓的“发达国家”,但能否做到这一点,能否下定决心朝这个方向勇敢地前进,却是一个国家的人民是否能够持久地获得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现在的所谓发达国家无不因为在这个问题上的成功而最终获得了全面的成功。
其他文献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1974-1981年任法国总统。他是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1979年和当时的德国总理施密特共同倡议建立了欧洲货币联盟,为欧元奠定了基础。  2002年2月,德斯坦出任欧洲制宪筹委会主席。筹委会制定的《欧洲宪法‘草案’》于2003年6月在欧盟罗马峰会获得批准,德斯坦获“《欧洲宪法》之父”美称。   德斯坦是中法友好合作关系的推动者,他连续9年率领法国企业家代表团来中国参加中法
期刊
很早就听说了“Chanel”这个品牌,隐约记得有两种译名,比起“夏奈尔”,我似乎更钟情“香奈尔”这一称呼,每每念起,总会觉得有一种幽幽的香气飘过,颇有一番活色生香的意味,犹如“Chanel No.5”香水,经由五月玫瑰的浓郁后透出茉莉的芬芳,很女人。    “她很苗条,浓密的乌发,眉毛靠得很近,小巧的鼻子和深色的眼睛;她几乎总是穿着同样的打扮,非常简朴和不同凡响的黑色;她总是把手插在口袋里开始谈话
期刊
如果你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巢穴”,那么,作为中国内地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汇点,你一定要去看看广西那个“桥头堡”。那里是20年前的东莞;那里无疑让你通过边贸成为国际化企业。但是,那里所具备的战略地位却并未“众所周知”。对OEM生产商和流通贸易商而言,广西几乎是地域天堂:那里有亚热带季风天候,没有肆虐的台风;那里水电能源充足;那里有很多从珠三角、长三角回乡的熟练工人……关键是,到那里去的厂家和商家现在还
期刊
今年亚太IPO规模有望超805亿美元    金融研究机构汤姆森金融近日表示,公司对亚太地区(包括日本)全年IPO规模的预测作出调整,预计2008年全年亚太地区IPO有望超过805亿美元。其中,中国全年的IPO规模有望达到400亿美元,但相比去年569亿的水平下降了29.6%。  ——摘编自《北京晚报》2008年4月4日    全球主权基金规模逾3万亿美元    据伦敦国际金融服务局(IFSL)近期
期刊
今年上半年,上海涉外经济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着力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着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以多种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了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一、外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1至6月,上海外商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上海吸收合同外资82.99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实到外资50.33亿美元,同比增长17%。截至6月底,合同外资1377.03亿美元,实到外资797.16亿美元。主要特点是
期刊
本案案情    原告甲公司诉称:2005年8月,原告向被告借款人民币50万元,但未约定借款期限,为方便今后还款,原告在借款的同时交给被告两张已签章但未填写任何内容的空白支票,以便原告根据实际情况授权被告自行填写相关内容并向银行提示付款。至2006年5月,原告已还款人民币30万元,尚欠20万元。2006年6月,被告在既未得到原告授权又未通知原告的情况下,擅自在其中一张空白支票上填写出票金额并向银行提
期刊
牛顿算不准股市    牛顿曾是一个疯狂股民。1711年,有着英国政府背景的英国南海公司成立,并发行了最早的一批股票。当时人人都看好南海公司,其股票价格从1720年1月的每股128英镑左右迅速攀升,涨幅惊人。4月,看到如此利好消息,牛顿就用7000英镑左右的资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南海公司的股票。仅仅两个月左右,比较谨慎的牛顿把这些股票卖掉后,竟然赚了7000英镑!  但刚卖掉股票,牛顿就后悔了。因为
期刊
幸会性情中人范建琪      对各类美玉与宝石的收藏和拥有,心里一直存着永久的羡慕和向往。只是因为财力和懒散的原因,始终无法加入行列之中。不久前,因为住家附近一流高档的紫罗兰小区大门的一侧,兀然出现了一处大型展厅似的公司店堂,上面标有上海金桥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发展公司的名号,霎时眼睛一亮。以前听说浦东新区陆家嘴、金桥和外高桥三大公司的大名。上海金桥国际文化艺术公司是其中唯一一家从事文化艺术交流的大型
期刊
越南再次上调汽车进口关税    2007年度越南财政部为遏止本国汽车价格的不断上涨,3次下调汽车进口关税,新车进口关税税率自90%下调至60%。但因市场需求增长迅猛,非但未达到对车价降温的目的,反使国外汽车大量涌入越南,使其国内交通系统不堪重负。为限制汽车的进口量,今年3月,越南财政部再次调整汽车进口关税,新旧车进口关税均上调10%。      土耳其对进口箱包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一般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资本进军海外,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外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强盛的必然结果。它包含三个不争的事实:一是中国拥有了最多的外汇储备,不管这一外汇资产是中国贸易竞争力所赢得的国家财富,还是外国资本看好中国发展前景融入中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只要中国经济自身不出现大震荡,外汇资产的积累就不会减少,外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的动机就必然迫使中国资本走出国门;二是中国企业集群的迅速壮大让世界刮目,这也必然会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