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概念之门”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ai30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一篇社科类论述文是一栋神秘莫测的建筑,那么“重要概念”就是登堂入室的门。打开这扇门,也就拥有了整个建筑。这是一扇怎样的门,我们该配置怎样的钥匙?
  一、门在哪里
  “重要概念”仅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一个“概念性”词语。如何理解重要概念?
  首先,要弄清其“含义”将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考题中?从历年高考情况看,这一考点主要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属性、内涵和外延。2013年湖北省高考题第6题考查“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这其中涉及属性——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内涵——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外延——“无须选择”的强加因果。只有三者兼而理解,方能得出正确答案。
  当然,属性、内涵和外延自从“文中”而来。义在文中,词在句里,命题原则强调“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为此,我们在回答上述题目时,毋须苦思冥想新造文句,也毋须浮想联翩生拉硬扯。牢记一句话:门在文中。
  二、开门须知
  门内有陷阱,开门须小心。
  一是须知事物范围,防止以偏概全。命题者故意将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如2011年湖北卷第7题,要求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其中A选项“全都源自内部木构”明显偏离原文“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的意思,出现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是须知表述对象,防止不分彼此。在表述的对象上,命题者故意将此事物表述成彼事物,或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成彼方面。如2011年湖北卷第6题,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对斗拱作用的表述。其中D选项指向油饰的作用,而不是题干中斗拱的作用,犯下不分彼此之错。
  三是须知事物性质,防止混淆是非。命题者故意将材料中肯定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事物加以肯定,或增删个别词语,以混淆是非。如2012年湖北卷第6题A项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看似引用原文“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其实故意添上“思想”二字,达到鱼目混珠的目的;不仅如此,A项末句却又对此加以否定“彼此不相联系”,如此故意添加信息使前后观点矛盾,从而诱使我们混淆“是非”。
  四是须知因果关系,防止因果错乱。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命题者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如2013年湖北卷第6题中的D项,就是因果关系错乱,将乡民“终老于斯”说成是一种主动选择。
  ……
  须知的事项还有很多。然而不离文中语境则是要中之要。理解重要概念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具体语境理解重要概念所附着的词语。
  三、如何开门
  如何解答“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在答题理念上,务必坚持“点线面”立体阅读,将题意与文意结合起来。我们知道,“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在某一处或某一段,而是有序地分布在多个段落中。故而,必须在句子的小语境、前后段落的中语境、文章思路的大语境中理解重要概念。
  在解题工具上,把握属性与内涵、内涵与外延、题意与文意三大关系,从而找出打开“概念之门”的“钥匙”。
  钥匙一 找“点”:找原文观点,并依据原文观点来判别选项内容。如2012年湖北卷第6题:下列关于原文前三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答此题,首先找出可供依据的原文观点:“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可以知道原文说“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侧重的是说篇幅上,思想上还是有联系的。命题者故意将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由此审视题目,不难发现“不正确”的选项。
  钥匙二 顾“面”:面为整体,意即区别“部分”与“整体”,并在“整体”中理解“部分”。如2011年湖北卷第7题,找出涉及中国建筑“文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表述。理解概念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示范围的词语。
  钥匙三 分“相”:相乃文意与题意,以此区别言此与言彼。在2011年湖北卷第6题中,命题者要求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关于对斗拱作用的表述。对待此题,我们应先行找到原文的对位信息,继而比较斗拱和油饰之异,终归于题意。不难发现D选项,对彩绘效果的描述已偏离斗拱作用,自然是不符合原文题意的。
  钥匙四 求“里”:里是本质,据此甄别原因和结果。我们再看2013年湖北卷第6题,不难找到“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根本原因不是主动选择,而是无须选择。由此,我们选择A选项作为答案: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
  打开概念之门的钥匙还有,破“然”——破解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之秘密;立“主”——确立主要与次要、主观与客观等等。
  掌握了这几把钥匙,相信你也能打开“概念之门”!
  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论”
  中国古代学人不仅有“论”的旨趣,而且有重视“论”的优良传统。在思想史上,如孔子后学所编《论语》,如《荀子·天论》,如王充《论衡》等,以“论”名书、名篇者累世不绝。在史学上,太史公司马谈是较早重视“论”的史家。其后,《史记》各卷卷末的“太史公曰”,班固著《汉书》于纪、传之末发表议论,谓之曰“赞”。其实,“太史公曰”与《汉书》的“赞”,本质上都是“论”(这种“论”,可以上溯到《左传》中的“君子曰”)。
  对于议论的重视,不限于纪传体正史,其他各类史书也多有议论,只是名称有所不同罢了,如唐人刘知几所概括的那样:“序”、“诠”、“评”、“议”、“撰”、“奏”、“某某曰”、“史臣曰”等,都是“论赞”之义。刘知几认为,论的作用有二:第一是解释疑义,“夫论者,所以辨疑惑,释凝滞”;第二是补充史事,“史之有论也,盖欲事无重出,文省可知”。他不赞成史家在“论”中发表评价性的意见,认为那样会造成“与夺乖宜,是非火中”的结果,“或言伤其实,或拟非其伦”(《史通·论赞》)。显然,刘知几对“论”的两种作用的肯定,当属于历史撰述中史家关于“论”的技术性处理,这虽然反映了史家关于处置“论”的机智,但却并非“论”的主要作用。从“论”的发展趋势及主要功能来看,还是重在评论史事和人物。史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在求得历史“真相”的基础上,解释历史、评价历史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正说明了这一点。
  从本质上看,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论”,是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论,是在通过具体的史事讲道理。而这种道理,不是空论,是从一定的史事中概括、演绎出来的。
  (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8期,有删改)
  关于中国古代史学中“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学人有重视“论”的优良传统,以“论”名书、名篇者累世不绝。如《论语》《荀子·天论》《论衡》。
  B. “论”的形式可以上溯到《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的“太史公曰”与《汉书》的“赞”,还有“序”“诠”“评”“议”“撰”“奏”等,本质上都是“论”。
  C. 在古代史家看来,“论”有解释疑义和补充史事的作用,他们不赞成史家在“论”中发表评价性的意见。
  D. 从本质上看,中国古代史学中的“论”,是对历史进行解释和评论,是在通过具体的史事讲道理;这种评论和道理往往成为空论;而要想不成为空论就必须对历史进行解释、概括。
  B (A混淆了表述对象,选项讲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论”,不是题干要求的史学中的“论”;选项C未明事物范围,选项表达的观点只是唐人刘知几的个人见解,不是所有史家的。选项C显然以偏概全;选项D混淆事物性质,由正确的性质,导出错误的结论)
其他文献
The love of beaut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healthy human nature. It is a moral quality. The absence of it is not an assured ground of condemn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it is an invariable sign of
期刊
一个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一个群体,也不该走进一座围城。纵然没有坐拥百城、权倾天下,也应知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中,耸起一座孤零零的岛屿来,是谓孤岛;一派和谐的繁华世界里,建起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来,是谓围城。有些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有些人,把自己活进了一座围城。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适时也,秦的兵力、财力、人力无不集天下之大成,本可保万世天下。始皇嬴政
期刊
2013年高考“环境保护”命题热点:  1. 结合重大环境问题,以区域图、统计数据、文字说明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某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治理措施等。  2. 结合国际油价、水资源的争夺等问题考查有关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短缺原因、应对措施等。  3. 结合世界及我国环境保护的有关会议、环境保护措施等考查有关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聚焦点一 环境问题与管理  例1 2
期刊
Happiness is like a pebble dropped into a pool to set in motion an ever-widening circle of ripples. As Stevenson has said, being happy is a duty.  There is no exact definition of the word happiness. H
期刊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必修模块“地理3”的核心内容,与“地理1” “地理2”相比,其最大特点在于“案例”(每章均以一个典型案例为主体)。实践证明,“案例研究法”是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方法、手段。本文以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为例,谈谈运用“案例研究法”突破“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关键环节。  一、理清线索,构建体系,形成思维模式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体系构架如下:  二、剖析案例,
期刊
我爸爸在给我上户口那天忽然想到了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就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叫“八斗”,取其含义“才高八斗”。我的噩梦就从那天开始了。  高二时我转到Y中,转校第一天的早晨,我来到学校,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谁叫牛八斗啊?”“怎么一个女孩取这么个名字啊?”我提着书包低头走进教室,希望这样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  “快看!新同学!”一个男生叫了一声暴露了我的目标。  “长得还不错,
期刊
丟猫,实在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朝夕相处的伙伴,上一刻还在一起玩,转眼间就不见了,而且很可能是永别,那种滋味,不养宠物的人很难体会到。  民间流传着一种剪刀大法,谁家丢了猫,用一个大碗盛满水,上面平放一把张开的剪刀,冲着猫走失的方向。据说这样能让猫知道家的位置,自己找回来。这种做法很有点巫术的意思,三三和灰灰走失的时候,我试过。也不能说我迷信,那种心情下,什么都得试一试。后来,灰灰回来了,三三一直没
期刊
一、地理坐标定位法  【定位要点】经纬网成为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区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构建网格状的“心理地图”。同样对于小范围区域,只要有明确经纬度,也可以判断大致位置。  例1
期刊
论述文对“理解重要句子含意”的考查一般有两种形式:表述题和单选题。所谓“文中重要句子”。一般来说,指那些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论述中心、观点、主旨的句子,体现论述意图、深层内涵、隐含意义的句子,概括段落或全文的句子。而总领下文、收束上文、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的句子,结构复杂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也可以成为“文中重要的句子”。  此考点设题方式一般有两种:①解读文中划线部分句子的含义。②分析XX
期刊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论述文阅读的高层次目标。纵观近几年的湖北高考试卷,特别是2012年、2013年,第8题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与第6、7题虽然有所交叉,但又是完全不同的。  下面即以2012年和2013年的湖北省高考语文卷为例。2012年第6题要求学生甄别文本前三段内容表述,2013年则考察学生对“乡土性”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应该说这些问题的解答,只需要考生读懂原文的字面意思即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