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关注学生课余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某独立学院学生课余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余生活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贯彻这一决定,团中央、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此意见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 其中包括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来提高综合素质。
二、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谈话调查法,对本校所有系部的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20份,回收705份,有效问卷693份,有效率98.2﹪;被调查的对象文科360人,理科360人,大一女生186人,大二女生174人,大一男生178人,大二男生155人。通过回收调查表及随时与学生谈话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结果以进行分析。
三、课余生活现状
课余生活在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余生活的现状既与时代经济的发展、变革所形成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于此年龄段学生群体特征有关,这就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课余生活。现状从总体上说学生课余生活时间丰富,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但还存在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生活层次不高、目的性不强、课余生活环境欠佳等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课余时间丰富,但安排不尽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低年级大学生课余时间极其丰富,周末除外,周一至周五每天平均课余时间超过六小时占24﹪,平均课余时间4-6小时和2-4小时的各占31.4﹪和36.5﹪,对于如此丰富的课余时间他们是如何分配的呢?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主要用于学习时间的比例很小,只占39.5﹪,而用于消遣、睡觉以及无所事事的时间占课余时间的60.5﹪,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时间分配很不合理。
2.生活层次不高,课余生活质量欠佳
根据涉及的调查表,大学生课余活动主要分成三大类,一是拓宽知识面的活动,比如各种类型的学习、听报告、到图书馆阅读图书;二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比如锻炼身体、参加学校或班级管理工作、勤工俭学等;三是用于娱乐消遣的活动,比如上网、谈恋爱等。
结果显示,学生用于提高素质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不大,且即使是用于学习的时间,主要是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用于多方面素质提高的主修课程方面的调查显示,用超过1/3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只占16﹪,用1/4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只占24﹪,而几乎在课余时间没有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占到了13﹪;对于课余时间用于其他专业拓展的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用1/5—1/4的课余时间用于其他专业拓展的只占14.4﹪;对于用于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准备考研调查显示情况更不容乐观,有40.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用于考研准备。
每学期听报告的次数在5次以下占46.4﹪;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1-2次占40.6﹪。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男生多于女生,但男生时间分配中每周1-3小时的选项所占比例最大,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男女生所花费时间比例相当,用于勤工俭学的时间所占比例都不高;而在娱乐消遣时间的安排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给与很多关注,有15.7﹪的学生要花费1/4的课余时间用于娱乐消遣,且在娱乐消遣项目中有26.9﹪的学生上网主要用于打游戏。
美国学者纳什提出过闲暇活动层次理论,他把闲暇时间分为六个层次,按照价值的高低划分,其特征分别为违法行为或不道德活动、纯感官享受性活动、被动消极观看型活动、积极参与型活动和创造型活动。按照此理论及调查结果显示,本学院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安排属于第三层次,闲暇活动层次不高,由此看出生活层次不高,课余生活质量欠佳。
3.目的性不强,学生心理空虚
大学生活是与高中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高中阶段由于存在客观上升学压力大和主观上学生年龄小等原因,学校对学生学习、就寝等各方面管理都十分严格,学生处于一种完全受保护的状态,不需要自己安排时间,但大学生活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骤然增多,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使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独立学院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更加剧了这种结果,且本学院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兼有公办学校性质的独立学院,学校除了招收本科三批的学生外,还招收普通专科和3+2的大专生以及市计划的学生,因此,生源质量不仅不高且层次不齐,诸多原因造成此类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目的性不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此类学生占22﹪。由于基础较差且生活缺乏目的,很多学生把大学当成学习生涯的终点站,在课余时间里没有安排考研、考证或者扩展知识面,而是用于谈恋爱、打游戏等娱乐性活动。通过谈话得知很多学生也很困惑,一方面感觉浪费大好时光很可惜,但深入学习又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空虚。
四、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之所以处于目前这种现状,不仅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此类高校对学生课余时间关注程度有关,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1.宏观层次——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一切,从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与经济相适应的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体系已经崩溃,但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体系正在创建过程中,这样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课余生活的低质量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在高校的反映;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存在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更感觉无所适从。以上是造成当前结果的宏观原因。
2.中观层次——学校原因
独立学院虽然大都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很多的社团,组织了很多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仍然没能够从大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从完全封闭的高中生活骤然过渡到自由支配时间丰富的大学生活的学生,没有起到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利用、合理支配课余时间的作用;另外,由于学校投入不足且缺乏创新机制,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感到那些活动与自己无关或者不感兴趣,这是现状产生的中观原因。
3.微观层次——个体原因
作为课余生活主体的学生由于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造成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目的性不强且质量不高。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在大学生活开始之前,前途是由老师或者家长规划和安排,学生无法形成与此年龄段相适应的能力,当大学把大量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时,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丰富的课余时间既没有安排时间进行课程深入的学习,也没有规划大学阶段结束后是否通过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或者在大学期间多方面扩充知识、扩展能力,缺少了生活动力,造成了学生生活目的性不强、心理空虚。
五、建议
改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佳的现状的主体在学校,学校应通过指导他们合理地规划人生、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来改变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教育使命。
1.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
学校应该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首先要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目标是行动的向导,它是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确定如何有价值的度过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确定的目标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与学生的个性、能力相适应;指导他们自主的判断自己的思维水平、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制定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又能满足自己大学生活需要的目标。
其次指导他们选择与目标相适应的内容,此内容既要满足课余生活的需要,又要实现既定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唤起他们内心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培养探索的热情,帮助学生设计层次较高、吸引力较强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扩展、智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
学校要增加投入,为大学生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设施,增加图书馆藏书量且提高藏书质量,增加电子阅览室的数量,并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及时、快捷获取信息的绿色渠道,使他们逐渐远离网络的不良影响;增加更多的室内、室外体育设施,满足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需要;增加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实习、见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等等。总之,学校应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参考文献:
[1]岳金霞.谈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J].商业时代,2006,(16):56-58.
[2]陈仁保.大学生课外自我发展的指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88-90.
[3]王再新,旷永青,黄金盛.学分制下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6,(2):51-53.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余生活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贯彻这一决定,团中央、教育部又出台了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此意见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开展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 其中包括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更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来提高综合素质。
二、调查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谈话调查法,对本校所有系部的低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大范围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720份,回收705份,有效问卷693份,有效率98.2﹪;被调查的对象文科360人,理科360人,大一女生186人,大二女生174人,大一男生178人,大二男生155人。通过回收调查表及随时与学生谈话获得第一手资料,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调查结果以进行分析。
三、课余生活现状
课余生活在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及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余生活的现状既与时代经济的发展、变革所形成的特征息息相关,也于此年龄段学生群体特征有关,这就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课余生活。现状从总体上说学生课余生活时间丰富,能够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自身素质,但还存在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生活层次不高、目的性不强、课余生活环境欠佳等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1.课余时间丰富,但安排不尽合理
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低年级大学生课余时间极其丰富,周末除外,周一至周五每天平均课余时间超过六小时占24﹪,平均课余时间4-6小时和2-4小时的各占31.4﹪和36.5﹪,对于如此丰富的课余时间他们是如何分配的呢?调查结果显示他们主要用于学习时间的比例很小,只占39.5﹪,而用于消遣、睡觉以及无所事事的时间占课余时间的60.5﹪,由此可以看出他们时间分配很不合理。
2.生活层次不高,课余生活质量欠佳
根据涉及的调查表,大学生课余活动主要分成三大类,一是拓宽知识面的活动,比如各种类型的学习、听报告、到图书馆阅读图书;二是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比如锻炼身体、参加学校或班级管理工作、勤工俭学等;三是用于娱乐消遣的活动,比如上网、谈恋爱等。
结果显示,学生用于提高素质的活动在课余时间分配中所占比例不大,且即使是用于学习的时间,主要是用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对用于多方面素质提高的主修课程方面的调查显示,用超过1/3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只占16﹪,用1/4的课余时间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只占24﹪,而几乎在课余时间没有进行这方面学习的占到了13﹪;对于课余时间用于其他专业拓展的学习的调查结果显示,用1/5—1/4的课余时间用于其他专业拓展的只占14.4﹪;对于用于为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准备考研调查显示情况更不容乐观,有40.5﹪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没有用于考研准备。
每学期听报告的次数在5次以下占46.4﹪;每周去图书馆的次数1-2次占40.6﹪。对于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用于锻炼身体的时间男生多于女生,但男生时间分配中每周1-3小时的选项所占比例最大,在参加学校或班级管理工作方面,男女生所花费时间比例相当,用于勤工俭学的时间所占比例都不高;而在娱乐消遣时间的安排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给与很多关注,有15.7﹪的学生要花费1/4的课余时间用于娱乐消遣,且在娱乐消遣项目中有26.9﹪的学生上网主要用于打游戏。
美国学者纳什提出过闲暇活动层次理论,他把闲暇时间分为六个层次,按照价值的高低划分,其特征分别为违法行为或不道德活动、纯感官享受性活动、被动消极观看型活动、积极参与型活动和创造型活动。按照此理论及调查结果显示,本学院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安排属于第三层次,闲暇活动层次不高,由此看出生活层次不高,课余生活质量欠佳。
3.目的性不强,学生心理空虚
大学生活是与高中截然不同的一种生活方式,高中阶段由于存在客观上升学压力大和主观上学生年龄小等原因,学校对学生学习、就寝等各方面管理都十分严格,学生处于一种完全受保护的状态,不需要自己安排时间,但大学生活中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使大学生的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骤然增多,两种截然相反的生活使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独立学院生源质量较差、学生整体素质不高更加剧了这种结果,且本学院是一所三校合一的兼有公办学校性质的独立学院,学校除了招收本科三批的学生外,还招收普通专科和3+2的大专生以及市计划的学生,因此,生源质量不仅不高且层次不齐,诸多原因造成此类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目的性不强。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此类学生占22﹪。由于基础较差且生活缺乏目的,很多学生把大学当成学习生涯的终点站,在课余时间里没有安排考研、考证或者扩展知识面,而是用于谈恋爱、打游戏等娱乐性活动。通过谈话得知很多学生也很困惑,一方面感觉浪费大好时光很可惜,但深入学习又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样就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空虚。
四、成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课余生活之所以处于目前这种现状,不仅与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也与此类高校对学生课余时间关注程度有关,更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分析如下:
1.宏观层次——社会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下的一切,从整个社会的运转方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与经济相适应的人们的思维观念、价值体系已经崩溃,但现阶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价值体系正在创建过程中,这样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对社会中的每个部分都产生很大的影响,课余生活的低质量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在高校的反映;学生在思想行为方面存在困惑和迷茫,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前提下,更感觉无所适从。以上是造成当前结果的宏观原因。
2.中观层次——学校原因
独立学院虽然大都实行“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建立了很多的社团,组织了很多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仍然没能够从大学生人格和个性发展方面给予充分的考虑,对从完全封闭的高中生活骤然过渡到自由支配时间丰富的大学生活的学生,没有起到引导他们正确把握、利用、合理支配课余时间的作用;另外,由于学校投入不足且缺乏创新机制,学生真正参与活动的人数不多,大多数学生感到那些活动与自己无关或者不感兴趣,这是现状产生的中观原因。
3.微观层次——个体原因
作为课余生活主体的学生由于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也造成课余时间安排不合理,目的性不强且质量不高。在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关键时期,长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在大学生活开始之前,前途是由老师或者家长规划和安排,学生无法形成与此年龄段相适应的能力,当大学把大量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时,他们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就造成部分学生在丰富的课余时间既没有安排时间进行课程深入的学习,也没有规划大学阶段结束后是否通过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或者在大学期间多方面扩充知识、扩展能力,缺少了生活动力,造成了学生生活目的性不强、心理空虚。
五、建议
改变大学生课余生活质量不佳的现状的主体在学校,学校应通过指导他们合理地规划人生、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来改变现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教育使命。
1.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
学校应该配备专业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规划,首先要指导他们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目标是行动的向导,它是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确定如何有价值的度过课余时间;指导学生确定的目标既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要与学生的个性、能力相适应;指导他们自主的判断自己的思维水平、能力水平和发展潜力,制定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又能满足自己大学生活需要的目标。
其次指导他们选择与目标相适应的内容,此内容既要满足课余生活的需要,又要实现既定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唤起他们内心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培养探索的热情,帮助学生设计层次较高、吸引力较强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知识的扩展、智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2.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
学校要增加投入,为大学生课外活动提供更多的设施,增加图书馆藏书量且提高藏书质量,增加电子阅览室的数量,并配备专业人员管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及时、快捷获取信息的绿色渠道,使他们逐渐远离网络的不良影响;增加更多的室内、室外体育设施,满足不同性别、不同爱好的学生的需要;增加与学科建设有关的实习、见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扩大学生视野、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等等。总之,学校应通过硬件、软件建设双管齐下,创造更好的课余活动环境,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参考文献:
[1]岳金霞.谈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J].商业时代,2006,(16):56-58.
[2]陈仁保.大学生课外自我发展的指导[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3):88-90.
[3]王再新,旷永青,黄金盛.学分制下大学生闲暇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6,(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