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自己的教学心路历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当上课不仅仅是上课,并且能享受课堂,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一种超越。从我初登杏坛起,我就对每节课有反思。尤其在2010年下半年,我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这些反思更为重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以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和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为基本点。在本次公开课中我所运用的“自主合作探究”及“问题式教学”与我之前研习的新课程教学理论及课堂实践有着莫大联系。
对于公开课的前期准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研读课程标准,琢磨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整个课堂由课标解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巩固练习——自主小结五部分组成。主干知识的自主学习留在学生课下完成,课上只是对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展示和强调。重点、难点知识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处理,这样的设计目的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展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种模式的表面形式是“两头活中间静”,开始和结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在中间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五《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公开课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由师生共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熟悉的上网收费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自然的,是来自于生活的,并引出标题(板书)。
2.探讨规律,形成结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形式:ax2+bx+c>0或ax2+bx+c<0(a>0)(板书)。由表格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与二次函数的数形关系的对应关系用图表形式表示出来,然后总结求解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化正——求根——写解(板书)。尤其 “化正”这一步骤更能体现数学的通法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美。
3.自主训练,巩固深化: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和求解,在这些例题中设置思考项,让学生探究,层层铺设,以便让学生深刻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有利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
4.延伸拓展,归纳小结:有了例题作支撑,再让学生用一个程序框图把求解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表示出来,体现算法思想,也有利于沟通数学内部不同内容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和结构。最后,请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一堂公开课中细节决定成败。我很喜欢特级教师王荪舟的一句话——“上课是一个层次,上好课是一个层次,把课上得完美又是一个层次。”有了一次次的打磨,作为一线教师,才能悟的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以在细节方面还应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明晰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注重系统性和发展性,尤其在导入时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生活化的原则。
2.注重课堂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一节课是否流畅,关键就在于衔接过渡,经过反复打磨,才能行云流水。
3.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下功夫。可适当利用数学软件,比如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图像,动态演示空间几何体的旋转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对课堂信息容量的增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4.课堂上的语言、动作。课堂的语言和动作在常态课与公开课还是有一些不一样,在公开课上,语言要简练,思路要清晰,动作不可以太夸张,也不可以太拘谨,要做到教态自然。
5.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教学中提出讨论探究的问题要有力度,要值得商榷讨论。合作学习的次数要适当。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有单独思考的时间,讨论时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注重讨论的的过程和效果。切勿只是迎合新课标,赶时髦,搞搞花架子。
当然,有的教师上公开课,需要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不熟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些课前准备也无可厚非,但这些准备最好是情感上的准备,而不应过多地进行知识上的准备。知识的准备应有一个度,过了度,就变成“表演课”。 这种“表演课”的做法已存在多年,今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深刻。我们要把新课程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诚信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离开真实的课堂,教育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有人说过,"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没有完美,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只要真挚追求、不懈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也会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会得到提升。
对于公开课的前期准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研读课程标准,琢磨课堂各个环节的设置。整个课堂由课标解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巩固练习——自主小结五部分组成。主干知识的自主学习留在学生课下完成,课上只是对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展示和强调。重点、难点知识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处理,这样的设计目的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又能展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种模式的表面形式是“两头活中间静”,开始和结尾课堂上的交流气氛相当活跃,在中间要让学生安安静静地做题,对新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五《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公开课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由师生共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熟悉的上网收费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让学生体会数学是自然的,是来自于生活的,并引出标题(板书)。
2.探讨规律,形成结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引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形式:ax2+bx+c>0或ax2+bx+c<0(a>0)(板书)。由表格将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与二次函数的数形关系的对应关系用图表形式表示出来,然后总结求解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步骤:化正——求根——写解(板书)。尤其 “化正”这一步骤更能体现数学的通法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秘与数学美。
3.自主训练,巩固深化:通过具体例题的分析和求解,在这些例题中设置思考项,让学生探究,层层铺设,以便让学生深刻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有利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的教学。
4.延伸拓展,归纳小结:有了例题作支撑,再让学生用一个程序框图把求解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表示出来,体现算法思想,也有利于沟通数学内部不同内容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过程和结构。最后,请学生自主小结本节课,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一堂公开课中细节决定成败。我很喜欢特级教师王荪舟的一句话——“上课是一个层次,上好课是一个层次,把课上得完美又是一个层次。”有了一次次的打磨,作为一线教师,才能悟的一些新课程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真谛。 所以在细节方面还应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课标,深入挖掘教材,明晰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注重系统性和发展性,尤其在导入时要遵循简洁化、科学化和生活化的原则。
2.注重课堂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过渡。一节课是否流畅,关键就在于衔接过渡,经过反复打磨,才能行云流水。
3.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下功夫。可适当利用数学软件,比如利用几何画板作出函数图像,动态演示空间几何体的旋转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对课堂信息容量的增加、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4.课堂上的语言、动作。课堂的语言和动作在常态课与公开课还是有一些不一样,在公开课上,语言要简练,思路要清晰,动作不可以太夸张,也不可以太拘谨,要做到教态自然。
5.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教学中提出讨论探究的问题要有力度,要值得商榷讨论。合作学习的次数要适当。合作之前要给学生留有单独思考的时间,讨论时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注重讨论的的过程和效果。切勿只是迎合新课标,赶时髦,搞搞花架子。
当然,有的教师上公开课,需要借班上课,教师和学生不熟悉,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做些课前准备也无可厚非,但这些准备最好是情感上的准备,而不应过多地进行知识上的准备。知识的准备应有一个度,过了度,就变成“表演课”。 这种“表演课”的做法已存在多年,今天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深刻。我们要把新课程奉献给每一个孩子,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愿,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诚信是最基本的要求。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离开真实的课堂,教育研究将没有任何价值。
有人说过,"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那么,面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公开课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没有完美,总会有一些不足和遗憾。只要真挚追求、不懈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存在的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也会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会得到提升。